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当夜,焦裕禄就住在豹子家,他和豹子合盖着一床被子,半躺在炕上,说着话。

豹子说:“焦书记,现在最难受的是秀芝,她婆婆天天堵着门口骂,不让她走出大门一步,她都快急疯了。”

焦裕禄问:“豹子,说实话,你是不是喜欢秀芝?”

豹子说:“啥事也不能瞒你,是喜欢。”

焦裕禄又问:“那秀芝对你有意没有?”

豹子说:“我觉得有。她这人表面上看挺冷,其实心里挺热。”

焦裕禄点点头:“她对你表明态度了?”

豹子说:“还没有。不过我有个感觉,她看我时,和看别人不一样。”

焦裕禄说:“看你这人挺粗,其实挺细的。”

豹子一脸幸福感:“真的。我能感觉得到。”

焦裕禄点点头。

豹子又说:“她婆婆这个人,你不知道有多难缠。从打福强死了,天天用最难听的话骂她,说她是扫帚星,儿子生生被她妨死了。几个小叔子对她更不好,她到小叔家借个扁担都借不出来。秀芝的日子那天天是在黄莲锅里煮着啊。”

焦裕禄说:“秀芝那里我会帮她。可是豹子,你记住好事多磨,你要有耐心,一些事情急不得。秀芝作为一个女人,承担的东西比你要重,你得理解她。”

豹子说:“焦书记我记住了。”

第二天上午,焦裕禄就到刘秀芝家去了。

几个女人坐在刘秀芝家门前胡同口上聊天,她们聊得很热闹,还不时用手朝院里指指点点,一看见有人过来,声音就放低了。

院里传来刘秀芝婆婆的骂声。

焦裕禄听见一个圆脸女人说:“你说秀芝她婆婆哪儿来的这么大的精神,从早上骂到天黑。”

焦裕禄敲门,喊着:“秀芝!秀芝!”

喊了几声没人答应。

焦裕禄又敲门:“秀芝!秀芝,我是老焦!”

刘秀芝的婆婆在院子里应声:“你是谁也不行。”

焦裕禄说:“大娘,我是老焦,县委的老焦。”

刘秀芝的婆婆说:“刘秀芝她不当大队干部了,开会啥的别找她。”

焦裕禄说:“大娘,我是来看您的,您要是现在不愿开门,我就坐在门口等,什么时候您愿意给我开门了,我再进去。”

刘秀芝的婆婆把门打开了,焦裕禄进了院。刘秀芝从屋里出来,她形容憔悴,满脸泪痕,叫了声:“焦书记”,便泣不成声。

焦裕禄说:“秀芝呀,我今天来看看大娘,和老人聊聊天。”

他拉了个板凳,坐在刘秀芝婆婆身边,抄起一把蒲扇,给刘秀芝婆婆搧着:“大娘,这一段身子骨还中吗?”

刘秀芝婆婆说:“气成这样了,中啥呢。”

焦裕禄问:“大娘啊,您老人家今年高寿?”

刘秀芝婆婆说:“七十一啦。”

焦裕禄说:“跟我娘岁数差不多。大娘,看见您老人家,我就想起俺娘来了。我娘在山东老家,我有五六年没见她老人家一面了。这天下的娘啊都一样,对不对大娘?”

刘秀芝的婆婆没说话,但面色缓和了下来。

焦裕禄说:“我离开山东南下那天,我娘一宿没睡,给我摊了一宿煎饼,临上路的时候,交我一个包袱,里边有七双鞋,不知她啥时做的。我娘说:儿啊,你这一走,不知几年能回来,到了天边,穿着娘做的鞋,就像在娘身边一样啊。你小时候,娘就给你说,天上一颗星,地上一个人。人要是做了好事,天上他那颗星就是亮的。要做了坏事,天上他那颗星就是暗的。大娘,你也养了一个好儿子,福强那颗星,一定是雪亮雪亮的。”

刘秀芝的婆婆开始擦眼泪。

焦裕禄说:“福强治沙的事登了报,全河南都知道了,都向他学习,你老人家,是英雄的母亲。我知道你老人家心疼儿子,心疼孙子,可更应该疼儿媳。手心手背都是肉,秀芝就是你闺女。对自己的孩子,应该信得过。对不对大娘?”

