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祖武皇帝三

天监七年(公元508年)

1 春,正月,北魏颍川太守王神念投奔南梁。

2 正月二十八日,北魏任命卫尉、吴平侯萧昺兼领军将军。

3 南梁皇帝萧衍下诏,命吏部尚书徐勉制定百官等级,为九品、十八班,以班多者为贵(“品”数字越小,官越高;“班”数字越大,官越大)。二月十一日,增置镇、卫将军以下为十品,一共二十四班;进入不了十品的,另有八班。又特别设置外国将军二十四班,一共一百零九个官称。

二月十六日,萧衍下诏设置州望、郡宗、乡豪各一人,专门负责选拔举荐人才。

4 二月二十一日,南梁任命南兖州刺史吕僧珍为领军将军。领军掌中外兵要,刘宋孝建年间以来,制局监(内府器杖兵役)用事,与领军分兵权,典事以上都可以直接向皇帝汇报,领军只是虚置。后来,吴平侯萧昺任领军将军,工作负责而严格,官曹肃然;制局监都是皇帝宠幸的近臣,受不了他的作风,所以萧昺在朝中待不下去。二月二十二日,萧昺被排挤出去,外放为雍州刺史。

5 三月五日,北魏皇子元昌去世(时年三岁),御医王显治疗失误,时人都认为是受高肇指使。

6 夏,四月二日,南梁皇太子纳妃,大赦。

7 五月十七日,北魏主元恪下诏,恢复设置宗正、太仆、大匠、鸿胪,又增设太府、太舟,仍为十二卿。

8 五月二十一日,南梁任命安成王萧秀为荆州刺史。之前,巴陵马营蛮沿江为寇,州郡不能征讨。萧秀派防阁将军文炽率众火烧山林,蛮夷失去山林掩护,州境内盗寇绝迹。

北魏立高贵嫔为皇后,其父高肇地位更加贵重

9 秋,七月十三日,北魏立高贵嫔为皇后。尚书令高肇更加贵重掌权。高肇多有改变先朝旧制,减削贵族们的封邑,贬抑罢黜有功勋的人的举措,由是怨声载道。群臣和宗室都对他低声下气,唯有度支尚书元匡与高肇抗衡,先自己打造一具棺材,放在议事厅,准备带着棺材到宫门前控诉高肇的罪恶,然后自杀以尸谏;高肇听闻,非常厌恶。正巧元匡与太常刘芳讨论度量衡的事,高肇赞同刘芳的意见,元匡于是与高肇争吵,上表说高肇指鹿为马。御史中尉王显上奏弹劾元匡诬毁宰相,有司判处元匡死刑。元恪下诏免死,降他为光禄大夫。

10 八月二日,南梁竟陵壮公曹景宗去世。

元愉假称高肇篡位,自立为皇帝

11 当初,北魏主元恪为京兆王元愉纳于皇后的妹妹为王妃,元愉不爱,爱妾李氏,生下儿子元宝月。于皇后召李氏入宫,捶打她。元愉骄奢贪纵,多为不法之事。元恪召元愉入禁中审问,杖打元愉五十棍,外放他为冀州刺史。元愉自以为年长,而地位不如两个弟弟,心中暗怀愧恨;而且,自己与爱妾屡次被侮辱殴打,高肇又数次诬告元愉兄弟,元愉不胜其忿;八月十二日,杀长史羊灵引、司马李遵,诈称收到清河王元怿密信,说“高肇弑逆”。于是在信都之南筑坛,即皇帝位,大赦,改年号为建平,立李氏为皇后。法曹参军崔伯骥不从,元愉杀了他。在北州镇都怀疑朝廷有变,定州刺史、安乐王元诠把实际情形通知各镇,州镇才安定下来。

八月十四日,北魏朝廷任命尚书李平为都督北讨诸军、行冀州事,以讨伐元愉。李平,是李崇的堂弟。

12 八月十六日,北魏大赦,改年号为永平。

13 北魏京兆王元愉遣使游说平原太守、清河人房亮,房亮斩杀来使;元愉派部将张灵和攻击,被房亮击败。李平军抵达经县,诸军大集。夜,有蛮兵数千人来劫营,箭矢射到李平帐前。李平坚卧不动,一会儿军营就自己安定下来了。

九月一日,元愉在城南草桥迎战朝廷军。李平奋击,大破元愉。元愉脱身逃入城,李平进兵包围。

九月十二日,安乐王元诠击破元愉兵于城北。

14 九月十三日,南梁立皇子萧绩为南康王。

高肇诬告元勰谋反,元勰被诛杀

15 北魏立高皇后时,彭城武宣王元勰坚决谏止,北魏主元恪不听。高肇由此怨恨元勰,数次向元恪诬陷元勰,元恪不信。元勰举荐他的舅舅潘僧固为长乐太守。京兆王元愉造反,胁迫潘僧固与他同谋,高肇因此诬告元勰与元愉通谋,勾结南方蛮贼。彭城郎中令魏偃、前防阁将军高祖珍希望得到高肇的提携,出面作证,使罪状成立。高肇令侍中元晖向皇帝汇报,元晖不从,又令左卫元珍去。元恪问元晖,元晖说元勰绝对不会如此;又问高肇,高肇引魏偃、高祖珍等作证,元恪于是相信。

九月十八日,元恪召元勰及高阳王元雍、广阳王元嘉、清河王元怿、广平王元怀、高肇一起入宫参加宴会。元勰的妃子李氏正要生产,他坚决推辞不去。宦官相继来召,不得已,与妃子诀别而登车,进入东掖门,要过一座小桥,拉车的牛不肯前进,鞭打了半天,又有使者来责备元勰迟到,于是撤去牛,由人拉着车进宫。宴于禁中,到了夜里,大家都喝醉了,各自到自己房间休息。过了一会儿,元珍领着武士,带毒酒而至,元勰说:“我无罪,希望能见皇帝一面,死而无恨!”元珍说:“皇帝怎么能够面见!”元勰说:“皇帝圣明,不应无事杀我,乞请与告我的人对质!”武士以刀环撞击他,元勰大声说:“冤哉,皇天!忠臣被杀!”武士又捶打他,元勰于是饮毒酒,武士就地杀了他。第二天早晨,以被褥裹尸载归其第,说大王因醉而死。李妃号哭大喊说:“高肇枉理杀人,天道有灵,你不得好死!”北魏主元恪举哀于东堂,追赠官职,葬礼都优厚加等。在朝贵贱,无不丧气。行路士女都流涕说:“高令公枉杀贤王!”由是朝廷内外,对高肇更加痛恨。

京兆王元愉无法守住信都,九月二十三日,烧城门,携李氏及四个儿子,带着骑兵一百余人突围逃走。李平进入信都,斩元愉所任命的冀州牧韦超等,派统军叔孙头追捕,抓获元愉,关押在信都,向朝廷汇报。群臣请诛杀元愉,北魏主元恪不许,命令锁拿他押送到洛阳,打算用家法训诫。走到野王,高肇秘密派人把他杀死。元愉的几个儿子到了洛阳,北魏主元恪将他们全部赦免。

北魏主元恪准备杀掉李氏,中书令崔光进谏说:“李氏正怀有身孕,如果剖腹杀胎,这是桀、纣这等暴君所为,残酷而非法。请等她生产后再行刑。”元恪听从。

李平逮捕元愉余党一千余人,准备将他们全部处死,录事参军高颢说:“这些人都是被胁从的,之前既然承诺免他们一死,应该上表报告皇帝。”李平听从,最后都得以免死。高颢,是高祐的孙子。

