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强大的埃及帝国——伟大、辉煌、至高无上——就这样退出了历史舞台。它的权力已经交到了别人手中,曾经赢得的尊敬和荣耀也不再归它所有。它的神庙,神圣的过道曾回**着祭司的脚步声和白袍少女的吟唱,如今却成了猫头鹰和蝙蝠的栖地;它的宫殿,法老们曾在万名卫兵的拥护下过着极尽奢华的生活,如今却被夷为平地;它的城市,其规模之宏伟曾让世界为之艳羡,如今却被埋在不断流动的沙土中,不知所终;甚至连它的文字都被遗忘了,刻写员在坚硬的岩石上细心凿刻着它的故事,如今却没有人能破解其中的奥秘:不,高耸的方尖碑、荒废的庙宇,以及所有异乎寻常的发现,都只让人更加沉醉于这片神秘而又迷人的土地。
这并非突如其来的改变,也与克娄巴特拉之死无关;埃及的丧钟早在她去世之前就已经敲响。自从波斯入侵后,埃及便开始走向最后的衰落,尽管亚历山大推迟了“末日”的到来,但在他去世不久,埃及便遭受了毁灭性的打击。当罗马人抵达的时候,埃及已经是强弩之末,只要有足够的军事实力,任何一支军队都可以轻松夺取埃及的政权。
于是,埃及沦为了罗马帝国的附庸。在之后的几百年里,人们对埃及曾经拥有的辉煌和荣耀所知甚少。留下的,只有一段又一段传奇故事。传说中英勇无畏的战士,在面对埃及人凶猛的攻势时,竟然毫无还手之力,就像是被镰刀割下的玉米;传说中至高无上的国王,只要轻轻一颔首,便能号令大军,与敌人浴血奋战。宏伟的神庙遗迹、高耸的圆柱、硕大的金字塔,难道不都证明了埃及人民在思想和行动上的优越性吗?但是关于这个民族——他们的工作、生活,以及他们的信仰——我们所能收集到的资料却十分有限。随着埃及王朝的覆灭,那些能够破译古代文字的人,也都消失了。在祭司阶层中,只有少数人对这种文字略知一二,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信仰的更迭,他们也逐渐丧失了对这种语言的兴趣。不久之后,有关这些图案和文字的知识都被埋在了墓穴之中。
漫长的岁月过去了,这片沙漠一直替他们保守着秘密。大约一百年前,命运的馈赠终于使学者们如愿以偿。罗塞塔石碑,即我们在第一章所提到的黑色石板,上面用象形文字、世俗体和希腊语共同刻下了国王[25]登基的诏书。这块石碑是他们探索神秘之路的标识,是通往一个连最为狂热的梦想家都无法想象的仙境的钥匙。通过研究上面的文字,再与其他石碑上的铭文相对照,便可以推断出这些符号的含义。随着遗址和宝藏的发掘,关于埃及的故事也逐渐浮出了水面。
从这些故事中,我们或许可以得到一些启发。尽管埃及是一个古老的国度,但这一切都发生在它年轻的时代,发生在那个文明与秩序尚未被野蛮所征服的时代。至于埃及跌落神坛的原因,却很少有人提及,但我们不难看出是什么导致了它的毁灭。当他们把个人利益置于公众利益之上,当他们放弃自律而沉浸在奢侈的安逸中,当他们忘记了那些曾经支持他们度过艰难困苦的信仰,当他们公然蔑视荣誉和美德的时候,没落就成了必然的结果。埃及就是典型的例子。在阿玛西斯的统治时期,腐败和溃烂已经扎下了根。克娄巴特拉的辉煌,不过是古代荣耀的回响;随着她的离去,这声回响也最终归于沉寂;不,实际上,正是毁灭埃及的恶,造就了埃及在历史上的辉煌。
因此,如果你认为现在的人们,要比生活在古代的埃及人更为高尚,并因为他们的无知而怜悯他们,那么,你不妨读一读,这位圣人在六千年以前,对他儿子的劝诫:“不要因你的学识而骄傲,要与无知的人交谈,如同与智慧的人交谈。技术没有上限,没有任何一位工匠能掌握全部的知识……你若是在人群中,把爱当作生命的起点和终点……你若是有地位的人,听了求告者的话,要心怀恩慈。你若想保持行为的良善,就当远离一切恶事。要对贪婪有所防备,它是大恶,亦是万恶之源,它是一切罪恶的纽带。但手执义理之人行事亨通,真理追随他的脚步,所到之处皆是安身之所。”
