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 执

高缨同志:

看到《红岩》第九期余音同志对你的诗集《大凉山之歌》和长诗《丁佑君》的批评文章之后,我读了《大凉山之歌》和你发表在《收获》第四期上的《丁佑君》,我想在这里和你谈谈我对这些诗的意见。你知道,对于诗,我完全是一个门外汉,我的意见免不了有错误和不当之处,写出来只是供你参考,同时也作为参加对你的这些诗的讨论。我认为进一步讨论你的这些诗是很有必要的。

诗集《大凉山之歌》共23篇,就内容说来,主要是反映大凉山地区民主改革的。我看基本上又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直接反映大凉山彝族人民政治斗争的,一类是反映彝族青年的爱情的,反映彝族青年为争取婚姻自由而进行的斗争。我们可以看到,在这两类题材的诗篇中,都表露了诗人对奴隶制度的憎恨和对革命斗争的歌颂。在前一类的诗篇里,你通过若干侧面的描写,努力想把大凉山地区民主改革中尖锐复杂的政治斗争反映出来。你写了哥哥要跟奴隶主上山去参加叛乱行动,弟弟要跟自卫队下山去站岗放哨,而在一个家庭里发生的斗争(《枪》);你写了叛乱的奴隶主对参加自卫队儿子的母亲,对为民改工作队背水、送行的少女的威胁(《阿什乌莎》《流水与石头》);你写了奴隶主对奴隶的利诱(《自由》);你写了丈夫牺牲后妻子的痛苦(《母亲的歌》)等。首先,你的这些努力我认为是应该肯定的。在后一类的诗篇里,你热烈地歌颂了青年男女的纯洁的爱情,描述出了由于买卖婚姻和其他不自由的婚姻在彝族青年男女中造成的苦恼和他们的追求、反抗。但无论是在前一类还是后一类的诗篇里,我感受到由于党的领导和实现社会主义制度给大凉山彝族地区的生活、斗争、群众思想面貌已经产生的和即将产生的巨大变化和影响,你却注意得不够。因而在这些诗篇里的反映也就显得比较薄弱。即使在诗集第一篇写得较有力量的《锁链》这首诗里(歌颂彝族老红军战士,凉山自治州副州长阿尔木嘎号召群众斗争)也使人感到缺乏应有的时代气息。而在另外的一些诗篇里,调子却比较低沉,如充满感伤的《母亲的歌》。另一首题为《口弦》的诗是描写已经获得自由的少女,因父母还在尚未完成改革的地区,思念起父母,少女的心碎了,全篇充满沉重的忧郁和无尽的哀愁。在后一类的诗篇里,绝大部分都是伤感的情歌,还写了失恋的苦恼:

如今你为什么,为什么不理睬我, 把我当作路边的石头,村口的木椿。 夜晚我来找你,你把板门紧紧地关上, 我虽然不怨恨你,却恨那造门的木匠。 你笑一笑,我的麦子就会像野猪毛一样茂密,你笑一笑,我的山羊就会像小牛犊一样健壮。 哦,溜妮哟,我们曾经相好, 曾经是肩头依着肩头,目光对着目光。

——《情歌》

像这样单纯地描写失恋心情的诗篇,看不出它有任何积极的意义。我认为这样的创作倾向是值得注意的,这是过去某些诗人在过去的时代里已曾走过的道路。另外,在你的这些情歌里,还往往缺乏充实的斗争内容,而过多地描写了恋人的接吻、拥抱,或者他们对爱情的渴望就只是接吻和拥抱,而在这里面的某些描写中,我感到还有些诗句是很庸俗的。

在过去时代的文学作品中,特别是诗歌作品中,曾经以描写青年男女为争取婚姻自由而死,强烈地反映了诗人对封建制度的仇恨和对封建罪恶的控诉。由于他们对现实的极端不满,但又找不到现实生活的出路,因此,他们的思想就不免于逃避现实,他们的愿望也不免于总是把所谓纯洁的爱情和爱情的满足,作为人生的最高理想。这对反封建来说,是有积极意义的。对于过去时代的这类作品,可以分析,可以批判,而对过去的作者,则必须看到这是时代对他们的限制。但今天的诗人,如果在他们的作品中也反映出这样一种思想,那就是很错误的了,可是在你的这些情歌中,这种思想是表现得极为突出的:

我要跟你去到遥远的地方,再也不回家, 在森林里,我们盖上一座小房屋, 你用麂子为我做饭,我用涧水为你煮茶, 我摊开裙子,当作你的坐垫, 你张开披毡,遮住我们的情话。

——《待等》

这样的诗句,不仅反映了诗人脱离现实,脱离群众的思想,也反映了诗人还在某种程度上有着爱情至上的观点。我认为这是一个世界观和人生观的问题,这样,你也许会感到我把问题说得太严重了,但应该承认,在我们思想上的确存在着许多必须批判的非共产主义的观点这一事实。尽管像上面那样突出的例子只不过表现在一两首小诗里边,但这也并非偶然的。而这样的问题,还可以把它和前面提到的在这一类题材中若干缺乏充实的内容的描写联系起来加以考虑。