济州刺史高植率州军击元愉有功,应当封爵,高植不接受,说:“我家蒙受重恩,为国报效,是职责所在,何敢求赏!”高植,是高肇之子。

北魏主元恪加授李平为散骑常侍。高肇及中尉王显一向厌恶李平,王显弹劾李平在冀州包庇隐藏叛党家属,高肇上奏,将李平除名。

当初,显祖拓跋弘在位时期,柔然一万余户投降北魏,安置在高平、薄骨律二镇,到了太和末期,叛逃一空,还剩一千多户。太中大夫王通建议把他们迁徙到淮北,以阻绝他们向北叛逃的道路,北魏主元恪下诏,命太仆卿杨椿持节前往负责迁徙。杨椿上言说:“先朝将他们安置在边境地区,是为了招附不同风俗的民族,且区别汉人和戎夷也。如今新归附的人很多,如果把之前归附的人强迫迁走,新来的人必不自安,这是驱使他们叛变。况且这些民族穿皮毛,吃肉,喜欢冬天,适应寒冷;南方湿热,迁过去恐怕他们也要死光了。这样做,既让归附的人失望,也无益于让他们成为帝国守边的藩卫,安置在中原地区,必生后患,不是良策。”元恪不听。于是朝廷还是将柔然部众迁徙到济州,沿着黄河居住。等到京兆王元愉之乱,这些人都渡河投奔元愉,一路抢掠,正如杨椿预言的一样。

16 九月二十日,北魏郢州司马彭珍等叛变,秘密引南梁兵攻打义阳,三关戍主侯登等献出城池投降。郢州刺史娄悦闭城自守,北魏任命中山王元英为都督南征诸军事,率步兵、骑兵三万人从汝南出兵救援。

17 冬,十月,北魏悬瓠军主白早生杀豫州刺史司马悦,自号平北将军,叛变北魏,求援于南梁司州刺史马仙琕。当时,荆州刺史、安成王萧秀为都督。马仙琕报告萧秀,请求前往接应。参佐们都认为应等待朝廷命令,萧秀说:“他等着我救命,救援应该迅速,等待朝廷下令才可出兵,虽然是旧制,但不适合紧急情况。”即刻派出军队。皇帝萧衍也下诏命马仙琕救白早生。

马仙琕进兵屯驻楚王城,派副将齐苟儿带兵二千助守悬瓠。萧衍下诏,任命白早生为司州刺史。

18 十月十六日,南梁朝廷任命吴兴太守张稷为尚书左仆射。

北魏邢峦大败白早生

19 北魏任命尚书邢峦兼管豫州事务,将兵攻打白早生。北魏主元恪问他:“你认为白早生是会逃走,还是固守呢?什么时候能平定?”邢峦回答说:“白早生并非有深谋大智,只是因为司马悦暴虐,他乘众怒作乱,百姓迫于他的凶威,不得已而跟从。纵使梁兵入城,水路不通,粮运不继,最终也会被我们抓住的。白早生得到梁国支援,溺于利欲,必定守而不走。如果王师抵达,士民必然归顺。不出今年,白早生的首级就会送到京师。”元恪喜悦,命邢峦先发,中山王元英随后出发。

邢峦率骑兵八百,倍道兼行,五天就到了鲍口。十月二十六日,白早生派其大将胡孝智将兵七千,离城二百里迎战。邢峦奋击,大破胡孝智军,乘胜长驱至悬瓠。白早生出城迎战,又被击破,邢峦于是率军渡过汝水,包围悬瓠城。元恪下诏,加授邢峦为都督南讨诸军事。

十月二十七日,北魏镇东参军成景隽杀宿豫戍主严仲贤,献出城池投降南梁。当时北魏郢州、豫州二州,自悬瓠以南,一直到安陆,全部城池都落入南梁,唯义阳一城为北魏坚守。蛮帅田益宗率群蛮归附北魏,北魏任命他为东豫州刺史。南梁皇帝萧衍开出车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五千户郡公的条件招降他,田益宗不从。

十一月十一日,北魏派安东将军杨椿将兵四万攻打宿豫。

北魏主屡次接到邢峦捷报,命中山王元英救援义阳,元英因兵少,累次上表请求增兵,元恪不许。元英到了悬瓠,与邢峦一起攻城。

十二月十日,齐苟儿等开门出降,斩白早生及其党羽数十人。元英于是引兵前趋义阳。南梁宁朔将军张道凝之前屯驻楚王城,十二月十四日,弃城逃走。元英追击,斩张道凝。

北魏义阳太守、狄道人辛祥与郢州刺史娄悦共守义阳,南梁将军胡武城、陶平虏攻城,辛祥夜里出城偷袭南梁军营,生擒陶平虏,斩胡武城,由是州境得以保全。论功当赏,娄悦耻于功劳出于下属,向执政的高肇说将军们的坏话,于是这些功臣没有得到任何赏赐。

【华杉讲透】

邢峦有大智慧,一眼就看穿了白早生的心理和形势,就是汉代荀悦说的“形、势、情”三要,他说:

“夫立策决胜之术,其要有三:一曰形,二曰势,三曰情。形者,言其大体得失之数也;势者,言其临时之宜,进退之机也;情者,言其心志可否之实也。故策同、事等而功殊者,三术不同也。”

这段话的意思是,形是大体得失的计算,你胜算有多大,这是算得出来的。算清楚了再做,算不清楚别做。

做事先看形,行不行,做起来就靠势。势,是“临时之宜,进退之机”。“情”,就是主将的意志力和团队的士气,“心志可否”,是讨论心理问题。

“情”是关键,叛变这种事,主将和部属心情不同。主将是没有回头路,而部属们往往是被主将裹挟,搞得成就搞,搞不成就偷袭一刀把主将砍了拿去邀功请赏,也是一个机会。

邢峦早就把白早生的心理和他的部属的心理,都看透了。

再说北魏皇帝元恪,他的决策有问题。他本来派邢峦先行,元英继后,去攻打悬瓠。邢峦只带了八百骑兵,就节节胜利,他马上就不要元英去悬瓠了,要他改道去救义阳。元英认为自己带的兵不足以救义阳,要求增兵,他拒绝。他为什么拒绝呢?他认为,人家邢峦带八百人就一路捷报不断,你带这么多兵救义阳还不够吗?

这就是老板的心理,一是拿最优秀员工的表现给其他员工施加压力,二是得了便宜,就马上想得到更大的便宜。邢峦带八百人就节节胜利,并不是理所当然的,有他的本事,也有他的运气,如果八百人单独去攻城,就不一定能拿下,可能还会生变。另外,如果要元英救义阳,增兵是应该的,因为他本来的任务是与邢峦合兵攻悬瓠,不是单独去救义阳。打仗靠集中优势兵力,靠压倒性投入,怎么能要求以少胜多呢?那是小概率事件,不能赶上一次,就认为是理所当然,把它变成“考核指标”。

最坏的是娄悦,因为他嫉贤妒能。嫉贤妒能,是组织里最大的恶。

《秦誓》曰:“若有一介臣,断断兮无他技,其心休休焉,其如有容焉。人之有技,若己有之,人之彦圣,其心好之,不啻若自其口出,是能容之,以能保我子孙黎民,尚亦有利哉。人之有技,媢嫉以恶之,人之彦圣,而违之俾不通,寔不能容,以不能保我子孙黎民,亦曰殆哉。”

《秦誓》,是秦穆公告诫群臣的语录。如果有这样一位大臣,真诚纯一,不逞一己之能,平易正直,宽宏大量,能容受天下之善,别人有才能,他真心喜爱,就如同他自己有一样;别人德才兼备,他心悦诚服,不只是在口头上表示,而是打心眼里赞赏。这等的人,着实能容受天下之贤才,没有虚假,若用他做大臣,将使君子在位,展布施用,把天下的事,件件都做得好,必能保我子孙,使长享富贵,保我百姓,使长享太平!

