凌承纬

1979年初《红岩》文学杂志复刊,第一期发表了况浩文的中篇小说《在茫茫的夜色后面》(原名《一双绣花鞋》),印数13万册,在重庆文坛上激起一阵小小的波澜。

随即,第二期将发表周克芹的长篇小说《许茂和他的女儿们》。发稿前的一天,主编王觉和马戎找到我,说《许茂和他的女儿们》是一部难得的好作品,可否请一位画家画几幅好一点的插图。于是,我想到了四川美术学院的白德松老师。几年前,他创作的连环画《西双版纳的故事》在全国美术展览上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

记得当时发稿时限已经临近。《许茂和他的女儿们》的作者周克芹正住在文联办公楼上临时隔出的一间客房中,夜以继日地修改文稿。他修改好一部分,便交出一部分给我,送到四川美术学院白德松老师处。白老师是读完《许茂和他的女儿们》27万字全部文稿后,统一构思绘制插图的。大约一周后,插图完成,我如约去取。他一边把插图交给我,一边感慨地对我说:“很多年没有读过这么好的小说了,如果有机会,我很想认识这位作者。”

白老师是在八开大的水彩纸上用水墨画技法绘制这套插图的。精心构思,充分刻画……可谓用心良苦。显然,插图的创作已经不是对小说中的人和事做简单的图释,而是基于真切感动之上的再创作。追寻作者的思绪和情感走向,图作者力图表达自己的感动和向往。

文图并茂,真是相得益彰!编辑部的几位主编、副主编对插图均甚为欣赏,尽管版面很紧,仍然一致同意用16开整幅页面逐一刊登插图。

周克芹得知此事后,特地来到我的办公室,十分认真地看了每一幅插图后,甚为欣慰地对我说:

“谢谢你,谢谢白老师了!他画的许茂老汉和四姑娘正是我写这部小说时心目中的人物形象,白老师与我真是心有灵犀啊!”

我回答说:“插图成功是基于小说成功之上。没有你的文章,白老师是不可能进行成功的再创作的。”

我向周克芹转达了白老师对《许茂和他的女儿们》文的赞赏和对他的敬意后,他双手再次捧起插图说道:“我也很想认识白老师,请转告他,这次是没有时间了,下次我来重庆时会专程到四川美院拜望他!”

第二天,文稿发往出版社,周克芹也离开重庆回简阳去了。

1979年12月初,第二期《红岩》杂志出版发行。《许茂和他的女儿们》在文坛上和读者中引起了强烈反响。记得出书那天,我正好有事到市中区解放碑,偶见附近的新华书店正在卖《红岩》杂志,热情的读者在书店门前排起了长长的队伍,以至书店的工作人员不得不出来维持秩序,限定每人最多只能买两本。在书店柜台前涌动的人群中,我忽然看见王觉那光光的额头。他正红光满面、春风得意地与一位书店的工作人员交谈着。他看见了我,便赶忙走过来对我说:“你能不能找架相机,把这个场面拍下来!”压低了的声音抑制不住他内心的喜悦。于是,我到附近的市美术公司一位朋友处借来相机,对着卖书的柜台和排队的人群连拍了几张照片。殊不知,这些照片日后竟成了见证《红岩》杂志曾经辉煌的珍贵史料了。

第二期《红岩》杂志脱销后又加印了两次,最后统计共发行了18万余册。

不久,北京电影制片厂和八一电影制片厂分别派人来重庆,联系把《许茂和他的女儿们》文改编成电影。

1982年,中国作家协会把当代中国文学最高奖励——首届茅盾文学奖,授予《许茂和他的女儿们》。年底,周克芹赴京领奖,杂志责任编辑熊小凡应邀出席颁奖大会。

《红岩》文学杂志复刊后的几年间,可谓扎扎实实风光了一阵。

光阴荏苒,十八年过去。《许茂和他的女儿们》作者周克芹和原《红岩》杂志主编王觉已经作古,插图作者白德松也已两鬓染霜,现今是四川美院的资深教授。我作为杂志美术编辑,至今仍为两件事感到遗憾:

其一,周克芹和白德松,两位曾经合作,相互仰慕的作家、画家最终未能如愿以偿,谋面握手。

其二,由于70年代重庆印刷技术落后,第二期《红岩》杂志刊登的《许茂和他的女儿们》的插图印得模糊不清,与原画相差甚远,致使读者未能真正领略到插图于小说的魅力所在。

据说,后来周克芹在向北影厂的编导人员谈起小说改编一事时,曾专门提到白德松为《许茂和他的女儿们》创作的插图。因为他的赞赏和推介,以至插图中的人物形象影响了北影编导人员对电影演员的物色和挑选。电影上映后,人们果然看到由李秀明扮演的四姑娘许秀云,无论其神、形都与小说插图中的四姑娘极为相似。

岁月匆匆,《红岩》脚步匆匆!自1979年复刊迄今,杂志已经出版了100期。编辑部人员换了几茬,编辑部办公地址也搬迁了几处。许多东西已经散失,许多往事渐渐淡忘。然而,每每面对故纸旧墨《许茂和他的女儿们》的插图,如烟往事便萦回脑海……

我想从明年第一期开始,在杂志的封面和封底上陆续重新刊登过去发表过的一些优秀文学作品插图。一则,想重温过往,借以激励当下;二则,想让曾因印刷工艺落后而未尽显精彩的优秀插图重显风貌;三则,想以此举对曾经支持和关心过《红岩》杂志的美术家表示真诚的谢意。如今,这些美术家中有的已事业有成蜚声中外,有的已在异国他乡赢得国际上的尊重。白德松、杜泳樵、马一平、江碧波、古月、罗中立、高小华、程丛林、雷著华、欧治渝、姚渝永、高济民……都曾为《红岩》杂志创作过许多优秀文学插图。

《红岩》原本是一份文学杂志,曾发表过许多优秀的文学作品,然而人们兴许并不知道,重庆不少优秀美术家的成名之作也是在这份杂志上首发的,如罗中立的油画《父亲》、阿鸽和徐匡的版画《主人》等后来在全国性大展上获得殊荣遂成经典的作品。1991年,重庆市文化局和重庆美协特授予《红岩》杂志“伯乐奖”,由此见证这份文学杂志与美术曾经的缘分。

1997年12月于重庆两路口

原载于《重庆晚报》1997年12月26日副刊 《重庆文化报》1998年1月10日副刊

1979年12月《红岩》文学期刊在重庆解放碑新华书店热销盛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