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太上①,下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②。信不足焉,有不信焉。悠③兮,其贵言。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④。

注释

①太上:最上,最好。

②四种层次的君主:下知有之,人类历史上没有名号的君主;亲而誉之,五帝(黄帝、颛顼、喾、尧、舜)之世;畏之,三王(大禹、商汤、周文王、周武王)之世;辱之,三代之际(夏桀、商纣、周幽王)。

③悠:悠闲自得。这里指清静无为。

④自然:这是老子思想宇宙中和“无为”旗鼓相当的概念,它分两部分内容:第一部分是没有任何人为痕迹的客观大自然,你可以把它理解为人类没有诞生前的宇宙,那种状态,就是老子所说的自然。第二部分是顺其自然,指虽然有了人类,但事物并没有被人类干预,其行为发乎本质。比如,一朵生长在野外的花朵就是自然,被人移入室内,浇水培土,就不是自然。张钦和刘笑敢认为,自然的特点有三:一是事物的原始状态,比如幼苗;二是自生或自发,未经人为,它能自我运动;三是内在或长久,事物内在倾向发生的状态,比如,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总之,老子的自然,是事物轻松自如地出来的状态,不需要外力,不需要专家的建议,处于自然状态的万物,本身就是自我成长者。在成长过程中,不但轻松自如,而且可以笑口常开。

译文

第一等统治者,民众只知道有这样一个人;第二等统治者,民众爱戴他;第三等统治者,民众恐惧他;末等统治者,民众轻蔑他。没有信用的统治者,不会有百姓信任他。第一等统治者清静无为,很少发号施令。大功告成后,老百姓都说“这是我们自己做到的”。

度阴山曰

有人活在“专家建议”中,有人则活在“建议专家别乱建议”中,前者是不自然,后者是自然。

丙吉是西汉汉宣帝刘询的丞相,此人深通《道德经》。一次外出,他看到有群人在殴斗流血,但没有管,径直前行。路过郊野时,看到有头牛正吃力地拉车,他急忙命下属去询问。

下属说:“您这是重畜轻人啊!”

丙吉说:“你不懂。路人斗殴,有首都治安官(京兆尹)处理,我是宰相,责任是适时考察官员政绩,有功则赏、有罪则罚。宰相是政府中最大的官,应该关心国家大事。比如我让你去问牛,你以为是问牛的健康?如今是春天,天气不应如此酷热,那头牛却气喘吁吁。如果它是因为天热而喘息,那么现在的节气就不正常,农事势必受到影响,农事受影响,百姓会闹饥荒,所以要早做准备。”

斗殴会出人命,丙吉不过问,老牛哮喘,丙吉却当成天大的事。听上去很搞笑,可事实一点都不搞笑,因为丙吉遵循着《道德经》。

老子把人类世界的领导者分为四种,他称道的第一等领导者是无为而治的领导者,无为而治并非不为也并非不治,而是他为的事情不会让天下人反感;他治的事情看不见摸不到,所以你不会去赞扬他英明神武。

丙吉如果见到斗殴后加以制止,肯定会获得群众的掌声和鲜花,但是,这种赞赏和鲜花对于伟大的宰相丙吉而言,毫无意义。

丙吉的行为证明了老子“无为”的一方面:无为指的是不在视线范围内发生的动作,但其效果却惊天动地。

在老子眼中,那些总是被群众奉为明君、青天大老爷的人,恰好是二等的领导者。二等领导者虽然还被老子称道,然而夸赞的热情却泯灭不小,因为他有为。幸好为的是仁政而不是暴政。

至于第三等和第四等领导者,似乎都不被老子看好,让人怕你和让人鄙视你,对你而言都不是好事,对你的组织而言同样如此。至于诚信,这是任何组织的领导者基本素质之一,没有诚信,一切都是虚无。

一等领导者“太上,下知有之”的理论本身不是什么特别的谋略,然而被智慧超群的人一番操作后,它就成了非常厉害的谋略,和其他谋略一样,没法破解。

前206年,西楚霸王项羽谋杀了名义上的天下共主熊心(义帝)。当时的汉王刘邦正和项羽争夺天下,双方打得难解难分。渐渐地,项羽技高一筹,刘邦被逼入绝境。前204年,刘邦突然剑走偏锋,在洛阳宣布为熊心披麻戴孝,发丧三日。他哭得梨花带雨,哪怕是死了亲爹也不至如此。

诸侯被他感动,都站在了他的阵营。项羽最后的失败,和刘邦这次打着为熊心发丧的名义争取了更多诸侯的支持有很大关系。熊心正是老子所谓的“大家只知道有这样一个人”的一级领导者,刘邦对他的使用,也只需要“下知有之”就可以了。

中国历史上把“太上,下知有之”操纵成非常厉害的谋略的是曹操。如你所知,这条计谋被后人称为“挟天子以令诸侯”。挟的“天子”就是“大家只知道有这样一个人”,至于这个人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根本不重要,只要他被大家都知道就可以了。汉献帝刘协当时就是“下知有之”的领导者;曹操也只是让天下人知道,皇上还在,天下仍然是东汉的,不过,这个东汉却是以曹操为宰相的东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