相反,若是个不良之臣,总要逞自己的本事。别人有本领,他就嫉妒、厌恶;别人德才兼备,他便想方设法压制、排挤,无论如何容忍不得,就怕别人强过他!用这种人,不仅不能保护我的子孙和百姓,乱亡之祸,可能就由他而起!

这就是娄悦,他能干成这样的坏事,是因为朝廷也有坏人,就是高肇一党。北魏此时的政治,已经败坏了。

20 十二月二十三日,北魏东荆州上奏朝廷:“桓晖之弟桓兴前后招抚太阳蛮,归附者一万余户,请设置十六个郡,五十个县。”北魏主元恪下诏,命前镇东府长史郦道元核实,随即批准。郦道元,是郦范的儿子。

21 这一年,柔然佗汗可汗再次派纥奚勿六跋出使北魏,献上貂皮大衣,北魏主元恪拒绝接受,回答他的话跟上次一样。

当初,高车的侯倍(王储)穷奇为哒所杀,他的儿子弥俄突也被俘虏带走。其部众分散,有的投奔北魏,有的投奔柔然。北魏主元恪派羽林监、河南人孟威抚纳降户,安置在高平镇。高车王阿伏至罗残暴,高车人杀了他,立他的同宗跋利延。哒护送弥俄突讨伐高车,高车人又杀跋利延,迎立弥俄突。弥俄突与柔然佗汗可汗战于蒲类海,不胜,西走三百余里。佗汗军驻扎在伊吾北山。正巧高昌王麹嘉请求内徙于北魏,当时孟威为龙骧将军,北魏主元恪派孟威征发凉州兵三千人前往迎接,到了伊吾,佗汗见孟威军,恐怖逃遁。弥俄突接到消息,追击,大破柔然军,杀佗汗于蒲类海北,割下他的头发,送给孟威,并且遣使入北魏朝贡。北魏主元恪派东城子于亮报聘,赏赐馈赠甚厚。高昌王麹嘉到了约定日期没有来,孟威班师。

柔然佗汗可汗之子丑奴继位,号豆罗伏跋豆伐可汗,改年号为建昌。

22 刘宋、南齐时代的礼仪,祭祀天神时皇帝都头戴衮(皇冠),身穿冕(皇袍),兼著作郎、高阳人许懋建议制造大裘,萧衍听从。

23 南梁皇帝萧衍将到太庙祭祀,下诏说:“祭祀当天,不应该听音乐。从现在开始,皇帝舆驾出宫时,鼓吹乐队跟从,但是不演奏;回宫的时候,跟平常一样演奏。”

天监八年(公元509年)

1 春,正月三日,南梁皇帝萧衍在南郊祭天,大赦。

当时有人建议皇帝到会稽山、国山举行封禅大典,皇帝命诸儒起草封禅礼仪,准备施行。许懋认为:“舜在泰山烧柴祭天,只是巡行天下途中的一站。而郑玄引用《孝经钩命决》说:‘在泰山添土祭天(封),用柴火向上天报告政绩;在梁父山辟土祭地(禅),在石头上刻上帝号和祷词。’这都是纬书的曲解,不是正规经书的通义。舜五年巡行一次,春夏秋冬走遍四岳,如果是为了封禅,岂不是次数太多!又如管仲所说,古代封禅的君王有七十二位,在燧人氏之前,世界简陋,人民质朴,哪里得来金泥玉印!在那结绳计事的时代,又怎能写出文章,祭告天地!管仲又说:‘唯有接受天命之君,才能封禅。’周成王并非受命之君,他怎么能封泰山、禅社首山!神农就是炎帝,是同一个人,而管仲却认为是两个人,这错误也犯得太大了!如果是圣主,不须封禅;如果是凡主,不应封禅。当初齐桓公想要封禅泰山,管仲知其不可,故意说一些怪事来打消他的念头。秦始皇曾经封禅泰山,孙皓也曾派兼司空董朝到阳羡去封禅国山,这都不是盛德之事,不足以效法。而且这封禅之礼,都是道听途说,不是本意,只是君王好名于上,而大臣阿谀于下而已。古代祀天祭地,礼有常数,只是诚敬之道而已。至于封禅,我听都不敢听!”皇上嘉许,采纳他的意见,并以许懋的建议答复那些请求封禅的人。

2 北魏中山王元英到了义阳,将攻取三关,先研究策略,说:“三关相互依赖,如同左右手,如果先攻克一关,其他两关不攻自破;攻难不如攻易,应该先攻东关。”又担心南梁三关兵力集中到东关,于是派长史李华率领五统军攻打西关,以分散南梁守军兵势,自己督诸军向东关进发。

之前,南梁司州刺史马仙琕派云骑将军马广屯驻长薄,军主胡文超屯驻松岘。正月十八日,元英抵达长薄。正月二十日,长薄城防崩溃,马广逃入武阳,元英进兵包围。萧衍派冠军将军彭甕生、骠骑将军徐元季将兵救援武阳。元英故意放救兵入城,说:“我观察此城形势,容易攻取。”彭甕生等入城之后,元英促兵攻打,六天攻拔,俘虏三员守将及士卒七千余人。进兵攻打广岘,太子左卫率李元履弃城逃走;又攻西关,马仙琕也弃城而走。

南梁皇帝萧衍派南郡太守韦睿将兵救援马仙琕,韦睿到了安陆,增筑城墙二丈多,又开挖大沟,筑起高楼。众人颇讥笑他的胆怯,韦睿说:“不对,身为将领,应该有胆怯的时候,不可专恃勇敢。”

北魏中山王元英急追马仙琕,要雪邵阳战败之耻,听闻韦睿救兵已到,撤退。南梁皇帝萧衍也下诏罢兵。

当初,北魏主元恪派中书舍人、鲖阳人董绍慰劳叛城,白早生袭击,将他囚禁,送到建康。北魏攻克悬瓠之后,命于南梁降将齐苟儿等四人之中选出二人,送到扬州,移书给南梁,要用这两人交换董绍及司马悦的人头(认为二人已死)。信还没送到,南梁领军将军吕僧珍与董绍谈话,喜爱他的文才,向皇帝萧衍报告,萧衍派主书霍灵超去对董绍说:“如今放你回去,请你通两家之好,彼此让人民得到休养生息,岂不是好事!”然后召见他,赏赐衣物,令舍人周舍设宴慰劳,并说:“战争多年,民物涂炭,所以我并不耻于先提出与魏朝通好,最近也曾送信给北方,但是都没有回复,你回去转达我的意思。现在我派霍灵秀送你回国,等候你传来佳音。”又对董绍说:“你知道自己为什么得以不死吗?如今我们得到你,这是天意。设立君王,是为了保护人民,凡是在人民之上者,能不深思吗?如果你们愿意通好,我们将宿豫还给你们,你们也把汉中归还我国。”

