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雎进宫见到秦昭王,他高声叫嚷秦国没有王,这话既道破了当时秦国的症结所在,又触及了昭王心头的隐痛。昭王年少登基,无力左右政局,遂使后党势力日益强大,一切都把持在宣太后和魏冉手中,自己形似傀儡。然而昭王对此并不甘心,他也绝非无能之辈,只是手下缺乏得力的亲信、干将。范雎的出现,令他眼前一亮,一种直觉令他感到某种时机的到来。

秦昭王屏退左右,恭敬地跪在地上,挺着上身,请求范雎说:“先生怎样指教我?”

范雎只说:“嗯嗯。”

过了一会儿,昭王见范雎不开口,又跪着问:“先生怎样指教我?”

范雎依然只是说:“嗯嗯。”

如此一连三次都是这样。秦昭王说:“先生始终不肯指教我吗?”

范雎终于说:“不是臣不肯。我听说从前 两诏秦椭量吕尚遇到周文王的时候,以渔夫的身份在渭河边钓鱼。之所以这样,是因为关系疏远。当周文王说服他之后就任用他做太师,用车子载他一起回去。文王待吕尚厚,吕尚也对文王谈得深。所以文王依靠吕尚的辅佐而征服天下。臣是秦国的一个过客,和大王没有什么交情,而臣所要说的事,都是匡正国君的事,牵涉到大王的骨肉至亲。我处在别人的骨肉关系中,希望竭尽忠诚,但不知大王的心意。这就是为什么大王三次发问我却不敢回答的原因。臣不是因为害怕而不敢讲。如果臣今天讲了明日就被害,臣并不害怕,因为人都免不了一死。如果需要臣死而又能对秦国有所好处,臣是心甘情愿的。然而所害怕的,是臣死以后,天下的人如果知道臣是为尽忠而死,以后就没有人再敢对王进言了,也没有人敢入秦了。”

范雎如此一段话,使秦昭王心头一热,说:“今日得见先生,是我的幸运。先生有话尽管讲,事无大小,不管涉及谁,上至太后,下至大臣,愿先生全都说出来,以教导寡人。寡人不会怪你的。”

范雎连忙向昭王跪拜,昭王也向范雎回拜。随后,范雎说:“秦国地势险要,四周皆为要害,北面有甘泉、谷口,南面有泾河和渭水环绕,右面有陇山、蜀山,左面有函谷关、商阪。同时军队强盛,有奋力击杀之士百万,战车千辆,有利时就出兵进攻,不利时就退兵防守,这是称王者的地方。人们对于私斗胆怯,而对于公战却很勇敢,这是称王者的人民。大王同时兼有着这两方面的条件。凭借秦国士兵的勇敢,车马的众多,去对付诸侯国,就像驱使韩国的猎犬去搏击跛脚的兔子一样。大王具有了称霸天下的条件,但群臣却没有谁能称其职。到现在闭关十五年了,不敢向山东各国积极拓展,其原因就是因为穰侯为秦国谋事不够忠诚,并且大王的计谋也有失误的地方。”

秦昭王长跪着说:“我希望听到我计谋失误的地方。”

范雎害怕隔墙有人偷听,不敢说秦国内的事,就先讲对外的事,以此进一步了解和观察昭王。他上前说:“穰侯要越过韩、魏去攻打齐国的纲邑、寿邑,这是失策。出兵少了不足以伤害齐国,出兵多了对秦国有害。

我心想大王的计划是:希望少出兵却让韩国、魏国的士兵全部出动,那就不合理了。现在秦国和邻国的关系并不亲善,跨越邻国去攻别国,行吗?

这在策略构想上是有疏漏的。从前齐湣王南攻楚国,斩军杀将,又开辟千里,可到最后连一寸土地也没有得到,难道是不想得到吗?是因为形势不允许呀!后来各国看到齐国很疲惫,君臣又不和,就兴兵战齐,大破齐国。齐国之所以大败,是因为当时齐国伐楚时肥了韩、魏,这也就是所谓的借武器给敌人,运粮食给盗贼。大王不如采取远交近攻的策略,这样,得一寸土地就是大王的一寸土地,得一尺土地就是大王的一尺土地。今天放弃这样的策略去远攻,不是太荒谬了吗?从前中山国方圆五百里,赵国紧挨着它,将它吞并了,别的国家也不能对它怎样。韩国、魏国处在各国之中,是天下的枢纽。大王要想称霸诸侯,就一定要征服韩、魏,以便掌握天下的枢纽,并进而威慑楚、赵。如果楚、赵依附秦国,齐国也必定依附秦国。”

