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是出于对老臣的忌惮也好,还是觉得量刑证据不足也好,李治暂时没有废后,武昭仪也不能强求。她知道,废后、立后是非常复杂曲折的,不能一蹴而就。这段时间,她也没闲着,要求皇帝加封她为宸妃。

武则天自有主张:先升职,升一个距离皇后较近的位置,然后再找机会一步登位。同时,也可以通过此事试探一下皇帝和朝臣的态度口风。

唐朝的妃子有四个名号,分别是“贵妃、淑妃、德妃、贤妃”。比如,萧淑妃就是其中之一。不过,武昭仪觉得这些封号都太平常。好在,她从来都不缺少创造力。

她要给自己设立一个新职位:宸妃。

这个职位是她首创的,职位特殊,高于“贵、淑、德、贤”四妃,仅次于皇后。想出这个好主意后,她使出浑身解数,要求皇帝在这四妃之外加封她为“宸妃”。

宸妃这个名号可是武则天深思熟虑的结果,“宸”即北辰,是北极星,孔子在《论语·为政篇》里说:“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就是说北辰在天空照耀,其他的星星都得罗列在周围拱卫着它。后引申为帝王之所居,成了帝王的别称。

用“宸”字来彰显地位的尊贵与超然,隐隐有傲视群妃之意,作为封后过程中的一个过渡。武则天真是太有才了!如果不出意外,她真的就成了古今第一个宸妃了,就可以顺理成章地冲击后位了。可是不管怎么说,这已经是退一步了,在她的心目当中,外廷的大臣们理应也退一步。大臣会满足她吗?

意外偏偏发生了,韩瑷和来济上表反对,理由是“妃嫔有数,今立别号,不可”。

看来,前朝、后宫之后,能借重的只有他——李治。苍茫的天地间,他是她唯一的同谋。

李治虽然贵为皇帝,可是也有他的难处:老臣们的理由有法可依,李治无话可说。

不过,封妃原本也不是武昭仪的终极目标,不欲在此多事纠缠。但这两位不识时务的“老东西”的名字,也深深地印在了武昭仪的心里。她重新分析了的胜算,调整了思路,坚定了原则。

由于高宗提出“欲特置宸妃,以武昭仪为之”后,立马遭到宰相韩瑗等人的反对,这个“宸妃”武氏得没得到,各家史书记载不一,《新唐书》和《旧唐书》都说她曾是宸妃,而《资治通鉴》却认为韩瑗等人反对后就没有下文了,以“乃此”二字作了结论,即没有被封。

武昭仪第一次冲击皇后宝座的尝试并不顺利。一众老臣的态度让她清醒地意识到:夺取后位的这条路将会行进得异常艰难。一旦彻底失败或者止步不前,已经亮出野心的她下场将极为凄惨。

王皇后一旦熬过这场劫难,等太子李忠登基为帝,王皇后便会升格为太后,如何对付她这个情敌,是可以想象的。既然跨出了这一步,就不能再回头。而李治则是她唯一可以依靠的对象了。

李治这边,又何尝不想给自己的爱妃一个更好的位置,何尝不想凡事由自己说了算。谁都不愿意受约束,何况是皇帝呢?那些让人厌烦的老臣们,驳回他的提议已经不是一次两次了。什么都要听他们的,真让人憋气啊!聪明绝顶的武则天早就听到了他心里的那个声音,所以,把他培养成战友,无疑是她的手腕之一。他们不再只是皇帝和宠妃的关系,而是政治伙伴,以及同盟者。两人齐心合力,共同对付阻碍他们前程和梦想的元老集团。

纷繁复杂的局面蓦然间变得异常简单而清晰,为了达到彼此的目标,他们需要对付共同的敌人。

加封宸妃的努力又失败了,武则天难免产生了深深的挫败感。不过她历来都是不怕失败的,因为失败让她学会了更多。

恐怕从这个时候起,她真正意识到了外廷的重要性,后宫斗争的每一步都和外廷紧密相连,没有外廷的支持,她永远也无法实现正位中宫的梦想。从此以后,她要把眼光投出宫外,投向外廷。无论是朋友还是敌人,都只能从这里寻找。

如今,深深的后宫已经无法容纳武则天的野心。她犀利的目光越过了宫墙,外面是一个她还没有打过交道的世界。离强合弱,远交近攻,这些她在深宫中用惯的手段还能放之四海而皆准吗?从深宫走出来的武昭仪,又会向哪个方向挥动手里的长鞭?

得到高宗全力支持的武昭仪信心倍增,这年三月,她刚刚完成了一本书,名为《内训》,教导女子如何服从丈夫,幽娴贞静,俨然已以皇后自处。只因这类女子教育书籍,一般都是由皇后著述,作为母仪天下的懿德佐证,武昭仪此举,无疑已是僭越。而以她曾事二夫的经历,公然教导女子应该如何持节守贞,更是有些滑稽。好比一个经常作弊的学生,却堂而皇之写起学生手册,并要求别人遵守,被人指为“以身作贼”,那也不算冤枉。

不过这正是武昭仪一向的风格,你有你说,我有我做。她是规则的制定者,却非遵行者,似乎也从来不觉得自己有必要为这个明显的矛盾而伤脑筋。一如一切高高在上的掌权者,他们制定规则,却又超脱于规则,仰天一笑打个哈哈,世俗礼法岂为我辈而设!轻轻松松一句话搞定。人言可畏,在一些人眼里,公众的声音是足可压死人的大山,但在另一些人的眼中,却不过是个气球罢了,轻轻吹口气便会飘远,甚至不必用针刺破。遥想当日踌躇满志地捧着《内训》的武昭仪,想必也是嘴角噙着一丝讥讽的微笑,傲慢地、挑衅地、不屑地冷对着大众的瞠目结舌或是冷嘲热讽。不过如此。

进号宸妃之议,是武昭仪谋夺后位的序曲和试探,纵有万丈雄心,却遭遇群臣的冷面以对,一时颇有进退维谷之感。既已付出了那么多,势必要个结果,然而旧时代留下的势力看来是如此强大,坚冰重重,如何突破?这时,一次意外事件打破了僵局,终于让李治下决心将皇后废立提上了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