董绍回到北魏,向北魏主元恪报告,元恪不许。

3 三月,北魏荆州刺史元志将兵七万入寇南梁潺沟,驱迫群蛮,群蛮全部渡过汉水来降南梁,雍州刺史、吴平侯萧昺收容了他们。左右高级官员都认为,蛮夷累为边患,不如趁此机会将他们全部铲除,萧昺说:“他们穷急来归,诛杀是不祥之事。况且魏人来侵,我们有蛮夷为屏障,不也很好吗!”于是打开樊城,接受投降,命司马朱思远等攻击元志于潺沟,大破北魏军,斩首一万余级。

元志,是元齐的孙子。

4 夏,四月一日,南梁皇帝萧衍任命临川王萧宏为司空,加授车骑将军王茂开府仪同三司。

5 四月二十日,北魏楚王城主李国兴献出城池投降南梁。

6 秋,七月十七日,南梁巴陵王萧宝义去世。

7 九月六日,北魏封已故北海王元详的儿子元颢为北海王。

8 北魏公孙崇制造乐尺,以十二黍为一寸。太常卿刘芳认为是错的,改为以十黍为一寸。尚书令高肇等上奏说:“公孙崇所造八音之器及度量,都与经传不同,诘问他为什么这样,他说:‘如果一定依照经文,声音就不和谐。’请重新下令,让刘芳依照《周礼》造乐器,造成之后,把他们两人的方案都交上来,再从中选择比较好的。”北魏主元恪下诏,听从高肇建议。

9 冬,十月九日,北魏任命司空、广阳王元嘉为司徒。

10 十一月十五日,北魏主元恪在式乾殿为诸僧及朝臣讲《维摩诘经》。当时元恪专尚佛法,不修儒经,中书侍郎、河东人裴延隽上疏,认为:“汉光武帝刘秀、魏武帝曹操,虽在戎马之间,也未尝荒废读书;先帝迁都行军,手不释卷,都是因为学问对自己有益,不能停止学习。陛下身登法座,亲自讲解佛经,凡是在场瞻仰聆听的人,心中尘蔽俱开,恍然觉悟。但是,儒家五经才是治世之楷模,应该优先学习,希望陛下对儒经和佛经都能学习,让孔子与释迦牟尼并存,则内外兼修,互相畅通。”

当时佛教盛于洛阳,除了中国和尚之外,还有从西域来的三千余人,元恪特别为他们建造了永明寺,有一千多个房间。南阳人处士冯亮有巧思,元恪派他与河南尹甄琛、沙门统(全国最高僧官)僧暹选择嵩山形胜之地,建立闲居寺,极尽岩壑土木之美。于是修建寺庙成为一种风气,全国各地,无不事佛,到了延昌年间,州郡共有寺庙一万三千余座。

元翼密谋举州归降北魏,消息泄露后被处死

11 本年,北魏宗正卿元树投奔南梁,被赐爵为邺王。元树,是元翼的弟弟。当时元翼为青州、冀州二州刺史,镇所在郁洲,过了一段时间,元翼密谋举州归降北魏,事情泄露被处死。

天监九年(公元510年)

1 春,正月二日,南梁皇帝萧衍任命尚书令沈约为左光禄大夫,右光禄大夫王莹为尚书令。沈约的文学才能高于当世,但是对荣华富贵贪得无厌,当权十余年,政治得失,唯唯诺诺而已。自以为久居百官之首,总觉得自己应该登上三公之位,舆论也认为是应该的,但是皇帝始终不用他;于是就请求外出做地方官,皇帝又不许。徐勉为他请求给予开府仪同三司的礼仪待遇,皇帝也不许。

2 三月十四日,南梁在秦淮河两岸修筑长堤,北岸西起石头城,一直到东郊冶炼场,南岸西起后渚篱门,东到三桥。

胡国珍之女胡充华生北魏皇子元诩

3 三月十四日,北魏皇子元诩出生,大赦。

元诩的母亲胡充华,临泾人,父亲是胡国珍,世袭武始伯。胡充华初选入掖庭时,一同入选的其他嫔妃祈祷说:“愿生诸王、公主,不要生太子。”胡充华说:“我的志向与他人不同,为什么要因害怕自己一死而让国家没有嗣君呢!”后来她怀孕,闺密劝她堕胎,胡充华不同意,私自立誓说:“如果幸而生下男孩,按次序是长子,生下了他,我即便死,也死而无憾!”既而生元诩。

之前,元恪的几个皇子都夭折,随着自己年纪渐长,更加审慎保护,选择生儿子的良家妇女为乳母,在别的宫殿抚养,皇后、胡充华都不得靠近。

【华杉讲透】

这是一个惊心动魄的故事。“立子杀母”的残暴制度,始作俑者是汉武帝。汉武帝遗嘱,令立太子刘弗陵,是为昭帝,而杀其生母钩弋夫人。朝臣们不理解,汉武帝说:“这不是你们这些愚人所能理解的。往古国家之所以乱,都是因为主上年少,而他的母亲正在壮年。女主独居骄蹇,**自恣,谁也禁止不了她。你们没听说过吕后的故事吗?所以不得不先除去她。”

到了北魏,“立子杀母”成了一种制度。所以,本来是母以子贵,人人都想让自己的儿子当太子,现在呢,个个都祈祷自己不要生下太子。计算下来前面没人生男孩,担心自己生下来是长子,于是怀孕了就想办法堕胎。史书说元恪之前几个皇帝都夭折,恐怕这些夭折里面,也有非正常死亡了。制度是要杀死儿子的母亲,就免不了母亲要下毒手先杀死自己的儿子,这宫廷就成了吃人的宫廷。所以元恪要把男孩抱走,不让生母接近。

4 三月十七日,南梁皇帝萧衍前往国子学,亲自进入课堂。

三月二十三日,萧衍下诏,太子以下及王侯之子,到了读书年龄都要入学。

5 旧制:尚书五都令史都由寒门出身的人担任。夏,四月十六日,萧衍下诏说:“尚书五都,参与朝廷机密,职责重要,不仅总领众局,而且与左右二丞并驾齐驱,应该改用豪门出身的世家子弟担任,领导所有官属。”于是提升五都令史的地位,与奉朝请相等,用太学博士刘纳兼任殿中都,司空法曹参军刘显兼任吏部都,太学博士孔虔孙兼任金部都,司空法曹参军萧轨兼任左右户都,宣毅墨曹参军王颙兼任中兵都。这几人都出身高贵门第,又有才干,成为首选。

6 六月,宣城郡吏吴承伯挟妖术聚众。六月十三日,攻打郡城,杀太守朱僧勇,转而向临县杀掠。

闰六月十九日,吴承伯翻过山岭,冲杀到吴兴。东方各郡人民一向不熟悉军事,吏民恇惧奔散,有人劝太守蔡撙逃避,蔡撙不同意,招募勇敢之士,闭门拒守。吴承伯尽锐强攻,蔡撙率众出战,大破贼军,临阵斩吴承伯。

