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法38 阅读方法的寂静革命【默读(Silent Reading)】

不出声地阅读文章(也不要在心里读出来)

如果我们想要让自己读书的速度超过说话的速度(大约每分钟300字),那么就必须学会不出声地阅读文章。这里的“不出声”不仅是指嘴上,还包括心里。

在默读文章时,我们可以将手指放在喉咙的位置上。有的时候,虽然我们没有发出声音(vocalization),但是嘴唇还是会动,或是喉咙处还能够感受到震动,这就意味着我们的身体依然在“构音”(articulation)[8]。此时我们并非完全在默读,而是处于一种近似于朗读的状态。想要摆脱这一习惯,可以试着不断在口中重复无意义的音节,比如拼音表的某一行,或是发出“啦啦啦啦”的声音,让舌头反复运动。

在以前,读书只有出声朗读这一种方式

默读是一种行为,也是一种技术,意思是指不出声地阅读文章,理解文章的含义。大多数人都是先学习如何说话,能够理解话语的意思后,再开始学习书面的语言。因此我们需要先学习文字对应的发音,将文字读出来,通过听声音来理解文字的含义。等到熟练后,即使不再读出声来,我们也能够理解文字的意思。这就意味着我们学会了默读。

出于以上原因,对于不太会默读的幼儿和小学生来说,读文章时出声朗读要比默读更容易理解,记忆也更加牢固。

对于掌握了默读技术的成年人来说,结果却是相反的,默读无论是在速度[9]、理解程度[10]还是记忆[11]方面,都要比出声朗读更加有效。朗读的速度最快也只有每分钟300字左右,如果一本书共有300页,每页400字,那么就需要花费6小时40分钟。相比之下,默读的速度能够达到每分钟2000字左右,同样的书可以用1小时读完。

由于默读在速度、理解程度和记忆等方面都要比朗读更加有效,所以现如今,默读已经成了我们读书的标准方式。

纵观历史,在进入近代市民社会后,默读才逐渐普及开来,成了主流,因此它可以称得上是一种全新的读书方式和习惯。

在那之前,很久以来,读书都只有出声朗读这一种方式。当时,人们不会自己与书独处,而是需要读出声音来,让周围的人和自己都听得到才行。这种阅读其实是一种社会性行为。

我们阅读的内容和方式,都要对周围的人公开。如果有人自己在家里悄悄地读书,不让其他的人知道(默读),那么他就会遭人非议。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人们读书不能读得太快,否则听众会跟不上,也不能只挑自己想读的部分读,或是跳过自己觉得不重要的部分,这样的行为会被看作投机取巧。正如在古典音乐界,演奏者可以展示出自己对乐曲独特的理解,但是绝不可以擅自对乐曲进行剪切和改编。

西方的活字印刷术是由德国人古登堡发明的。然而在活字印刷术普及后的很长一段时间,仍然只有富裕阶层的人才能够将书籍作为私有物保存。毕竟在当时,大部分人都没有接受过基础教育,识字率非常低,因此书籍的销量在短时间内不可能有明显的增长。

即使是在工业革命导致机械化印刷快速发展的英国,书籍的普及也十分缓慢。

由于书籍的价格比较昂贵,因此通常是以租借的方式流通,人们也习惯从书店租书来看。诞生于19世纪英国的虚构作品中,有八成都是以租书者为目标客户。店铺遍布全国的大型连锁租书店是书籍的主要买家,对出版社和作家有着极大的影响力。

直到狄更斯等作家崭露头角的19世纪中期,人们依然是以家庭为单位从外面租书,而读书则是一家人聚在一起共同享受的娱乐活动。这和日本昭和年代,一家人聚在一起听广播看电视时的场景十分相似。

家中的男主人,或是正在上学的长子等识字的人会承担朗读的职责,而不识字的人(年级较小的孩子、年轻时没能上学的老人)则会坐在旁边倾听。在家庭朗读中,适合一家人共同欣赏的作品会比较受欢迎。情节跌宕起伏,主题是惩恶扬善,结局又十分圆满的故事就能够做到老少皆宜。在这样的流通方式和价格设定的影响下,书籍的价格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没有出现明显的下调,因此读书也很难成为一种独自享受的乐趣。

由于在朗读的过程中,周围的人都能够听到我们所阅读的内容,因此人们也就无法去阅读一些包含反社会性内容的书籍(例如我相信绝大多数人都不愿意在家人的面前朗读色情小说)。

一个人享受读书时光的革命

当大多数人开始购买书籍作为自己的私有物品,从共同体的纽带中解放,迎来可以独自阅读的时代后,低俗的现实主义文学和有杀人情节的推理小说(在英国人们直接称其为犯罪小说)才兴盛了起来。

在日本,直到六七十年前,人们还会聚集在一起听书中的男女情事。一个人读书,其他的人就围坐在他的身边,跟着故事的情节欢呼雀跃或是扼腕叹息。

在明治初期的日本,报纸还是一种新型的媒体,家里的一家之主会将报纸上面的内容朗读给其他的家族成员听。后来到了明治中期,杂志登上了历史舞台后,读书才开始作为一种个人行为普及开来。从明治末期到大正年间,读书行为逐渐遍及了日本社会的各个阶层,这些读书的人共同组成了读者群体。

现如今,在虚构文学作品中,喜欢读书的人一般都会被塑造成沉默寡言的性格,从这一点中也能够看出,现在大家都认为读书应该是独自一人完成的行为。虽然在现代也依然存在集体性的读书方式,比如读书会,但参加读书会的人通常都会自己先将书读完,然后再一起讨论读后的感想。

在我们现在所生活的世界中,默读已经战胜了朗读,成了标准的读书方式。

我在转读那一节中也提到过,册装书的出现将读书从序列性中解放了出来,使人们可以直接翻到自己想读的位置。同样地,默读的出现也是一种解放,让独自读书成了可能。在欣赏音乐时,我们必须按照演奏者演奏的速度来听,观看视频时,我们也必须花费与视频相同长度的时间。如果我们自己可以一个人默读,不需要照顾其他听众,那么阅读的速度就可以摆脱发声器官极限(300字左右/分钟)的限制。

在默读这场寂静的革命之后,人们才能够不受周围人的束缚,摆脱发声器官的制约,用自己喜欢的速度、顺序和理解方式来与书籍对话。

〈练习〉

·默读一篇短文,测一测需要花费多长时间,计算一下自己的读书速度。再与朗读(方法39)和指读(方法40)进行比较。

·报纸上的专栏文章一般字数和难易程度会比较固定,还能够一下子找到许多篇,因此很适合用作比较的材料。

·阅读后,试着回答一些问题,看看自己对文章的内容理解了多少(与朗读和指读进行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