当埃及人在审判大厅与奥西里斯面对面,当他的心脏在象征真理的天平上轻轻晃动时,每一个人都会说出下面这段话。如果你也能问心无愧地将它复述出来,那么,你在人生的修行便已经圆满了。“我从不说谎,也未曾给人带去悲伤;我从不欺骗,也未曾行诡诈。我从不挑起事端,从不嚼人舌根,也从不掩住耳朵,不闻公义与真理。我将饼给饥饿的人,将水给干渴的人,将衣服给**的人,将船给遇难的人。我所行皆是正义之事,我以真心及诚意侍奉我的神。”
(全文完)
[1] 英制面积单位,1英亩约合4046.86平方米。——编者注
[2] 英制长度单位,1英里约合1609.34米。——编者注
[3] 埃及中世纪的近卫兵。
[4] 英制长度单位,1英尺约合0.3048米。——编者注
[5] 门农巨像是矗立在尼罗河西岸和国王谷之间原野上的两座岩石巨像。原来是“阿蒙霍特普三世”法老神殿前的雕像,但神殿本身已无踪影。
[6] 埃维语,位于安纳托利亚地区(小亚细亚半岛)。
[7] 指与她同父异母的哥哥及丈夫图特摩斯二世。
[8] 什一税(tithe)是教会向居民征收的宗教捐税。税额往往超过纳税人收入的1/10,负担主要落在农民身上。
[9] 萨巴科斯(Sabacos),公元前705—前690年在位,这个时期的埃及在政治上处于分裂状态,多个叛乱王朝交迭存在。
[10] 神谕的用词为“brazen men”,既有“无耻之徒”又有“铜人”的意思,一语双关。
[11] 即尼科二世(Necho Ⅱ),古埃及第二十六王朝法老,约公元前610—前595年在位。
[12] 古埃及第二十六王朝法老,也称阿普里斯(Apries),公元前589——前570年在位。
[13] 古埃及第二十六王朝法老,也称雅赫摩斯二世,公元前570—前526年在位,他是埃及被波斯征服以前最后一位伟大的统治者。
[14] 摩曼菲斯城是下埃及的一座城市,位于尼罗河三角洲卡诺比斯河口的西岸。
[15] 神庙中供奉着女神奈斯,她是狩猎和战争女神,她的象征物是一面盾牌,上面交叉着两支箭。作为战争女神,她曾说要让战士的武器在死后保护他们的身体。
[16] 克娄巴特拉七世,是古埃及的托勒密王朝最后一任女法老。她才貌出众,聪颖机智,擅长手段,一生富有戏剧性。特别是卷入罗马共和国末期的政治旋涡,同恺撒、安东尼关系密切,并伴以种种传闻逸事,使她成为文学和艺术作品中的著名人物。
[17] 即托勒密十三世。
[18] 盖乌斯·尤利乌斯·恺撒,史称恺撒大帝,罗马共和国(今地中海沿岸等地区)末期杰出的军事统帅、政治家,以其优越的才能成为罗马帝国的奠基者。
[19] 亚历山大里亚,又译“亚历山大港”“埃尔伊斯坎达里亚”,是埃及第二大城市和最大港口,也是埃及最重要的海港,亚历山大省的省会。
[20] 奇里乞亚,又译“基利家”,位于今日土耳其东南部的小亚细亚半岛,在塞浦路斯的北面,西至旁非利亚,北至托罗斯山脉,地处前往地中海的通道上。
[21] 欧克辛海即黑海,欧亚大陆之间的一个内陆海。
[22] 屋大维·恺撒,是恺撒大帝的甥外孙,后被恺撒指定为第一继承人并收其为义子。
[23] 塔兰同(talent),古代中东和希腊-罗马世界使用的质量单位,1塔兰同的实际质量相当于今日的26千克。
[24] 角蝰(asp)是一种生存于干燥沙漠地带的毒蛇,与一般非洲蛇一样,主要分布在北非地区。
[25] 即托勒密五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