蔡撙,是蔡兴宗之子。

吴承伯余党进入新安,攻陷黟县、歙县等县,新安太守谢览派兵拒战,不胜,逃奔会稽。朝廷军出动讨贼,讨平。

谢览,是谢沦之子。

7 冬,十月,北魏中山献武王元英去世。

8 南梁皇帝萧衍登基第三年,下诏命修订历法。员外散骑侍郎祖暅上奏说,他的父亲祖冲之根据古法考订的历法为正,不可更改。到了萧衍登基的第八年,下诏让太史审查新旧二历,结论是,新历严密,旧历疏漏,本年,开始推行祖冲之的《大明历》。

9 北魏刘芳等上奏说:“所制造的乐器及文舞、武舞、登歌、鼓吹曲等都已完成,请按照之前的诏书,召集公卿群儒议定,与旧乐一起上呈。如果臣等所造,形制合于古代,演奏又合乎节拍,请于来年元旦朝会启用。”元恪下诏:“舞可用新,音乐仍用旧的。”

天监十年(公元511年)

1 春,正月四日,南梁皇帝萧衍在南郊祭天,大赦。

2 尚书左仆射张稷,自以为功大赏薄,曾经在侍宴乐寿殿时,酒酣之际,怨望形于辞色。皇帝萧衍说:“你的哥哥杀郡守(张稷的哥哥张瓖杀吴郡太守刘遐,事见公元477年记载),你的弟弟杀了他的君主(张稷杀萧宝卷),你有什么值得夸耀的呢?”张稷说:“臣没什么值得夸耀的,但是对陛下,不能说我没有功勋。东昏侯暴虐,义师也来讨伐,岂是在我!”萧衍捋着胡须说:“张先生气势咄咄逼人啊!”张稷既惧且恨,于是请求外放为地方官。

正月六日,萧衍任命张稷为青州、冀州二州刺史。

王珍国也心怀怨望,从梁州、秦州二州刺史卸任回来,酒后在座位上启奏说:“臣最近进入梁山便哭。”皇帝萧衍大惊说:“你如果是哭东昏,则为时已晚;如果是哭我,我还没死!”王珍国起身下拜道歉,竟不回答,酒宴不欢而散,皇帝对他也因此疏远了。过了一段时间,任命王珍国为都官尚书。

【华杉讲透】

痴心妄想是人性

王珍国、张稷二人,功劳确实大,因为是他二人杀了萧宝卷,迎萧衍入宫,以最后一击,完成了南梁建国大业。王珍国说他入梁山就哭,意思是他后悔了,当初站队应该跟萧宝卷,另一层意思是如果他跟萧宝卷,就没萧衍什么事了。这是对萧衍极大的挑衅。

当初联络的时候,王珍国送给萧衍一面明镜,明明白白我的心;萧衍回送一块断金,兄弟齐心,其利断金。王珍国可能理解为天下可以分给他一半。

每个人都会痴心妄想,否则就没有“痴心妄想”这个成语了。痴心妄想,就是人性。

但是,在这天人相与之际,我们要想一想,王珍国、张稷二人做这事,是为了什么?如果是为了国家,为了天下苍生,那诛杀独夫民贼,是义所当为,不需要谁回报,如果国家需要我,我也可以当官任职;如果新朝不需要我,我功成身退,也无怨无悔。

反过来,如果是为自己的功名利禄,跟新君做生意,那就要按生意规则,这种政治交易,你根本没有议价能力,也没有定价权。特别是成交之后,你很难要对方去“执行合同”,人家愿意给多少就给多少,没有“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就已经很不错了。

至于他们是不是功大赏薄,也不好说,因为他们是最后加入革命的,做的是包赚不赔的生意,怎么跟之前提着脑袋干的人相比呢?他们如果不反正,恐怕也一起被灭族了。人总是夸大自己所起的作用,就是这样。

萧衍是个仁厚的君主,两人知道萧衍仁厚,所以才敢放肆。孔子说小人难养,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这二人就是既不逊,又怨愤。萧衍确实仁厚,也没把他们怎么样。

3 正月二十日,北魏汾州山胡刘龙驹聚众造反,侵扰夏州,北魏主元恪下诏,命谏议大夫薛和征发东秦州、汾州、华州、夏州四州部队前去讨伐。

4 正月二十四日,南梁皇帝萧衍在明堂祭祀。

5 三月,琅邪平民王万寿杀东莞、琅邪二郡太守刘晰,占据朐山,召北魏军来接应。

6 三月二十六日,北魏广阳懿烈王元嘉去世。

7 北魏徐州刺史卢昶派郯城戍副张天惠、琅邪戍主傅文骥相继奔赴朐山,南梁青州、冀州二州刺史张稷遣兵拒战,不能取胜。

夏,四月,傅文骥等占领朐山。南梁皇帝萧衍下诏,命振远将军马仙琕攻击。北魏又派代理安南将军萧宝寅,代理平东将军、天水人赵遐将兵进据朐山,受卢昶节度。

8 北魏谏议大夫薛和击破刘龙驹,平定其全部党羽,上表建议,设置东夏州。

9 五月二十一日,北魏禁止天文学。

10 南梁任命国子祭酒张充为尚书左仆射。张充,是张绪之子。

11 南梁振远将军马仙琕包围朐山,青州、冀州二州刺史张稷暂时驻军在六里之外,督运粮草物资,皇帝萧衍数次发兵援助。

秋,北魏徐州刺史卢昶上表请求增兵六千人,米十万石,北魏主元恪只给了四千人。

冬,十一月七日,元恪下诏,命扬州刺史李崇等在寿阳集结军队,减少朐山所受的压力。卢昶本是儒生,不习军旅。朐山城中粮草和木柴都耗尽了,傅文骥献出城池投降。

十二月十九日,卢昶率兵先行逃走,北魏诸军相继崩溃。又赶上大雪,军士被冻死及冻掉手足的有三分之二,马仙琕追击,大破北魏军。二百里间,僵尸相连,北魏兵仅逃出十分之一二。缴获粮畜器械,不可胜数。卢昶单骑而走,把仪仗卫队,甚至皇帝给他的符节全都丢光了,到了郯城,又借赵遐的符节以为军威。北魏主元恪命黄门侍郎甄琛飞驰到郯城,锁拿卢昶,追究他的败状,与赵遐一起都免官。唯独萧宝寅全军而归。

卢昶在朐山时,御史中尉游肇对北魏主说:“朐山是一个蕞尔小城,偏处海滨,卑湿难居,对我们来说并非急需,但对于敌人来说却是有利之地。既然有利,他必定死命来争;不是急需,我们就是不得已而战。以不得已之众击必死之师,恐怕拖延岁月,耗费甚大。就算得到朐山,也是徒然引起之后不断的战争,终难全守,这就是古人所谓无用之田(《左传》,吴王将要讨伐齐国,伍子胥进谏说:“得志于齐,就仿佛得到石田,没有什么用。”)。我听说敌人屡次请求以宿豫交换朐山,若必如此,持此无用之地,恢复旧有疆土,而军事行动得以马上解除,利益更大。”北魏主元恪准备听从,正赶上卢昶兵败,元恪擢升游肇为侍中。游肇,是游明根之子。

