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直观掌握考试的举办频次,明确了各月份有无考试安排
×失败案例
一旦搞错了读者获取信息的思维顺序,就会在无形中增加读者的阅读负担
√改善示例
只需调整基准项目,即可改善阅读体验
10 对比·一览表 表达规模或数量感时要灵活运用图标
×常见的失败案例
将需要对比的数字放大以期做到清晰明了
√提高传达力的改善示例
传达数量感时,可附上图标
要视觉化传达数量时,使用柱形图等方式是最佳选择,但是倘若要结合地图等图形要素进行说明,应该怎么办呢?
首先请大家观察“失败案例”,这是一张借助地图展示各地区人口数的图。虽然创作者意图通过数字来表示规模的大小,但总感觉有些不够直观,因为用数字直观地表示规模大小、数量级的大小还是比较有难度的。
当然,使用柱形图即可直观地呈现数值上的差异,但是在这种类型的图中却不适用。还有没有什么其他好办法呢?
请看“改善示例”。
这张图在展示各地区的人口规模时附上了图标。这样一来,就能直观地将数量传达给读者了。
如果能够像“改善示例”一样,灵活运用图标,那么即便信息分散在整个版面,也能非常清晰直观地传达出最大值、最小值等信息。
当这张图进入读者的视线时,就能高效传达仅凭数字难以直观表达的“差异大小”了。
改善点
·为表示数量,不仅使用了数字,还附上了图标
·在图标的排列方式上下功夫,方便读者计数
×失败案例
数字很难直观把握量感
√改善示例
借助图标表示数量,即可直观传达
11 对比·一览表 如果选择错误的呈现方式,就无法准确传达信息
×常见的失败案例
用钟表的形式呈现时间轴
√提高传达力的改善示例
与其在图表外观上下功夫,不如将焦点放在“变化的数值”上
很多情况下创作者都会采用钟表的形式来说明时间线,但是在表现类似“失败案例”的主题时,这种方法或许就不太恰当。
首先,钟表的时针转一圈表示12小时,强行用来表示24小时,钟表的形式就会被破坏,原本6点应该在正下方,3点应该在右方才对。
这些完全偏离了常规的认识,所以钟表的形象反倒成为疑惑和误解的源头。
其次,倘若信息的主题是各个时间段的费用差异,那么就应该更加直观地传达数量感。在尝试着解决这一课题的过程中,“改善示例”诞生了。
“改善示例”以时间轴为横坐标,以费用单价为纵坐标,并且用折线图的方式呈现单价上的差额,规模感、数量感就被直观地表现出来了。
图表外观是否发挥了它应有的功能?是否将焦点放在了信息主题上呢?
在制作图表的过程中,不断检查确认这些事项,就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对策。
改善点
·将钟表形式的圆形时间轴改为水平线
·用折线图表示费用差额,做到直观传达
×失败案例
对比要素的量感难以掌握
√改善示例
将焦点放在对比要素上,即可把握差额的量感
12 对比·一览表 根据信息的重要程度,思考哪些要点需要突出呈现
×常见的失败案例
有共同项目的信息,一律采用一览表
√提高传达力的改善示例
倘若无须对比或对比的重要性不高,可考虑单独呈现各个信息
当需要对多个共同信息进行对比时,用一览表呈现的效果是最好的。
但是,倘若信息对比并不重要,使用一览表只会给人一种乏味枯燥的印象。
请看“失败案例”,这是讲座信息的一览表。看内容就知道,这并不是需要进行严谨、细致对比的信息类型。这种情况下,一览表只会给读者留下其特有的乏味枯燥的印象,读者也很难记住其中的信息。
接下来,请看“改善示例”,将一览表分解后,独立呈现各个讲座的信息。首先,在信息排版的过程中,突出讲座名称及召开日期。读者可先从名称筛选自己感兴趣的主题讲座,然后再有针对性地深入了解详细信息。
在顺序和标记方法上保持一贯性,让读者在对比时也不会产生过多的困惑。
像这样把各个讲座以“商品”的感觉呈现,可轻松把握整体信息。
改善点
·由一览表改为独立呈现各个项目
·让标记方法保持一贯性
×失败案例
对比的重要性较低时,一览表就会变得枯燥乏味
√改善示例
单独呈现各项目,即可使整体信息变得一目了然
13 对比·一览表 一旦需要花时间进行对比,理解就会相对滞后
×常见的失败案例
为了单独呈现每个商品,有意不使用一览表
√提高传达力的改善示例
有重要的对比项目,就使用一览表
正如前面介绍的那样,将各个商品单独呈现,可以使读者宏观地掌握整体信息,快速地对商品有一个具象的认识。但是,当信息对比的重要度较高时,就不能只把重点聚焦在个性上,还应利用一览表的功能,因为这样会更容易对比。
请大家观察“失败案例”。由于按照商品逐个区分、梳理信息,无形中增加了对比的烦琐度。尽管标示方法保持了一贯性,但每个信息都是独立的,很难实现横向对比。
下面来观察一下“改善示例”。所有项目排成一列,用一根手指滑过即可对比相应的信息。
一览表最大的优势就在于,可以避免遗漏和误解。
举例来说,当脑海中出现为什么这两个商品的价格差距如此之大时,任何人首先要做的,就是对比详细信息。
如果能瞬间了解差别在哪儿,那么也就能接受(抑或是不满)价格上的差距了吧。
反过来说,无论如何,读者都能获得做出判断所需的客观依据。
一旦对比变得烦琐,就会妨碍读者做出恰当、合理的判断。
改善点
·由各自独立呈现的形态改为一览表
·对排版进行调整,保证用一根手指滑过就能对比共同信息
×失败案例
需对比的项目相对分散,会导致对比的难度增加
√改善示例
将对比项目集中罗列,即可为读者对比信息提供便利
14 对比·一览表 制图时不过分依赖感觉
×常见的失败案例
使用插图时优先考虑感觉
√提高传达力的改善示例
一定要确认脑海中浮现的要素是否真的恰当
在看演讲幻灯片或是宣传册时,我们经常会碰上那种不合乎常理的图表。请看“失败案例”。这张图展示了某个课题的判断标准,是基于实际例子制成的一张图。
你对这张图是什么看法呢?虽然并非完全理解不了创作者想要表达的意思,但应该会有种难以形容的不适感吧。
仔细观察就能发现好几个问题,比如面积比的问题,以及重合部分界限过于模糊等。
但是,这张图的根本问题在于“制图时过分依赖感觉”。