他让刘秀芝给老太太倒了碗水,端过来。

焦裕禄说:“大娘您喝水。大娘,您有个好儿子,也有个好儿媳,秀芝是个好样的,她当大队干部,咱村又是个穷村,两千多张嘴接起来有几里地长呀,让大伙吃上饭就是个挺犯难的事。秀芝是接着干福强没干完的事啊,心里不管多难受也挺起身板来带领群众救灾。有个好儿子流芳千古,有个好儿媳群众拥护,这都是你老人家教育得好。

刘秀芝的婆婆说:“焦书记啊,你不在俺村上,听不见人嚼啥舌根。”

焦裕禄说:“大娘,我刚才说了,咱村两千多口人,这两千多张嘴接起来有几里地长,不光吃饭是个难题,还不知从哪张嘴里说出啥话来。在这个时候,只要坚信秀芝,你老人家应该给她安慰,应该站出来为她澄清,有些人说闲话是居心不良,更多的人是不明真相,越是在这样的时候,儿女们就越需要长辈的理解和庇护啊。”

刘秀芝的婆婆喊秀芝:“秀芝,给焦书记倒碗水。”

焦裕禄说:“大娘,今天咱们村开群众大会,让秀芝去开会吧。”

刘秀芝的婆婆不言声。

焦裕禄说:“大娘,群众会上让秀芝讲讲,她往台上一站,一切谣言不攻自破,烟消云散。”

2

大窑上,满常在窑门看火,几个小青年偷偷隐在他身后看着。

满常回身:“别偷偷摸摸的,想看进来看。”

三个小青年进来了。一个光头,一个平头,一个分头。满常说:“想偷我的艺,对不?小子,我告诉你,让你跟我屁股后边看三年,你要看出门道来,我扎窑里烧死。”

平头说:“满常大叔,我们给你当徒弟中不?”

满常说:“不中!你们都缠我五六天了。”

光头问:“为啥不中?”

满常说:“一句话就当徒弟?当年我爷给窑把式当徒弟,给人家拎了三年尿罐子。”

分头说:“要不我们给你拎尿罐子,不只三年,拎一辈子都中。”

光头说:“要不我们磕头拜师?来兄弟们,给满常大叔磕下啦!”

三个小青年一起跪下了。

满常忙把他们拉起来:“我这当把式的,没啥花头,你们烧上几年窑,也就能把门路摸下来了,真没啥可传的。”

说完他背着手走了。

小青年们十分懊丧。

光头说:“哎呀,拿捏上啦。这可咋办?”

分头抓抓头皮:“磨了他五六天了,关外的胡子——一点不开面!”

平头蹲在地上:“教会徒弟,饿死师傅,那是旧社会的旧思想嘛。都社会主义了,还这么保守!”

焦裕禄过来了:“你们要给满常当徒弟?”

小青年们说:“是啊。”

焦裕禄问:“他不教你们?”

光头说:“我们嘴皮子全磨破了,一点不开面。”

平头说:“他不教,我们就偷艺,他看火俺们跟他屁股后头。他也不走,看了半天问俺们:傻小子,看出啥门道来了?告诉你们,在我屁股后边看三年你也学不会。”

焦裕禄问:“你们真想学?”

小青年们说:“真的。太想学了!”

焦裕禄说:“真想学你们跟我说呀。他不教你们,我有办法!”

