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卡纳克神庙的柱殿后面,有一片区域,可以说是整个神庙的核心,围绕着它建造了许多庭院和庙宇。这个地方本身并不引人注意,但在更远的一端,耸立着两根巨大的圆柱,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它们甚至比拉美西斯大殿的石柱还要壮观。

这两根石柱被人们称为“方尖碑”。它们并不是第一座,也不是唯一一座方尖碑,却是迄今最雄伟、最著名的方尖碑。其中一座在地震中倒塌了,但另一座仍像刚建成的时候那样,骄傲地指向天空。它几乎有一百英尺高,而且和它的同伴一样,它是“独石柱”,即一块完整的石头。“它既无切割,”建造这两座方尖碑的统治者说,“也无拼接。”双塔的顶部曾经被黄金覆盖,但是很久以前黄金就被盗走了。

请诸位想象一下:一块坚硬、完整的花岗岩,高达一百英尺,表面光滑,顶部镶有黄金。“耸立在神殿中的石柱,”正如古书记载的那样,“理应刺破天空。”它们从何而来?又是如何被建立起来的?下面这个故事会告诉你答案。

很久以前,早在拉美西斯登基之前,底比斯王室就迎来了一位新的公主。当然,这也不是什么稀奇的事情,国王以前也生过女儿,但是这一位公主却异于常人。有人说,她的诞生是一个奇迹。众神之首阿蒙,将诸神召集起来,请他们为公主殿下祈福。“为了她,”阿蒙说,“我要将上下埃及统一起来,全部交由她统治。因此,请诸位赐福于她,使她感到充盈而富足。”

阿蒙的话,诸神自然是遵从了。公主一出世,就被赋予了女性所能拥有的一切美德。

这位公主名叫哈特谢普苏特。十二岁那年,她被带到神殿,接受了诸神的洗礼。仪式如约举行,众神复述了公主出生时的誓愿,并让她得到了更多的祝福。“我们将生命与和平赐予哈特谢普苏特,”他们对阿蒙说,“她是您的女儿,她继承了您所有的优点。您给了她灵魂,给了她权力,给了她皇冠。天空所覆盖的,大海所环绕的,都将成为她的宝藏。”

哈特谢普苏特带着神的祝福开始了她的生活,不久,她的力量便逐渐显现出来。她跟随父王一同穿过埃及,得到了所有人的尊敬和崇拜。他们对神殿和神庙也十分重视。在沿途的城镇中,他们修复了破败不堪的神庙,并对礼拜场所进行了扩建。他们拜访了几座庙宇,神明们重复着对公主伟大荣耀的承诺,并对她继位后的统治做出了预言。

当他们回到底比斯后,国王任命自己的女儿为共治摄政王,也就是让哈特谢普苏特与他一同执政,甚至让她像国王一样处理所有的政治事务。然而,这违背了埃及人民的意愿,因为之前从未有女性执掌政权。他们担心哈特谢普苏特太过软弱,无法捍卫自己民族的尊严和荣耀。但是,国王对这些非议置若罔闻,他指出女儿拥有神圣的血统,并吩咐仆人准备一顶大帐篷,在那里举行女儿的加冕仪式。

在典礼当天,埃及王室和各国使者聚集在一起向公主致敬,而普通百姓则像成群的蜜蜂,环绕在宫殿四周。随着一辆辆来自不同国家的马车飞驰而过,高亢的欢呼声也随之响起,而当皇家马车驶过时,欢呼声在刹那间变成了**澎湃的呐喊。尽管,他们对一个女人统治他们的想法很反感,但是他们从心底里尊重和敬爱这位公主。

国王带着公主从贵族和亲王中间走过,来到帐篷尽头的高台上,然后端坐在一张用象牙和黄金制成的椅子上。国王先是起身,宣读了一个例行的欢迎仪式,然后坐回自己的宝座上。

“现在,”他说,“我将王位传给我的女儿哈特谢普苏特,让她坐在我的宝座上。从今往后,她必安坐于高筑的圣洁宝座上;她必差遣殿内的所有人,做你们的领袖。你们必须听从她的指令,谨守她的诫命。”接着,国王起身,环顾四周,“凡称赞女王的,必存活;凡毁谤女王的,必殒命。”

此话一出,号角声顿时响彻天际,传令官也开始向帐篷外的百姓宣告,而在营帐之内,贵族们纷纷跪倒在地,向国王和女王宣誓效忠。他们接受女王作为埃及的统治者,然后起身欢快地舞蹈。见此情景,国王感到十分满意。

国王去世后,哈特谢普苏特以女王的身份独自统治了好几年。而后,她嫁给了一位年轻的王子,表面上他是埃及的国王,似乎一切都是他的功劳,但实际上,哈特谢普苏特才是埃及真正的统治者。她善用权术,治国有方,百姓从不会因为她是女人就要求让男性重掌大权。

为了纪念父亲和阿蒙神的荣耀,哈特谢普苏特决定在神庙中建造两座方尖碑。天才建筑师森·穆特被召进皇宫。在了解女王的需求后,他派了大量的工人前往阿斯旺附近的采石场。

在采石场中,巨大的石块被切割成型,然后用滚轮运到河边,在那里,它们会被装上驳船运往底比斯。尽管这些巨石是如此庞大,工程也十分繁重,但是从开凿石头到把石碑放进神庙,总共只花了七个月的时间。它们伫立在那里,仿佛已经屹立了数百年。方尖碑不仅是为了纪念阿蒙神,更是对早期石匠技艺的一种见证和礼赞。

“即使从无边的远端,”哈特谢普苏特在法令中写道,“也能将它看得清楚明白。方尖碑将以它自己的光辉照亮整个世界。早晨,太阳将从它们中间升起,如同穿过一条天堂的地平线。我在王宫里,想起了创造我的神,心中充满了感动。我要为他建造两座方尖碑,再以铜片和黄金镶嵌,将其竖立在神庙的石柱中央。我要使我的名字永存于殿堂之上,不被时间磨灭,不被岁月抹杀。”女王终于得偿所愿了。

另外一座建筑也是为了纪念哈特谢普苏特的荣耀。这是人们公认的最具艺术性的陵庙。在执政多年后,女王决定为自己修建一座足以与其权力和尊严相匹配的陵墓,并命令森·穆特提出一项史无前例的建造方案。

在无数人的努力下,德·埃·巴哈利陵庙建成了。这座建筑长约八百英尺,由三个露天平台组成。露台层层相叠,依附于崖壁之上。第一层(即顶层)由一系列墓室组成,第二层(即中间层)是深入山体的大殿,第三层(即底层)则是专供祭司履行神职的圣堂。

这座陵庙的墙壁上绘有女王巡游和军队远征的壁画,其中最引人注目的一幅便是埃及探险队前往蓬特的雕绘。据信,耶路撒冷所罗门圣殿所装饰的金银和宝石都来自蓬特。墙壁上的图画生动地讲述了探险队的故事:他们受到了蓬特国王和王后的热情接待,并从蓬特带回了黄金、白银、宝石、象牙、羽毛、皮毛,还有珍贵的木材和香料。

经过长时间的统治,“阿蒙之女”哈特谢普苏特,终于长眠于此。然而,她的陵庙被继任者蒙上尘埃,以致被世人遗忘,但正是因为这份忘却,才使她的遗体得以保存下来,而她那位声望较高的哥哥[7]的墓室,却早已被人毁坏了。在这座没有人打扰的古墓中,她竟难得地享受了上百年的安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