只要耐心思考,任何人都能发现这个问题,但制图者却对问题置若罔闻,这才是整幅图让人产生不适感的原因。也许很多人会拍着胸脯自信满满地说,“我就不会犯这种低级错误”。但是,“失败案例”恰恰是基于实际例子制成的,每个人都有出现这种问题的可能性。
反观“改善示例”,这是一张极其简单的图,但是只要这样区分,就不会产生任何误解。只要静下心来,就能想到这个方法。
做完图之后,空出一点时间来,一段时间过后再次确认,就能发现其中的问题点。
改善点
·再次确认脑海中浮现的图表、要素是否恰当
·调整呈现方式,消除模糊不清的部分
×失败案例
仅凭感觉添加插图或要素,会让信息变得支离破碎
√改善示例
梳理需要传达的内容,选择恰当的呈现方式
15 对比·一览表 符号可以帮助读者理解信息
×常见的失败案例
简单的信息仅用文字传达
√提高传达力的改善示例
在文字的基础上,适度地增加符号
请看“失败案例”,这是一张介绍营业时间的一览表。因为总结成了简短精练的文字,所以创作者往往会认为“这样应该足够清晰明了”。
但是,站在读者的角度来说,一眼看上去感觉全是一样的字。仅用文字呈现,无形中会造成难以区别具体含义的问题,而且这一问题出现的频次还是相当高的,所以一定要多加注意。即使文字形态有所区别,但只要字号和颜色是统一的,那么就很难迅速找出其中的差异。
再来看看“改善示例”,其有意弱化了文字的存在感,取而代之的是将符号放大。颜色和形态即可形成鲜明的对比,让读者迅速分辨其中的差别,如此一来,不用过于依赖文字,便可以直观地掌握相应的信息。
信息的接收方和提供方审视图表的理念和思维是不同的。
因为他们所拥有的背景知识和需要的信息并不对等。
在呈现区别和差异时,要尽可能突出不同点,最好让读者0.5秒就能看出其中的差异。
改善点
·在文字的基础上增加了符号
·为突出不同点,符号的颜色和形状要有明显区别
×失败案例
有时,仅用文字说明会导致读者难以区别其中的不同点
√改善示例
为突出不同点,适当地增加符号
16 对比·一览表 使用大众所熟知的符号
×常见的失败案例
在符号的形状上下功夫,尽力营造亲近感
√提高传达力的改善示例
使用大众所熟知的、容易区分的符号
请大家先观察一下“失败案例”,可以看出创作者想要制作一张具有亲和力的图表,而这一意愿过于强烈,反倒让整幅图变得不易理解。
3种类型的符号过于相似,一眼看上去根本无法辨别,读者必须仔细研究才能获取相应的信息,而且有造成理解偏差的可能性。努力营造亲近感固然重要,但不能以牺牲传达力为代价。
需要使用符号时,优先选用的应该是大众所熟知的、容易区分的符号。
再来看看“改善示例”,其使用的是日常生活中最为常见的符号,容易区分,即使不用明确标注各个符号所指代的含义,也能保证所有人都能理解。在看到“◎”时,你应该也知道它代表的是“兼容性最佳”吧。
但是,这里还有一点需要大家多注意,即“◎、○、△”等符号是日语中特有的东西,国外的读者可能会无法理解。
当读者是外国人,或制定面向海外的策略时,事先一定要确认你所使用的符号是否在国外也通用。
改善点
·采用大众所熟知的符号
·采用一眼就可区分的符号
×失败案例
难以区别的符号容易造成理解偏差
√改善示例
选择大众所熟知的、容易区分的符号
17 对比·一览表 反复对照会成为不必要的麻烦
×常见的失败案例
在需要对照的信息中使用一些时尚的符号
√提高传达力的改善示例
确保无须对照也能直接确认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见到很多需要参照符号才能确认相关信息的表现方式。
即,标注清楚“这个符号代表某意思”,然后每次都需要读者确认每个符号的含义。这种表现方式很常见,比如在地图中。
但是,这种对照对于读者来说就是个麻烦,也容易产生误解或理解偏差。
请大家观察一下“失败案例”,其用4种符号分别代表一种功能。由于符号本身并不带有任何含义,所以每次都要一一对照,读者的视线需要在列表和符号注解之间来回移动,才能理解创作者要传达的信息。
建议尽可能减少这种不必要的工序。
接下来,再看看“改善示例”,其将一览表放大,重新排版,读者可以直接掌握各项目相对应的功能,不需要对照各个符号的含义,也不需要借助某个中间媒介。
倘若能减少读者理解信息所耗费的精力,就能降低出现误解和混乱的风险。
改善点
·放弃通过对照符号含义理解信息的方式,改用一张表涵盖所有信息
·不仅明确标示各个项目具备哪些功能,其不具备的功能也很清楚
×失败案例
需要对照符号含义的呈现方式不易理解
√改善示例
无须对照、可直接确认信息的呈现方式就不会造成理解偏差
18 对比·一览表 数字保持右对齐,单位保持左对齐
×常见的失败案例
数值一览表中的数字全部左对齐,看起来整齐有序
√提高传达力的改善示例
以数字右对齐、单位左对齐为原则
对一览表中的数字进行排版时,有一个必须严格遵守的原则。即,数字与单位的位置关系。
请大家观察“失败案例”。图中的数字全部靠左对齐,大家在阅读时应该体会到了些许不便,而导致这种不便的原因恰恰在于数字与单位的位置关系。
再来看看“改善示例”,信息内容与“失败案例”完全一致,但是可读性有了明显提升,想必你也对这一点深有同感。
这两张图有两处区别。
即,数字靠右对齐,单位靠左对齐。
换句话说,数字与单位以中间的空格为轴,呈对称关系。
由于我们习惯于将数字靠右对齐进行对比,所以将单位和数字分开会更便于理解。
与此同时,数量单位与常规的文字保持一致,靠左对齐也是极为重要的。
虽然是非常细节的东西,但也有很多人会在不经意间出现疏漏。
所以,在制作数值表时,一定要仔细确认数字与单位的位置关系。
改善点
·将数字改为右对齐
·将单位改为左对齐
×失败案例
一旦在数字的排版上出现误差,就会降低图表的可读性
√改善示例
严格遵守数字与单位的位置关系原则,即可有效提升可读性
19 对比·一览表 要根据位置的不同及时调整共同信息的呈现方式
×常见的失败案例
将共同信息的位置随意摆放
√提高传达力的改善示例
将共同信息放在它应该在的位置上
请大家观察“失败案例”。你能看明白“可微波加热”这句话对应的是哪个商品吗?