秦昭王非常赞赏范雎这一“远交近攻”战略,就欣然采纳,并拜范雎为客卿,参与军事谋划。范雎的“远交近攻”战略付诸实施后,秦国的军事行动就由被动变主动,并逐步取得一些胜利。在范雎被称为客卿的当年,秦国就派五大夫绾率兵战魏,攻取怀(今河南武陟西南)。公元前266年,秦占据魏的邢丘(今河南温县东)。

范雎升为秦相后,又将进攻的矛头指向韩。他去见秦昭王,主张先以武力相威胁,迫使韩国就范,如果不成再出兵。韩国虽已趋衰弱,却并不肯将国土拱手相让。于是,从公元前265年开始,秦国连续不断地向韩国发动军事进攻。向韩国发兵的当年,秦军即攻取少曲(今河南孟州市境内)、高平(今河南济源西南)。次年,秦将白起攻韩,又拔五城,斩首五万。公元前263年,白起又进兵太行山以南地区。韩国的疆土就这样一块块被秦吞食掉了。

随着对韩扩张的一步步得手,秦国与赵国之间的矛盾日趋激化。公元前260年,秦、赵两国爆发了著名的长平之战。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公元前262年,秦昭王依范雎之计派兵攻占韩国的野王(今河南沁阳县),切断了韩国上党郡与本国的通路,韩国被拦腰截成两段。上党郡守冯亭十分着急,派使者去赵国商议,愿以上党等17个城邑降赵,共同抵抗铜圆壶

秦国。赵王经过一番掂量,决定接受冯亭的投降。他派平原君领兵进驻上党,同时派大将廉颇进军长平(今山西高平市),互相声援,成掎角之势,阻挡秦军。

秦王眼见快要到嘴的“肥肉”被别人拿走,哪会善罢甘休。他派大将王龁进攻上党。上党驻军抵挡不了秦军的凶猛进攻,被迫撤到长平。紧接着,秦军直扑长平。驻守长平的赵国老将廉颇深知秦强赵弱,秦是攻赵是守,秦军利于速决战,赵军利于持久战,所以采取了筑垒固守、坚不出战、以逸待劳的策略,以消耗秦军的力量。

秦军面对固若金汤的赵军防御工事,硬攻不下;屡屡挑战,却不为廉颇理睬。如此相持三年,不分胜负。秦王见战争旷日持久,于秦不利,就改换方法,使出了惯用的离间计。秦国派出间谍以重金贿赂赵国的权臣,又散布流言说:“廉颇太老了,哪儿还敢和秦国打仗啊!秦国最怕的是马服君的儿子赵括,如果由赵括领兵,秦国这点兵马早就被打败了。”

昏庸的赵王听了这些流言,信以为真,误以为廉颇坚守不出是因为畏惧秦军。他准备召回廉颇,让年轻的赵括替代他做统帅。赵括是赵国著名将领、曾指挥赵军在阏与之战中大败秦军的马服君赵奢的儿子。赵括自幼跟随赵奢读兵书,学了一套套兵法,理论上颇有造诣,有时连赵奢也辩不过他。他也因此自视很高。其实,赵括只不过是一个纸上谈兵的专家,这一点,赵奢也早就看出来了。他曾对妻子说:“用兵关系到生死存亡,赵括却说起来很容易,夸夸其谈。我看今后赵国不用他为将则已,如果用他为将,断送赵军的一定是他。”

而今赵王真的要任赵括做大将了,知道底细的丞相蔺相如十分反对,说:“赵括只会纸上谈兵,不会在实际中灵活运用兵法,不可做大将。”

赵王不听。赵括的母亲又赶紧去见赵王说:“赵括和他父亲不同,赵奢做大将和部下相处得很融洽,得到赏赐都分给部下共同享用,接受了命令,就一心一意为公,顾不得家里的事。而赵括,一旦做了将领,就会盛气凌人,自以为了不起,对下属毫不关心,大王赏赐的金银财宝,都会拿回家里藏着,准备购买田地房屋。赵括比不得他父亲,请大王收回任命,不要派赵括去领兵打仗,免得危害国家。”

难得有如此深明大义顾大局的母亲。然而赵王偏偏不理会,仍然固执己见。于是赵母只好讲求说:“如果赵括出了差错,请不要牵连我们全家。”赵王答应了。

公元前260年,赵括走马上任。他一反廉颇原来的战略部署,更换将官,还撤除了防御工事,准备出城攻击秦军。秦国听说赵括替代了廉颇,立即暗地里派武安君白起为将,以王龁为前将,准备进攻。白起是当时秦国最骁勇善战的将军,而且作风凶狠,杀人不眨眼。秦王同时命令全军:“如果谁泄露是白起为将,斩首!”

