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于职守”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时常听到的一个词语,这个词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却并不容易。“忠于职守”强调对我们所做的工作负责,强调无条件地捍卫与付出。忠于职守是每一个组织对成员的基本要求,但如果这种要求始终停留在外力督促的被动层面,是很难持续下去的,尤其是在困难、条件不利的环境当中。因此,忠诚必须内化为组织成员的自主诉求。当组织成员树立起独特的使命感,将工作作为自己的事业而非谋生的手段时,便会将组织的利益当作自己的利益,自觉为组织发展着想。如此,即使处于再不利的环境下,成员也会萌生无穷的动力与信心,任何努力都不会觉得辛苦。

一个忠诚的职场人最突出的表现,莫过于爱上工作、做好工作。

投入100%的热情

拿破仑·希尔曾说:“要想获得这个世界上最大的奖赏,你必须拥有过去最伟大的开拓者所拥有的将梦想转化为现实的献身热情,以此来发展和销售自己的才能。”热情是工作的灵魂,是职场成长的推进器。

相信不少职场人都面临过这种情况,在一个环境中待的时间久了,工作的新鲜感逐渐淡去,便会产生不在意、不关心的情绪,甚至会产生厌倦心理。面对工作,内心再难产生波澜,时常感到疲惫、无力。这种疲惫与无力实际不是由于工作的繁重或者无聊引发的,归根到底源于热情的消退。热情虽然是一种极易被忽视的内心活动,却能产生强大的精神力量。

热情是一个忠诚职场人最基本的态度,是做好工作的必要条件。对于所从事的工作,持积极或消极的态度,往往只在一念之间,带来的结果却有天壤之别。热情是指一个人保持高度的自觉,对工作充满渴望,并尽心尽力调动一切资源,将渴望化为现实。投入100%的热情,会使职场人对工作产生一种肯定性的情感与积极的态度,自觉自愿承担各项工作责任,并将其当作“应该做的”,积极投入到工作当中。

热情是一种具有带动力的强劲情绪,能够对人、事、物产生强烈的情感,使职场人在面对工作时,始终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投入100%的热情,工作便开始成为一种生活方式,为工作的付出也开始变得不再那么辛苦。热情不仅深植于内心,更极具表现力。一个充满热情的职场人,似乎拥有无穷的动力,热情会从眼神、动作、日常行为中自然而然地显露出来,你的精神将因之振奋,处于活力四射、**洋溢的工作状态,举手投足也将因此不同。并且,这种振奋还会感染周围的人。热情是可以进行传递的,充满热情的人,能够鼓舞、带动周围更多人,使他们以同样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中。如此,便为整个组织营造出一种积极向上的氛围,工作也会向着良性方向发展。

热情是一种动力,能够从内心深处唤起一种斗志,给予你力量,充分激发你的潜能,指引你去努力、去奋斗。大多数工作本身或许是枯燥无味的,但热情能够将工作变为一件有趣的事情,使你充满活力,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之中。此时,再枯燥的工作也会变得趣味横生。热情是驱动创造力的关键要素,是厘清成功谜题的钥匙。在通往成功的道路上,失败是不可避免的。而热情能够帮助你在相对恶劣的环境下,不放松对自己的要求,反而更加主动地调动各方资源,寻求可能的突破路径。热情能够在你因失败而灰心丧气时,为你注入一剂强心剂,让你一扫疲惫,勇往直前,直至最终实现目标。

热情是一个强大到不可思议的力量,却常常被人们忽略。部分原因可能在于,其作为一种内心活动与状态,难以准确评估与把握。另一部分原因可能在于,热情持续的时间往往十分有限,很多职场人在刚投入工作时热情满满,随着时间的推移又逐步归于冷淡。因此,学会让热情保鲜是十分重要的一课。培养工作的使命感,是较为常见的解决途径。使命感可以将工作变为事业,让人抛去私心杂念,全身心地投入其中,进而找到工作的乐趣、尊严、成就,永葆工作热情。而能够持续在工作中投入100%的热情,也恰恰是忠诚于工作最重要的体现。

告别“打工者思维”

怎样的员工是忠诚的员工呢?许多职场人每天忙忙碌碌,按时上下班,完成领导交办的工作,认为这样一来,自己便已经足够忠诚。其实不然,这种忙碌实际仍意味着为别人做事的心态,是一种典型的“打工者思维”。真正的忠诚,是自觉站在组织的立场上思考问题,将个人价值诉求与组织发展诉求相结合,把组织的工作当作自己的工作。如此,工作便不仅意味着完成领导交办的任务,更意味着为自己的未来努力奋斗。