我想,你的答案可能是,这3个商品都具备可微波加热的功能,也许你的依据是3个商品使用的材料完全一致,只有尺寸有所区别,不会只有尺寸最小的商品具备这个功能吧。
但是,“不会……吧”正是值得推敲的部分,原因在于,读者心里还有一丝不确定,没有百分之百的自信断言自己的想法就是正确的。假设你要购买真空保鲜盒,你应该想明确知道是不是所有商品都可以微波加热。
再来看看“改善示例”。“改善示例”将“可微波加热”的位置进行了调整。
最明显的改进是,将“可微波加热”这几个字放在了谁看了都不会产生误解的位置上。
明确哪个信息属于哪里,会对读者理解信息产生极大的影响。
希望大家能够时常关注到这一点。
改善点
·明确信息的对应范围,调整文字的放置位置
·调整边框的粗细,明确区分“内和外”
×失败案例
信息的对应范围不明确,会让读者感到不安
√改善示例
只需在放置位置上下点功夫,即可消除读者的不安
20 对比·一览表 表示范围时,颜色的深浅要有所区别
×常见的失败案例
在表示范围的一览表中使用分割线,看起来整齐有序
√提高传达力的改善示例
为明确区分范围,在颜色的深浅上有所区别
很多表示范围的一览表都会巧妙利用分割线,但是,有时倘若只是单纯地使用分割线,那么要从图中区分相应的范围是很困难的。
请大家观察“失败案例”,这是一张表示时间范围的一览表。因为只用到了分割线,所以给人一种很整齐的感觉,但同时也给人留下时间界限不清晰、范围不明确的印象。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没有视觉化直观地表现出范围。
那么,再来看看“改善示例”,相邻的两个时间段使用了不同的底色。
只需如此简单的调整,时间范围一下子变得清晰明确了,不是吗?
一般来说,以长条状表示的范围如果能用不同颜色或同种颜色不同深浅进行区隔,就会变得容易区分。比如,相邻的两个时间段采用不同的色调。这个方法不会受到颜色的制约,即便遇到黑白印刷等情形,也能明显区分。
另外,这张图下半部分的计划错综复杂,所以在表格底端也加上了刻度,如此能未雨绸缪,避免信息与刻度间的距离太远导致读者看错。
改善点
·在边框的基础上,借助色调的深浅区分时间范围
·图表下半部分的计划比上半部分更加错综复杂,所以在表格底端也增加了刻度
×失败案例
仅用细边框进行区分,导致时间范围不清晰
√改善示例
调整底色深浅,增加刻度后,时间范围变得清晰明了
21 图表·表格 图例容易造成理解偏差
×常见的失败案例
图表的图例排版追求整齐和美观
√提高传达力的改善示例
不需要图例,直接标注在图表上
你应该也见过很多图例排列整齐的图表吧。
一眼看上去,给人一种整齐、美观的感觉。但事实上,那种图表大多都晦涩难懂。要对照着不同颜色的图例去理解图表,本身就会耗费很多精力。
甚至会出现对应不上的情况,因为微妙的颜色差异和深浅,很难区分。
“失败案例”就是典型的例子,这张图的特征在于将图例单独列在饼状图的右侧。如此一来,有人在对照企业名称和占比时出现错误也不足为奇了。这种造成理解偏差的图表可以说是非常致命的。
紧接着再看看“改善示例”。假设这张图表的主题是“当前本公司的市场占有率”,为了强调本公司的比重,所以使用较深的颜色,并直接标注了名称和数值。当然,其他公司的名称也在图中有相应的标注。
这样,读者就不再需要对照图例和饼状图的颜色,也就不会出现理解偏差了。
尽可能避免让读者对照图例和图表,做到这一点就能提高传达力。
改善点
·不将图例与图表分离开来,而是直接将图例标注在图表上
·仅突出强调想要传达的部分
×失败案例
一旦将图例与图表本身分离开来,就难以准确对照
√改善示例
直接将图例标注在图表上,即可提升传达力
22 图表·表格 对比规模大小,首选柱形图
×常见的失败案例
通过圆的面积大小表示规模大小
√提高传达力的改善示例
用柱形图表示规模,而非圆的大小
在对比规模大小时,有的创作者会选择用圆的大小来呈现,由于酷似泡沫的形状,所以被称为“气泡图”(bubble chart)。这个名字可能并不为大众所熟知,但想必有很多人都见过类似的图表。
首先请看“失败案例”,这是一张借助气泡图呈现产业规模的图表。
虽然能大致有个“大”或者“小”的模糊认识,但如果没有标注具体数字的话,就完全无法得知差距究竟有多大。没有数字就无法得知差异大小的图表,可以说是可有可无。
其次,请看“改善示例”,这是一张柱形图,从图中可以立即获取到很多信息,比如半导体产业的销售额是家电产业的2倍多,而产业系统的销售额则是家电产业的1.5倍以上。
用气泡图进行简单的数值对比,只会让信息变得含混不清。
表示规模时,优先考虑柱形图。也许看上去的确有些朴素,但正因如此才会有效提高读者的理解度。
改善点
·由气泡图改为柱形图
·通过改用柱形图,信息变得直观、具体,更易理解
×失败案例
用圆的面积大小无法进行数值对比
√改善示例
改用柱形图后,差距大小一目了然
23 图表·表格 简化并强调主题
×常见的失败案例
用柱形图呈现多个数值的增长
√提高传达力的改善示例
不同时传达多个事项,尽可能简化需要传达的信息
用柱形图呈现多个数值的增长,往往会让人难以理解,因为难以明确主题究竟是什么。
请大家观察一下“失败案例”中的图表。读者根本看不出来创作者到底要表达哪家公司的什么信息,只能看到所有公司都有增长,其中还有个别公司的增长幅度较为突出……
如果在读图的时候,出现了多样化的理解结果,那么就代表这张图容易产生误解。
所以,我们必须集中注意力,尽可能缩小主题范围,并强化主题。
下面让我们再来观察一下“改善示例”,这张图以“A公司的增长”为主题。如此一来,和B~E公司相比,A公司增速更快、增幅更大就变得突出了很多。假设以“A公司的增长”为主题,那么即使其他公司的增长曲线有重合或交叉,也不会造成什么太大的问题。
确定主题,并选择可以明确诠释这一主题的图表。
然后,再想办法让读者的注意力集中到主题上。
改善点
·为了明确表达主题,由柱形图改为折线图
·为了更加突出主题,加粗相应的曲线
×失败案例
用柱形图呈现多个数值的趋势,会变得不易理解
√改善示例
要想简明扼要地传达变化趋势,就使用折线图
24 图表·表格 立体图无法准确传达相应的信息
×常见的失败案例
用立体饼状图增强影响力
√提高传达力的改善示例
使用平面饼状图,坚决不使用立体图
也许大家认为立体图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所以也可以提升资料的说服力。
但是,我的建议是坚决不要使用立体图,因为容易造成读者的理解偏差。请大家观察“失败案例”,你能看出“21~30岁”和“31~40岁”中,哪一个群体的比重更大吗?