12 北魏任命甄琛为河南尹(首都洛阳市长),甄琛上表说:“帝国在代都的时候,盗窃为患,世祖(拓跋焘)发愤,广置主司、里宰,都由居住在代都的卸任县令以及爵位为五等男爵中有经略才干的人担任,又多置吏士为其羽翼,尊崇敬重他们,这才把盗窃犯罪消灭。自从迁都洛阳以来,国家版图越来越大,四方遥远的人都趋赴京师,事务繁杂超过代都,京师百姓和四方来客混杂,寇盗公行,里正官职轻微,任务细碎,多是下等人才,得过且过,不能督察。请取武官八品将军以下,有才干而又清廉的,按原本官职的薪俸待遇,兼领里尉之任,官阶高的兼任六部尉(北魏将洛阳分六个部,相当于现在的区,设六个部尉),官阶中等的兼任经途尉(巡察),下等的兼任里正。如果这样不行,那就稍微提高里尉的级别,在资格较低的官吏中,选拔应升迁的人担任。使督察的责任归属明确,京师盗贼就可清除。”

元恪下诏说:“里正可进至正式官品,经途为从九品,六部尉为正九品;在各官府衙门选拔,不限于武官。”

甄琛又上奏以羽林军为游军,于诸街坊里巷伺察盗贼。于是洛城清静,后世也都沿用这个办法。

13 本年,南梁境内有二十三个州,三百五十个郡,一千零二十二个县。之后州名越来越多,废置离合,不可胜记。北魏朝也一样。

14 南梁皇帝萧衍,对萧姓皇族十分亲切和睦,对朝廷大臣也十分优厚,有犯罪的,都曲解法律,让他们不被惩罚。而百姓有罪,则依法办理,有连坐的,老幼都不放过,一人逃亡,逮捕全家为人质,并罚做劳役。百姓穷急窘迫,作奸犯科的情形更加严重。有一次萧衍到南郊祭天,有秣陵老人拦住车驾,进言说:“陛下为法,急于庶民,缓于权贵,非长久之道。如果能反过来,天下幸甚。”萧衍于是考虑对天下宽厚。

【华杉讲透】

萧衍这个性格特点,有点像齐宣王。齐宣王看见一头被牵去要杀掉用来祭祀的牛,心中不忍,赦免了那头牛,下令换成一只羊。孟子说:“这是大王的不忍之心,因为你看见了那头牛,没有看见那只羊。君子对于禽兽,看见它们活着,便不忍心看见它们死去。听见它们被宰杀的悲鸣哀号,就不忍心吃它们的肉。所以君子总是离开厨房远远的,就是这个道理。今天您的恩情足以施之于禽兽,施之于那头牛,却不能施之于百姓,这算怎么回事呢?所以啊,像尊敬自己家长辈一样,推广到尊敬别人家长辈,像对待自己家孩子一样,推广到爱护别人家孩子。一切政治原则都是从这儿出发,那天下百姓,都像自己的父母兄弟儿女子侄一样,不就在自己的手掌中吗?只要你心里装着别人,有了这份心,你自然就会做!”

他很仁厚,但他的仁厚只在自己眼前所见的范围内,所以他不知道自己已经成了一个暴君。他纵容皇族和大臣犯罪,就是给了他们祸害百姓的机会。

天监十一年(公元512年)

1 春,正月一日,南梁皇帝萧衍下诏:“从今天开始,逃犯的家属或有罪应当作为人质做苦工的人,如果家里有老人或小孩,可以停止移送。”

【胡三省注】

所谓对人民宽厚,如此而已,而不能将犯罪的权贵绳之以法,君子以此知道南梁政治之乱。

2 南梁皇帝萧衍任命临川王萧宏为太尉,骠骑将军王茂为司空、尚书令。

3 正月二十五日,北魏任命车骑大将军、尚书令高肇为司徒,清河王元怿为司空,广平王元怀进号为骠骑大将军,加授仪同三司。高肇虽然登上三公之位,却认为自己离开了实权(尚书令),怏怏不乐,形于言色,见到的人都嗤笑他。尚书右丞高绰、国子博士封轨,一向以正直自立,等到高肇为司徒,高绰送迎往来,封轨竟不去见高肇。高绰回头没有看见封轨,于是退回,叹息说:“我自以为平生做事不失规矩,今天的举措,远远不如封轨这小子啊!”

高绰,是高允的孙子;封轨,是封懿的族孙。

【华杉讲透】

君子自立、自强,有自己的独立人格和独立价值,不攀附权贵,不趋炎附势。孔子说:“故君子和而不流,强哉矫!中立而不倚,强哉矫!国有道,不变塞焉,强哉矫!国无道,至死不变,强哉矫!”

君子与人相处,虽然也以和为贵,但自己心中有原则,有主张,绝不肯跟着做一些不好的事,不同流合污,这就是“和而不流”。

“中立而不倚”,从义理上来说,是执守中正,始终极其坚定,绝不偏倚到一边;从做人处世来说,就是不找靠山。君子之强,有自己的独立人格、独立价值、独立格局,能得到别人的帮助,却不把任何人当靠山。如果你的“强”来自于“倚”,来自于靠山,那你离了他连活命都做不到。你的靠山如果一时不太稳,晃了一晃,你就摔下山崖了;你的靠山如果和别的山摩擦摩擦,蹭了一下,你就血肉模糊了;你的靠山如果倒了,你就被埋葬了。所以靠山靠山,靠得再大都是冰山。

国家有道,君子之强,就能发达富贵。人在没有发达的时候,很注意自己,等富贵发达了,就容易放松骄肆,改变了当年的志向操守。所以君子之强,就是不忘初心,坚守义理。

人格独立、志有定向、立场鲜明、坚守原则、观点始终不变,不同流合污,也不跟人和稀泥、捣糨糊,就是君子之强,就是高绰和封轨修养的品德。

北魏清河王元怿有才学声望,有鉴于彭城王元勰无罪被杀之祸,趁着参加宫中酒宴的机会,对高肇说:“天子兄弟才有几人,而被翦除几尽(指杀京兆王元愉)!当年王莽这个秃头,借着自己国舅爷的身份,篡夺汉室。如今你已经驼背,恐怕也终将成为祸根!”

正巧遇上灾旱,高肇擅自重审囚徒,想要收买众心。元怿对北魏主元恪说:“当年季氏祭祀泰山,受到孔子斥责。因为君臣各有本分,应该防微杜渐,不可亵渎。遇上天变,减少膳食,重审囚犯,都是天子之事,而今司徒去做,这岂是人臣之义!明君失之于上,奸臣窃之于下,祸乱之基,就在于此。”元恪笑而不应。

4 夏,四月,北魏主元恪下诏,命尚书与群司重审狱讼,令饥民到燕州、恒州二州及六镇就食。

5 四月二十五日,北魏大赦,改年号为延昌。

北魏立元诩为太子,废除“立子杀母”制度

6 冬,十月十八日,北魏立皇子元诩为太子,开始废除“立子杀母”的制度,不再杀太子的母亲。任命尚书右仆射郭祚兼领太子少师。郭祚曾经跟从北魏主元恪到东宫,私自在怀里揣着黄?(一种瓜),送给太子。当时在皇帝左右应诏的赵桃弓深为皇帝所信任,郭祚私底下也巴结侍奉他,时人称之为“桃弓仆射”“黄?少师”。

