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秦王与太子的暗战
大业七年(公元611年),隋炀帝杨广东征高丽遭遇惨败,紧接着又在大业九年、十年连续发起远征,最后只换来高丽王高元徒有虚名的一份降表,没有取得任何实质利益。
杨广三征高丽,每次动用军队都达一百余万人,耗尽了民脂民膏,也彻底耗尽了隋朝的国力。一度繁荣强大的隋帝国,就这样被穷兵黩武的杨广推进了万劫不复的深渊。《隋书》称,大业末年,“政刑驰紊,贿货公行”,“六军不息,百役繁兴;行者不归,居者失业;人饿相食,邑落为墟”,“流血成川泽,死人如乱麻;炊者不及析骸,食者不遑易子……”《旧唐书》称:“万户则城郭空虚,千里则烟火断灭。”
于是,水深火热的黎民百姓不得不揭竿而起,刚刚统一不久的隋帝国再度分崩离析。
大业十三年(公元617年)五月,太原留守李渊自晋阳(今太原西南晋源镇)起兵,自号大将军,以裴寂为长史,刘文静为司马,以长子李建成、次子李世民分领左右三军,先后攻克西河(今山西汾阳市)、霍邑(今山西霍县)、临汾(今山西临汾市)、韩城,一路势如破竹、所向披靡,于大业十三年十一月攻陷隋都长安。
随后,李渊拥立年仅十三岁的代王杨侑为帝,自封为都督中外诸军事的持节大都督、大丞相、尚书令、进封唐王。
大业十四年(公元618年)三月,隋炀帝杨广在江都的别宫中被宇文化及等人诛杀。同年五月,唐王李渊在长安称帝,改元武德,立李建成为太子,封李世民为秦王。
李渊虽然在关中称帝,但是各方的割据势力仍然十分强大,遍满天下的兵燹战火一刻也不曾停止燃烧。初生的大唐王朝立刻踏上了扫**群雄、统一宇内的征途。
武德元年(公元618年)十一月,唐朝平定薛仁杲(薛举之子),占据陇右;同年,郭子和、李密归降。
武德二年(公元619年),平定李轨,占据河西五郡。
武德三年(公元620年),大破宋金刚与刘武周,克复并州。
武德四年(公元621年),俘窦建德,占据河北;降王世充,占据河南;俘萧铣,占据荆州。
武德五年(公元622年),破刘黑闼,占据山东;杀李子通,降杜伏威,灭林士弘,占据江南。
武德六年(公元623年),讨平徐圆朗之叛。
武德七年(公元624年),杀高开道,占据幽州。
至此,四方群雄皆灭,天下复归一统。
自从李渊晋阳起兵之后,有一个人始终在第一线上浴血奋战,八年中马不停蹄地东征西讨,为大唐王朝的建立和巩固立下了赫赫功勋。
他就是秦王李世民。
武德四年十月,高祖李渊为表彰李世民平定窦建德与王世充之功,拜其为“天策上将”,位在诸王公之上,并兼领司徒、陕东道大行台、尚书令。
在多年的南征北战中,由于李世民的慧眼识英与知人善任,天下的名士与英雄悉数入其彀中。文臣有杜如晦、房玄龄、孔颖达、许敬宗等人,号称“十八学士”;武将有尉迟敬德、秦叔宝、程知节、段志玄等人。秦王府上精英荟萃、人才济济,使李世民如虎添翼。
武德五年,李世民破刘黑闼后,又领左右十二卫大将军,总握全国兵权,一时间威震朝野、势倾天下。
正当秦王李世民如日中天的时候,有一个人的眼里正喷射着嫉妒和愤怒的火焰。
他就是太子李建成。
李渊共有二十二子,其原配皇后窦氏生四子:长子李建成为太子,次子李世民为秦王,三子李元霸早亡,四子李元吉为齐王。
从晋阳起兵到攻克长安,李建成与李世民二人并驾齐驱,所立战功不相上下,但在第二阶段的统一战争中,李世民无疑是首功之人。所以,早在武德元年十二月李世民平定薛举父子之后,李建成就已经“疾秦王世民功高,颇相猜忌”了。当时的礼部尚书兼太子詹事李纲,就曾因太子“疏骨肉”而对他进行劝谏。到武德三年平定刘武周、武德四年又消灭窦建德与王世充这两大势力之后,李世民的功绩与声望更是远远超越了太子。而且,李世民志在天下的政治抱负也逐渐露出了端倪。
这,不能不让李建成感到严重的威胁和深深的忧惧。
武德五年,未平定刘黑闼之前,太子洗马魏征就跟太子当面挑明了这层利害关系。他说:“秦王功盖天下,中外归心;殿下但以年长位居东宫,无大功以镇服海内。而今刘黑闼逃亡所余,手下不过万人,物资粮草匮乏,若以大军临之,其势定如摧枯拉朽。殿下应该亲自出击以取功名,进而结纳山东豪杰,庶可巩固地位!”
