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巴洛克时代,涌现出一大批为西方音乐做出巨大贡献的作曲家,其中有两个人被后世称为“巴洛克音乐双璧”,他们就是亨德尔和巴赫。

1685年2月23日,亨德尔在德国的哈雷镇出生。亨德尔的父亲是个理发师兼外科医生,他认为乐师是低人一等的职业,因此极力反对酷爱音乐的儿子从事与音乐有关的活动。但亨德尔依然我行我素,18岁时离开家乡四处闯**,先是来到汉堡,在歌剧院担任小提琴手,并创作了歌剧《阿尔米拉》和《尼罗》,演出后获得成功。亨德尔为了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水平,来到欧洲的歌剧中心意大利,结识了众多大名鼎鼎的音乐家,极大地开阔了自己的视野。他创作的歌剧《阿格里皮娜》在威尼斯上演,得到了意大利评论界的交口称赞。永不满足的亨德尔又离开意大利,越过英吉利海峡来到英国。在英国,亨德尔创作了他最脍炙人口的作品《水上音乐》和《弥赛亚》。

《水上音乐》是一部管弦乐组曲,首演是在国王乘船游览泰晤士河时,由二十首小曲组成,开始是一首法国式的前奏曲,后面是布莱舞曲等各种舞曲,几乎动用了当时已经出现的各种乐器,整个作品既优美欢快,又宏大华丽,深受各个阶层人民的喜爱。

很可惜,《水上音乐》的原始手稿已经丢失,现在能欣赏到的都是被后人整理改编的版本,其中比较有名的是莱德利希改编的版本。这个版本由《F大调第一组曲》《D大调第二组曲》和《G大调第三组曲》三个组曲构成。

就在亨德尔过着衣食无忧的日子,沉醉于歌剧创作的时候,意大利语歌剧在英国逐渐走向衰落。他在这个时期创作的几部歌剧相继遭遇滑铁卢,他经营的歌剧院也因此倒闭。1737年,内忧外困的亨德尔患了中风,世人都认为亨德尔的音乐生涯将就此完结,而亨德尔不仅奇迹般地康复,创造力也得到巨大的提升。他找到了新的创作方向——清唱剧。

1742年,神灵附体一般的亨德尔仅用短短的24天就完成了清唱剧《弥赛亚》。亨德尔指挥乐队在都柏林的剧院低调上演。出乎包括作者本人在内的所有人的意料,《弥赛亚》旗开得胜。亨德尔再次回到英国人的视野中。由于作品大受欢迎,连乔治二世也不惜御驾亲临。当《哈里路亚》唱响时,国王再也按捺不住心中的情感,竟然站起来跟着台上的合唱团一起歌唱,于是全场的观众也随着伴唱。从此,《弥赛亚》的演出形成一个惯例:每到第二幕终曲《哈里路亚》时,全场都要起立齐唱。

《弥塞亚》使亨德尔享誉世界,是清唱剧的巅峰之作。

弥赛亚

“弥赛亚”是救世主的意思。亨德尔以《圣经》的相关篇章为剧词,通过三个部分叙述耶稣的诞生、受难、复活三个阶段。每年在特定时间,伦敦的威斯敏斯特教堂都要演奏《弥塞亚》。亨德尔的《弥赛亚》是全世界被演唱最多的清唱剧,也是基督徒心中的圣乐,是巴洛克宗教音乐中的流行音乐。尤其是脍炙人口的《哈里路亚》,很多演唱者都到了倒背如流的地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