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琼枝的目光在崔谢璟的身上转了一圈,终于还是叹了口气。
她摇摇头,跟着楚荇进去。
倒不是说她完全不看好崔谢璟这个人,而是景王府的势力摆在昭帝的眼皮子底下,昭帝根本不可能同意楚荇跟景王在一起的。
屋里的萧老夫人没了动静,嘴角还印着吐血的痕迹,脸色灰白地躺在**。
“荇儿。”郑氏捏着帕子站了起来。
她几乎是强自镇定着自己的崩溃,努力将自家婆母的话忽视过去,急急出声,“宋姑娘快看看婆母的身子如何?”
话虽这样说,可她自己也意识到了不好。
萧老夫人的梦是一回事,就连她自己最近这段时间都惶惶不安,眼皮跳的厉害,总觉得有什么事情发生。
宋琼枝快步上前到了萧老夫人的身边,静心把上了她的脉。
她的手一搭上,就变了脸色。
郑氏则是抓住了楚荇的手,心里的一些话还没有问出来,就已经痛哭的不成样子。
屋里的其他人赶紧上前扶着她,又三言两语将萧老夫人的梦跟楚荇讲了讲。
楚荇犹豫再三。
她终究是点了点头。
大概是外祖母警觉,或者是母子连心,竟是梦到了这些事情,这是令她没有想到的。
“我目前得了消息,是失踪。”楚荇到底是不忍心将战死两个字说出来。
即便如此,郑氏的身子也是显然软了下去,眼睛都有些发愣。
楚荇上前接了一把。
宋琼枝回过头来,深吸一口气,看向在场的众人,“估计也就这两日了。”
本就虚弱的身子,又是深信不疑的刺激,哪里受得住?
“还需要喊太医们来看看吗?”楚荇抱着最后一丝希望。
众人也齐齐地看过去。
倒不是说楚荇不信她,而是这种事情总有些难以接受。
“也可以喊来瞧瞧。”宋琼枝不介意好友质疑,说不定有人能稍微延长几日萧老夫人的性命也是好的。
楚荇很快就吩咐人去宫里请人。
这一次,崔谢璟亲自去的。
听说萧老夫人的病情不好,院使亲自带着手下的太医们用了最快的速度赶过来,谁也不敢耽误。
可在他们一看到萧老夫人的脸色时,就已然心里沉了大半。
其中白院使上前看了看,冲着楚荇轻声道,“公主,此事要不要上报给皇上?”
萧家跟别的人家不同,其他人家的老夫人没了便没了,可萧家的男子们都在战场上拼死拼活,留在京城里的萧老夫人却要去世。
无论如何都要跟皇上说一句的。
毕竟……萧家的事情跟皇上脱不了干系,没人张口说出来,可谁的心里都是这样想的。
“好。”楚荇摆摆手,“那就劳烦白院使了。”
约莫过了大半日,昭帝亲自过来了一趟。
他进门,楚荇就看到了自家父皇再阴沉不过的脸色,便猜出他怕是已经收到边关的急信。
楚荇上前行礼,“父皇。”
昭帝的身边毫不意外地跟着苏荷儿,尤其是苏荷儿的身上还穿着宫妃的衣服,可见是匆匆过来的。
萧家众女眷纷纷拜了下去。
昭帝抬手喊起,其他人都站了起来,却见郑氏依旧失魂落魄地跪在地上。
“三舅母。”楚荇皱了眉头上前,亲自扶她。
郑氏整个身子都半瘫在地上,她红着眼,抬头看向了面前的昭帝,“皇上,妾身的夫君是不是死了?”
昭帝默了默。
萧远征失踪,萧家三房战死,四房也死了一个孙辈的事情,他刚刚收到消息。
原本白院使去告知他说萧老夫人做梦梦到儿子的死,他还有些不信。
这会儿……
昭帝在心里叹息了声,然后道,“是朕对不住他们。”
此话一出,郑氏的脸色变得比刚才还要煞白许多,她身子更加摇摇欲坠。
忽的,她挣扎着要站起来。
旁边的人立刻扶着她。
可郑氏使了半天力气,用力捶打着自己的双腿,却是怎么也支撑不住,她坐在地上又哭又笑。
有人拿着帕子拭泪。
“皇上当然对不住他们。”郑氏哭着哭着就笑了起来,她满脸是泪抬头看向昭帝,“皇上不仅对不住他们,还对不住萧家,您还对不住边关那些如同丧家之犬的百姓们。”
楚荇皱了眉头看向郑氏。
处于尊卑礼法,她应该去劝阻郑氏对父皇的不敬,可是萧家死去的人,边关因为战事死去的百姓们……又何尝不是跟郑氏一般绝望?
她躺在**即将濒死的外祖母不绝望?
甚至。
当年母后死在冷宫里的时候,她楚荇又何尝不绝望?
被人指在脸上,昭帝的面色自然也难看的很,他冷冷地看了眼郑氏,“武将马革裹尸,本就是他们的命,念你夫君出事,朕也不为难你了。”
说罢,他转身离开。
苏荷儿朝着楚荇这边使了个眼色,也匆匆跟上了昭帝的步子。
整个院子里就剩下了郑氏嚎啕的哭声和一些其他人隐忍的抽泣,突然,有人喊了声,“四夫人!”
众人再次手忙脚乱地去看萧家四夫人。
许是被三房没了男人的事情摆在前,她们这才想起来四房也失了个儿子。
萧家再次乱成一团。
“只怕是三夫人这样跟你父皇说话,你父皇那个小心眼……”宋琼枝小声道。
哪怕是几条命,几十条命,都比不得一份帝王威严。
谁不清楚边关的战事是因昭帝的戒备心而起?
楚荇嘴角冷笑,“他向来这样。”
说着,她深吸一口气,“边关战事只怕比咱们想的更惨烈,我想去一趟边关。”
“我也跟你去。”宋琼枝想都不想,“你自个儿去太危险,我的医术也可以帮上忙。”
如今京城的生意中,万福楼也好,甄巧阁也罢,都已经提前培养出了可用的人手。
她抽的开身。
“我需要你有别的事情做。”楚荇定定地看着她,“我记得你跟宁州的商贾们都有些联系,我需要你亲自去筹些粮草和银子。”
再调动十万或者是更多的大军,投入至少要比之前翻三倍以上。
这也是昭帝迟迟不调兵的原因。
可是眼下不能再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