嬴政在重用李斯等人以后,更采用了李斯的建议,一面加强军事力量,对关东六国实施攻击;一面又遣游士到各国游说,利用反间、收买等手段,配合武力进攻,既弱化了六国的实力,又加强了秦国的力量。秦国东面的韩国是衰落得最明显的国度,韩王见秦国强大起来,感到十分害怕,于是就派公子韩非到秦国来求和,表示愿意做秦国的属国。
论起来,韩非与李斯还是同学,都曾在齐国大儒荀况门下求学。战国末年,韩非看到韩国一天天被削弱,而秦国却一天天变强大,遂三番五次劝谏韩王,希望其振作起来,励精图治,发愤图强。但韩王均置之不理,总是把韩非的劝诫当作耳旁风。韩非在韩国不被重用,只好“闭关修炼”,关起门来著书立说,撰写了《韩非子》一书。韩非主张君主要实行权力集中,加强法治,顺势而为。后来《韩非子》传到秦国,并在秦国上层引起很大轰动,秦王嬴政看后,也极为推崇。而韩非此次恰好被韩王派到秦国来充当使者,当他看到秦国军队列装整齐,商贸流通市面繁荣,于是就上书给秦王嬴政,表示愿为秦国统一天下而贡献力量。熟料,这次秦王却没有见到这份奏章,当然也就没有重用韩非。就在“当局者”迷惑之时,“旁观者”李斯倒先着急起来,因为他素知韩非的能力远远超过自己,他担心韩非一旦被秦王重用之后,出将入相,自己的相国位置将不保。于是对秦王旁敲侧击地说道:“韩非原为韩国的公子,处事必为韩国考虑,大王兼并东方六国,韩非肯定要助韩而损秦;一旦让他回到韩国,必是‘放虎归山’,后患无穷,不如栽赃个罪名,就将他一杀了之,以绝后患,方为上策。”
秦王嬴政听后,心中一时犹豫不决,毕竟他是韩国派来的使节。于是就命人先将韩非扣押于牢狱,日后再做打算。韩非锒铛入狱,感到莫名其妙,完全不知道自己被老同学下了套。自己此次是奉韩王之命出使秦国,满怀热情地给秦王上奏章,真心实意地为秦国统一大业做贡献。怎么就给投进了这暗无天日的地牢?
韩非在牢里,等了一天又一天,没人来理他,没人来看他,连找个人申辩的机会也没有。想写奏折,没有笔墨、竹简;想见秦王没有人带话,真是“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在这种悲愤加郁闷的心情之下,他崩溃了,最终服药自尽了。
秦王嬴政下令扣押韩非以后,心中纠结了数日,最后还是后悔了。都说两兵交战,不斩来使嘛!于是,秦王命人将韩非放出来。可是,当御史携带赦免韩非的圣旨,来到牢狱之中打开牢门时,才发现韩非已在狱中自尽了。秦王嬴政得到御史的报告,心中不由懊恼万分,想到自己读《韩非子》拍案叫好的情景,觉得自己错失了一件无价之宝。恰在此时,魏国人缭也来到了秦国。
秦王嬴政一听通报,便亲自相迎,见其貌似韩非,风流倜傥,立刻以礼相待,并与他相谈甚欢,大有一见如故之感。经过与缭的数次接触,嬴政越发觉得他是人才,能力出众,于是当即任命他为国尉。从此秦人便以尉缭称之。
秦王嬴政重用李斯、尉缭等人后,一面不断派兵攻打东方各国,一面派人拆散燕、赵联盟,并攻陷了燕国十几座城池。
燕国太子丹原在秦国做人质,见秦王嬴政决心兼并六国,又背信弃义地弄死了韩国使节韩非,还攻占了燕国十几座城池,心中不仅害怕,而且对秦国恨之入骨,于是就偷偷溜回燕国,欲寻一武功出众者刺杀秦王。
