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
04.07
我给一个远在南非的好朋友打电话,她最近恋爱了。
如果一个人恋爱了,很多时候会不经意地散发出很多春天般的信号。
你可以从很多地方发现端倪,哪怕我俩在两个半球,她那些“嘤嘤嘤”的表情包、说话时语气的变化、发布在社交媒体上的特殊风格音乐,还有很多小细节,都会让你感觉到她的那颗心正在苏醒和生长,情绪充盈而丰沛。
两人相遇在开普敦的街角,也就不到二十四小时的相处时间,临行前还客气、友善地告别,直到已经分别多日,魂不守舍、思绪万千,才后知后觉地意识到:哦,原来我爱上了对方。
本来就身在异国他乡,还谈起了异国的异地恋,两颗孤单又明亮的星星短暂相遇,迸发出了巨大的能量。
好久没联络,听到她的甜蜜奇遇,我也为她感到开心,但甜蜜中隐隐有失落,因为距离太远,难免想七想八,患得患失起来。
抓住记忆里那一点又一点细节添油加醋,勉强为自己拼凑了一篇完美而流畅的爱情奇遇,但想想悬而未决的未来,职业和居住方向未定,又觉得悠长岁月过于难挨,恨不得马上搬到一起过上老夫老妻的生活。
我们捧着电话傻傻地笑,直到右边脸颊都被手机焐热。我说恋爱就是甜蜜的深渊,她在深渊里游泳,像在异国寂寞的水底忽然浮上来喘了口新鲜的空气,她笑:
“真是该死的爱情。”
作为一个有丰富异地恋经验的选手,我太懂得那种甜与苦交织混杂的感觉:一会儿充满信心,一会儿不安感忽然袭来。
谁让异地恋那根弦基本靠手机牵着,看不到表情,听不着语气,光凭那几个字、几个标点,就足以锻炼我们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发散性思维。
当你兴冲冲地给对方分享一些生活中的琐碎事时,手机那头可能只回复了一个“嗯”就忽然没有了下文。
那就耐心等一会儿吧。
但等到后面,耐心不仅不见了,脾气反而大了起来。刚才的似水柔情顿时化为火焰,甚至发起脾气来—
“他/她以前不是这样的。”
“他/她为什么说着说着又不见了?”
“他/她凭什么让我去等,让我去受委屈?”
恋爱里本来是没有一架天平的,琢磨、计较的人多了,也就不自觉地有了公不公平这一说,这架天平出现之后,就再也回不到平衡的状态。
增减砝码,悉数计算,这种事情一般都是一个人默默地做,默默神伤默默崩溃,另外一端毫不知情。
有的人在恋爱里还蛮胡搅蛮缠,这些人一般都比较自我。
矛盾的是,这份“自我”是一个人与他人区分开来的迷人的缘由,却常常给另一半带去不小的困扰和折磨。
更年少一点的时候心气太高,我一直觉得“自我”这东西是一道屏障,帮助我在对方伤害自己之前先给对方来一刀,但后来慢慢长大发现事实并非如此:
两个人相处大部分时间风平浪静,甜蜜如初,反倒是那一层“自我”让自己受了不少折磨。
这也就是我们在恋爱中常常对对方做出的“预设”。
我们总说哪个明星造人设,当面一个样其实背地的八卦爆出来又是另一个样,这样的分裂和落差很容易让路人对其失去好感,信任渐失。
但很多人在恋爱里也在无意识地为对方“造人设”,总想着用我们自己多年来形成的习惯和标准去衡量对方,用我们提前拟好的答案去怀疑对方的问题是否正确。
我们错把习惯当标准,还没等对方发问,就已经板上钉钉,不容差错。
这样真的很累啊!
成年人的世界里,工作和生活已经占去了大部分精力,剩下那可怜的一点给了爱情(更何况有的人还没有爱情)。
不是说不能发脾气,最开始一次两次还算是情趣,多了就成了负担,甚至变成一道隐秘的裂痕。不仅让对方一脸蒙,更多的是往后的小心翼翼。
爱情的迷人之处在于它是一道没有正确答案的题目,它是开放性的,接受所有或长或短或严谨或抒情的解答,细水长流和热切澎湃并不对立,都是自然而然的结果。
我还蛮喜欢一个博主“斯诺依花姑娘”之前写过的一句话:
“从不怀疑真心,真心本就瞬息万变。”
瞬息万变的不仅仅是那颗心指向的具体对象,还指的它(那颗心)如何去展现它自己。
对方没有按照你期待中的那样做出反应,不代表不爱你,爱有很多种方式,不一定是你认知范围内的那一种。
所以,一段关系越来越深入的前提是越来越多的自觉和越来越少的预设,即我愿意降低我的期待,也会为了我们之间达成更好的关系去做更多的努力。
我之前写过一句话:“有的人擅长用推开对方来试探自己被抱得多紧。”
祝我们早日在一段关系里完成自我梳理,达成共识:
“懒得试探,抱紧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