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为每一项自学内容制作一张对应的矩阵表

最好使用制作表格的软件来代替手写,这样一来表格可以随着记录内容的增加而不断扩增。

② 将文献的标题和作者名等信息输入表格最左端的一列中

收集与自学内容相关的文献(包括书籍、论文等),填写表格最左端的一列。

③ 将目录中的小标题填写到相应的格子中

将书籍和论文目录中的小标题填写到表格中。有些论文没有目录,可以直接从正文中找到各部分的小标题。每一部文献对应表格中的一行,将文献的基本框架填写到表格中。

在填写的过程中,我们会主动地去阅读文献的目录和标题,吸收一些背景知识。与此同时,还能够将所有文献的内容都汇总到一张表格中,让它成为我们的外部记忆工具(脚手架)。将所有文献的小标题都填写到表格中后,这些文献的基本框架也就一目了然了。

④ 如果有必要的话,将各章节的概要也记录下来

如果光看目录和小标题无法得知其中的内容,或是目录和小标题有遗漏的话,可以将文献中各章的内容简单概括一下,填到表格中。

刚开始的时候,概要不必写得太过详细。我们的目的是能够一览无余地把握这些章节的内容,因此在最开始的阶段,哪怕只有一些关键词已经足够了。只要我们将遗漏的部分补全,通过表格能够把握所有文献的内容,那么必要的工作就已经完成了。接下来,我们可以将自己比较在意的部分填写得更加详细一些,也可以直接进入下一个环节。

⑤ 将相同或类似的内容标记出来

将各个章节的内容全部填写到矩阵表中以后,我们就可以进入这一环节了。

如果在表格(矩阵表)中看到了相同或是类似的内容,可以用相同颜色的马克笔标记出来,或是将其所在的格子圈起来后再用线连起来。

通常情况下,④和⑤需要反复交替着进行。随着概要填写得越来越详细,章节之间的关联性也会渐渐地显现出来。

将这些标记出来的内容相互对比后,还能够发现一些刚才浏览时没有注意到的异同,找到一些需要详细阅读的章节和内容。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会发现自己已经能够来去自如地阅读多部文献了。

此时,我们收集到的这些文献的框架就已经一览无余了。有了这张表格,我们就做好了将这些文献作为一个整体来阅读的准备,而不是将它们彼此孤立开来。

⑥ 利用矩阵表来横向阅读这些文献,将感兴趣的内容 抽取出来进行整理

如果我们找到了在多部文献中都会出现的内容,或是发现了值得去深入对比的异同后,可以在文章标题的右侧再追加几列,每一个想要对比的项目分别对应一列,将各个文献中的相关内容填写进去。

至于具体应该填写哪些内容,翻阅哪些章节,这些都可以在目录矩阵表中找到答案或是线索。

关于“穆勒五法”的目录矩阵表

让许多本书变得“一览无余”

目录矩阵表是将许多本书的目录摘录出来汇总而成的表格,可以让这些书的内容和框架全部变得一览无余。

朱迪斯·杰拉德曾经在著作《如何利用矩阵表来撰写护理研究的文献综述》(Health Sciences Literature Review Made Easy: The Matrix Method)(安部阳子译,医学书院,2012)中提出了一种“矩阵表法”。本章中所介绍的三种矩阵表的灵感都是来源于此。我制作目录矩阵表的初衷,是为了寻求一种能够在不读文献(甚至无法获取文献)的情况下机械化整理文献的简便方法。

在篇幅比较长的文章或书籍中,目录能够将各个章节的小标题整合到一起,并注明各个章节首页的页码[46]。有了目录,我们就能够看到一本书都有哪些内容,这些内容又是按照什么顺序排列的。因此,目录就相当于是一本书的缩影,其篇幅虽然不长,但却展现出了整本书的概要和框架。

如果我们想要概括一部文献的大概内容,自然是必须要先阅读它才行。而目录是那些最熟悉这部文献的人,也就是作者和编辑亲自对文献内容做的概括。利用这些短小精悍的目录,我们就能够在通读文献前把握其概要和框架。而目录矩阵表则能够帮助我们去更加系统地了解多部文献。

现如今,我们可以直接从网络数据库中搜索书籍的目录信息。就算是没有摸到过原书,也可以着手制作目录矩阵表。

只要我们将许多本书的概要整理到一起,就可以让它们变得像一本书一样。我们在读书时,可以通过目录来快速找到自己想看的内容在书中的哪个位置。同理,有了目录矩阵表,我们就可以直接从许多本书中直接找到自己想看的内容。目录矩阵表可以帮助我们摆脱“点式阅读”,开始向“面式阅读”转变,不再被单独的某一本书所束缚。

除此之外,目录矩阵表还有一个作用,那就是可以帮助我们看清这些与同一主题相关的书籍中哪些内容是共通的,哪些内容又是某一本书所独有的。从这几点来看,目录矩阵表是我们在文献调查的最初阶段就应该使用的方法。

在书和书之间架起“桥梁”

在制作目录矩阵表时,制作者只需要机械地将目录中的小标题依次填写到表格中即可。但如果只是这样机械地填写,一点都不动脑子的话,就会很难在记忆中留下印象。

为了弥补这一缺陷,我们在制作好目录矩阵表后,还需要再重新浏览其中的内容,进行一些加工。所谓的加工,就是指在看到内容相似或是有所关联的项目后,用线将它们连接起来。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就需要理解表格中整理的内容,并将它们互相进行比较。这样一来,我们才能将目录矩阵表刻在自己的记忆中。也就是说,通过对表格中填写的信息进行处理,我们能够更加深入地去理解这些目录中的内容,找到自己不明白的地方和需要进一步加深理解的地方。

完成了这一道加工后,我们就可以将目录矩阵表随时放在手边。当我们在读这些文献时,如果突然产生了疑问,比如“关于这一点,其他文献是怎么说的呢?”或是“其他文献中的讲解会不会更简单易懂一些呢?”,就可以在矩阵表中找到其他可以参考的文献以及具体章节。

有了这张矩阵表,就相当于是在许多本不同的书之间架起了“桥梁”,使我们能够在其间来去自如。

这些“桥梁”就像是我们大脑中的神经突触一样,会在使用的过程中不断被强化。利用这些“桥梁”来反复阅读过目录矩阵表中的文献后,读者就可以用自己独特的方式来将这些文献相互联系起来了。

目录矩阵表能够让我们将许多部文献尽收眼底,并把它们当作一个整体去阅读。只要我们不断地应用这个方法,它就会像一个坩埚,让这些文献的内容与我们自己的理解融为一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