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其事好还①。师之所处,荆棘生焉;大军之后,必有凶年②。善有果而已,不敢以取强③。果而勿矜,果而勿伐,果而勿骄,果而不得已,果而勿强。物壮则老④,是谓不道,不道早已。

注释

①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其事好还:强,逞强;好,喜好;还,还击、报复。苏辙说:“圣人用兵皆出不得已,非不得已而欲以强胜天下,虽或能胜,其祸必还报之。”王安石说,杀人之父,人亦杀其父……人报也……大军之后,必有凶年,天报之也。

②师之所处,荆棘生焉;大军之后,必有凶年:黄茂材说:“师之所处,田事废,故荆棘生;大军之后,和气伤,故有凶年。”大战之后,必有大疫,战争死人,尸体难以迅速妥善处理,细菌滋生。

③善者果而已,不敢以取强:果,达到效果。虽然发动战争是凶险的事,但有时为了济弱扶倾、除暴救民,不得不用兵。此时必须善用,善用者,“果而已”,也就是说,用兵达到除暴救民的目的就马上收兵。或者说是给对方一点颜色瞧瞧就收兵,而不是努力灭掉对方。憨山德清说,用兵的目的就是俗话“了事便休”,意思是,但可了事令其平服便休。

④物壮则老:王雱说:“盛极则衰,物理必然。”用兵则不知进退,逞强天下,必然会从盛到衰。

译文

用道辅佐国君的大臣,不依赖战争逞强天下,发动战争特别爱遭到报应。军队所过之处,生机全无;大战之后,瘟疫横行,饥荒遍野。善于用道的人,只是达到济弱扶贫的目的而已,而不用武力称霸天下。达到目的而不炫耀,达到目的而不自夸,达到目的而不骄傲,达到目的是不得已,达到目的而不逞强。任何事物到达强盛就会转向衰败,这只是因为没有遵循道,不遵循道,除了早早败亡别无他路。

度阴山曰

《孙子兵法》弘扬的主题是“不战而屈人之兵”。以“不战”为“战”。

前597年,楚国国王熊旅(楚庄王)和晋国在邲(河南荥阳东北)展开大会战,结果晋军大败,死伤无数。战后,楚军大将潘党请求熊旅把晋军的尸体集中掩埋、筑为高丘而竖立标志,这是向世人炫耀楚军武功的最佳方法。

熊旅不同意,他义正词严地说:“战争是为了制止强暴,而不是获取和炫耀功绩。‘武’字由‘止’和‘戈’两字组成,‘止戈’才是‘武’!即是说,止息兵戈才是最值得炫耀的武功。武功要具备七种德行:禁绝强暴、泯灭战争、保障发展、巩固基础、安宁百姓、调和诸国、获取财富。这七种德行,我一种也不具备,拿什么留给子孙!晋军士兵是为了执行国君命令而战死,他们也没有过错。怎么可以侮辱它们的尸体呢!”

这番话大义凛然,据说晋国人听到后都为他“点赞”。熊旅的话也是老子的态度:果而勿矜,果而勿伐,果而勿骄,果而不得已,果而勿强。

北宋初年有名统帅叫曹彬,以在战场上不嗜杀闻名。赵匡胤(宋太祖)命他率兵灭南唐,曹彬渡过长江围住了南唐都城金陵后,赵匡胤要他立即结束战争,但曹彬不紧不慢地攻城,每次攻城都是象征性的。他的目的是希望南唐皇帝李煜主动投降,避免无辜伤亡。

李煜死都不降,曹彬只好采取“闪电战”,很快,金陵就要被攻破。在这节骨眼上,曹彬突然病倒。

将士们见曹司令的病大为蹊跷,就都来探望。曹彬却精神抖擞地告诉众人,自己的确是病了。将士们问该如何治。

曹彬说:“我的病不是药物能治好的。想要治好我的病,只需各位真心实意发誓,在攻进金陵的那一天,不乱杀一人,那么我的病就自然好了。”

将士们明白了曹司令的意思,为了让他尽快进入指挥部,痛快答应了他的要求。第二天,老曹的病痊愈。两天后,金陵城被攻破。将士们信守承诺,真没有乱杀一人。

消灭敌国这种事,本应喜气洋洋、敲锣打鼓地回师,但曹彬却率领大军,昼伏夜出,好像干了见不得人的事一样悄悄回到大宋都城开封,见到赵匡胤后,交出兵权,回家喝茶去了。直到第二天,大家才知道曹彬干掉了一个国家,这就叫低调。

司马迁、班固这群史学家对战争,哪怕是正义的战争虽没有厌恶,但也绝不赞赏,他们说,三代为将,道家所忌。这话很明显,发动战争、参与战争的人,要小心。如同曹彬那样,要低调,永远低调,一切和战争有关的行为都要低调。

不滥杀人是低调,尽量让对方投降,避免无谓的牺牲也是低调,凯旋后就好像没有打胜仗一样更是低调。当然,在老子看来,对待战争最好的办法是杜绝它发生,如果它真不幸发生了,那就要平稳而迅速地结束它。一旦发生战争,圣人要不带任何偏好地去战斗,它不会对战争产生狂热,更不会有凯旋的喜悦。

总之,老子讨厌战争,无论是正义的还是邪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