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9年,查尔斯·莱普·格瑞格向全世界介绍了一种新的健康饮料。尽管格瑞格的新饮料有一个不灵光的名字——“Bib-Label锂盐柠檬-酸橙苏打”,这拗口的名字着实让人费解,而且它还在华尔街崩溃前两周上市[1],意外的是,它的销量非常好。很快,这个名字就被缩短为“七喜锂盐柠檬苏打水”,到了1936年,它就只剩我们熟知的“七喜(7UP)”二字了。
关于这种饮料的名字众说纷纭。一些人认为这是因为七喜的pH值是7,但事实并非如此。还有一种说法,格瑞格的提神饮料配方里有7种成分。但也有少数人认为,七喜中有一种重要的成分——锂,而锂的原子量是7。
格瑞格选择锂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当时的专利药市场非常火热,他也想在其中占据一席之地,最初他宣传这种饮料对宿醉很有功效,但药效并不理想。在当时,锂盐对健康有益的说法已经被吹捧了几十年。早在19世纪晚期,各种温泉小镇都打着“含锂泉水”的噱头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从痴呆症到风湿病,含锂的温泉几乎可以治疗一切疾病,这些传闻让人们蜂拥而至,人们喝下“锂水”,用它洗澡。格瑞格的“七喜”就是想搭上这个已经超载的顺风车。
我们身体中也存在少量的锂,因为锂在环境中分布太广泛了。它是一种碱金属,和钠、钾一样,化学性质相似。科学家发现过量的钠会导致高血压和心脏病,于是医生会给我们开锂盐处方,以代替我们常吃的食盐(氯化钠)。人们还发现锂有助于消除尿酸晶体,所以它有助于消除痛风引起的疼痛,于是医生开出了更多含锂的处方。
确实,锂有助于溶解尿酸晶体,但遗憾的是,如果要溶解痛风患者那种量级的尿酸晶体,所需要吃下的锂盐足够使人中毒了。锂与钠、钾相似,但并不完全相同。钠和钾在人体内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锂和它们的化学性质只有非常微小的差别,但并不意味着锂和它们作用一致。事实上,目前还没发现锂有生物作用,即使有那么一点点,也很容易扰乱和损害身体机能。
到了1948年,人们已经认识到,过多的锂会对人体造成危害,所有的饮料都禁止添加,包括七喜。第二年,锂的销售和医疗应用也被叫停。大家终于认识到,含锂药物的危险是真实存在的,但它潜在的益处也被忽视了。
1949年,澳大利亚精神病学家约翰·凯德开始试验尿酸锂。众所周知,尿酸具有精神活性,但它在水中不易溶解。凯德用锂来制造可溶的尿酸锂,因此可以用作注射剂。他将尿酸锂注射到好动的豚鼠体内,发现它们变得平静。凯德由此发现锂可以抑制躁狂症,并进而将其作为一种镇静剂加以推广。
但锂毕竟有一些副作用,哪怕是少量服用也可能带来致命的后果。其他医学界人士对锂的应用都持谨慎态度,因此对其研究进展缓慢。
锂在很多方面都是一种不寻常的药物。绝大多数药物都是以化合物形式存在,但对于锂药物来说,起作用的就是它本身。只要剂量合适,规范使用,它是一种治疗双相情感障碍、严重抑郁症和精神分裂症的良药。其他的精神药物可以让人亢奋,但锂不会。它可以稳定情绪,但也可能让人产生遗世独立的孤寂感,对一些人而言,超然感的代价实在太大。锂这种东西没有太多医学价值,却对身体和大脑有显著的影响。
锂已被证明有助于神经细胞释放一些化学物质,如血清素和多巴胺。它还可以改变大脑中这些化学物质受体的数量。但这些效应中,哪一种能减少自杀倾向,或者减轻某些精神疾患的痛苦,目前还不得而知。总之,格里格最初的七喜配方或许有助于缓解股市崩盘带来的焦虑,却冒着毒害消费者的风险。
[1] 1929年,美国发生了历史上著名的经济危机,史称“大萧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