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主持人安德森·库珀(Anderson Cooper)多年来一直没有告诉公众他是同性恋者,因为他认为这是私人信息,而且也担心会把自己和其他人置于危险之中。他认为自己如果能够“融入”占主导地位的异性恋文化,他就可以做一个更好的记者。然而,库珀说他的沉默有时会让人觉得不够真诚。他说:“我给一些人留下了错误的印象,那就是我试图在隐瞒什么。”他认为自己错失了一些消除围绕在这些议题上的恐惧和偏见的机会。“只有当人们让自己完全可见时,历史潮流才会前进。”我们将在第3章进一步探讨自我概念、印象管理和自我表露之间的关系。
决定是否以及如何公开自己的性别认同或性取向很多时候是具有挑战性的,营造支持性的沟通氛围可以让这些决定做得更加容易。以工作场所为例,如果组织使用富有包容性的语言,如“重要他人”而不是“配偶”,就会很有帮助。看到权威人士被认定为性少数群体,以及当性少数群体员工带着他们的伴侣来上班时,那就更有说服力了。
像脸书和汤博乐(Tumblr)这样的社交网站为沟通者提供了多种方式来表达与性取向相关的身份。当信息能被友好地接收时,这些表达是正向的。但是,没有向家人和朋友公开过的性少数群体的沟通者可能会担心公开带来的后果,即使公众舆论正在朝着更支持他们的方向发展。
一方面,公开自己的性别认同是有好处的,包括与他人真诚地相处,并加入互助的共文化。另一方面,公开有时是有风险的。人们可能会感到震惊并指指点点。他们可能会嘲笑性少数群体的人,歧视他们,甚至攻击他们。在美国,平均有五分之一的恶意犯罪是针对他人的性取向。更多关于霸凌及其解决方法的内容,请详见第12章。
像“渐入佳境”(ItGetsBetter.org)这样的网站向性少数群体的年轻人传递了这样一个信息:他们可能遭受的任何骚扰都不是他们的错,很多人在关心他们。自2010年“渐入佳境”这个网站建立以来,迄今已经上传了超过5万个视频,观看次数超过5000万次。联合创始人丹·萨维奇(Dan Savage)认为,这展现了当通信技术和良善动机结合时,会带来众多的社会支持。
伦理挑战 “无害”标签造成的伤害
请先想一个贬义词来形容一群人,然后再想另一个形容不同群体的标签,最后再来第三个。你可能会因为这些词能这么快浮现在脑海中而感到内疚,但考虑到这些轻蔑标签和诋毁的盛行以及我们的偶尔使用,这就一点都不奇怪了。
现在考虑一下这句话:“你好基啊!”有时这句话与性取向关系并不大。相反,“基佬”被用作“愚蠢”或“可怕”的同义词,甚至用来指代没有生命的物体。
有些人认为这句话在没有明确涉及性取向的时候是无害的。但是,如果你的共文化被等同于愚蠢并被用作贬义词呢?(“呃,这太基督教了”,“拉丁裔”或“90后”。)为什么研究人员会将“你好基啊”视为一种小侵犯?这背后隐含的判断是,如果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间接或无意地贬低一个边缘群体,随着时间的推移,就会形成一种敌视他们的氛围。
有时候,“同性恋”一词意味着对性取向的恶意挖苦。传播学的研究人员发现,最有可能诋毁同性恋的是异性恋男性,对他们来说,“做一个男人”是他们身份的核心部分。事实上,诋毁和贬义的标签更多地反映的是使用它们的人,而不是被贬低的人。
许多共文化都为标签、诋毁和绰号所贬低。我们必须记住,我们使用的词语既有伤害的力量也有治愈的力量,所以我们应该仔细考虑并明智地使用它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