3

窑口旁,满常正在看火,焦裕禄来了,他一只手拎个酒瓶子,一只手托个纸包。一进来就说:“满常老哥,今个没事,弄了瓶酒,咱老哥俩喝喝。”

“有酒?”一听见“酒”字,满常两眼都放出光来。

焦裕禄说:“我说过了嘛,窑开了火就请你喝酒。”他打开纸包,是一包炒蚕豆:“公社小卖部里买的,没别的下酒菜。”

满常说:“焦书记,俺爱喝两口,这都是前些年外出当窑把式惯下的毛病。别管活多累,只要有酒就行。”

焦裕禄找了个茶缸子,把酒倒出一些,瓶子给满常:“先说好了,我这病不能喝酒,我少喝点,权当陪老哥。”

满常说:“中!中!”

焦裕禄问:“满常,你这窑把式当了多少年了?”

满常喝了口酒:“这酒劲还蛮冲。从十四岁到现在,三十多年了。我爹我爷都是看火的。”

焦裕禄敬了他一口:“这看火有啥秘诀?”

满常一笑:“焦书记,这秘诀是不外传的,我爷传给我爹,我爹传给我。好在你也不是窑匠,我给你说了也没事。烧窑,看火是最重要的。窑里跑不跑火,火色是不是正常,火功到没到家,啥时该大火猛攻,啥时该小火收拢,啥时该熄火了,啥时该上水洇窑了,全凭看火的一双眼呢。”

焦裕禄点点头:“这里边学问还挺深。”

满常指着窑口:“那是当然。焦书记,你看这灵牌砖后边——这窑门立着的砖是灵牌砖,像个灵位牌子似的——这火烧得清明透亮,火色有些发白,这十有八九要走火。”

他喊着烧火的人:“加柴火,加大点,烧火要专心啊,别天上一灶地下一灶的。”

他转对焦裕禄:“要走了火烧出的砖就是‘黄皮子’,没烧透,全都废了。看到这个火色要加大猛火攻上七八个钟点。直到窑膛里的火成了猪肝色,混混沌沌的,就正常了。”

“了不得。这窑温也没法拿仪器测,全凭你这双眼了。”

满常说:“这是带你看窰口,看火色,要我自个,用不着到这儿来。”

焦裕禄问:“那你上哪儿看去?”

满常说:“我坐屋里看。”

“火在窑里,坐屋里看啥?”焦裕禄和满常又碰了一次。

满常说:“我看烟。”

“看烟?”

满常说:“对呀。”

焦裕禄说:“这烟又不是火。”

满常说:“烟是火之表,看烟就是看火。”

焦裕禄问:“有啥讲究?”

满常站起来,拉着焦裕禄:“来来,焦书记,你出来。”来到窑门外,满常指着烟筒说:“你看这烟乌黑乌黑的,翻着卷往上冒,烟柱像个大黑蘑菇,那就证明火色正常了。”

焦裕禄点头。满常又问:“焦书记你闻闻,这窑里透出来啥味。闻见没?”

焦裕禄闻了闻:“闻见了,土香味。”

满常说:“对头!对头!这就证明这窑砖正常。要有土腥味,是没烧透,干锅子味,是烧过了。”

焦裕禄端起缸子:“好啊。这回我学会了。”

满常说:“其实啥秘诀都是一张窗户纸,你不捅,它蒙得严严实实,捅破了,就隔那么一张纸。”

焦裕禄大笑:“满常老哥,明天找几个年轻人,给你当徒弟。”

满常吓了一跳:“这……”

焦裕禄问:“你愿不愿教?你不愿教没关系,我教他们。反正我也捅破了这张窗户纸了。你刚才教我的我可全记住了,滴水未漏。”

两人相视大笑。

第二天,焦裕禄把几个年轻人带到窑口前,指着满常说:“从今天起,他就是你们师傅了。新社会不兴磕头,你们排好队,给师傅躹躬。”

青年人排好队。光头说:“师傅在上,受徒弟三躹躬。”

他们给满常躹了三个躬。

4

大道上传来汽车喇叭声,滚滚沙尘中,隐隐见几辆绿色解放牌汽车向窑地驰来。

车在窑场停下,六辆卡车装满了煤。第一辆车上车门打开,工业局长老李跳下车。他看到了焦裕禄:“焦书记,我带车队把煤送来了。”

焦裕禄握住他的手使劲晃了晃,又在他肩上重重捶了两下。吆喝一声:“大家来卸车了!”

