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量令人印象深刻的研究表明,语言可以建立和展示与他人的一致性。那些想要展示联盟关系的沟通者会通过各种方式适应对方的语言习惯,包括字词的选用、说话的速度、停顿的次数和停顿的位置,以及礼貌程度。在一项研究中发现,当对话双方使用代词、冠词、连词、介词和否定用法时,双方产生恋爱兴趣的可能性会增加。该研究还显示,当情侣们使用相似的语言风格发送即时信息时,他们维持关系的概率增加了近50%。
亲密好友和恋人之间通常会发展出一套特殊的术语来表示他们的关系。使用相同的字词使这些人有别于其他人。同样的过程也适用于更大群体的成员,从街头帮派到军事单位。趋同(convergence)是指调整自己的语言风格,与想要认同的其他人的语言风格相匹配的过程。语言匹配不仅能在面对面的朋友之间发挥作用,也能在网上的陌生人之间建立联系。
当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对彼此持有同等积极的感觉时,他们的语言趋同行为是相互作用的。但当沟通者希望或需要别人认同时,语言趋同行为就会变得单方面。我们在职场中会发现这样一个现象:想要获得晋升的员工的说话方式会越来越像他们的老板。有研究甚至发现,在电子邮件中模仿老板或同事的骂人模式是员工正在融入组织文化的标志。有关这个主题的讨论,请参阅本章“在工作中”的内容。
在工作中 在工作中说脏话
说脏话具有多种沟通功能。这是一种表达情感的方式,并且让他人知道你的感受有多强烈。它可以是赞美的一部分(“真是太他妈棒了!”),也可以是最糟糕的侮辱。骂脏话可能会冒犯他人和疏远朋友,但它也可以建立团结,并成为一种亲昵的称呼。
传播学研究学者达内特·约翰逊(Danette Johnson)和妮可·刘易斯(Nicole Lewis)调查了在工作环境中说脏话的影响。可想而知,情境越正式,人们对骂脏话的评价越负面。此外,人们所选脏话的不同也会带来不同的结果。“F打头的脏话”与其他攻击性较弱的词语相比,被认为是最让人反感的。那些对咒骂者感到惊讶的旁听者,很可能认为这个咒骂者是无能的,只能通过骂人发泄不满。
尽管有这些发现,斯坦福大学教授罗伯特·萨顿(Robert Sutton)指出,选择不骂人实际上会违反一些组织的准则。他主张在极少数情况下说脏话,可以起到震慑效果。
即便如此,萨顿对于在职场骂脏话还是提出了警告:“如果你不确定,就不要爆粗口!”人际沟通的规则在此仍然适用:分析并适应你的听众,并进行自我监控;当你不确定的时候,宁可保持克制,也不要犯错。
言语调节的原理也会反向运作。当沟通者想要把自己与他人分开时,便会采取分化(divergence)策略,用一种强调自己与他人不同的方式说话。例如,某个族群的成员可能会使用他们自己的方言来表示彼此之间的团结。同样的情况也会发生在不同的年龄段,比如,青少年会采用专属于他们次文化的俚语来凸显与成人的分化。
当然,沟通者需要注意何时要和何时不要在语言上趋同他人。例如,当你不是那个群体的一员,使用该种族或民族侮慢语,可能会被视为不恰当,甚至是冒犯性的。分化策略的一个语用目标就是建立规范,指出谁有以及谁没有“权利”使用某些特定词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