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阿德勒、荣格、弗洛姆等齐名的心理学大师
美国精神分析研究所(AIP)创办人
20世纪最伟大的女心理学家之一
新弗洛伊德主义代表人物
女性心理学开拓者
社会心理学先驱
对抗父权的童年时期
1885年9月16日,卡伦·霍妮出生于德国汉堡的郊区。她的父亲是挪威人,一位赫赫有名的远洋船船长,性格沉默寡言,独裁专制,此前有过一段婚姻,并有四个已成年的孩子;她的母亲是荷兰、德国混血,其父是一名建筑师。霍妮的母亲性格自由开朗,比霍妮的父亲小了17岁。两人还育有一个大霍妮四岁的男孩。
这桩婚姻不仅在社会地位、年龄和思想观念上不匹配,也缺乏爱情的基础。母亲曾告诉霍妮,自己并非为了爱情嫁给父亲,而是害怕变成“嫁不出去的老女人”,于是赶紧结婚了。母亲是霍妮“这个世界上的最爱”“欢乐的来源”,但母亲似乎更关注哥哥。哥哥也随着年龄的增长跟自己有所疏远,这令霍妮非常失落。
而在霍妮的回忆中,父亲则是一位极其可怕、难以接近的人,尽管他有时也带着霍妮一起到海上旅行。有父亲在时,家里的气氛始终是紧张的。霍妮的父亲并不喜欢她,甚至会贬低她,他认为女儿外貌丑陋、天资愚笨。这对霍妮打击很大,也激发了她幼时的叛逆与反抗——霍妮经常和母亲以及哥哥联合起来“对抗父亲”,但这同时还使得她在年幼时便确立了自己的人生观。霍妮在九岁时便下定决心:“如果我没法变漂亮了,那么我可以变得很聪明。”
一波三折的求学之路
霍妮在12岁左右时对医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决心成为一名医生。
1901年,霍妮在母亲的支持下进入高中。尽管当时女权运动方兴未艾,女性得以走出家庭工作,但从医的女性仍是凤毛麟角。父亲极力反对女儿学医,母亲由此与父亲争执不下。家庭的紧张关系成为无法弥合的裂缝,几年拉锯后,霍妮的父母于1904年离婚。因为女儿的教育问题离婚,这在当时也是石破天惊的。两年后,霍妮进入弗赖堡大学学习医学。
1908年,霍妮转至哥廷根大学,考试合格后,她于柏林“兰克维兹疗养院”钻研精神医学,并于第三年开始追随德国著名神经学家赫曼·奥本海默学习。1913年,霍妮获得柏林大学医学博士学位。
坎坷不平的私人生活
童年的霍妮缺少安全感和爱,而成年后的她则饱受抑郁症和性困扰的折磨。1909年,霍妮开始接受弗洛伊德的弟子卡尔·亚伯拉罕的精神分析治疗,1920年代又在著名精神分析师汉斯·萨克斯处接受精神分析治疗。然而,霍妮的治疗并不顺利,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她质疑他们的治疗理论,尤其是关于女性心理方面的,这也成为霍妮致力于研究“自我分析”的契机之一。
1909年,霍妮还遇到了她的丈夫奥斯卡,并于同年与之结婚。在其后的1910年和1911年,霍妮的父母相继去世。1923年,奥斯卡不仅得了脑膜炎,其事业也不顺。同年,霍妮的弟弟因肺炎过世。霍妮的抑郁症恶化,她甚至萌生了自杀的念头。
霍妮与奥斯卡婚后育有三个女儿,但夫妻之间感情不和,并于1926年开始分居,1938年正式离婚。此后,霍妮没有再婚,但曾与另一位精神分析大师——小她15岁的艾里希·弗洛姆相恋。他们没有走到最后,然而,两人的学术思想和理论却受对方影响颇深。
“离经叛道”的学术生涯
从柏林大学毕业后,1915——1918年,霍妮任柏林精神医院住院医师;1920——1932年,在柏林精神分析学院兼任教,并创办私人诊所;1932年,接受美国芝加哥精神分析学院院长聘请,担任该院副院长;1934年,迁居纽约,创办一所私人医院,并开始培训精神分析医生。
霍妮在她40多岁时迎来了学术成果的高产期,然而,在此期间,霍妮的思想却与正统弗洛伊德理论产生了分歧,尤其在女性心理和性欲的问题上,她对正统弗洛伊德理论贬低女性的论调产生了极大的不满,与纽约精神分析研究所的大部分成员关系也变得紧张。
1941年,霍妮因纽约精神分析研究所内部对其的打压而辞职。同年,霍妮带领从纽约精神分析研究所出走的同道中人创立了美国精神分析促进协会,同时创建美国精神分析研究所并出任所长,直到1952年去世。
从1941年到1952的十一年中,虽然有来自正统弗洛伊德学派的批评和压力,美国精神分析研究所内部也存在不同意见,甚至导致了研究所的两次分裂,但霍妮得以充分发展和宣扬自己的理论,她的学术思想在此时彻底成熟,她的主要学术作品多在此时写就,其中就包括1945年出版的《我们内心的冲突》。
卡伦·霍妮的一生充满了思索、成长与“反叛”:于早慧的少女时代坚持学医并顺利毕业;于已然立业的中年时期从德国独自赴美,开启人生新篇章;于建树颇丰的生命后期决绝地从弗洛伊德正统学派出走,建构自己的理论与学派。这在女性成长与发展更为艰难的当时社会,更需要无比的睿智、决心与魄力,然而也这正是这一切,成就了作为“女心理学大师”的卡伦·霍妮。
卡伦·霍妮
精神分析学派,新弗洛伊德主义代表人物之一
·男性有“子宫嫉妒”
·童年经历影响人,但人终身拥有改变自己的能力
·社会文化因素使得人出现“内心的冲突”,导致神经症的出现
·人的活动动机是“基本焦虑”
·人有“真实自我”、“现实自我”与“理想化自我”
VS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
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
·女性有“阴茎嫉妒”
·童年经历决定人
·人的本能(“生本能”和“死本能”)冲突,导致神经症的出现
·人的活动动机是“本能”
·人有“自我、本我与超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