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谚云:“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意在鼓励人多往远处想事,不要斤斤计较眼前之事。扩而广之,我想说:“人无大虑,必有小忧。”如果人心中所思尽是大事,他会比较快乐,比较超脱,比较伟大;如果人心中所思尽皆小事,他会比较痛苦,比较俗气,比较卑微。
我认识一位很杰出的女性,她的家庭婚姻生活不快乐,夫妻感情不好,由于智商高情商低,在工作单位也搞不好关系,其能力和价值总是被大大低估。如果她整日沉浸在这些眼前的琐事当中,她会度日如年。但是她的心情常常很好,生活内容也很丰富。原因何在?原来她心中常常关注的总是地球生态、环境保护之类的事情,南京的百年梧桐被毁,她伤心动肝;黄河断流,她痛心疾首。由于她的心思总在这些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情上,眼前的痛苦被冲淡,相比之下显得无足轻重。于是,她心态很好,生活也很充实。从她的个案,我联想到,一个人的生活基调是快乐的还是痛苦的,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所思所想是大是小,二者完全是正相关关系:想得越大越远就越快乐,想得越小越近就越痛苦。
这也正是哲学尤其是生命哲学的作用,因为与国计民生问题相比,哲学所关注的问题更大更远。有位学者写了本书,叫作《哲学的慰藉》,他认为哲学具有抚慰人心的作用,当人遇到世间的艰难困苦、疑惑时,应当到哲学中去寻找慰藉。
说到哲学,我想起在美国留学时的一件往事。那年过感恩节,我们这些穷留学生手里没钱,却想旅游,就报名参加了一个教徒献爱心的活动——一些虔诚的基督教徒自愿在感恩节时在家中招待陌生人。就这样,我、小波和他哥哥小平三人在佛罗里达州的萨拉索塔,住进了一位教徒的家。记得那是一个很朴实、很温馨的大家庭。父亲是一位开塔吊的司机,母亲是家庭主妇,有一大堆孩子。过感恩节,每个人都得到一份礼物,就连我们几个也不例外。记得我得到的礼物是一件很厚实的套头衫,上书“sarasota”,竟然很合身,令我非常感动,觉得主人真是太朴实、太厚道了。有一天早上吃早饭时,我们聊了起来,男主人是个很朴实、很普通的美国人,身体壮实,面相和善。他挨个问我们在大学学的是什么专业,我说社会学,他没说什么。轮到小波哥哥小平,他说:哲学。接下来,男主人的一个问句让我们全体陷入目瞪口呆、面面相觑的尴尬境地,他问的是:什么是哲学?我们万万没有想到,竟会有一个成年人不知道什么是哲学,就像从来没接触过这个词似的。事后细想,许多人的确从来不知道哲学是什么,在他们的日常生活中,也完全不涉及哲学。
然而,对于一个活得清醒自觉的人来说,生活中是不可以没有哲学的。哲学能够为我们提供关于宇宙(物质世界)和人生(精神世界)的思考,帮我们走出心灵困境和眼前的不快,重新获得开朗的心境和快乐平静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