7 十一月九日,南梁任命吴郡太守袁昂兼尚书右仆射。

8 当初,南齐太子步兵校尉、平昌人伏曼容上表请求制定当代礼乐,世祖萧赜下诏,选学士十人修订五礼(吉礼、凶礼、军礼、宾礼、嘉礼),丹杨尹王俭总负责。后来,王俭去世,把资料移交给国子祭酒何胤。何胤退休回东山,齐明帝萧鸾下令让尚书令徐孝嗣主持。徐孝嗣被诛,大部分资料都散失了,又下诏命骠骑将军何佟之主掌。经过南齐末年的兵火,留下来的资料寥寥无几。萧衍即位,何佟之请示是否继续,萧衍命有关官员讨论。当时,尚书认为,新朝刚刚建立,应该等天下太平之后再制定礼乐,想要把礼局撤销,并入尚书仪曹。萧衍下诏说:“礼坏乐缺,应该及时修订。只是之前修撰人选不称职,所以历年不就,有名无实。这是治国的基础,应该马上开始编撰。”于是尚书仆射沈约等上奏:“请五礼各设置旧学士一人,令每人再自举一名学古的人帮助抄撰,其中有疑问的,依照石渠、白虎故事(石渠事见公元前51年记载,白虎事见公元79年记载),请皇帝裁决。”于是任命右军记室参军明山宾等分掌五礼,何佟之全面负责此事。何佟之去世后,以镇北咨议参军伏暅接替。伏暅,是曼容的儿子。至此,《五礼》成,上呈皇帝,一共八千零一十九条,皇帝下诏,命有司遵照执行。

10 本年,北魏任命桓叔兴为南荆州刺史,治所在安昌,隶属东荆州。

【柏杨注】

隶属东荆州,即隶属东荆州军区。

天监十二年(公元513年)

1 春,正月六日,南梁皇帝萧衍在南郊祭祀天神,大赦。

2 二月六日,南梁皇帝萧衍任命兼尚书右仆射袁昂为右仆射。

3 二月二十四日,北魏高阳王元雍进位为太保。

4 南梁郁洲(青州、冀州二州州府所在地)迫近北魏边境,很多居民私底下与北魏人交易。朐山之乱时,有的人与北魏私下来往,朐山平定之后,这些人心中不能自安。青州、冀州二州刺史张稷不得志,政令宽弛,他的幕僚官吏颇多侵渔百姓。二月二十五日,郁洲平民徐道角等夜袭州城,杀张稷,把他的首级献给北魏,请求投降。北魏派前南兖州刺史樊鲁率军接应。当时北魏正闹饥荒,人民饿死者数万,侍中游肇进谏,认为:“朐山滨海,卑湿难居,而郁洲又在海岛上,得到了也没用。其地离敌国要塞很近,而离我们很远,以遥远的军队,攻打敌国要塞附近的城池,不能取胜。方今年饥民困,应该只求安静,如果再劳师动众,运送大量粮草物资上前线,臣只见其损,未见其益。”北魏主不听,又派平西将军奚康生率军增援,还未出发,南梁北兖州刺史康绚已经派司马霍奉伯将叛乱讨平。

【华杉讲透】

随便撂担子,是对自己不负责!

张稷觉得皇帝对不起他,撂挑子,结果把自己的脑袋撂掉了,这个教训不可谓不深刻。要撂挑子,也得看地方,边州险恶之地,每天警醒都怕出事,哪能对国家、对人民、对自己都不负责任!

5 二月二十六日,南梁新建的太极殿落成。

沈约去世,谥号为“隐侯”

6 南梁皇帝萧衍曾经与侍中、太子少傅、建昌侯沈约各自书写有关栗子的事,沈约比萧衍少写了三条,出来后对人说:“此公什么事都要赛过别人,否则他就要羞死!”萧衍听闻,怒,想要治沈约的罪,徐勉坚持谏劝,于是停止。

萧衍对张稷不满,从容与沈约谈及,沈约说:“左仆射外放为边州刺史,已经是过去的事,还说他做什么!”萧衍认为沈约与张稷是姻亲,所以相互维护,怒道:“你说这话,是忠臣吗?”起身就上轿回内殿。沈约恐惧,萧衍已经走了,他还没反应过来,还呆坐在那里。回家之后,还没走到床前,一脚踏空,摔倒在门下,头先着地,于是生病。又梦见齐和帝萧宝融用剑割断他的舌头(沈约劝萧衍诛杀萧宝融),于是请道士写赤章(将祷词写在红纸上,焚告上天),说:“禅代之事,不是我的主意。”皇帝萧衍派主书黄穆之去探病,黄穆之晚上回宫,惧罪,于是揭发赤章的事。皇帝大怒,一个接一个地派出使者去谴责沈约。沈约更加恐惧,闰三月十一日,去世。有司拟谥号为“文”,皇帝说:“心中情怀有所隐藏,应该叫‘隐’。”于是改谥号为“隐侯”。

领导需要人才,但是又忌才,妒忌下属比他有才,总要展示自己全方位的天下第一,萧衍就有这个毛病。胡三省说,萧衍经常召集文学之士一起策论经史,但一定要大家都说不过他,他才高兴。所以沈约才这么说他。

栗子的事,又是什么事呢?宫廷宴会,有豫州献上的栗子,直径达到半寸,萧衍觉得很稀奇,就问沈约:“关于栗子的事你知道多少?”于是与沈约比赛看谁知道得多,各自写下来,沈约就比萧衍少写了三条。这就是萧衍的毛病,关于板栗,他也要做首席专家,而且要跟你比,比得你心服口服。萧衍虚荣心如此之强,沈约又忍不住要在背后戳穿他,那么他恼羞成怒的反应也就非常强烈了。

领导不要跟下属比赛,搞得人家难做。如果忍不住要比,你就要放下领导身份,不能跟人计较。

7 夏,五月,寿阳久雨,大水入城,房屋都被淹没。北魏扬州刺史李崇勒兵驻扎在城墙上,水势还在上涨,于是登船,紧靠墙垛停泊,城墙距水面只有两个墙板的距离。将佐劝李崇放弃寿阳,退保北山,李崇说:“我身为镇守一方的将领,因为我的德薄,导致天灾,淮南万里疆土,都在我身上,一旦我拔腿而去,百姓即刻瓦解,扬州之地,恐怕就不为国家所有了。我岂能爱惜自己,而愧对王尊!只是可怜这里的士民,无辜同死,大家可以编结木筏,前往高地,各自想办法逃生,我必定与此城共存亡,希望诸君不要再说!”