刘北、秀芝、豹子、满常等兴奋地跑过来。焦裕禄跳上车厢,抄起大锨,跟工人一起卸起煤来。突然,他停了下来,双手紧紧捂住肝部,脸上沁满热汗,扶不住锹把,昏倒在车厢里。

李局长、刘北、刘秀芝、豹子等人围上来,呼喊着、摇晃着焦裕禄:“焦书记、焦书记!”“老焦!老焦!”“焦书记你怎么了?”“老焦,你醒醒!”人们听到喊声,放下手中工具,齐向这里围拢过来。把焦裕禄里三层外三层围住

有人埋怨刘北:“你咋不拦住老焦哩,他都累成这个样子了还让他卸车。”

刘北含着泪托着焦裕禄的后背,揉着他的后胸,带着哭腔叫着:“焦书记,你醒醒,你睁开眼啊!”

豹子也说:“焦书记,你一干活就不要命了。”

满常说:“昨天晚上焦书记跟俺蹲在窑坑里,看了半夜火,是个铁人也撑不住啊。”

李局长说:“快把这车煤卸了,马上送焦书记到县医院。”车上煤很快卸完,人们把焦裕禄抬上驾驶室,关局长上了车,把焦裕禄搂在怀里。他的眼泪一个劲往下淌。

5

焦裕禄醒来时,已经躺在医院的病**,徐俊雅和孩子们还有李林守在病床边。他睁开眼睛,玲玲就扑了上来。焦裕禄搂住玲玲:“玲玲,想爸爸了?”

玲玲抱住爸爸亲着。

焦裕禄问:“我怎么到这儿来了?”

李林说:“焦书记,你太累了,在窑地卸车时昏倒了。”

焦裕禄挣着要下床:“小李,咱们快办手续出院,还有重要工作呢。”

徐俊雅了说:“出院?你不要命了?工作重要,命也重要,今天哪儿也不能去。”

焦裕禄说:“俊雅,真有不能拖延的大事,要不不用办手续,我去一下机关再回医院。”

徐俊雅说:“你是昏倒了,才把你送进来,要不昏倒,九条牛也把你拖不进医院来。”

主治医生和院长来了。

院长说:“焦书记,您现在最重要的工作就是配合治疗。身体是最大的本钱,这个本钱没了,再重要的工作也做不成,对不对?”

焦裕禄说:“院长,真的是有非常要紧的工作,很快要召开全县除三害群英会,有些事是会前必须要做好的。”

院长说:“那也不许离开医院。”

焦裕禄说:“我到机关打完电话再回来,中不?”

院长说:“不中,打电话你可以去我办公室打。”

焦裕禄无奈,只得跟上院长到了他的办公室。他摇着电话机:“喂,县委总机,给我要个公社。”

听筒里话务员的回声:“要哪个公社?”

焦裕禄说:“哪个公社都中。”

话务员问:“找谁?”

“一二把手。”

院长搬了张椅子,让焦裕禄坐下。电话通了。焦裕禄拿起听筒:“你哪位?”

对方说:“张君墓公社。我是社长老刘,您县委哪位?”

焦裕禄说:“我是焦裕禄。”

对方说:“啊,焦书记,您有啥指示?”

