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死后三个月,秦二世胡亥把始皇帝安葬在了骊山北侧,在今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东北部一带,北临渭水,南依骊山。
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秦始皇的陵墓在秦始皇开始即位的时候就着手兴建了。等统一天下后,又从全国各地押来七十多万奴隶,开挖三重泉水的深度,用铜水浇铸堵塞缝隙后再把棺材放进去,又把宫殿和所设的百官位次,以及奇器珍怪等宝物拿来满满地藏在其中。命令工匠制作带有机关的弩箭,假若有人盗墓穿凿进去就会被射杀。用水银模拟成百川和江河大海,利用机关使它相互灌输流动,陵墓内的顶壁上依据天文图案进行装饰,下部依据地理图形加以布置。墓中还用娃娃鱼的脂肪做蜡烛照明,长年不熄。
由于陵墓过于庞大和精致,秦始皇生前未能看到它竣工。秦始皇死后,秦二世加以突击修建。始皇下葬后,工程还在继续,直到反秦大起义的队伍打进关中,才被迫中止。
秦始皇陵的规模以及奢华、精致的程度,不仅超过了秦国历史上所有先公、先王的陵墓,而且在中国历代帝王陵墓中也是绝无仅有的。
秦始皇葬礼的细节,史书记载不多。但是从秦始皇陵的规模看,当时治丧的盛况,一定是空前的。
当时,秦二世曾下令,凡没有生育过子女的秦始皇后妃以及大批宫女,全部为始皇殉葬。这是秦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人殉。并且,秦二世又生怕修建秦始皇陵的工匠泄露墓室中的机密,竟下令在始皇灵柩下葬后,迅速关闭出口,将所有在墓内工作的工匠全部活埋在里面。此外,秦二世还在秦始皇陵墓外围埋下了大量的殉葬物。
经过近几十年来的考古发掘和研究,人们已对秦始皇陵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弥补了文献记载的不足。
整个秦始皇陵园区占地56.25平方公里,主要包括五个部分:封土、地宫、城垣、寝殿等附属建筑及陪葬坑。封土,即坟墓,它由黄土堆积、夯匀,呈上小下大的方锥体状。据记载,秦始皇陵原来坟高五十多丈,周边长有五里多。封土的底部南北长515米,东西宽485米,总面积约25万平方米。由于历经两千年的风雨侵蚀,现有封土已比原来小了很多,但高度仍在50米以上,东西长345米,南北宽356米,面积约为12万平方米。高大的坟墓像一座山峦,林木葱郁,与南面的骊山遥遥相对。
地宫位于封土堆地面下30米左右,东西长约170米,南北宽约145米,呈矩形。地宫内存在明显的汞异常。物探过程中发现了大范围含量较高的汞,且东南、西南强,东北、西北弱,从而验证了《史记》中有关秦始皇陵地宫内“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记载的真实性。墓室位于地宫中央,高15米,东西长约80米,南北宽约56米,墓室周围有一层细夯土质地的巨大宫墙,夯土层厚6—8毫米,宫墙高30米,顶端比秦代当时的地面要高。地宫内有东西两条墓道,还有十分发达的排水系统,以保证内部的干燥。
封土四周有内外两道城垣。城垣已倾塌,目前仅存墙基。内城和外城均呈南北向的长方形。内城南北长1355米,东西宽580米。外城南北长2165米,东西宽940米。内外城四面都有门,门上有阙楼。
在城垣以内,封土的北侧和西侧是地表建筑,封土北侧的建筑为陵园的寝殿,西侧的建筑是供奉陵寝内墓主灵魂饮食的饮官的住处。这是模仿人间宫殿“前朝后寝”制度而来的,反映了侍奉始皇遗体如他生前一样的观念。
在城垣内外,有数不尽的陪葬坑。例如,在封土西侧有大型彩绘铜车马两组,它们是供墓主灵魂乘坐巡行用的车马仪仗中的副车。西边的内、外城之间,有珍禽异兽坑及跪坐俑坑三十一座,有鹿麂及其他珍贵动物,象征着宫廷的苑圃。在外城东边的上焦村,发现了马厩坑及跪坐俑坑,它们象征着宫廷的厩苑,跪坐俑是古代负责饲养马的人员。此外,还有戏俑、文官俑、乐手俑和青铜水禽等。
特别是在秦始皇陵东侧1.5公里处,还发现了一组大型的陪葬坑,这就是震惊世界的秦始皇兵马俑群。
1974年3月,几位农民在距秦始皇陵东侧打井时,偶然发现几片陶俑的碎片。聪明的他们立刻意识到地下一定埋有重要的文物,就向文物部门报告。于是,引出了一项震惊世界的考古发现。
经发掘,那里有以军阵形式排列的兵马俑坑三个。一号坑呈东西向的长方形,东西长230米,南北宽62米,面积为1.426万平方米。二号坑位于一号坑的东端北侧,为曲尺形,东西最长处124米,南北最宽为98米,深约5米,面积约6000平方米。三号坑位于一号坑的西端北侧,呈“凹”字形,东西长17.6米,南北宽21.4米,深4.8米,面积约520平方米。
三个兵马俑坑出土的陶俑、陶马和真人真马大小相似,形态逼真。它们的排列是按照当时的军阵编组的。一号坑是以战车与步兵组合排列的长方阵;二号坑为战车、骑兵、步兵混合编组的曲尺形军阵;三号坑的陶俑作仪卫式的夹道排列,是统率一、二号坑军队的指挥部。一、二、三号坑构成了秦帝国强大军队的一个缩影。
这三处从墓的兵马俑坑呈品字形排列,共出土陶俑、陶马八千件,战车百乘,以及数万件实物兵器等。兵马俑坑不但是一个丰富的地下军事博物馆,也是一个雕塑艺术的宝库。数以千计的高大的兵马俑群,其规模的宏伟,气势的磅礴,在中国和世界雕塑史上十分罕见。这些多彩多姿、形态逼真、充满个性特征的艺术形象,具有永恒的艺术魅力,表现了古代中国人民在艺术创造上的卓越才能。
秦始皇陵的兵马俑坑,生动地再现了秦帝国军队训练有素、兵强马壮的情景,显示了秦王朝横扫六国、威震天下的军事力量及其雄伟的气势,被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迹”。
秦始皇陵园的整个建筑布局,模拟了始皇生前居住在京城的形式:那高大的封土下的地宫象征着皇宫,内外两城象征着京城的宫城和外郭城。
内城里有寝殿、便殿、苑圃、吏舍,还有供皇帝出行用的乘辇。外城外边的厩苑内有供驾车和骑乘用的骏马。至于兵马俑,则象征着驻扎在京城外的宿卫军,守卫着京城。再加上地宫内具有的百官位次以及无数奇珍异宝,构成了一幅“千古帝王”理想的生活宫城图!
据研究,仅秦始皇陵园外的那组兵马俑坑,占地面积总计两万平方米,光挖坑一项的土方工程量就达10万余立方米。所用木料均为巨大的松柏。根据遗留的木槽看,有的棚木直径为68厘米,长约10米。初步计算,一、二、三号俑坑共约用木料8000立方米,棚木上铺的苇席和竹席约1800平方米,铺地用砖25万块。加上7000件大型陶俑、陶马的制作,其工程量和所耗费的人力、物力都是十分惊人的。
这仅是一个陪葬坑而已。因此,司马迁记载的秦始皇派发七十万人修建陵墓,不会是一个失实的数字。正如元代张养浩在《山坡羊》小曲中所唱的:“兴,百姓苦;亡,百姓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