在《大凉山之歌》这本诗集里,诗人另一方面的努力,是想写出大凉山地区的色彩,彝族人民的风习和性格,我认为诗人这样的努力也还是应该肯定的。但如前面所说,你却没有更多地把注意力放在彝族人民正在成长着的新的精神面貌这一方面,而多少还带着一些猎奇的眼光,因此,你写下了不是歌颂人们以新的充沛的感情去迎接新生活,而是不顾一切的狂欢,青年男女疯狂地追逐的《酒歌》;你写下了不能反映任何新面貌,而只有悠闲、古老的生活情调的《夜市》;还有,你尽管写了他们的斗争,但你却不愿放弃《驱鬼》那样的镜头。

《大凉山之歌》这本诗集虽然包括短诗二十多首,但反映现实生活的方面却是比较窄小的。除《尼嫫阿果》是歌颂女教师办学校一篇之外,再没有反映大凉山建设的诗篇了。在这本诗集里不能更多地看到大凉山的生活的新面貌,不能不说是一个很大的遗憾。在眼前出现的这些诗篇中,党的影响没有被写得更加深刻和鲜明,现实生活没有被写得更加充满理想,人们的精神状态在上述几首诗里是那样的缺乏光彩,情歌都是那样的忧郁伤感,我认为这些问题都表明诗人是落后于时代要求的,诗人的感情和劳动人民的感情还没有真正地结合起来,因此在艺术趣味上就有若干不够健康的东西,同时在创作方法上也多少存在着自然主义的烙印。

以上,是我对诗集《大凉山之歌》的一些意见。下面我想谈谈你的长诗《丁佑君》。我知道,丁佑君为解放事业而壮烈牺牲的高贵品质,是一直激励着你的,丁佑君的英雄形象也使你久久不能忘怀。我知道你曾经去过丁佑君工作和她殉难的地方,还在1951年你就写过一首歌颂烈士的《丁佑君之歌》,但你并不满足你曾做过的事情,最后,你用更大的努力写成了现在的长诗《丁佑君》。从你的这首长诗《丁佑君》里,我们可以看到你是怎样热情地歌颂她,赞美她,把你的最大的激动灌注在这首诗里。对这首诗,当然不能全部否定,但它的确有着严重的缺点,这也同样反映了你在思想上和艺术上存在的问题。

正如朱副主席给丁佑君纪念碑的题词,丁佑君是党和人民的好女儿。丁佑君具有高度的阶级觉悟和革命精神。首先,我们怎样去认识丁佑君这个伟大形象的成长?毫无疑问,丁佑君是在暴风雨中成长起来的,丁佑君是在中国人民排山倒海的革命风暴中成长起来的,丁佑君是在党和群众的教育下成长起来的,丁佑君是在尖锐的阶级斗争中成长起来的。当然,丁佑君参加革命队伍和斗争锻炼的时间都是很短的,她太年轻,她牺牲得太早,但也正是这样,我没说丁佑君是最优秀的中国青年的榜样。在长诗的代序里,你写着:

你虽然像白玉般坚贞,但却像泥土般平凡; 你虽然像荷花般纯洁,却像钢铁般坚强; 你是山间小溪,曲折地流向大海; 你是林间小道,坎坷地伸向远方。

由于丁佑君出身剥削阶级家庭,你注意了丁佑君曲折的发展道路。你写了丁佑君的童年和学校生活,你写了丁佑君童年的梦想和探索,你写了丁佑君在校园里孤独徘徊,《正气歌》的陶冶,对宗教力量的信任,你写了她的善良和对穷苦的同情。“姑娘,你是污泥里的花,但愿你的心不被染脏”,这是受苦的铁匠对她的希望和祝词。尽管丁佑君有着纯洁的童心,有着善良的心肠,有着苦恼的探求,但这些都不是完成这个伟大形象的决定因素。但我并不是说这些不可以写,而是问题如上面所说,在决定丁佑君真正成长起来的那些重要环节方面,你写得较少,也写得比较薄弱。这就是说丁佑君在参加革命队伍前的精神状态与活动比起参加革命队伍以后的精神状态与活动来,要写得多一些、深一些,也动人一些:

她默默地走着,做着平凡的工作, 她默默地走着,像小溪似的不声不响; 丁佑君的心在胸中默默地冶炼, 丁佑君像一株小树默默地成长。

这就是丁佑君参加革命队伍以后的描写。丁佑君一直惦念着的仍是她的老奶娘,丁佑君没有交上新的朋友,她的朋友仍然是童年时相遇的铁匠。诗人没有把激动人心的力量灌注在重要的地方。在这里,仿佛诗人的人道主义**较之革命斗争的**要显得更加强烈一些。我认为这是长诗《丁佑君》一个很大的缺点。

如果说丁佑君是从曲折的发展道路中成长起来的,那么诗人又是怎样在她的诗篇里反映这个光辉形象的完成?