李建成深以为然,立即向高祖请战,随后与齐王李元吉一同出征讨平了刘黑闼。此举或多或少给东宫挣回了一些面子。更为重要的是,在这次结伴出征后,太子和齐王紧密团结在一起,共同把矛头指向了秦王。
在李渊父子打天下的过程中,李建成、李世民和李元吉各自拥兵,形成了三大集团势力。当东宫与秦王的矛盾日益尖锐且渐趋公开化的时候,齐王李元吉究竟站在谁的一边就显得至关重要了。
齐王最终选择了东宫。
最主要的原因,是齐王李元吉同样怀有个人的政治野心。
李世民图谋取代储君,而李元吉也在梦想继承皇位。假如拥戴威望卓著、战功显赫的李世民夺嫡继位,那他李元吉永远也别想有出头之日;而如果是帮助东宫翦除秦王,然后回头再除掉太子,在李元吉看来则是易如反掌之事。
所以,齐王义无反顾地靠向了太子——靠向了他心目中的这副跳板。
太子和齐王开始并肩战斗了。
为了扩大统一战线,他们又千方百计地和高祖的嫔妃们走到了一起。
这些嫔妃为了巩固地位并常保富贵,自然也愿意与太子结盟。更何况,在她们眼中,李世民本来就是一个不近情理之人。早在武德四年李世民平定东都洛阳时,高祖就特意让她们去挑一些前朝留下的宝贝。嫔妃们兴冲冲地赶到洛阳,秦王却板着面孔说:“你们来晚了,宝物都登记上缴了!”
从那一刻起,她们就发誓总有一天要让他好看。所以,嫔妃们和太子一拍即合。
所有反对李世民的力量,就这样悄悄拧成了一股绳。
在高祖李渊面前中伤秦王最有力的,当属张婕妤和尹德妃。
有一次,李世民因淮安王李神通立功而赐给他良田数十顷。张婕妤知道后,就向高祖要那块地,说是给她父亲养老。高祖立刻亲手写下赐地的手敕。李神通因为秦王颁令在先,坚持不肯出让。张婕妤就向高祖哭诉说:“皇上赏赐妾父田地,秦王却将田地颁给了李神通。”
李渊勃然大怒,斥责李世民说:“我的手敕还不如你的命令有效吗?”
事后,李渊非常伤感地对左仆射裴寂说:“此儿典兵既久,在外专制,为读书汉所教,非复我昔日子也!”
尹德妃之父名叫尹阿鼠,其为人和名字一样不入流,一贯骄纵蛮横。有一次,尹阿鼠看见杜如晦骑马从他门前经过,就唆使一帮家僮把他拽下马,一边拳打脚踢一边指着他的鼻子骂:“你是什么东西?经过我家门口竟敢不下马?”骂完还折断了杜如晦的一根手指头。随后,尹阿鼠又恶人先告状,让尹德妃上奏李渊,说:“秦王的手下欺凌妾家。”
李渊忍无可忍,再次对李世民大发雷霆:“我嫔妃的家人尚且被你的手下欺凌,何况普通老百姓呢!”
李世民急忙分辩,可李渊却充耳不闻。
天下逐渐平定后,高祖李渊就经常在宫中大摆宴席。每逢此刻,李世民就会思念自己早逝的母亲,感叹她不能亲见父皇君临天下。一念及此,总是黯然神伤,独自垂泪。
宴会结束后,嫔妃们就抓住机会对李渊说:“如今四海升平,陛下正应安心娱乐,可秦王每每独自哭泣,正是因为憎恨妾身们。陛下万岁以后,妾身母子们必不为秦王所容,到时候恐怕一个都不会剩下了!”说着,眼泪就噼噼啪啪掉了下来,边哭还边说:“皇太子为人仁孝,陛下将妾身母子们托付给他,必能保全性命。”
李渊看着这群泪人儿,大为感伤,从此日渐疏远李世民,转而亲近建成和元吉。
李世民遭到冷落和排挤,李建成总算松了一口气。然而,李元吉对这种局面却很不满意。两个兄长如果相安无事,他就什么好处也捞不着。不让李世民躺下,自己永远也别想靠近帝座半步。
所以,对于利用女人打口水仗这一套,李元吉已经烦透了。他直截了当地对太子说:“我想为大哥亲手杀了他!”
终于有一天,李世民要陪高祖李渊驾临齐王府。李元吉早早就让他的侍卫宇文宝埋伏在卧室内,准备刺杀李世民。可在太子看来,齐王这么做也未免太莽撞了。在你自己的府上、在高祖的眼皮底下干这事,即便成功了,你李元吉就算有九个脑袋也不够砍,而我李建成到头来也难逃干系!
所以,太子及时地制止了他。
李元吉咬牙切齿地说:“我不过是为大哥着想罢了,对我自己有何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