白起针对赵括高傲轻敌的弱点,先用诱敌之计,故意打败仗。赵括自以为得意,出兵追击。这时白起派出两支精兵包抄赵军的后路,赵军被切成两段。白起又派五千骑兵进攻赵军的阵地,赵军被分割包围,粮道也被切断。赵军临时筑起壁垒自卫,等待救兵。

秦昭王为秦军包围赵军的捷报弄得兴奋异常。他亲自来到野王(今河南沁阳县),征召当地所有十五岁以上的男丁组成军队,调到长平战场东北面的高地,切断赵国的援兵和粮道。

数十万赵军被困在壁垒中不敢出战,饥饿一天天夺取着赵军的生命。

从7月至9月,赵军四十六日无粮,兵士互相残杀,拿人肉充饥。赵军企图突围,可秦军如铜墙铁壁般地将他们团团围住,杀不出去。绝望之下,赵括亲自率领一队精兵拼死突围,结果被秦军射杀。

主帅一死,赵军迅速瓦解,四十多万人向白起投降。白起嗜杀成性,他担心赵军的四十多万降兵不易管辖,会寻机造反,就下令将他们全部活埋,只留下二百四十个小孩放回赵国,放回之前还将这些孩子的耳朵割掉,并截肢弄成残废,让他们回去宣扬秦军的“声威”,真是惨绝人寰!

直到现在,在山西高平的古战场上,还经常可以发现箭镞、戈矛、枯骨等,它们可能就是长平之战的遗物。

长平之战极大地削弱了赵国的力量。范雎“远交近攻”的战略使秦国的势力日益强大。

四、贬逐“四贵”

“远交近攻”策略的成功,使范雎进一步得到昭王的信任。随着君臣关系的日益密切,范雎感到向昭王谈论国内事务的时候到了。一天,范雎对昭王说:

“我在山东时,只听说齐国有孟尝君,没有听说有齐王。也只听说秦国有太后、穰侯、华阳君、商陵君、泾阳君,没有听说秦国有秦王。独揽国家大权才叫作王,能够兴利除害才叫作王,能控制死生才叫作王。现在太后独断专行,不顾后果;穰侯出使国外,不报告大王;华阳君、泾阳君等人刑罚毫无顾忌;商陵君任免官吏不向大王请示。四权旁落,而国家不危亡的,是未曾有过的事。在这四种权贵之下,就是没有国王。这样政权怎能不旁落,政令怎能由大王发出呢?我听说善于治理国家的,就是对内巩固自己的威信,对外重视自己的权力。穰侯出使时持大王的权威,对各诸侯国发号施令,在天下缔结盟约,征战敌国,没有谁敢不听从。战争胜利,攻有所得,那么利益就归于陶邑,而国家一垮台就归罪于各诸侯国;战争失败就跟百姓结下怨仇,而灾祸归于国家。”

范雎又引证齐、赵两国权臣废君的教训说:“崔杼、淖齿掌管齐国的时候,崔杼射伤齐庄公的大腿,淖齿抽掉湣王的筋骨,把他悬挂在庙堂的马车

横梁上,很快就死了。李兑掌管赵国的时候,把主上囚禁在沙丘,百天后而饿死。现在我听说秦太后和穰侯当权,商陵君、华阳君和泾阳君辅佐他们,终究会取代秦王,这些人和淖齿、李兑是一样的呀!夏、商、周三代之所以灭亡,就是因为君王把政权完全授予臣下,自己放任喝酒、骑马打猎,不理政事。他们所授权的人,嫉贤妒能,凌驾下属,蒙蔽主上,以便达到他们个人的目的,他们不替君主着想,而君主又不能觉察、醒悟,所以丧失了他的国家。现在上到各大官吏,下到大王左右的使从,没有不是他们的人。眼看大王在朝廷很孤立,我私下替大王害怕,以后拥有秦国的恐怕不是大王的子孙了。”

秦昭王听范雎如此一说,万分惊惧,决心铲除祸害。随即在范雎的帮助下,昭王采取周密部署与果断措施,一举废掉宣太后,同时将穰侯魏冉与商陵君、华阳君、泾阳君逐出关外。秦王收回了魏冉的穰侯爵号及相印,让他去陶邑休养。当魏冉迁居时,满载珍宝的车辆有一千多乘。在离境出关检验时,有人发现,魏冉的宝器奇珍竟比王宫里的还多。

接着,昭王拜范雎为相,并封范雎为应侯。从此,秦国内政和军事大权便为范雎所控制。他对政权机构进行清理整顿,废止了贵族擅权的局面,加强了中央集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