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只是朋友还是有超越友谊的感情”,这是两个人决定是否要步入恋爱关系时经常问的问题。在这一节,我们来看三个可以代表多数爱情关系的特征——爱情、承诺和情感,尽管这三个特征的界限并非泾渭分明。正如您将看到的,这些概念有所重合(例如,承诺和情感是一种爱情理论模式中的两个组成元素)。我们将这三个特征划分为三类,以便于专注讨论每一个相关话题的研究结果。
爱情
2000多年前,亚里士多德曾说过“爱情是两个不同的身体里住着同一个灵魂”。他的老师柏拉图的说法则更为愤世嫉俗:“爱情是一种严重的精神疾病。”多年来,哲学家和艺术家滔滔不绝地谈论爱情,对爱情中的欢乐与悲伤也提出了形形色色的结论。
社会科学家也对爱情进行了研究,认为爱情是一种吸引大多数人陷入感情关系的力量。一位研究人员是这样说的:
爱在人们生命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决定着人们对一段关系的满意度、对彼此的忠诚度,以及这种关系(至少在婚前关系)的持续度。
一个有用的模型是罗伯特·斯腾伯格(Robert Sternberg)的爱情三角理论(triangular theory of love)。他认为爱情有三个组成部分。
亲密: 这是一个人在一段关系中感受到的亲近程度和联结程度。我们在本章论述的所有关系语境中讨论过可以如何发现和表达亲密了。罗伯特·斯腾伯格用温度作比喻,将亲密视为爱情中“温暖”的成分。
**: 这部分涉及身体的吸引和情绪的激发,经常包含性行为。这就是爱情中“火辣”的部分。
承诺: 这是爱情中理性的一面,涉及一段时间后是否持续关系的决定(稍后会详细介绍)。这是爱情中“冷静”的部分。
图10-2将这三个组成部分用三角形的三个角来表现,并标示了七种从中交错组合得出的可能的爱情。不难想象,该模型中代表的每种爱情所对应的沟通模式。例如,正在经历浪漫爱情的情侣可能会交换强烈情感色彩的信息(如“我爱你”配一个紧紧的拥抱),并高调地秀恩爱。同伴式爱情在语言和非语言的表达上更为温和,像“我喜欢你的陪伴”这样的表达更为典型。空洞式爱情则徒有爱情关系的外壳,几乎不包含任何情感信息,即使有也很少。
图10-2 爱情三角理论
对相爱的情侣来说,彼此之间拥有相互陪伴和浪漫的感情是最健康的。罗伯特·斯腾伯格承认完美的爱情是亲密、**和承诺三者的结合,是一个不容易实现的理想状态,而且难以持续。一般来说,爱情的成分会随着关系的发展此消彼长。情侣之间有时**涌动;在其他时候,爱情更多是一个冷静的决定而不是一种热烈的感觉。成熟度也是爱情体验中的一个因素。例如,青少年不像成年人那样认同爱情三角理论的成分。随着情侣年龄的增长,他们往往更看重承诺而不是其他因素,尽管长期的伴侣比一些刻板印象所暗示的有更多的**和亲密。
如果回想你曾经经历过或观察过的感情伴侣,你可能会找到爱情三角模型中描述的每一个现实例子,你可能也会发现这些因素是如何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消长变化的。与第9章中描述的关系发展阶段与辩证模式相似,要将爱情视为一个动态的变化过程,而不是一种静态的属性,这样才更合理。
承诺
承诺在感情关系中扮演的角色有多重要?以下这些想法暗示了对这个问题的答案:“我正在寻找一段稳定的关系”“我还没有准备好做出承诺”“我决心要继续这段关系”。
关系承诺(relational commitment)包括允诺——有时是默示的,有时是明示的——保持一段关系,并让这段关系取得成功。通过沟通可以形成和巩固承诺。表10-1列举了感情关系中承诺的各种指标。研究显示,定期沟通承诺的伴侣会对彼此的关系有更积极的感受,并且会更少经历关系的不确定性。这些沟通有时候是私密的,有时候又是公开的。例如,在伴侣的社交网站上回帖可以成为一个承诺的标志,同时也是表明这段关系持久的标志。
如表10-1所示,仅凭言语并不能保证真正的承诺,行动也很重要。简单地说“你可以依靠我”并不能保证忠诚。但如果没有语言表达出来的话,承诺可能就不够明确。因此,举办仪式使关系正式化是确认和巩固承诺的一种重要方式(请参考第9章关于“结合阶段”的讨论)。
