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其是夏天的时候,大家不要吃了乌梅再来找我麻烦。

夏天,暑气重,湿气也重。暑气和湿气是最常见的两种邪气。

两种邪气混杂在一起,就是如油入面,难解难分。

一旦染上了,我们不仅要透热透暑气,还要淡渗利湿气,分消湿与热。

可是乌梅呢?它酸敛,以收为主,把湿邪热邪紧紧地包裹起来,不让邪气走。

我们看看陈士铎[1]怎么说:

乌梅味酸,气平,可升可降,阳也,无毒。收敛肝气,固涩大肠,止血痢,安虫痛。乃止脱之药,备之以敛滑脱可也。

按:乌梅止痢断疟,每有速功。然效速者,取快于一时,往往有变生久病而不能愈,不可不慎也。世有夏日将乌梅作汤以止渴者,腹中无暑邪者,可以敛肺而止渴。倘有暑邪未散,而结闭于肠胃之中,及至秋冬,不变为痢,必为疟矣。乌梅治蛔厥,蛔上入膈,故烦而呕,用之即定矣。

我们挑一句重点来看:

世有夏日将乌梅作汤以止渴者,腹中无暑邪者,可以敛肺而止渴。倘有暑邪未散,而结闭于肠胃之中,及至秋冬,不变为痢,必为疟矣。

看到了吗?身上没有暑邪,你吃没关系,它也生津止渴。

怕就怕,倘有暑邪未散,这个时候吃进去了,就麻烦了。

有暑邪,几乎很少不挟点湿邪。

这湿与热,一旦裹进了肠子,那就变成了大肠湿热,很多患者的症状马上变成了排便黏腻伴肛门有灼热感,然后就肛裂便血,要么痔疮也跟着发作。

倘若出现这种现象,可以用葛根芩连汤加味来解决:葛根15克,黄连3克,黄芩6克,生甘草6克,地榆10克,槐花10克。

平常用煮法就可以了。

若是把湿热敛到上部去,就容易出现流鼻血。倘若发现这种现象,可以用泻心汤来解决。

黄连3克,黄芩3克,大黄10克。用刚煮沸的水泡来喝。

其实,乌梅并非不能用于外感,问题是你不能单用,你要用,就要敛药与散药结合着用。

比如,血热受风,内风外风一起发作起的风疹瘙痒,就可以用过敏煎[2]。

银柴胡、乌梅、五味子、防风。

你看乌梅、五味子两味酸敛药,把内风给收了;银柴胡凉血就把内风息了一半并能抵消你敛的热,再加上防风把外风给散出去,整个方子就显得非常合理。

比如,哪怕是酸梅汤,也是搭配得非常合理。你看乌梅要是敛了暑气容易肠风出血,酸梅汤里就有桂花这个散药来抵消这个乌梅的不足。

桂花,温肺化饮,散寒止痛,用于痰饮咳喘,脘腹冷痛,肠风血痢,经闭痛经,寒疝腹痛,牙痛及口臭,它本身就治肠风血痢。

哪怕没有桂花,也有陈皮这个理气之药。

哪怕没有陈皮,还有山楂这个消导之药。

所以呢?你煮个乌梅加个白糖,你是想怎样?

白糖是甘甜,本身就是容易滋腻,你是想怎样?

怕不够壅塞吗?

[1].陈士铎,浙江绍兴人,清初著名医学家。

[2].过敏煎由祝谌予所制,药凡四味,由银柴胡、乌梅、五味子、防风组成。卢祥之《名中医治病绝招》有载该方加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