“请你汇报一下,你公社最突出的好典型和最突出的坏典型。”

说着话,他从衣袋里掏出笔和小本子。

对方在汇报,焦裕禄不停地往本子上记着。那边汇报完了,焦裕禄说:“你刚才汇报的,也算是典型,但并不突出。你们的工作要做细一些,再下去摸一下,可以再汇报。”

他又摇了一下电话机:“请再要一下别的公社。”

话务员报告:“红庙、爪营、堌阳公社的一二把手都下乡了……”

焦裕禄放下电话机,对李林说:“你回机关,向各公社要个电话,就说我要求:各公社都要给县委报喜、报忧。各公社一二把手要亲自摸一两个最突出的好典型和坏典型,写成书面汇报,一个星期送县委。”

这时电话铃响了,话务员说:“焦书记,仪封公社接通了。”

焦裕禄拿起电话,对方说:“焦书记,您还是说那好典型坏典型的事吧?俺们公社,没好典型,也没坏典型。”

焦裕禄问:“昨天的《河南日报》看了没有,登了你们公社东二里寨生产队集体生产搞得好,副业收入多,群众情绪高,这不是你们公社突出的典型?”

对方说:“我们公社就这一个生产队搞得好,其它都不中。这个生产队没代表性。”

焦裕禄说:“这样的生产队不算典型,啥样的才算?你们把这个生产队的典型经验总结一下,树成标兵,就有目标可学。”

对方说:“是。”

焦裕禄说:“我们是领导干部,领导干部应该学会一套领导工作方法。要记住: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如果我们的工作只会撒胡椒面,抹万金油,‘盘子喝水扑面来’,就会造成‘老和尚的帽子——平铺塔’,‘鸡飞蛋打狗舔灯’。要学会用正反面的典型来教育群众。”

他放下电话。院长倒了一杯水:“焦书记,在您身边长见识。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这话多好啊!我们也学了一手。”

6

和昫的阳光照到病房里。焦裕禄在吊输液瓶,徐俊雅和儿子国庆陪在他身边。

李林来了。

焦裕禄问:“小李,寨子的窑还有什么问题没有?”

李林说:“没问题了,县工业局批了七十多吨煤,李局长说,他到地区工业局争取多要些指标,保证咱们县生产自救搞砖窑的大队不断火。”

焦裕禄高兴了:“好啊。”

李林说:“李局长刚才讲,他安排火车站的物资处给寨子运砖,还没谈下来。”

焦裕禄问:“有什么问题?”

李林说:“物资处归路局管,有些事得协调。”

焦裕禄说:“那咱们去趟火车站,把这事协调协调。”

徐俊雅急忙拦住:“不行,哪里也不准去!”

李林给他把床向上摇了一下:“焦书记,你就好好歇两天吧,车站我去问,你不放心,给我写个条子也成。”

焦裕禄说:“这么大件事,还是我去趟比较好。”输液瓶里的**完了,护士撤走了输液架。焦裕禄活动一下胳膞:“咱现在就走。”

徐俊雅说:“要去,那也得等身体好些再去。”

焦裕禄又抻了抻腿:“没事。我去一下就回家,又没多远的路。”

国庆说:“爸,我跟你去吧。”

徐俊雅说:“对让国庆跟上,办完就回来,省得一走了又瞄不着影子了。”

7

三个人往火车站走。

走到一个上坡的地方,看见一个人拉着一架子车货物在吃力地爬坡。焦裕禄用手势招呼国庆和李林,三个人帮他在后边推车子。

焦裕禄在后边喊:“加油!加油!”拉车的人猛然觉得车子轻松起来。拉上了陡坡,他放下车子,回过头,不由一怔:“焦书记!”

焦裕禄一看,原来是他救过的那个孩子张徐州的爸爸。

老张擦着头上的汗:“焦书记,原来是你帮我推车呀!”

焦裕禄问:“老张呀,你怎么拉上板车了?你家小徐州怎么样了?”

老张说:“眼看要收麦子了,连买草绳的钱都没有。公社里组织了一个装运小队,租了架子车,在火车站揽点活,趁麦收前这几天,抓几个活钱。小徐州欢蹦乱跳的,他妈带着呢,也在火车站。”

焦裕禄接过老张递过的毛巾擦着汗:“能经常揽上活吗?”