我们要注意文化对承诺的影响:将承诺视为感情关系中的顶点(正如人们常说的“先恋爱,后结婚”),毫无疑问是一种西方的观点。世界上许多婚姻是人为安排的,他们遵从的是“先结婚,后恋爱”。一项研究调查了包办婚姻中感到满意的夫妻,结果发现,“承诺”是帮助他们的爱情能够随时间而茁壮成长的最重要因素。第二重要的因素是“沟通”,强调自我表露是学会爱伴侣的一种方式。不论排序如何,在成功的感情关系中,承诺和沟通之间有着密切关联。
表10-1 感情关系中承诺的主要指标
情感
情感的表达——包括语言和非语言——在感情关系中很常见。这些活动包含牵手,说 “我爱你”,以及发生性关系。浪漫爱情的情感通常是在私下沟通的,有时也会公开地表达出来。事实上,“秀恩爱”(public displays of affection)一词有专门的缩写形式(PDA)和社会规范。
情感交流对于情侣来说好处非常多。在一项研究中,已婚和同居的伴侣被要求在六周内增加亲吻的次数。和对照组相比,那些频繁接吻的伴侣不仅降低了压力水平,提升了关系满意度,而且他们的胆固醇指标也下降了。其他的研究显示,无论是当面表达还是书面表达,用语言表达情感也具有类似的生理益处。就关系利益而言,接收到的情感就像一个银行账户——当爱人中的一方存入大量的存款,与情感账户见底的时候相比,其伴侣更愿意原谅对方的越界行为。
感觉到的情感和表达出来的情感之间可能存在差异。或许你还能回忆起你发短信给伴侣说“我爱你”的时候,但实际上你当时并没有感觉到自己有多爱对方。或许你在争吵的过程中,给了伴侣一个拥抱或亲吻,即使这个行为与你真实的情感状态不符。研究人员将这些行为称为“欺骗性情感”,并表示在感情关系中很常见。这种欺骗行为不是消极的,而是关系维护和支持的正常组成部分。研究表明,这些行为的作用可能比你想象的还要强大。做一些浪漫的事,如凝视爱人的眼睛,依偎着坐在一起,或者分享个人的秘密,经常会带来浪漫的感觉,而不是相反。
在大多数的感情关系中,性行为是表达和接收爱意的一种重要手段。预测**满意度的最强和最可靠指标是伴侣对关系的满意度。换句话说,**是感情关系健康的一部分。沟通也起到很重要的作用:伴侣之间的沟通技巧和他们的**满意度是密切相关的。和一些媒体所描述的无声的**行为相反,研究证实,不论在**前还是**后,通过直接的语言沟通(“这是我的感觉”“这就是我想要的”),**会更令人满意。性行为结束后积极的自我表露,通常被戏称为“枕边风”,有助于建立信任,提高满意度和亲密感。当这些对话会让对方不舒服时,关系满意度高的伴侣经常会使用保全面子的沟通技巧甚至幽默的话来表达自己的想法。
电影电视 也许我愿意,也许我不愿意:《一见面就结婚》
真人秀节目《一见面就结婚》的想法很简单:两个素昧平生的陌生人被“情感专家”配成一对,同意见到彼此后立刻结婚。在结束蜜月旅行并共同生活一个月后,他们可以决定维持现状或离婚。当然,在观众众目睽睽之下维系双方的关系也绝非易事。
在一开始的几季中,甜蜜结局要远少于不欢而散。绝大多数“夫妇”最终都选择离婚,或是在节目结束后的一段时间内分开。虽然有人会将其看成某种对包办婚姻的控诉,但是这部实验性真人秀并不具备包办婚姻的特征,即家庭、文化以及习俗的支持(其中许多长期存在)。
许多不欢而散的“夫妇”都承认,沟通是双方主要的冲突点。有些时候是因为双方意见不合、价值观念冲突,有些时候则是因为双方不愿意真正交换想法、吐露感情。甚至在与节目顾问谈话时,“夫妇”中的某一方仍然觉得自己无法认真地听对方讲话,或与对方交谈。
这个节目在数个国家都有本土版本。目前尚不清楚,文化、习俗等是否会对配对的成功率造成影响。但无论如何,这部真人秀清楚地告诉我们:一段成功的感情所需要的,远比双方性格相似加上那么一声“我愿意”要多得多。
令人惊讶的是,并不是所有感情关系中的人都渴望性行为。有些人的性取向是“浪漫的无性恋”,对这些人来说,坦承自己的性取向可能具有挑战性。专家建议,无性恋者可以找到志同道合的人来帮助他们讨论自己的性取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