正确答案是,“21~30岁”。但是,在读图时,很有可能会将圆柱的侧面也计入“31~40岁”,所以给人一种比重大于“21~30岁”的错觉。
如果是“改善示例”中的平面图,就不会出现这种问题。
有人还会“巧妙”地利用这一特点,特意采用立体图,专门把想要传达的信息放在前面。
但是,这种小伎俩只会增加读者的防范意识,读者不仅不会上当,还会觉得反感。
不仅是立体的饼状图,我们还经常见到立体的柱形图,这些图都很难准确表达数值,只会给人留下模糊不清的印象。
所以,请大家切勿效仿。
改善点
·由立体图改为平面图
·对需要特别强调部分的颜色、字号等做了调整
×失败案例
立体图会扭曲整幅图给读者的印象
√改善示例
平面图更有助于准确理解信息
25 图表·表格 不使用容易造成理解偏差的立体图
×常见的失败案例
用立体柱形图营造一种先进、前卫的氛围
√提高传达力的改善示例
使用平面柱形图,准确地传达数值
立体柱形图会让数值变得模糊。比如类似“失败案例”的图表,图表中数值的解读因人而异。正如立体饼状图(参照上一页)存在的问题一样,立体柱形图给读者留下的印象可能与实际数值并不相符。
所以,请大家千万不要使用立体图。
而且,从视觉设计的角度来看,这种程度的立体图并不会营造出先进、前卫的氛围。
创作者做立体图费时费力,还会给读者造成困扰。换句话说,无论是对创作者来说,还是对读者来说,使用这种图都没有任何优势。
下面来看看“改善示例”,这是一张很普通的平面柱形图,但是对于那些想要客观公正地确认信息的读者来说,这张图非常清晰明了,因为根本不需要任何过多的解释。
在此基础上,具体的数值也直接标注在图中。如果担心读者看图时对照纵坐标的刻度会导致读取的数值出现偏差,那么直接将数值标在图上,就可以避免这个问题。
改善点
·由立体图改为平面图
·将具体的数值直接标注在图中相应的位置
×失败案例
立体的柱形图会让数值变得模糊不清
√改善案例
用平面柱形图,将数值直接标注在图上
26 图表·表格 组合图无法直观地传达信息
×常见的失败案例
将折线图与柱形图结合在一起形成组合图,以此来强调相关性
√提高传达力的改善示例
避免使用组合图,即使不组合也能表达数值间的关系
我们每天都会看到借助折线图与柱形图相互结合来表达数值间关系的图表。但事实上,图表不重叠才更具传达力。
请看“失败案例”。每次看到这种类型的图表都会让人心生疑惑,到底该看哪一侧的刻度,这一点总让人费解。
有两个刻度就会变得烦琐,而这两个刻度又会妨碍读者读取信息。那么,真的有必要把两种类型的图表结合在一起吗?
之所以会这样说,是因为左右两个纵坐标的刻度是可以由创作者随意变更的,这种图原本就做得很随意。事实上,很少有那种不组合呈现就会失掉正确性的情形。
请大家观察一下“改善示例”,其将折线图和柱形图上下割离开来,即便如此也能充分理解两张图之间的关系,而且不组合在一起后,整幅图都变得简洁了许多,也就可以直接将数字标注在曲线和数据柱上了。
这样一来,读者就不用在左右两边的刻度之间徘徊了。
改善点
·将折线图和柱形图分开呈现
·将数值直接标注在曲线和数据柱上
×失败案例
两个图表结合在一起同时呈现时,会导致刻度复杂难懂
√改善示例
不用将两个图表结合在一起,也能传达数值间的关系
27 图表·表格 用颜色和深浅诠释整体趋势
×常见的失败案例
分离型柱形图中相邻的两个数据柱选用不同的底色
√提高传达力的改善示例
在诠释宏观趋势时,特意使用同一颜色
当需要对多个分离型柱形图进行对比时,要有效地利用各部分的颜色,明确地传达主题。无论是彩色还是黑白,借助颜色和深浅使数据形成“集合”,可以直观地诠释整体趋势。
首先,请看“失败案例”。相邻的两个数据柱使用了不同颜色,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虽然各部分的数值变得清晰明快,但整体趋势却被弱化了。
其次,看看“改善示例”,假设主题是“直观诠释哪个文创产品受欢迎,哪个不受欢迎”。
这张图中部分相邻的两个数据柱用的是同一颜色。但是,这样却能够一目了然,左边是“正面评价(非常满意、满意)”,右边是“负面评价(不满意、非常不满意)”。
假若能像示例中那样灵活运用颜色及深浅,就能让之前被隐藏起来的整体趋势变得清晰明了。
改善点
·将注意力集中到“正面评价”和“负面评价”
·相邻的两个数据柱涂上同一颜色,以此来突出整体趋势
×失败案例
各数值简单明快,但看不出整体趋势
√改善示例
借助颜色和深浅,即可同步传达整体趋势
28 图表·表格 为了突出主题,及时调整信息量
×常见的失败案例
将手头的数据一五一十地全部呈现
√提高传达力的改善示例
为了优先诠释主题,调整信息量
如果将拥有的数据全部原原本本、一五一十地呈现出来,会让主题变得模糊不清。
因为一些非必要的琐碎信息会成为诠释主题时的绊脚石。
请看“失败案例”。这幅图要表达的主题是A国的进口贸易伙伴正由发达工业国转变为发展中国家,仔细看看也能看明白。
但是,还没有做到真正的“一目了然”,十几个国家的名称摆在图上,说实话真的有必要吗?如果仅仅只是要表达“商品进口国由发达工业国家变为发展中国家”这一事实的话,那么可以制作出更加简洁明了的图表。
下面请看“改善示例1”,其将要素整合成了3类,即“发展中国家、发达工业国、其他”,用最少的信息来诠释主题。如果还要再简化,也可以考虑类似“改善示例2”的图表。
要学会根据主题内容灵活应对,当不需要详细说明时,那些准确细致的数据反倒会成为诠释主题过程中的绊脚石,这一点希望大家多加留心。
改善点
·对信息进行汇总整合,将信息量控制在最低限度,突出主题
·仅对必要的数据进行图表化
×失败案例
准确细致的数据有时反倒会成为障碍
√改善示例
仅呈现必要信息,图表就会变得简洁明了
29 图表·表格 将需要对比的数字纵向罗列
×常见的失败案例
总是习惯于将时间线从左至右排列
√提高传达力的改善示例
在数值一览表中,将需要对比的数字纵向罗列
在做折线图和柱形图时,几乎所有的创作者都会将时间轴作为横坐标,因此在做数值一览表的时候,大多数人也就自然而然地认为时间轴应该横向排列,但是这种做法并不能说是绝对正确的。
因为比起横向罗列,纵向罗列的数值更易对比。
本书从第119页开始对数值一览表有详细的介绍,时间允许的话,请一定要再回头复习一下。
