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铁匠铺的中院后,段纯看着两侧一座座的打铁铺。
燃烧的火炉,还有诸多伤残的匠人们卖力的挥动大锤。
叮叮当当的敲击声不绝于耳。
这十几个铁匠,从二十多岁到近五旬的匠人,身上全都密布着伤痕。
有的瘸腿有的断臂……
甚至还有双眼受损不能视物,只能在一旁拉着风箱的汉子。
段纯皱紧了眉头,他看过三家匠坊的账簿。
很清楚这三个匠坊无法赚到养活他们的足够银钱。
匠坊生意这么差,本以为这些匠人是仗着军功呆在匠坊混日子而已。
反正阿爹拿他们没办法,他们便可心安理得的混吃混喝。
可现在段纯看明白了,匠坊的手艺不差,匠人们都很用工。
这就是商品推广渠道,或者是商品类型出了问题。
“各位兄弟,大将军公子,咱们的少将军亲临匠坊。”
“兄弟们还不赶紧前来拜见。”
匠坊的工头李老三挥动独臂大声喝道。
“少将军?”
一时之间,整个中院的铁匠们齐齐停下手中的活计。
扶着各自的同袍惊疑不定的来到了段纯身前。
“属下等拜见少将军!”
所有人恭恭敬敬的单膝跪地,抱拳行礼道。
“各位长辈们快快请起。”
“晚辈今日只是来看看诸位前辈。”
“各位叔伯无需如此大礼。”
段纯赶紧说道。
“兄弟们都起来吧。”
“少将军专门来看我们这些老东西。”
“小棍子,赶紧去账房拿点儿钱。”
“去买点儿酒肉接待少将军。”
李老三说道。
“喏。”
一个断臂的三旬壮汉起身后先前院走去。
段纯赶紧拦下,从怀中取出一块银锭丢给张武。
“张大叔,拿着银子多买点儿肉食和酒水。”
“今日晚辈就在这里陪着叔伯们好好聚一聚。”
段纯笑道。
“喏。”
张武接住碎银,笑着转身离去。
“少将军,怎能让您破费?”
“您快请坐。”
李老三引着段纯坐在庭院一侧的坐榻上。
赶紧给他倒上一碗热茶。
所有人,也全都好奇的围拢过来。
他们看向段纯的眼神,有很多人全都闪烁着畏惧的神色。
“少将军,不知道您还记得吗?”
“当年还是属下率领亲卫前去您的家乡。”
“将先夫人和少将军一起接回的皇京城呢。”
一个四旬多的壮汉笑着说道。
“原来是大叔啊。”
“大叔快请坐……”
段纯当然不认得此人,不过一听他的话。
心中就明白,此人一定是阿爹当年最忠心的亲卫军官。
不过此人已经断了一条腿,阿爹也只能让他呆在铁匠铺照顾了。
段纯一番仔细询问后,这才弄清楚了这里所有匠人的情况。
三家匠坊中,一共有七十多个阿爹的伤残旧部,以及一百四十多个亲眷住在后院。
这里仅仅只是其中一家工坊,一部分匠人都出去购买铁矿。
大部分妇孺亲眷,则在城外农庄帮着务农。
只留下他们这些手脚不方便的人继续在匠坊中做事。
这些匠人,竟然全都认识年幼时的段纯。
毕竟他们曾经都是阿爹的贴身近卫,只是阿爹太过勇猛每次冲锋在前。
导致跟在阿爹身旁的近卫们都是拿命相拼,所以才会有现在的昌国公。
不然的话,阿爹早就万箭穿心,或者被敌军乱刀分尸了!
段纯越听心中越感到有些愧疚。
他只是了解匠坊的情况,如果三家匠坊如此亏本下去。
他打算解散匠坊,干脆拿钱来养着这些匠人和亲眷。
也不至于把三个匠坊留着继续亏钱。
现在他的心思变了……
一番闲聊后,这些匠人们原本忐忑不安的心思。
也在段纯的和言细语中,再也没那么担心了。
因为他们都知道,匠坊不赚钱。
是大将军在贴钱养着他们。
“李叔,你们都是为大康立过功。”
“也是为大康负的伤,朝廷每个月给你们至少也是一两银子的薪俸。”
段纯问道。
“少将军别提薪俸了,属下这些人早就被朝廷给忘的干干净净了。”
“兵部府衙每个月只给我们不到一千大钱。”
“有时候一两个月都看不到一个大钱。”
“我们都是缺胳膊断腿的人,去兵部人家不理睬你。”
“大将军也为此事大闹了兵部好几次,但人家把钱给你之后。”
“过上几个月就又没了……”
“大将军常年带兵在外,属下等又不好为了这些小事一直烦着大将军……”
李老三叹息着摇头道。
“少将军,属下之中有的负伤太久。”
“朝廷已经不再把我们放在心上……”
“也就只有大将军和夫人还记得我们。”
“我们还能吃饱饭,就已经知足了。”
另一个断腿的刘四摇头说道。
“明白了,这件事情。”
“晚辈必须帮叔伯们问个清楚!”
“这次晚辈前来匠坊,是看到账簿上面匠坊好几年都是亏空。”
“所以才来亲眼看看,想想办法解决这个麻烦。”
段纯说道。
“少将军,属下等年轻时只会种地和上阵杀敌。”
“伤残之后,除了打铁使力气之外。”
“属下们也不知道该如何经商。”
“所以才……”
李老三不好意思的低头道。
“没事,咱们可以想其它办法。”
“但晚辈必须弄清楚三间工坊到底发生了什么?”
段纯问道。
于是乎,在一群匠人们的七嘴八舌回答后。
段纯这才明白了其中的原因……
大康开国之后,陛下封赏功勋,还有大量赐爵给原来的世家。
只是为了尽快稳定大康朝局。
于是整个皇京城内,一下子就多出了许多的商户和商铺。
竞争一激烈,就生出了太多的事情……
他们开始在暗中压制其它同行,想尽办法收购更多的商铺匠坊。
所以阿爹的二十家商铺和十家工坊,到现在已经损失了一大半!
这也怨不得阿爹,他只是一个打仗的猛将,根本不会做生意。
而且段家人丁稀少,没有人帮着昌国公打理财务。
要知道,阿爹十岁时还只是孤苦伶仃的一个人。
差点儿死在乱世之中,所幸被陛下收留。
并赐名段宁,才有了现在的段家。
段家的产业,便是被那些功勋贵戚暗中打压,迫不得已卖掉了最好的十家商铺。
七座工坊,也仅仅只剩下最后三家。
这还是阿爹坚决不卖,宁愿亏本也要养着自己的老兄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