她静静地躺在稻草堆上, 衰弱压倒了心中的愤怒和悲伤; 一会儿晕过去,一会儿醒过来, 像海草在潮水中飘** ……

这是丁佑君被囚禁时的描写,对于一个坚强的革命者,敌人只能摧残她的肉体而不能摧残她的精神和意志。但在这里,衰弱竟压倒了愤怒,这样的描写不仅是对丁佑君的光辉形象有损伤,而且对一切坚强的革命者的形象都有着严重的损伤,接着就是一大段和死神的对话:

那死神把冰冷的嘴唇, 贴近少女的身旁—— 坟墓,是永恒的黑暗, 坟墓,是永恒的孤独,凄凉……

诗人用尽一切想象去描写死亡的可怕和可悲,同时也写了对生的渴望:

生,是幸福的啊, 生,是甜蜜的酒浆; 有爱情的花苞, 有母性的慈祥 ……

我认为你这样的看法,不能说这是革命者对生命的全部意义,特别是它的重要意义的理解。在这里,一种更加奇怪的想法是:

而死,是无尽的空虚; 你会被默默无闻地埋葬, 人们洒过几滴泪, 便把你永远遗忘 ……

这不是一个坚强的革命战士可能产生的思想,这只能是个人主义的思想的反映。当然,你写这些的目的是要显示丁佑君怎样勇敢坚强地战胜死亡,但我们可以设想一下,一个勇于献身革命事业的战士会把死亡想得那么可怕么?这样能够更好地表现出革命者视死如归的精神吗?我觉得是大可加以考虑的。

如果说当丁佑君参军的时候,诗人没有着重去表现她满腔革命热情勇往直前地投进革命队伍的怀抱,而想通过给她奶娘的信:“奶娘,我定回来的,请把花盆常放在我的窗台上,还有我小时候喜爱的花石头也要保存在我的小书箱。”这样来表现象征如是优美的感情,这已经未见恰当。在丁佑君从容就义时,却又写她在溪边洗濯脚上的创伤,在水波里看到“自己受难者的形象”,接着是:“然而,她轻轻地微笑了,她忆起了美丽的故乡——那河岸的花石头,那蚌壳,那掠过水面的白鹭的翅膀。”这样的描写则是更不恰当的了。在这样的时候丁佑君怎么会想到这些?丁佑君可能想些什么呢?你没有考虑一下,一个坚强的革命者在这样的时候会想些什么和做些什么吗?用这样狭窄的感情,怎样能够表现丁佑君从容就义的感人的形象?

如果说前面谈到丁佑君在囚禁时和死神对话的一段描写是大可考虑的,那么,当丁佑君已经牺牲之后,还要让她叫痛,叫难受这样的写法,则是不能令人容忍的了,这绝对不是坚强者的感情的反映而是弱者的感情的反映。诗人没有在他的诗篇里较好地创造出革命者在面临生死关头的对敌斗争中的英雄形象,这在某种意义上说,你对丁佑君的形象是歪曲了的。

最后我还想谈到,你在长诗《丁佑君》里,以《雕像》为题,写了诗的序言。你用了有如白玉、荷花、水波、星辰等等形容来赞美丁佑君,但尽管如此,也很难生动地表现出丁佑君那种无产阶级的高贵品质和革命精神。同样,在另外的地方,你又这样的赞美了她:“是她给农民带来了希望,是她给农民带来了解放的火炬。”尽管如此,但我认为这样的诗句,也还不能正确地表现出如朱副主席题词中:“丁佑君同志,是党和人民的好女儿”那种和人民群众的关系,而这样的歌颂,似乎也还不是那么恰当的。与此有关,在长诗《丁佑君》里,你虽然写了群众,但你却没有注意去反映群众要求自己解放自己的革命的精神面貌。比如你描写丁佑君在群众中工作的第四章第九节,那里面无论对丁佑君或对群众的描写,都是很差的。虽然这在你的长诗里,还并不是一个主要的缺点,但为什么不能把群众写得更好,我认为提出来供你考虑,还是很有必要的。

关于长诗《丁佑君》的意见,就写到这里为止。

总的来说,无论是《大凉山之歌》还是长诗《丁佑君》,虽然题材不同,情况也不同,但其中反映出来的问题,我感到诗人都应该从思想和艺术的倾向上去考虑。我知道,你在创作态度上,一般说还是比较严肃的。你曾说,对于艺术,你有着更多的追求。但我认为如果不随时注意方向是走对了还是走错了,是不能解决问题的。现在,你已经深入到工人群众的实际斗争中去了。而目前,对于创作上的许多问题,我们又正在展开讨论。我相信,通过讨论,我们大家都会得到很多的提高,而在实际斗争中的努力,将会帮助你写出很好的诗来。

1958年11月15日 原载《红岩》1958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