一览表中,将需要读者进行对比的数值纵向罗列。换句话说,究竟是该横向罗列还是纵向罗列,依据主题判断即可。
请看“失败案例”,时间轴设置为横向,但是需要阐释的主题与时间变化有关,这就意味着表现手法和主题不吻合。
如果能像“改善示例”那样排版,读者就能轻易确认每个行业在不同时间下的具体情况。
数值一览表本身就很难做到直观表达。情况允许的话,采用折线图或柱形图呈现效果应该会更好,当然,选用哪一种图表还是要严格依据主题判断。
改善点
·重新审视究竟希望读者对比哪些数值
·为强调时期的变化,将一览表的横轴和纵轴对调
×失败案例
将想要对比的数字横向罗列,就会变得不好理解
√改善示例
将数字纵向罗列,即可轻松把握变化情况
30 图表·表格 一览表适合传达数值的细微变化
×常见的失败案例
能图表化的信息全都用图表形式呈现
√提高传达力的改善示例
细微的数值变化用数值一览表呈现
有时我们会遇到一组信息中同时存在多组数据,有的波动较大,有的非常稳定。面对这种情况,绝大多数人都会将目光集中在波动较大的数值变化上,很少有人会关注到平稳推移的数据。
请大家观察“失败案例”。A地区的数值过于突出,导致B地区和C地区的数值变化几乎没有任何存在感。当然,如果要诠释的信息主题是“A地区的变化”,那么这张图也没有什么问题。
而“改善示例”则用数值一览表代替了原来的折线图,可以清晰地看出,随着时间的变化,数值逐渐变小。
有时,用数值一览表补充信息,反而更容易理解。
希望大家能始终牢记这一点。
改善点
·在折线图的基础上增加数值一览表
·在数值一览表中,着重突出与主题相关联的数值
×失败案例
有时用图表的形式呈现,反倒会弱化数值变化的存在感
√改善示例
有时直接使用数值一览表,可能会让变化更突出
31 图表·表格 选择具有较强传达力的图表
×常见的失败案例
在表示占比情况时首选饼状图
√提高传达力的改善示例
选择能让读者快速理解的形式
只要选择了合适的形式,就能轻易传达相应的信息。但是,倘若使用了其他的形式,就有可能既费功夫,又收效甚微。
请大家观察一下“失败案例”,这是一张说明满意度调查结果的图表。面对这类信息,读者感兴趣的是“满意与不满意”的比重关系,但是,这张图恰恰缺少的就是这个信息点。
读者在看到“基本满意”占据图表的半壁江山后,首先会感到困惑,其次仔细观察整幅图才会理解其中含义,再次会非常失望地感叹道,“什么啊,基本满意的比重最大啊”,最后将这张图撇到一边。一旦从比重最大的项目开始罗列,就无法摆脱这种评价。
接下来看看“改善示例”,形式改为分离型柱形图,从正面评价开始排列,所以一眼就能掌握问卷调查的整体情况,也容易看出“正面积极的评价占6成以上”。
这个示例告诉我们,有时只需变更图表的形式,就能让创作者的意图变得清晰明了。
改善点
·由饼状图改为分离型柱形图
·将正面积极的评价整合起来展示
×失败案例
容易给读者留下消极印象的图表
√改善示例
读者可以自然而然地明白创作者意图的图表
32 图表·表格 随意调整尺寸,会影响读者的印象
×常见的失败案例
为强调主题,放大部分图表
√提高传达力的改善示例
不在尺寸上动手脚,根据主题增加相应的图表
请大家观察一下“失败案例”,这看上去是一张很有技巧的图表,充满了理性的质感。
但是,它想表达的主题究竟是什么呢?
有三种可能性:1.对比国内销售额与国外销售总额的规模大小;2.对比国内销售额与国外某个地区的销售额;3.对比国外各地区的销售额。有多种诠释可能,主题就会变得模糊不清。
“改善示例1”将主题进行了梳理。先在左侧进行国内外销售额的对比,然后在右侧展示国外各地区间的对比,这里着重突出了“亚洲的销售额”。
“改善示例2”对比了国内与国外各地区间的销售额,可以宏观把握全球销售额。
信息的主题不同,选择的图表及呈现方式也会有所不同。
如果有多个主题,那么可以像“改善示例”那样补充相应的图表,如此就能清晰准确地传达信息。
改善点
·由特殊变形的饼状图改为常规的饼状图
·为了诠释另一主题,增加了分离型柱形图
×失败案例
在饼状图的面积上动手脚,数据就会变形
√改善示例
当存在多个主题时,选择分别传达
33 图表·表格 根据主题,调整图表中各要素的排列方式
×常见的失败案例
图表中各要素的排列方式没有传递意义
√提高传达力的改善示例
合理调整图表中各要素的排列方式,使主题更加清晰明了
在做图的时候,有一点是创作者必须多加注意的。
那就是,不可将眼前的数据直接原原本本地进行图表化。
要用图表传递什么样的信息?先明确这一点之后再开始动手做图。
请大家观察“失败案例”,图中展示了6家店铺的销售额,将手头拿到的数字直接录入Excel就能做出这张图,然而即使反复仔细观察,也看不明白这张图究竟想表达什么。
让我们将视线转向“改善示例”,“改善示例”对数据柱的排列顺序进行了调整,改为由大到小排列。
信息内容与“失败案例”完全相同,但是给人的感觉却截然不同。图表本身没有向读者下达任何命令,既没有责备,也没有褒奖。
但是,在看到这张图的瞬间即可上下对比,每家分店之间的差距也一目了然。只要将主题融入图表,图表本身就会讲述相应的信息。
改善点
·调整排序,让排位和差距变得一目了然
·为突出数值最大的项目,该数据柱选用最深的颜色
×失败案例
如果从要素排列上看不出趋势,就无法准确传达主题
√改善示例
若能关注到顺序和趋势,就能更加凸显主题
34 图表·表格 选用恰当的插图作为基准
×常见的失败案例
使用插图吸引读者注意力
√提高传达力的改善示例
为保证准确传达信息,要选用恰当的插图
请看“失败案例”,用儿童的身高表现贫困率,既有冲击力又让人印象深刻。
但是,想必你也隐约觉得难以理解吧,这是情理之中的。
那么再来看看“改善示例”,示例中准备了100个儿童的插图,根据实际比重相应地涂上颜色,既保证了含义的准确性,还合乎逻辑。
如此一来,读者应该就能毫无违和感地获取相应的信息了。
虽然使用了令人印象深刻的插图,但倘若弄错了含义,那就只会变得模糊不清,有时甚至会将错误的信息传递给读者。
所以大家在做图的过程中,一定不要忘记确认插图含义与图表信息内容的一致性。
改善点
·重新审视信息与插图的一致性
·用“人数”代替“身高”表示占比情况
×失败案例