老张说:“活不容易揽,钱也不多,除了租车费用,能剩下一点,总比在家里苦挨要强。焦书记,我走啦。”

老张拉上车走了。

吃了晚饭,焦裕禄拉上徐俊雅去了火车站。

站外广场货栈前,横七竖八躺着一些拉板车的农民,他们有的铺了报纸,枕着自已的鞋子睡在地上,有的三五成群围在一堆下象棋。

老张和他媳妇带着孩子,睡在一个角落里。孩子身下铺块油布,老张夫妻给孩子搧着蒲扇。

焦裕禄和拉板车的人聊天,问讯着:“老乡,哪个村的?”

有的说:堌阳的,有的说:南杖的,有的说:葡萄架的。

焦裕禄问:“累不累?”

一个中年人说:“咋不累,干一天活,骨头都快散架了。”

焦裕禄问:“你们住在哪儿?”

一个小伙子说:“住在哪?哪儿有咱住的地方?就睡在这儿,天当房,地当床。”

焦裕禄打死了叮在胳膊上的一只蚊子:“这里蚊子挺多吧?”

众人说:“是挺多。个还挺大。咬得睡不着。”

焦裕禄又问:“能喝上开水不?”

众人说:“还喝开水,喝凉水都难。人家站里有个自来水龙头,咱去接点水得跟人家说半天好话。”

焦裕禄眉头紧锁:“那你们下雨天咋办?”

中年人说:“咋办,串人家房檐去。不然就得在这儿淋着。”

年轻人说:“咱这里有个带孩子的,下雨天去候车室避雨,硬是让人家赶出来了。”

角落里,老张对他媳妇说:“徐州他娘,我听到一个人说话,像是焦书记。”

老张媳妇问:“不见得吧,焦书记来这里干啥?”

老张又侧耳听了听:“没错,是焦书记。”

他忙跑过来了:“焦书记,你咋个到这儿来啦?”

焦裕禄说:“来看看大家,也看看孩子,这不,你嫂子也来了。”

老张忙向徐俊雅打招呼。拉板车的人们惊奇地问:“焦书记?来的真是焦书记?”

老张说:“乡亲们,咱们县委焦书记来了。俺家孩子这条命,就是焦书记救下来的。”

大家说:“焦书记,大晚上的,你还来看我们。”

焦裕禄说:“乡亲们,你们住的问题,喝热水的问题,生活上的一些困难,我可以跟车站协商,尽可能帮助你们解决好。”

老张媳妇把孩子抱过来了,焦裕禄接过孩子:“小徐州,来,让伯伯抱。”

他抱过孩子:“确实长肉儿了。这样吧,孩子我替你们带着,家里有姥姥呢。你们晚上收了工,可以去看他。”

老张说:“焦书记,那咋中?你那么忙,家里孩子也多,别再给你添麻烦了。”

焦裕禄说:“添啥麻烦,不就多个孩子吗。我家有小孩子,小徐州才呆得住。就当是我家老七。”

几天后,焦裕禄再次来到火车站货栈。货栈的一座空仓里,整整齐齐打了两排地铺。屋子里还安了电扇,有了饮水保温桶,拉板车的农民都安置在这里。

焦裕禄带来了县文化馆的两个演员,一人拿着简板,一人拿着坠胡。

大家纷纷站起来和他打招呼。

焦裕禄问:“这个地方可不可以?”

众人都说:“太好了。风吹不着,雨淋不着。还有电扇,能喝上热水了。焦书记,真太谢谢你了。”

焦裕禄说:“你们拉板车,是生产自救。现在有了住的地方了,晚上呢,也别光打牌睡觉,找认字的念念报纸,唱唱歌。今天晚上,我带了县文化馆曲艺队的两个小同志,给你们唱段河南坠子,好不好呀?”