怀有“打工者思维”的职场人,往往将工作视为个人劳动付出与工资之间的交易,以等价交换的原则对工作进行评估。简单来讲,就是“给多少钱,出多少力”。抱着这样的心态的人,在潜意识中会计算工作的付出与收益,从而变得患得患失,不愿意付出,却想得到回报。为了避免多付出,你开始只满足于完成基本的工作,甚至对于基本的工作也得过且过、能拖则拖。因为多做工作不一定会收获相应的加薪机会,甚至可能还会导致错误发生。“打工者思维”看似付出了更少的努力,更加轻松自在,实际却丧失了思考和锻炼的机会,也很难把工作完成得好。“弱者通常是索取型人格,因为害怕失去,希望得到更多,便不断攫取。而强者一般是付出型人格,知道自己精神的富有,更包容,更懂感恩,更愿意创造些新东西给别人,世界便逐渐转移到他们手上。”

告别“打工者思维”,意味着不再将工作简单等同于赚钱的手段,而是将工作作为一件有意思的事情,自发地投入其中。稻盛和夫将这类具有极强自主驱动力、自发投入工作的职场人,称为“自燃型”。这类人不一定比别人更聪明、更擅长工作,却往往在同龄人中升职加薪最快、成长进步最大。在他们眼中,工作不只是一种赚钱的方式,更是一种投资,可以收获能力的提升、同事的认可、成就感的增强等“复利”。工作的意义不仅在于追求业绩,更在于完善内心,使自己成为一个勇于直面问题、有责任感、值得信赖的成熟社会人。工作能够带来意义感,使人生更加充实。毕竟,“想要拥有一个充实的人生,你只有两种选择:一种是从事自己喜欢的工作,另一种是让自己爱上工作”。

“打工者思维”的另一大表现,在于只关注眼前,没有大局观。所谓“大局观”,就是能够全面地、系统地、前瞻性地看问题、思考问题,从整体利益而非局部利益出发,从长远利益而非短期利益来加以考量。没有大局观的职场人,只会将目光落在付出了多少劳动、获得了多少薪酬上面,而不会从领导的角度考虑所付出的努力对组织发展有何意义,自己可以为组织目标的实现做些什么等。如果只站在自己的立场思考问题,对问题的认知及对解决方案的构想,就会停留在一个较低水平,没有上升的空间。思维没有大局观,职场处处天花板。

“打工者思维”的再一大表现,在于自我设限。著名作家村上春树曾经有过这样一句感言:“有些人的心,是世界上最令人绝望的牢狱。那是他们囚禁自我的牢狱,并非被人凭借暴力关进去,是自己走进去的,从里边锁上牢门,亲手把钥匙扔到铁栏外的。”“打工者思维”会使职场人不愿突破舒适区,永远只做自己能力范围内的事,收获存量的价值。能力是可以培养的,经验是依靠积累的。能力差、没经验都不可怕,可怕的是自我设限、故步自封,亲手封死自己收获成长的路径。不敢突破舒适区,便永远不会有所进步;不肯拥抱变量,迟早会被日新月异的职场淘汰出局。

忠诚意味着告别“打工者思维”,将自己真正作为组织的一分子,与组织一同奋斗,一同收获成长。组织是个体成员创造价值的大舞台,个体成员是组织成长发展的推动器。只有将自己真正作为组织的一分子,将个人利益与组织利益紧密地连接在一起,思考组织的愿景目标、发展路径,思考自己能为组织做什么、需要为组织做什么,才能实现个体与组织的共赢发展。如此看来,告别“打工者思维”,对工作忠诚,对组织忠诚,就是对自己忠诚。

当你开始不再将自己作为一名“打工者”,便会自觉承担起为组织做出更多贡献的责任,进而迅速行动起来,使自己变得更加优秀。而使自己变优秀,恰恰也是一种忠诚的表现。只追求精神上的忠诚,而没有在实际操作中使之落地,是毫无意义的。组织成员的业绩,是支撑一个组织正常运转,乃至成长发展的重要支点。忠诚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不能只靠空谈实现,要靠实力与业绩说话。心怀忠诚,便会主动思索如何将工作做到更好、还应多为组织做些什么,并落实到平日一分一秒的努力里,一点一滴的工作中。对于一个职场人,证明忠诚最好的方式,莫过于不断提升自我,创造出更好的业绩,爱上工作,做好工作,为组织创造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