有一天,经人介绍,太子丹认识了剑侠荆轲,发现此人不仅有股子蛮力,与人比剑时,竟然轻轻松松就劈断了碗口粗的榉树,而且还连续敌过数人,且毫无倦怠之意。于是,立刻将荆轲视为座上客。太子丹与荆轲吃同席,卧同榻,一连旬日。太子丹觉得时机已经成熟,便将心中对秦王的愤恨和盘托出,并请求荆轲说:“秦军马上就要渡过易水,虽然我想要和你长久相伴,恐怕已经难以为继了,甚至是朝不保夕矣!”荆轲说:“即使太子不说,我也已经感觉到了,秦军只要渡过易水,我们就大祸临头了。擒贼先擒王,要想阻止秦军来犯,唯有刺杀秦王。为了太子,我愿意两肋插刀,冒死前往。但,假如空手而去,没有什么‘见面礼’或凭证,我就无法接近秦王。现在燕国的樊将军,秦王用一千斤金和一万户人口的封地作为悬赏,来买他的头颅。如果真能够得到樊将军的首级及燕国督亢一带的地图献给秦王,秦王一定高兴地召见我,我就有办法来报答太子了。”太子丹说:“樊将军因为走投无路,处境困窘而来归附我,我不忍心由于自己个人的私仇而伤害长者的心意,希望您另外考虑对策吧!”
荆轲知道太子丹不忍心,于是私下里会见樊於期,说:“秦国对待将军,可以说是刻毒透顶了。父亲、母亲和同族的人都被秦军杀死或入宫为奴。现在听说用一千斤金和一万户人口的封地作悬赏,来买将军的首级,您将怎么办?”
樊於期仰天长叹,泪流满面地说:“我每当想起这些就恨入骨髓,只是想不出什么办法罢了。”
荆轲说:“我现在有一个办法,可以解除燕国的忧患,报将军的深仇大恨,怎么样?”樊於期于是上前问道:“怎么办?”
荆轲说:“希望得到樊将军的首级来献给秦国,秦王一定高兴地接见我。我左手抓住他的衣袖,右手用匕首刺他的胸膛。这样,将军的仇报了,燕国被欺侮的耻辱也除掉了。将军是否有这个心意呢?”樊於期脱下一只衣袖露出一只胳膊,左手握住右腕,走近一步说:“这是我日日夜夜咬牙切齿、捶胸顿足痛恨的事,今天才得到您的指教!”于是拔剑横于肩上,自刎而死。
太子丹听说了这件事,赶着马车跑来,伏在樊於期的尸体上大哭,非常悲伤。但事已至此,没有办法再挽回了,就收拾安放好樊於期的首级,用匣子装好,交给荆轲。太子丹又用一百斤黄金的代价,购得了赵国的“徐夫人匕首”,并叫工匠在淬火时,把毒药浸到匕首上。后用人来做实验,只要匕首割破一点皮肤,血沾湿了一点衣褛,人就立马中毒而亡。于是太子丹帮助整理行装,催荆轲上路了。燕国有个勇士叫秦武阳,十二岁的时候就杀过人,人们不敢同他正眼相看,于是太子又叫秦武阳做其助手。
然而,荆轲还在等待另一个武士,想同他一起去。那武士住得很远,一直没有赶到,荆轲也只好停下等候他。过了一阵子,他还没动身,太子丹就嫌荆轲走得晚了,怀疑他有改变初衷和后悔的念头,就又请求他说:“日子已经没多少了,您难道没有动身的意思吗?请允许我先派遣秦武阳吧!”荆轲发怒,呵斥太子丹说:“今天去了而不能完成任务回来复命的,那才是没有用的小子!
现在光拿着一把匕首,闯入不可意料的强暴秦国,恐怕凶多吉少,这也就是我之所以停下来原因,本想等待我的客人一同走,增加几分把握。现在既然太子嫌我走晚了,那就请允许我告别吧!”