大家齐声鼓掌:“太好了。”

一个姑娘走到人群中,在坠胡伴奏下唱了起来:

紧打简板慢拉坠子胡,

乡亲们听我诉诉风沙苦。

黄风起能把那日头遮住,

刮死了庄稼刮倒了屋,

填平了水井遮断了路,

挖坟掘墓露尸骨。

如今要把三害除,

为了子孙万代福……

8

这天中午,徐俊雅正在院里洗衣服,李林带了两位客人来了。客人是她娘家大嫂和侄子新太。

大嫂一手着盛满鸡蛋的竹篮,一手拎只老母鸡,五十出头的人,却已半头白发,看上去比实际年龄苍老得多。新太二十多岁,长得高高挑挑又文文静静的,戴个眼镜,像个大学生。徐俊雅同大嫂最亲,这些年,没少得到大嫂一家的帮衬,几个孩子都是大嫂帮着拉扯大的。

她打开门,看到大嫂,欢喜地叫起来:“呀,是嫂子、新太呀。你们咋不先写封信,让守凤接接你们。”

嫂子说:“路又不甚远,不是还有新太吗,不用接。”

新太说:“大姑见老了。”

徐俊雅说:“可不是咋的。让你大姑父累心累的。”

她冲屋里喊:“娘,嫂子和新太来了。”

老太太迎出来,新太喊了声:“奶奶!”

老太太摸着孙子的脸:“这孩子咋又瘦了?”

大嫂说:“农村活太累。新太从学校出来没干过农活。”

守凤和几个弟弟妹妹也从屋里跑出来,她们一起扑向大妗子,搂腿抱腰吊脖子,非常亲热。徐俊雅对嫂子说:“孩子们从小是你带大的,跟妗子比跟妈亲。”

进了屋,嫂子见炕上多了个小孩,问:“咋,又添了个?不对吧?”

徐俊雅笑了:“这是老焦救下来的一个孩子。孩子他爸他妈到火车站拉板车,带他不方便,抱咱家来了。”

嫂子说:“他姑父这人心眼好,看不得别人受罪。”

徐俊雅、大嫂和守凤包饺子,新太早被跃进、保钢、守云、玲玲拉到院子里看小兔子了。

大嫂问:“他姑父咋还不回来?”

徐俊雅说:“他呀,一天到晚忙得团团转,不是开会,就是下乡,从来没吃过应时的饭。”

大嫂说:“这回我来呀,是有件事求他大姑父,到时你得说说。”

徐俊雅说:“大嫂你说的事,老焦还能不办?啥事?”

大嫂说:“想让他姑父给新太安排个工作。给他当通讯员也成。”

老太太说:“他姑父喜欢新太,老夸这孩子灵透,会写字。”

正在这时,焦裕禄回家来了。他一进院就看见了新太:“哟,新太来了。”

新太叫了声:“姑夫!”

焦裕禄问:“自个来的?”

新太说:“和我妈一起来的。”

焦裕禄推开屋门:“大嫂,你可是个稀客。”

大嫂说:“早就说来看看你。”

徐俊雅指着地下放着的篮子:“大嫂给你带来的,让你补补身子。”

饺子上桌了,一大家人围在一起,热闹和睦。焦裕禄给大嫂挟了几个饺子:“大嫂,家里日子咋样?有没有困难?”

大嫂说:“还行。你大哥勤快,吃穿都不缺。”

焦裕禄很高兴:“新太长成大小伙子了,也就一年多没见吧,高了一大截,嘴上绒毛毛都长出来啦。还在村上了?”

新太说:“在村上。”

徐俊雅说:“新太这孩子,从小就聪明。字写得好,算盘也打得好。在大机关工作得好好的,响应号召回村务农,干了这几年了。这回到兰考来看你,也是想让你给找个工作。”

焦裕禄拍拍新太的肩:“新太呀,姑父虽然当着县委书记,可是这用人的事可不是我一个人说了算的。尤其是我,更不能带头违犯政策,对不对?现在农业上很需要有文化的青年,农村的天地很广阔,你好好干,肯定会有出息。”

新太说:“姑父,您说得我懂。我在大机关工作,三年困难的头一年是响应号召主动报名回到农村的。这两年,我爸妈总让我来找您,我一直没来。”

