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二十年 六月二十九日
下午 二时三十分
小薛觉得那些名词虚无缥缈,与他一点关系也没有。那些名词纯属舶来品,都是从欧洲从苏俄运来的,也许大部分还是从日本转运的。这一二十年里,这些名词如潮水般涌进来,让人目不暇接,囫囵吞下,顾不上消化。他觉得这些名词来得比洋货还快,来得比轮船汽车还快,一时间所有人都学会这些词汇,一时间连小报记者、茶房跑堂都会说几句“左翼运动”或者“帝国主义”,好像谁不能用这些词来说话,谁就落伍,谁就变成乡下人。当然他觉得有些说法还是不错的,比如跟堂子里的姑娘睡觉,如今大家说成是发生关系。比如男人要是对女人有意思,他可以说他对她有爱情。这很管用,这可以用最简单的办法把事情挑明,如果大家都学会用这些词,那它们就会变成一种符咒,一说出口就让人着魔。他觉得在爱情这件事上,那些小说的作用至大,尤其那些电影的作用至大。他觉得不用多久全上海的女佣都会像那些女主角一样,一听到“爱情”这两个字就浑身发抖,脑子一片空白。
顾先生——也就是冷小曼的那位领导同志在向他说话。这些符咒在他身上丝毫不起作用,可他仍然饶有兴致。让他觉得有趣的是顾先生的排场。他们约好在法国公园的大门外头见面,可到规定时间顾先生并没出现,五分钟后有两个年轻人在他和冷小曼的背后低声说:“跟我们走。”
他俩就跟着他们穿过公园那条贯通南北的大道。在公园西北角的另一处门口,那两个学生装放慢脚步,对小薛说(没有朝他看):“在这里等着。”随后就加快脚步离开他们俩。
两分钟后,有人朝他们走过来,穿着黑色帆布西装。小薛觉得自己看到过这个人,他记得那一次他穿着黑色的皮衣,他想他一定是很喜欢穿黑色衣服。那人把他和冷小曼带到一辆配极车旁,让他们上车,他自己开车。车窗遮着帘子,他们看不到沿路情形,小薛认为,汽车在沿着霞飞路向西行驶。
车停在空旷的院子里,四周被大厦包围。楼房很高,阳光只能照到西北角上很小一块地方。院子里有草坪,有仔细剪裁过的花圃,有很多樟树。樱花树盛开,地面上全是花瓣。他们被人带进大厦,穿过一道玻璃门,不设门房,向左转是电梯间。电梯升到五楼,顾先生在房间里等着他们俩。
顾先生坐在马蹄形桌子的凹口中间。小薛和冷小曼坐在桌子两侧带软垫的椅子上。朴(他现在知道他姓朴)在小薛的背后,横在那张单人座沙发上,双腿越过沙发扶手,搁在一把折叠椅上不断摇晃。
顾先生谈到他的理想,他和他组织目前的任务。气氛有些冷场,她在桌子那边拨弄一支铅笔,朴的沙发扶手更加剧烈地晃动。
休息片刻。顾先生说,抽根烟,去天台上吹吹风。他们穿过厨房,从窄门外的铸铁梯子爬到天台上,螺旋形铁梯挂在大厦的墙体外面。
在天台的围栏边,他背着风为顾先生划着火柴,再给自己点一根。他们俩沉默地抽着香烟。水泥围栏墙角下爬满苔藓,凹凸不平的地面上有很多积水。小薛在风中打个激灵,他竖起衣领,竖起手,让风吹走那截烟灰。
“告诉我,为什么你要帮助我们?给我一个理由。”顾先生忽然说,他在微笑,又像是在对自己说话。
小薛看看他,摇摇头,他无言以对。他觉得这理由甚至连自己也不相信,他竭力让自己苦笑。
“因为她?”嘴角的笑意变得更浓厚,像是在说一个只有他自己知道好笑之处的笑话,像是他并不常常说这种笑话,以至于有些不习惯。
“因为爱情,这理由你们接受吗?”
他望着脚边那一小块积水,解释说:“我是说,对于参加革命来说,爱上一个女人是不是个好理由?”