一旦使用了错误的基准,就失去了信息的准确性
√改善示例
使用符合逻辑的插图,即可高效准确地传达信息
35 图表·表格 得分表一定要标注出满分
×常见的失败案例
得分表中仅简单罗列实际分数
√提高传达力的改善示例
得分表要同时体现满分和实际得分
请大家先观察一下“失败案例”。你是否也在各种不同的场合见过类似的得分表呢?这种图表经常出现在购物网站、线上购物选购目录、杂志、新闻媒体等各种载体上。因为具备可直观确认评价结果的特点,所以想必你作为读者也会经常拿来参考。
但是,“失败案例”存在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即无法得知“满分是多少”。
产品B在尺寸这一项上的得分有5颗星,高于其他产品或其他任一项。也许有的读者会认为5颗星就是满分。
但右边还留有一点空间,也可以想象也许6颗星才是最高分,这种可以有多种解读的得分表有时就会引起读者的理解偏差。
那么再来看看“改善示例”。
如果能明确“满分是多少”,那么各项分数的含义也就变得清晰明了了许多。
所以,一定要记得同时体现满分和实际得分。
改善点
·明确“满分是多少”
·未得分部分采用稍浅的颜色,与实际得分加以区别
×失败案例
如果不知道满分是多少,就很难做出评价
√改善案例
得分表要同时体现满分和实际得分
36 图表·表格 不仅要强调重要部分,还要弱化其他部分
×常见的失败案例
用粗边框圈起需要突出的部分
√提高传达力的改善示例
不采用边框,而是借助数据柱本身的颜色及深浅对比强调重点
首先请看“失败案例”,其用粗边框将重要部分圈了起来,我想你也经常看到类似的强调关键信息的方法,但是,在图标上增加多余的要素,反而削弱了原本的印象。
创作者想要突出部分内容的意图,读者也已经切实感受到了,但这么做也让整幅图变得不好理解,因为这看起来在强化所有要素的存在感。
其次来看看“改善示例”,删除了粗边框,调整了各个数据柱的颜色,仅对需要强调的数据柱选用了深色,其余都统一采用浅色。
只要进行如此简单的调整,不需要再添加多余的粗边框,图表就变得清晰明了了许多。
只有一点需要大家注意,不管是涂上不同的颜色,还是用颜色深浅来进行区别,只需调整到看起来有明显的不同即可。
在强调重点的同时,还要弱化其他部分的存在感,只有这样才能让整体更加层次分明。
改善点
·需要强调的重点部分采用深色
·不需要强调的部分,统一采用浅灰色
×失败案例
用粗边框圈住信息,反倒会妨碍读者理解信息
√改善示例
借助颜色及深浅对比重点和非重点内容
37 图表·表格 不使用与背景相近的颜色
×常见的失败案例
折线图采用较细的线条
√提高传达力的改善示例
调整背景色及线条的粗细
请大家观察“失败案例”,这是一张折线图和柱形图的组合图。
可能的话还是希望大家不要采用组合图,最好能单独做图,因为两个信息组合在一起就会变得不容易理解。比如,可以考虑分成上下两部分呈现。
但是,也会遇到那种无论如何都没有足够的空间,被迫组合的情况。“失败案例”就是其中的典型,可以看出这个图表最突出的问题就是部分折线图完全与背景融合,存在感被弱化。
再来观察一下“改善示例”,背景的数据柱改用浅色,较宽的数据柱即便使用浅色也能保证其强烈的存在感。
除此之外,折线两端由原来的小黑点改为白色填充的圆圈,由此一黑一白形成鲜明对比,不论放在什么位置都会很显眼,也加粗了线条,使其变得更加有力。
时刻牢记,折线图上的点与线要根据其所在的位置选用合适的形状。
这些处理都有助于减少理解偏差及混乱。
改善点
·将折线图上两端的点改为白底黑圆
·加粗线条,背景数据柱改用浅色
×失败案例
与背景颜色相近,整幅图不好理解
√改善示例
只要对背景色和形状稍作调整,就会变得清晰明了
38 文字·排版 除了标注页码,也要标明总页数
×常见的失败案例
为突出资料内容,以最简单的方式表示页码
√提高传达力的改善示例
标注页码时也要注明整份资料总共有多少页
我想应该很少有人会在做资料的时候关注到页码。但是,一旦站在读者的角度回顾就会发现,页码其实扮演着非常关键的角色。
有时还需要从中抽出几页单独确认,抑或是拿到资料后先收起来,过段时间再翻阅。
但是,“失败案例”中的页码标记法会很容易让读者感到不安:“是不是还有第5页啊……”
当不确定手头的资料是否完整时,如果能知道总页数,想必就能踏实许多。
倘若能采用类似“改善示例”的表示方式,就能轻松知道总页数,如果将当前页的页码加粗,就会变得更加清晰明快。看起来是些不起眼的小事,但这些对读者来说都是非常有价值的信息。
改善点
·改用同时呈现总页数的页码格式
·加粗当前页的页码
×失败案例
担心手头的资料是否齐全
√改善示例
只要知道了总页数,即可消除不安情绪
39 文字·排版 标题靠左对齐最清晰易懂
×常见的失败案例
标题居中
√提高传达力的改善示例
为突出标题,将标题加粗、放大、靠左对齐
在参加使用幻灯片的演讲时,经常会见到居中的标题,想必你应该也有过同样的体验吧。
但是,观察一下“失败案例”就能明白,标题居中既不突出,也不易理解。
如果要呈现读者容易理解的标题,那么就不能选择居中,而应该靠左对齐。
同时,必须放大字号,加粗字体。
诀窍在于把标题放大到让你怀疑“字是不是有点太大了”,这个大小就差不多足够了。“改善示例”中大标题的字号是正文的两倍。
即便如此,视觉上也毫无违和感。相反,“失败案例”中的文字大小,抑或是再稍微大一些的文字,视觉上对比也并不明显,整个画面没有层次,更无法吸引读者的注意。
除此之外,需要逐条罗列时可以选择像“改善示例”那样,增加简短的小标题,如此便可以让读者融入文字。
改善点
·将标题改为靠左对齐
·将标题字体加粗放大,增加了逐项罗列的小标题
×失败案例
标题居中,使资料整体变得不好理解
关于我公司新产品的介绍
什么是“L-EX123”
我公司的新产品“L-EX123”是一款在确保节能降耗的基础上,实现前所未有的超高效率的新兴商务机器。
3个优势
·大幅降低运行成本,与过往产品相比,处理速度有显著提升
·内置多种模式,多个高品质的输出供您选择
·搭载大型操作屏,操作简单。另外,增加密码认证,提高安全系数
√改善示例
强调标题本身,即可提高资料的可读性
关于我公司新产品的介绍
■什么是“L-EX123”
■3个优势