徐俊雅把焦裕禄拉到院里:“你咋这样?我哥我嫂对咱家有多大的恩呀,在尉氏,这几个孩子都是他们帮咱拉扯。你看新太在农村干了这几年,求你找个工作,你就拉下脸来啦?新太有文化,在县委当个通讯员不行?不要说做通讯员,更重要的担子也能挑。”

焦裕禄说:“新太把我的话听懂了。他在农村,更会是个好样的。我和大嫂去说。”

进了屋,大嫂说:“他姑父,人家都说你在兰考当着大官儿,中不中,还不是你一句话的事?”

焦裕禄说:“大嫂啊,可这一句话我很难说呀。我是县委书记,随便安排自己的亲属,是违犯政策的。”

徐俊雅说:“你让别人去通融一下嘛。”

老太太也说:“你看新太回来都累瘦了。农村再好,也不用在外边有个工作。”

大嫂脸色沉下来,刚吃完饭,把筷子一撂,对儿子说:“咱们回去。”

焦裕禄陪着笑说:“大嫂,好容易来一趟,多住几天,跟俊雅说说话。”

大嫂冷着脸说:“不住了,咱这穷亲戚,还是别攀你这当官的。”

说罢,转身要走。焦裕禄从抽屉里拿出几把烟叶:“大哥喜欢抽这关东烟,我给他买了几把烟叶,你捎上。”大嫂接过烟叶,又丢回桌子上:“你大哥是穷命,俺担不起。”

说完,扯上新太就走。

新太礼貌地道别:“奶奶、大姑、姑父,我们走了呀。”

他妈狠狠拽了他一把。

大嫂头也不回走了。徐俊雅说:“你把大嫂得罪了,以后这亲戚咋走?”

焦裕禄说:“过两天我给大哥大嫂写封信,陪个不是,把烟叶寄过去。”

徐俊雅说:“娘今天心里肯定也别扭。”

焦裕禄说:“那你给娘解释一下。下午我得下乡。”

说完推上车子要走,堤口村种瓜的袁老汉来了,他背着一个大布袋:“焦书记,你要出门?”

焦裕禄说:“去趟秦寨。袁大伯,您咋来了。”

袁老汉说:“队里往铁路上送瓜,我跟上来看看你。”

进了屋,袁老汉把布袋解开:“焦书记,咱袁村的瓜今年大丰收了,送几个来让你尝尝。那天你和同志们从瓜园过,一块瓜也没吃,俺心里结了老大一个疙瘩。”

焦裕禄说:“老袁大伯,西瓜是乡亲们流汗种出来的,我无功不受禄,怎么能随便吃队里的西瓜?您呐,一会把这瓜拿走?”

袁老汉着急了:“焦书记,你咋说这话?你给咱找农林局技术员来帮咱们种西瓜,还给俺送来瓜铲,咋说无功不受禄哩,咱堤口村乡亲说你是咱发展生产的第一个大功臣。吃几个瓜,应该应份,快别说见外话。”

焦裕禄说:“真的,袁大伯,我做点事、尽点力是应该的。这西瓜无论如何不能收,我这当县委书记的,不能开这个头。”

孩子们围上来,看着西瓜眼睛扑闪着。最小的玲玲抱住爸爸的胳膊:“爸爸,我要吃西瓜。”

焦裕禄哄着玲玲:“玲玲乖,我们不能随便吃生产队的西瓜。”

袁老汉拣起一个瓜,用拳头砸开,一块一块分给孩子们:“来来,孩子们,吃瓜,吃瓜!”

焦裕禄摸出几角钱:“袁大伯,这只西瓜就让孩子们吃了,剩下的一定要带回去。这只瓜钱,我得付。”说着把钱往老袁大伯兜里塞。老袁大伯把钱摔在桌上,说了句:“天下就没你这样人!”说完气哼哼走了。焦裕禄背上盛西瓜的麻袋追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