冼星海是中国现代著名的音乐家,有“人民音乐家”之称,1905年生于澳门,广东番禺人。7岁时,冼星海跟随母亲前往新加坡,并开始接触音乐。1926年,冼星海先后进入北京大学音乐传习所,以及国立艺术专科学校选修小提琴。1928年,冼星海进入国立音乐学院学习小提琴、钢琴以及音乐理论。

1929年冬天,冼星海乘船前往巴黎,开始了艰苦的勤工俭学生涯,先后师从帕尼·奥别多菲尔学习小提琴,师从路爱日·加隆学习和声、赋格以及对位,师从万桑·丹第学习作曲。

1935年,冼星海从巴黎返回祖国,并先后进入百代唱片公司以及新华影业公司工作,创作多部音乐作品。1938年,冼星海与妻子钱韵玲装扮成侨商抵达延安。1940年,为完成大型纪录片《延安与八路军》的后期制作和配乐工作,冼星海从延安出发,抵达莫斯科。1944年,冼星海因患肺炎住院治疗。1945年10月30日,冼星海病逝于莫斯科,终年40岁。

从一个贫苦的船工子弟到一位伟大的音乐家,冼星海的一生艰辛而又丰富。在十余年的创作生涯中,冼星海先后创作了250余首歌曲,4部大合唱,1部歌剧,2部交响乐,4部管弦乐组曲,1部狂想曲,以及多首器乐独奏曲、重奏曲。

《黄河大合唱》是冼星海的四部大合唱之一,也是他的代表作。该曲创作于1939年3月,由八个乐章组成,分别是混声合唱《黄河船夫曲》,男声独唱《黄河颂》,配乐诗朗诵《黄河之水天上来》,女声合唱《黄水谣》,对唱及轮唱《河边对口曲》,女声独唱《黄河怨》,齐唱及轮唱《保卫黄河》和混声合唱《怒吼吧,黄河》。该曲以黄河为主题和背景,热情讴歌了中华民族的光辉历史以及人民群众的坚强不屈,富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和时代特征,旋律激昂,配乐宏伟壮阔,令人震撼,是一部非常优秀的大型声乐作品。

冼星海还创作了一大批抗日救亡歌曲,例如四部合唱《救国军歌》,二部合唱《到敌人后方去》《在太行山上》等。《在太行山上》是一首合唱曲,创作于1938年,是为山西境内浴血奋战、抗击日本侵略者的军民而作的。该曲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又可以分为前后两个乐段,前段富有抒情气息,后段转入平行大调,奔放中又不失柔情;第二部分则是进行曲风格,节奏铿锵,一步步将乐曲推向**。它旋律激昂,满含爱国主义情怀,是一首优秀的抗日救亡歌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