●高产能
大幅降低运行成本,与过往产品相比,处理速度有显著提升。
●高性能
内置多种模式,多个高品质的输出供您选择。
●高操作性
搭载大型操作屏,操作简单。另外,增加密码认证,提高安全系数。
40 文字·排版 分项罗列也能拥有强大的影响力
×常见的失败案例
能分项罗列的内容全部分项书写
√提高传达力的改善示例
进一步优化分项罗列的呈现形式,提升影响力
在文章中,分项罗列切实地发挥着一定的作用,每一行开头的项目符号(“·”和“■”)与末尾的留白等相呼应,吸引着读者的目光(详细内容可回顾第139页)。但是也有例外的情况。
请看“失败案例”。整个版面只有简短的几行字,给人一种凄凉之感。遇到这种情况,我们可以选择将简短的文字用图表的形式呈现。
请大家直接将目光转向“改善示例”。
不过是将3个圆排成一行而已,但整个版面变得很紧凑,也有了很强的冲击力。
你应该也有同感吧。
这是一个任何人都能随时实践的极为普通的小技巧,但实际却很少有人能灵活运用。
要想有效发挥这个方法的作用,就要让图形中的文字尽可能地保持简洁。一旦文字过多,首先图形里就摆不下,其次还很难像预期的那样吸引读者的注意。
所以,让我们先从准备简短的分项内容开始做起吧。
改善点
·将分项罗列的文字收纳在一横排的圆圈中
·标注序号,明确话题顺序
×失败案例
分项罗列有时看起来有些枯燥乏味
针对本公司信息运用的评价要点
·搜集力
·整理力
·传达力
√改善示例
采用图表形式呈现,提高冲击力
41 文字·排版 如果没有足够的空间,只突出序号也能变得清晰易懂
×常见的失败案例
空间有限,对步骤进行说明时没有优化的余地
√提高传达力的改善示例
突出各步骤的序号,使资料变得清晰易懂
在介绍步骤或流程时,将各步骤用方框圈起来,各步骤之间用箭头连接,这样才能让读者持续关注整个过程。
不过,有时版面空间有限,会导致这种方法毫无用武之地。面对这种情况,很多创作者都会选择仅凭文字介绍每个步骤,但是,还有没有更简明清晰的方法呢?
请大家观察一下“失败案例”。有限的空间内填满了说明文字,这种做法是迫不得已,但整体看起来很不清晰,读者甚至无法准确理解资料的整体结构。
请看“改善示例”,虽然只是将段首序号悬挂缩进,却让整份资料的结构变得清晰了许多,不是吗?
序号具备传达文章结构的功能,所以只要突出表现序号,就能让读者轻松地掌握说明文字的整体结构。
改善点
·将各步骤序号悬挂缩进
·加粗各步骤序号
×失败案例
序号被文字淹没,看不到具体步骤
申请电子邮件服务的具体步骤
1.登录电子邮件服务。注册账号后,在首页点击电子邮箱地址登录。
2.输入电子邮箱地址,点击“更新”。在内容确认页面点击“登录”,即可完成登录。最多可登录2个邮箱账号。
3.接下来,办理电子邮件服务申请手续。在首页点击“电子邮件服务申请”。
4.勾选所需的服务项目,点击“更新”。
√改善示例
只需将段首序号悬挂缩进,就能变得清晰明快
申请电子邮件服务的具体步骤
1.登录电子邮件服务。注册账号后,在首页点击电子邮箱地址登录。
2.输入电子邮箱地址,点击“更新”。在内容确认页面点击“登录”,即可完成登录。最多可登录2个邮箱账号。
3.接下来,办理电子邮件服务申请手续。在首页点击“电子邮件服务申请”。
4.勾选所需的服务项目,点击“更新”。
42 文字·排版 每一行文字调整成容易阅读的长度
×常见的失败案例
文章的排版以集中为原则
√提高传达力的改善示例
灵活思考文字排版,当每行文字过长时可进行适当分割
请看“失败案例”,也许大家会感觉这个案例看起来很正常,会心生疑惑,“究竟哪里有问题呢?”
但是,仔细阅读后,眼光锐利的人便能察觉到这份资料一眼看上去好像可读性不强。
看上去虽然是很常规的文章,但是实际上每一行的字数都非常多,每一行都很长。
类似这样篇幅不长的文章,一般来说每一行文字最好不要太长,否则就会影响可读性。
我们再来看看“改善示例”。文章被分为左右两栏,每行的长度仅为原来的一半。
大家可以重新读一下这篇文章,改善后的文章应该更好读一些。
根据内容的不同,有些文章可能并不适合这种方法,但是像这样篇幅不长的文章,采用这个小技巧,效果就很明显。
从事会刊、例会报告等策划或制作的人,有机会一定要实践一下这个技巧。
改善点
·单行文字过长,因此将文章分成左右两栏
·减少每行字数,保证阅读节奏,提高可读性
×失败案例
每行字数过多,会降低可读性
关于举行劳逸结合讲演会的通知
你是否也常常苦于无法平衡工作和生活?最近,我们了解到很多员工都反映忙于工作,没有时间陪伴家人,无法享受属于自己的个人时间。结合下月举行的“员工感谢日”,我们准备了最适合大家的放松活动。如何才能很好地平衡工作与生活,企业需要建立什么样的保障机制,众多企业都遇到过这些问题,这次我们邀请了拥有丰富的企业演讲经验的著名讲师,他将为我们介绍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提升员工凝聚力的机制和成功案例,希望大家可以携家属一同参与。活动当天,我们还会提供儿童托管服务,请各位员工及家属积极参与。讲演会于下月“员工感谢日”的下午2点在“筑梦厅”准时开讲。
√改善示例
缩短每一行文字的长度,即可提升可读性
活动指引
关于举行劳逸结合讲演会的通知
你是否也常常苦于无法平衡工作和生活?最近,我们了解到很多员工都反映忙于工作,没有时间陪伴家人,无法享受属于自己的个人时间。结合下月举行的“员工感谢日”,我们准备了最适合大家的放松活动。如何才能很好地平衡工作与生活,企业需要建立什么样的保障机制,众多企业都遇到过这些问题,这次我们邀请了拥有丰富的企业演讲经验的著名讲师,他将为我们介绍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提升员工凝聚力的机制和成功案例,希望大家可以携家属一同参与。活动当天,我们还会提供儿童托管服务,请各位员工及家属积极参与。讲演会于下月“员工感谢日”的下午2点在“筑梦厅”准时开讲。
43 文字·排版 在关注字号的基础上,也要注意行间距
×常见的失败案例
放大字号,就能有效提升可读性
√提高传达力的改善示例
比起字号,更应关注行间距
“把字放大一些吧,字太小都看不清楚了。”
你是否也接到过类似反馈呢?