扬州治中裴绚率城南居民数千家乘船南下,避水于高地,以为李崇已经回去北方,于是自称豫州刺史,与别驾郑祖起等送人质到南梁请降。南梁振远将军马仙琕派兵前往接应。

李崇听闻裴绚叛变,不知虚实,派国侍郎韩方兴单船前往,召他来见。裴绚听闻李崇还在,怅然惊恨,回复说:“之前因为大水狼狈,为众人所推举。如今大计已定,不可挽回,恐怕人民已经不再是您的人民,官吏也不再是您的官吏,希望您早回北方,不要冒犯将士们。”李崇派堂弟、宁朔将军李神等率水军讨伐,裴绚战败,李神追击,攻陷裴绚大营。裴绚逃走,被村民抓获,押回,走到尉升湖,说:“我还有何面目见李公!”于是投水而死。

裴绚,是裴叔业哥哥的孙子。郑祖起等皆伏诛。李崇上表,要为水灾承担责任,请求解除刺史职务,北魏主元恪不许。

李崇深沉宽厚,有方略,得士众人心,在寿春十年,常养壮士数千人,敌寇前来,无不被他摧破,临近的敌人都称他为“卧虎”。南梁皇帝萧衍屡次设反间计,希望引起北魏主元恪对他的猜疑,又授李崇为车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万户郡公,诸子皆为县侯,而元恪一向知道李崇忠笃,委信不疑。

英雄可以激励世世代代的人

李崇说“愧对王尊”,是指西汉时期,王尊任东郡太守,黄河满溢,淹过金堤,全郡老弱奔逃。王尊驻扎在堤上,吏民向他叩头,劝他离开,王尊不肯。后来,堤坝崩坏,吏民奔走逃命,只有主簿站在王尊身旁哭泣。王尊岿然不动。不久,水势稍退,官民都敬佩王尊的壮勇。

这就是历史,一个英雄,可以激励世世代代的人。当你遇到什么情况,历史上总有和你处理过同样事情的英雄模范。

8 六月十日,南梁新建太庙。

9 秋,九月七日,南梁任命临川王萧宏为司空。

10 北魏恒州、肆州二州地震,群山鸣响,有一年之久,还不停止,人民被覆压,死伤甚众。

11 北魏主元恪前往东宫,任命中书监崔光为太子少傅,命太子向他下拜。崔光推辞不敢当,元恪不许。太子向南再拜,詹事王显启禀皇帝,请求跟太子一起下拜,于是东宫宫臣全部下拜。崔光北面而立,不敢答礼,只向西面叩拜致谢,然后告辞退出。

天监十三年(公元514年)

1 春,二月八日,南梁皇帝萧衍举行天子亲耕典礼,大赦。

在刘宋、南齐时期,天子亲耕都在正月,从此时开始改为二月,并且开始祭祀神农氏。

2 北魏东豫州刺史田益宗衰老,与子孙们聚敛财富,贪得无厌,官吏百姓苦不堪言,都说要发生叛乱了。北魏主元恪派中书舍人刘桃符前往慰劳田益宗,刘桃符回来,启奏田益宗家族侵扰百姓的情况。元恪赐诏给田益宗说:“刘桃符奏闻,你的儿子田鲁生在淮南贪暴,如此下去,损坏你忠诚报效的形象。可以让田鲁生回到京师,我另外给他安排一个职务。”田鲁生过了很久也没来,元恪下诏,调任田益宗为镇东将军、济州刺史;又考虑到他可能拒绝接受,派后将军李世哲与刘桃符率军攻打,袭击广陵。田鲁生和他的弟弟田鲁贤、田超秀都逃奔关南,招引南梁军队,攻取光城以南各戍防基地。南梁皇帝萧衍任命田鲁生为北司州刺史,田鲁贤为北豫州刺史,田超秀为定州刺史。

三月,北魏李世哲攻击田鲁生等,击破,恢复北魏所置郡县及戍防基地。随后把田益宗带回洛阳,任命他为征南将军、金紫光禄大夫。田益宗上表,声称被刘桃符陷害,并且说:“田鲁生等为刘桃符逼迫驱逐,才被迫叛变,我请求与刘桃符当面对质。”元恪下诏不许,说:“谋叛之罪,已经赦免,不能再提出诉讼。”

3 秋,七月二十九日,南梁皇帝萧衍立皇子萧纶为邵陵王,萧绎为湘东王,萧纪为武陵王。

4 冬,十月五日,北魏主元恪派骁骑将军马义舒慰谕柔然。

5 北魏益州刺史王足入寇南梁时,南梁皇帝萧衍命宁州刺史、涪城人李略率军抵御,许诺事平之后,任命他为益州刺史。后来王足撤退,萧衍却没有兑现承诺,李略心中怨恨,密谋叛变,萧衍杀了他。李略哥哥的儿子李苗逃奔北魏,步兵校尉、泰山人淳于诞曾经担任益州主簿,从汉中进入北魏,和李苗一起游说北魏主元恪,献上取蜀之策,元恪相信了他们。

十一月十日,北魏任命中护军元遥为征南将军,都督阻遏南梁从梁、楚地区派来的援军。侍中游肇劝谏,认为:“如今连年水灾、旱灾,百姓不宜劳役。之前开疆拓土,都是有对方城主前来投诚,所以有征无战。如今来献计的人真伪难分,或者只是发泄他的怨恨,不可全信。蜀地险隘,梁军镇戍又没有什么漏洞,岂能因为一些虚词浮说就出动大军!在开始的时候不谨慎,以后悔将何及!”元恪不听。任命淳于诞为骁骑将军,李苗为代理龙骧将军,二人都兼领乡导统军(向导,带路)。

6 北魏降人王足(王足先是任北魏益州刺史,攻打南梁,后来又投降南梁,事见公元505年记载)献计,建议在淮河上修筑堤坝,阻水灌寿阳城。皇帝萧衍赞同,命水工陈承伯、材官将军祖暅勘察地形,二人都说“淮河内沙土漂轻不坚实,堤坝修不成”。萧衍不听,征发徐州、扬州百姓,每二十户取五个男丁,参加筑坝,命代理太子右卫率康绚担任都督淮上诸军事,驻扎在钟离,保护筑堰工作。役夫及战士合共二十万人,南起浮山,北抵巉石,依岸筑土,合脊于淮河中流。

7 北魏任命前定州刺史杨津为华州刺史。杨津,是杨椿的弟弟。之前,官府征收绸绢,尺度有弹性,官吏们因缘弄奸,给贿赂的,就把绢布拉长;不给贿赂的,就把绢布缩短,百姓深为所苦。杨津下令全部依照公尺,对缴纳的绸缎质量好的,就赐给一杯酒;质量差的,也接收,但是不给酒,以示羞耻。于是人们竞相劝勉,官家收到的绸缎更多更好。

8 北魏太子年纪尚幼,每次出入东宫,只有左右乳母而已,宫臣们都不知道。詹事杨昱上疏说:“请陛下以后召见太子,一定降下手诏,这样让臣等知道,也能跟随进宫。”北魏主元恪听从,命宫臣在值班者护送到万岁门。

9 北魏御史中尉王显问治书侍御史阳固说:“我当太府卿,府库充实,你认为如何?”阳固说:“你收取百官俸禄四分之一,州郡没收的赃款、罚款,全部送到京师,以此充实国府,再多也不算多。况且,‘有聚敛之臣,宁有盗臣’。怎么不使人戒惧!”王显不悦,抓住机会上奏将阳固免职。

【华杉讲透】

以利为利,只会求利得害

阳固说:“有聚敛之臣,宁有盗臣。”出自《大学》:孟献子曰:“百乘之家不畜聚敛之臣,与其有聚敛之臣,宁有盗臣。”此谓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

百乘之家,这是诸侯之卿有采邑十里,可以出兵车百辆的,他不仅有国家给的俸禄,而且有采邑百姓的赋税收入,那富甲一方了,不仅是大臣,而且有自己的家臣了。这样的人家,不应该去蓄养聚敛之臣,再去刮地皮,搜刮百姓财富。宁愿有家贼,盗窃自家府库,也不要有国贼,去与民争利,伤民之命。

利害,利害,利就是害,君子以利为害。王显认为他的贡献对国家有利,阳固却说对国家有害。王显因此就陷害阳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