“唔唔,参加——革命——”顾先生深吸一口香烟,扔掉烟蒂,“这样说来,你告诉自己说这是在参加革命?”小薛觉得他的眼神里有一丝荫翳,像是一种悲伤,像是一种寂寞。
“没错。是的,爱情——它常常让我们想要改变一下自己,甚至改变一下生活本身。”他觉得顾先生比看上去要有学问得多,他觉得顾先生懂得让对话沿着恰当的方向进展。
“我们接受任何一种理由,但必须告诉我们那是什么。哪怕是因为——钱。”他挥挥手,似乎从内心里不屑这种说法,似乎他也认为这确实是一种低级趣味,似乎他只是在提出一种最低限度的可能,好让小薛安下心来。
“对帮助我们的人,我们的确会给予适当的报酬。不……”他又挥手,阻止刚想开口说话的小薛,“我不是说你。我们有时会付钱给情报人员,假如他的确需要。假如他——比方说你那个在法租界警务处的朋友。他需要钱吗?他来中国不就想要赚钱吗?如果他同情我们,那当然好,如果他只是为钱,那也不错……”他快速地说完这些话,逐渐减弱音量,直到声音悄悄地消失在风里。好像想要把隐藏其中的伤害减少到最小,好像他很不愿意伤害小薛的自尊心。
他们再次回到房间里。幕间休息已结束,接下来是第二场。冷小曼已不知去向,此刻这更像是一场审讯。顾先生再次藏身到那个马蹄形凹口里,窗帘已拉上。他自己的椅子挪动到弧形桌子的对面,正对着顾先生。朴依然坐在他的身后,但这次他没有让自己横在沙发上。
“我们要问你一些问题。这是必要程序。别紧张——”声音既柔和,又明快简洁。
“告诉我你的姓名……”他并没有做记录,这毫无必要。而小薛认为,连这些问题都毫无必要。
但它们充满暗示,具有一种类似于催眠的特殊效力。从漫长的问答中形成条件反射,这种模式会固定下来,回答问题的那一方会渐渐去讨好、去迎合提问者。
“你是在哪里认识她的?”这一组问题全是关于冷小曼的。
“在船上。”
“在船上?”声音突然严厉起来。他也顿时警觉——他完全忘记冷小曼告诉他的话。他被这种催眠术弄得有些迷糊。他现在想起冷小曼隐隐约约告诫过他的话。可她没说清楚,她不想让小薛认为她喜欢说谎。她说:“如果他问起你,你就说我们以前就认识。这不重要,但你就这样说吧。”小薛以为她只是不想让人家觉得她轻佻,让人家觉得她很容易就让他勾搭上。此刻,他觉得冷小曼很可能没有对组织上讲实话。
“……在船上,你怎么跟她认识的?”声音又平静下来,让小薛觉得先前可能是错觉。
“我没有……这说法不确切……她走向船首甲板,一个人。那里风很大,很冷。我看到她,仅仅是看到而已……”而她像个悲伤的女战士,阳光让她的脸颊变成一种半透明的金色。
“我觉得很眼熟,我觉得她像是以前见过的某个人。我这样告诉她。我后来说给她听,她也觉得……我想——男女之间有时候就是会这样。我想如果她告诉别人,我们早就认识,这一点也不奇怪。你明白?”
“我懂。一见钟情——聪明的说法,对吧?”提问者又一次笑起来,“这说法让人不觉得轻佻。命中注定,对吧?”
“可能就是这样。”小薛模棱两可地回答道。
“聪明的说法,你也很聪明,可你也很诚实。”顾先生宽容地说。
但这是极其短暂的片刻松弛,声音又严肃起来:“那以后——接下来你见到她是哪一次?”
“我想是在那些报纸上。那些天报纸上天天能看到她的照片。”
“因此——你在船上第一次看到她,一见钟情。随后你常常在报纸上看到她,你那会儿虽然没有机会再次见到她本人,可那些照片给你更多遐想的空间。我们知道你是个摄影记者。于是,你不可救药地爱上她,以至于你一听说巡捕房要去贝勒路找她,就连忙抢先找到她,把消息告诉她?”
他觉得这些话里充满讽刺挖苦的意味,他想他应该气愤,跳起来,把一连串话抛到提问者的脸上。但他无力那样做。他知道在这些问题上他无法向人解释,在这上头他甚至无法向冷小曼解释。
他只是说:“实际情况——就是那样。”
“很好。实际情况就是那样。我们相信你。我们相信你是因为这说法缺少加工,令人难以置信。我们相信你可能就是那样一个浪漫的人。你身上不是有另一半法国血统吗?”
小薛觉得如果这种说法能成立,那将又一次验证他先前关于词语符咒的想法。一个中法混血儿,不就应该做这类奇怪的事情吗?
“我不相信报纸上的说法。我跟她说过话,我看到过她的眼睛,我想我是懂得她的。”他勉强给出一种说法。
提问者暂时抛开这些关于爱情产生方式的研究,离开这些富有诗意的对话。当革命与爱情发生冲突时,人们不妨允许一两句小小的谎言。
话题转向小薛在法租界的朋友。他的职务、姓名。他属于马龙特务班这个特别部门的新情报让顾先生很感兴趣。实际上,在他先前交给顾先生的那份书面报告当中,他已对此情况做出详尽说明。昨天夜里,根据冷小曼从电话里获得的指示,他独自坐在福履理路客厅那张工作台上,绞尽脑汁炮制出那份大杂烩。他想,顾先生和少校一样,都喜欢阅读文件。虽然都只是些只言片语构成的零星碎片(那与情报本身来自道听途说的特征相吻合),可其中确实包含大量重要情报。有些是警务处对顾先生本人身份背景的猜测判断,包括他从马赛诗人那里听来的一些观点,那些观点缺乏逻辑上的一致性,显示其来源相当复杂。
小薛把这些道听途说写在报告中,可他自己并不明白这些情报的价值。(比方说,他并不知道警务处情报中关于金利源码头刺杀案的分析,那些对实施过程的模拟构想,马赛诗人对他简述的消息大部分出自南京小组的研究结论。他也不知道警务处对福煦路俱乐部事件纯属一种报复行为的判断,事实上与帮会的说法有关。他也无从知晓,顾先生对他当面交付这份文件,而不是一见到朴季醒就拿出来,感到相当庆幸。他告诉顾先生,这份文件冷小曼并未阅读过,纯粹是根据事实来回答,而不是有意为谁掩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