很多创作者都认为只要把字号放大,就能提升资料的可读性。但是,这种想法是错误的。
就连不擅长看小字的老年人都能轻松阅读报纸上的新闻,所以字号大小不是问题。
那么,问题究竟在哪里呢?事实上,还有一个要素会对读者阅读产生巨大影响,即行间距。
请看“失败案例”。文字足够大了,却依旧不好懂。为什么?
因为行间距太窄了。再来看看“改善示例”,保证了足够的行间距,读起来很舒适。
事实上,“改善示例”中文字的字号也比原本小了5%。
即使文字不够大,只要行间距设定合理,就不会降低可读性。
当然,如果文字过小自然也是不行的,这里只是想告诉大家,大多数资料可读性不强的原因在于行间距,所以请务必时刻关注、确认行间距是否妥当。
·设定方便阅读的行间距
·将字号缩小5%,再次确认可读性
×失败案例
如果行间距过小,即使文字足够大,也不好看
什么是汇率浮动风险?
随着汇率浮动,外币资产也有价值变动的风险。一般来说,当日元汇价走高时,外汇资产的价值就会有所下降。
√改善示例
合理设定行间距,即使字号不大,也能提升可读性
什么是汇率浮动风险?
随着汇率浮动,外币资产也有价值变动的风险。
一般来说,当日元汇价走高时,外汇资产的价值就会有所下降。
44 文字·排版 不要过分依赖分项罗列
×常见的失败案例
复杂的信息采用分项罗列的方式传达
√提高传达力的改善示例
基于分项罗列对信息进行分类,并补充相应的图表
很多情况下,采用分项罗列的形式就可以提高文章类信息的可读性,但是,也会有分项罗列后效果并不明显的信息。
请看“失败案例”,虽然创作者已经将日程信息尽可能简短地进行了分项罗列,但是只读一次却很难掌握日程表的整体情况。
当多个信息复杂地混杂在一起时,光读文字,读者是很难在脑海中对信息进行分类的。
传达多个事项同时进行的日程表时,最好的解决办法是附上一张图。
让我们站在这个角度来观察一下“改善示例”,原有的信息被分成了3类:会议名称、时间、备注。
也许有人会认为,只要仔细阅读肯定能看明白。但我还是选择了将其图表化,因为省去读者思考的时间,有助于减少理解偏差,有了图表,“何时”“何事”一目了然。另外,我还参照日历的形式在下面添加了一张会议日程表。
如此一来,读者便可轻松掌握每周、每月的会议频次和各项会议的前后关系。
改善点
·将信息分为3类,并图表化
·参照日历的形式添加日程表
×失败案例
复杂的信息,即使分项罗列也无法直观地传达
各项会议日程
①企划会议于每月第1、第3个周五早上10点进行,在当周的周三下班之前,除了将企划书分发给企划部员工之外,还需通过邮件将其发送至销售部、企划部。
②例会(企划部)于每周二上午10点半进行,尽可能短时高效地结束会议。
③联络会(销售部、销售推进部)在企划会议结束的次周周二上午10点45分进行。
√改善示例
对项目进行分类,并附上图表,就能拥有较强的传达力
45 文字·排版 不勉强采用分项罗列的方式
×常见的失败案例
可以分项罗列的项目较少时,就直接用文章传达
√提高传达力的改善示例
即便可以分项罗列的项目较少,也要对信息进行梳理,附上图表加以呈现
那么请先观察一下“失败案例”。分项罗列的项目只有两个,但是你觉得这个信息是很轻易就能理解的内容吗?如果你是一名读者,你应该会感觉到这是一份“令人不适的资料”。
即使项目数较少,很多情况下也无法断言这份信息就是简明易懂的,因为如果单个项目中包含较为复杂的内容,那么读者理解信息的负担并没有减轻。
再来观察一下“改善示例”。它将只有两项的信息进行了图表化,还附上了解说图表。
如此一来,便可自信地说,读者能够轻易理解什么时候召开什么会议了。
当项目数较少时,将信息做成图表其实也花不了太长时间。
只需把对读者的关怀和照顾稍稍体现在文字中,就能大大转变整份资料给人的印象。
改善点
·将分项罗列的文字进行图表化
·附上以时间轴为中心的图表
×失败案例
即使仔细周全地进行解释说明,文字的力量也是有限的
关于召开商品说明会与商品名研讨会的通知
①商品说明会定于距发售日约50天前的周二上午9点半进行。在说明会的前一天,即周一下午5点前会将说明资料及其他相关资料通过邮件发送给销售部、商品企划部,同时也会将说明资料上传至OA平台。
②商品名研讨会将在进行商品说明会的同一周的周五上午9点半进行。会议前一天下午5点前商品名草案及其他相关资料将通过邮件发送给各部门部长及销售部。
√改善示例
小小的图表,可以减少读者理解信息的负担和麻烦
46 文字·排版 基于主题进行分类
×常见的失败案例
以个人视角制作列表
√提高传达力的改善示例
带着意图分类信息,并调整排列方式
首先从“失败案例”说起。失败案例只是将项目内容简单地罗列在一览表中。
你能从中读取到什么信息呢?或许几乎读取不到什么信息吧,也就勉强能看出这个公司和14个国家有贸易往来。
这个状态下的信息,几乎可以说没有任何价值。
其次来观察一下“改善示例”,其将全球各国按照地域划分,参照世界地图的方式,进行排列。可以看出,这个方法虽然简单,却能让列表的传达力明显提升。
比如,可以直观地理解,这个公司在全球较大范围内都有商品出口,也能发现有贸易往来的中东国家比其他地区国家要多一些。
在传递信息时,必须依据主题,恰当地分类。
如此一来,虽然信息内容相同,却能大幅改变给人留下的印象。而“改善示例”不过是众多改善成果中的一个范例而已,比如还可以按照GDP分类,或是按照出口量分类,总之分类方法是无限的。
改善点
·将以五十音图为顺序的一览表改为按地域划分的列表
·为方便读者把握整体形象,效仿世界地图排列
×失败案例
读者无法从没有意义的列表中把握整体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