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1年12月8日(美国时间为7日),日本偷袭美国珍珠港。同时,日军狂炸香港、关岛、菲律宾、新加坡,且登陆马来亚。太平洋战争爆发。日军随即攻占马来亚、香港、荷属东印度、菲律宾。

12月8日,中国国防委员会委员长、国民党总裁蒋介石获悉太平洋战争爆发的信息后,立即召集国民党中央常务委员会特别会议,决定对国际战局之方针:太平洋反侵略各国应即成立正式联盟,由美国领导,并推举同盟国联军总司令;要求英、美、苏与我国一致实行对德、意、日宣战;联盟各国约定在太平洋战争胜利结束以前,不对日媾和。当日,蒋介石即约见美、英、苏三国大使,将书面建议交予三国,提议中、英、美、苏、澳、荷、加拿大、新西兰各友邦成立军事同盟,推美国为领导,指挥共同作战;中、英、美、苏、澳、荷、加、新订立不与德、意、日单独媾和条约。

12月9日,中国政府正式对日宣战,并宣告:凡中日间之一切条约、协定、合同,一律废止。同日,蒋介石还分别照会美国总统罗斯福、英国首相丘吉尔、苏联国防委员会委员长斯大林,建议由中、美、英、苏、荷五国订立联盟作战计划,由美国领导执行。美英均表赞同。苏联由于进行抗德战争,不能分力于远东,未能立即对日宣战。罗斯福16日复电,主张在重庆召集联合军事会议,即反轴心各国组织由中、美、英、苏、荷诸国代表参加的军事会议。

12月25日,美国总统罗斯福与英国首相丘吉尔拟订联合国家宣言,约定:加盟诸国“保证运用其军事与经济之全部资源”对抗法西斯国家,并且“不与敌国缔结单独之停战协定或和约”。1942年1月1日,反法西斯侵略之26国,由中国与英、美、苏四国领衔,签署联合国家对轴心国(德、意、日)共同行动宣言。

太平洋战争爆发,中国与反法西斯国家结盟,改变了此前一国孤立抗击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处境,从此与盟国共同作战,相互援助,进一步增强了抗战必胜的信心。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建立,对盟国协同抗击轴心国作战并最终取得战争胜利,具有重大意义。中国与美、英、苏三个大国领衔签署共同宣言,也标志中国艰苦坚持抗日战争,开始赢得了世界大国的地位。

1941年12月23日,中、美、英三国联合军事会议在重庆举行。美国代表为勃里特少将,英国代表是英国驻印度军总司令韦维尔,中国代表为军事委员会参谋总长何应钦。中国军事统帅蒋介石主持会议。会议初步决定在重庆设立中、美、英三国军事会议,加强对日作战之协同,初步决定中英联合防卫滇缅路,签订了《共同防御滇缅路协定》,中、美、英由此结成军事同盟。

1941年12月22日至1942年1月14日,美、英两国首脑在华盛顿举行“阿卡迪亚”(Arcadia)会议,商讨反法西斯战争的战略问题。美英参谋首长联席会议(Combined Chiefs of Staff,简称C.C.S.)提议组织设立中国战区。12月31日,罗斯福致电蒋介石,提议组织中国战区,该战区包括安南(越南)和泰国国境,中国战区由蒋介石担任最高统帅。

1942年1月2日,蒋介石复电罗斯福,接受其提议。中国战区设立联合作战参谋部。蒋介石建议罗斯福派一亲信将领担任中国战区统帅部参谋长。美国政府派史迪威充任美国驻华军事代表和中国战区参谋长。3月8日,蒋介石正式委任史迪威为中国战区参谋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