于是就出发了。
太子丹和他的宾客都穿着白衣,戴着白帽给荆轲送行。到了易水边上,祭过了路神,就要上路的时候,高渐离敲着筑,荆轲和着节拍唱起了歌,还发出悲壮激越的颤音,众宾客都流着眼泪小声地哭。荆轲雄赳赳气昂昂地唱道:“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唱罢,转身登车离去,不曾再回头多看一眼。
到达秦国后,荆轲拿着价值千金的礼物,慷慨地赠送给秦王的宠臣中庶子蒙嘉。
蒙嘉得了好处,便对秦王说:“燕王确实非常惧怕大王的威势,不敢抗拒,愿意全国上下都做秦国的臣民,排在诸侯的行列里,像秦国的郡县那样贡纳赋税,只为能守住祖先的宗庙。他们诚惶诚恐,不敢自己来陈述,恭谨地砍下樊於期的头颅和献上燕国督亢一带的地图,用盒子封好了,再由燕王在朝廷上行跪拜大礼送出来,并派使者来禀告大王。一切听凭大王的吩咐。”
秦王听了蒙嘉的话,非常高兴。于是穿了上朝的礼服,安排隆重的九宾大礼仪式,在咸阳宫接见燕国的使者。
荆轲捧着装有樊於期头颅的盒子,秦武阳捧着地图匣子,按次序进宫,到达殿前的台阶下,秦武阳脸色都变了,十分害怕,秦国的群臣对此感到奇怪。荆轲回过头来对秦武阳笑了笑,上前替他向秦王谢罪说:“北方蛮夷地区的粗鄙人,没有拜见过天子,所以害怕,希望大王稍微原谅他些,让他在大王的面前完成他的使命。”秦王对荆轲说:“起来吧,取秦武阳所拿的地图来!”
荆轲拿了地图捧送给秦王。到得秦王跟前,徐徐打开地图,待地图全部打开时,一把锋利的匕首就露了出来。于是荆轲左手抓住秦王的衣袖,右手拿着匕首去刺秦王。然而,还没有刺到秦王的身上时,秦王已经惊骇得脸都绿了,自己抻直了身子,猛地站了起来,挣断了被荆轲抓住的袖子。秦王想拔剑抵抗,但佩剑太长拔不出来,就只好握住剑鞘。
荆轲拿着匕首追逐秦王,秦王就绕着柱子跑。秦国的君臣都惊呆了,由于事发突然,大家都措手不及。并且按照秦国的法律,侍立在殿上的臣子,不能带一点兵器;那些宫廷侍卫握着武器,都排列在宫殿的台阶下面,没有君王的命令不能上殿。所以荆轲追逐秦王,大家仓促间就惊慌失措了。
这时,秦王的随从医官夏无且(j$)用他手里捧着的药袋投击荆轲。秦王还在绕着柱子跑,仓促间惊慌失措,不知道怎么办。
侍臣们就说:“大王背着剑!大王背着剑!”秦王于是照着做,就拔出了剑,一剑砍断了荆轲的左大腿。荆轲便倒下了,着地前,他举起手中的匕首,投向秦王,但没有击中,只击中了柱子。秦王又继续砍击荆轲,荆轲被一连砍伤了八处。
此时,荆轲已经知道刺杀不能成功了,便靠着柱子笑着,毫不在意地张开两腿坐在地上,骂道:“事情之所以没有成功,是想劫持你,以你为人质,逼使秦国与燕国签订契约,这样,回去就好向燕太子交差了!”
