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885年起,洋务运动进入后期阶段。经过中法战争中的失败、福建海军覆灭的沉重打击,清廷对洋务运动的方针作了适当调整,更加重视以海军为核心的海防建设。中法战争以后,左宗棠和李鸿章首先分别上奏清廷,提出进一步加强海防建设的各种建议,诸如造铁舰、制钢炮、开铁矿、设铁厂、办军校等。清廷在接到这两位洋务大员的奏折后不久,随即于1885年6月21日发出上谕,就战争失败原因和战后如何重整旗鼓之事征求各方大员的意见:“现在和局虽定,海防不可稍弛,亟宜切实筹办善后,为久远可恃之计。前据左宗棠奏请旨敕议拓增船炮大厂,昨据李鸿章奏仿照西法创设武备学堂各一折,规划周详,均为当务之急。自海上有事以来,法国恃其船坚炮利,横行无忌。我之筹划备御,亦尚开立船厂,创立水师,而造船不坚,制器不备,选将不精,筹费不广。……当此事定之时,惩前毖后,自以大治水师为主。船厂应如何增拓,炮台应如何安设,枪械应如何精造,均须破除常格,实力讲求。”令沿海各地的督抚、将军,对此“各抒所见,确切筹议,迅速具奏”,并强调指出:“海防筹办多年,靡费业已不赀,迄今尚无实济。由于奉行不力,事过辄忘,几成锢习。该督等俱为朝廷倚任之人,务当广筹方略,行之以渐,持之以久,毋得蹈常袭故。”由此,继1875年的清廷第一次海防大讨论之后,展开了第二次海防大讨论。这则上谕可谓是中法战争以后调整洋务运动方向的总方针,它包含着这样几个意思:一是总结中法之战失败的教训,不仅认识到了武备落后、经费不足的问题,也认识到了有关官员任事不够努力、责任心不够强的问题。其认识还是比较深刻和切实的。二是显示了要洗心革面、改变作风、谋长远自强之基的意向。其打算还是比较远大的。三是确定了以后以大办海军为主的基本方针。这一方向的选择也不能说是错误的。四是提出了要进一步加强与海军建设相关的船舰、枪炮制造和海岸防卫的问题。其设想应是比较全面的。但是,这一方针,除了在海军建设和武器制造上有所实施之外,其余几乎均成具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