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生命的存在离不开太阳光,而以太阳为中心,受太阳引力吸引的集合体——太阳系的形成却仍然是个值得探索的问题。太阳系到底是怎样形成的呢?

对于太阳系的形成,科学家们提出了多种猜想和假说,主要观点有两个。现在学界普遍认同的太阳系形成的标准理论是星云假说。星云假说最早是在18世纪由康德和拉普拉斯提出的,他们认为太阳系的形成开始于46亿年前,一片巨大的分子云发生引力坍缩,而坍缩时分子云大部分的质量集中在中心,进而这些物质的大部分形成了太阳,剩余的一些部分就形成了行星、卫星、彗星等其他天体。而另一个观点则认为,太阳是在相对独立的环境中形成的。当时的宇宙发生了多次超新星爆发,然而其中某一颗超新星爆发产生的冲击波对分子云产生影响,导致分子云中出现了超密度区域,后来该区域坍塌形成了太阳系。

从太阳系的形成到现在,太阳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太阳系中卫星的形成有许多方式,有的卫星是由气体与尘埃组成,有的则是被附近的行星俘获而来,有的来自于天体间的碰撞。根据科学家预测,太阳和行星在历史的长河中最终将走向灭亡。大约50亿年之后,太阳将会冷却并且不断向外膨胀成为一个红巨星,最终成为行星状星云。而环绕太阳的行星有的会被恒星吸引而离开,有的则会自然灭亡,最终太阳就会变成一个孤零零的天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