秦王此刻惊魂未定,岂能再容荆轲说下去,立刻下令:“侍臣皆可上殿救驾!”于是,侍臣们这才纷纷上前,围着已经动弹不得的荆轲,举剑乱砍。秦王瘫坐在皇位之上。此后几天,他都头昏眼花地老是看见荆轲的身影在眼前晃来晃去的。
荆轲早已经成为剑下之鬼,嬴政仍感心头之恨难解,便命令大将王翦立刻率军攻打燕国。秦军于是**,势如破竹。燕国人少兵稀,自然不是秦军的对手,交战后即连连败退,太子丹也在兵败后与燕王喜一同逃往了辽东。秦王令秦军穷追不舍,一定要将太子丹拿住。燕王喜被逼无奈,只得杀了太子丹,遣使带着太子丹的首级到秦国谢罪求和,才保住了自己的性命。
尔后,尉缭向秦王嬴政建言道:“韩国已被秦国兼并,赵国也仅余代城一地;目前天气寒冷,燕王已逃至辽东苟延残喘,秦军不如先用兵南方,消灭魏、楚两国。”秦王嬴政听后觉得有理,便派王翦之子王贲引军十万攻魏。
魏王听说秦军来攻,知道不是对手,于是就向东面邻国齐国求救。齐王田建怕与秦国结怨,不肯出兵相救。于是,魏国在内外交困之下,只有坚守城池。王贲引军十万将城池围得水泄不通。
待到魏国守城的军士弹尽粮绝之时,才发起进攻。秦军架起云梯,个个奋勇攀缘而上,而魏军守城军士已经饿得手无缚鸡之力,纷纷被无情杀戮。很快魏国就被秦国所灭,魏王君臣都被秦军所俘虏,并被枷锁串联起来,押往秦都咸阳。
秦王嬴政见魏国已不复存在,便又动起了攻打楚国的念头。
于是,秦王在大殿上,将文武大臣召集起来商议。他先问青年将领李信,攻打楚国需要多少兵马。李信自负地答道:“二十万足够了。”
秦王又问老将王翦, 王翦则答道:“ 楚国是个大国, 用二十万军队攻打楚国,是远远不够的。依臣估计,没有六十万恐怕不行!”
秦王听后很是不悦,以为王翦惧楚怯战,于是便讽刺王翦道:“将军年岁已老,所以才如此胆小。我看还是李将军说得对。”
当下,秦王就任命李信为将军,引大军二十万,浩浩****杀向楚国。而老将王翦见自己的建议不被秦王所纳,便向秦王嬴政称病告退,回频阳东乡老家休养去了。
果然不出王翦所料,李信率二十万秦军来到楚国,立刻就被楚国大将项燕率领的四十万楚军,三面合围,打得大败而归,兵士死伤无数,仅将领就死了七个。
秦王闻得李信如此大败,十分震怒,即刻便将李信革职查办。
这时才回忆起,老将王翦所言,真是一语中的。事情既已如此,秦王也只得屈尊,亲自来到频阳王翦家中,恳求老将王翦出山,率大军攻楚。秦王谦卑地对王翦说道:“上回是我错怪了将军,没听将军的意见。李信果然刚愎自用,耽误了国家社稷的大事。
此次,非将军出马不可了。”王翦见秦王屈尊而来,知道已经难以推辞,只得说道:“楚国地广人多,发动百万大军也非难事。
大王定要我率兵出征也行,非得六十万人马不可,否则恐难取胜。”
秦王说道:“就依老将军所言!但筹集六十万兵马及所需粮草,恐怕还需要时日。”于是,秦王费尽周章,给王翦凑齐了六十万人马和所需粮草。出兵那天,秦王嬴政亲自到灞上为王翦送行,王翦老当益壮披挂上阵,率领六十万大军,浩浩****地向楚国进发了。
楚王得知秦国大军压境,领军的是王翦老将军,便令其老对手项燕为大将,率领楚军前往边境抵抗。两军对垒于秦、楚边界,各自扎下栅栏和营帐。起初,项燕急于求胜,一再率军士于秦军阵前挑战,但王翦却严令属下,不得出战,且高挂“免战牌”。
楚军连吃十日“闭门羹”后逐渐放松了戒备,以为秦军本次陈兵边境,不过是因为上次兵败而不服,想重新建立起威势而已。然而,王翦得知楚军已经懈怠,便采取偷袭的方式,一天夜里突然向楚军发动了大规模进攻。就在这场战役中,项燕与虞侃双双为国捐躯,楚国也被秦国消灭。
项燕战死于秦始皇二十三年(公元前224 年)。那一年,项羽刚十一岁,但他心中积压的对秦王朝的仇恨,让他瞬间长大了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