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灵公尊贤重才但又荒**无道,孔子周游列国,多次到卫国,又多次离开,和这位国君打过多次交道。这次孔子又气呼呼地离开了,这是为什么呢?
卫灵公问陈①于孔子。
孔子对曰:“俎豆②之事,则尝闻之矣;军旅之事,未之学也。”明日遂行。
①陈:同“阵”,军队作战时,排列的阵势。
②俎(zǔ)豆:俎、豆都是古代盛食物的器皿,被用作祭祀时的礼器。
译文
卫灵公向孔子问军队列阵之法。
孔子回答说:“祭祀礼仪方面的事情,我还听说过;用兵打仗的事,从来没学过。”第二天,孔子便离开了卫国。
卫灵公向孔子询问有关军事方面的问题,孔子主张以礼治国、礼让为国,反对用战争的方式解决国与国之间的争端,否决了这个问题。我们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矛盾,不也应该是这样吗?不要和同学争吵、打架,而是明辨道理,以理服人,对人礼让。
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①以成仁。”
①杀身:牺牲自己。
译文
孔子说:“志士仁人,没有因为贪生怕死而损害仁的,只有牺牲自己的生命来成全仁义的。”
生命对每个人来讲都是十分宝贵的。很多仁人志士为我们做出了榜样。他们不会为了生命的安全,而去做违背仁义的事情,他们追求仁,追求美好的品德,因为这关系到一个人的修养以及人生价值,它使生命变得更加重要!
子贡问为仁。
子曰:“工欲善①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也②,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
①善:便……完善。
②居是邦也:居住在这个国家。
译文
子贡问怎样实行仁德。
孔子说:“做工的人想把活儿做好,一定要先使他的工具精良。住在这个国家,就要敬奉大夫中的那些贤者,与士人中的仁者交朋友。”
一个工匠要想把活儿做好,首先要打磨好他的工具,正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同样的道理,我们要想提高自己的品德修养,就要选择与品德高尚的人交往。受他们的影响和熏陶,自己的思想境界就会提高。
子曰:“不曰‘如之何①,如之何’者,吾末②如之何也已矣。”
①如之何:怎么办的意思。
②末:这里指没有办法。
译文
孔子说:“遇事从来不想想‘怎么办,怎么办’的人,我对他也不知怎么办才好。”
我们遇到问题不能搪塞应付,要努力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学习过程中,要多动脑筋思考问题。不然,老师教得再好,也无济于事。
子曰:“君子求①诸己,小人求诸②人。”
①求:要求。
②诸:之于。
译文
孔子说:“君子严格要求自己,小人苛求于别人。”
当遇到不如意的事情,我们要从自身找原因,不应责备别人,而不检讨自己。如果眼睛总是盯着别人的缺点,而不去正视自己的问题,身边的人也会厌恶你。
子曰:“巧言乱①德。小不忍,则乱大谋。”
①乱:败坏。
译文
孔子说:“花言巧语会败坏人的德行。小事情不忍耐,就会败坏大事情。”
有志向、有理想的人,遇事不会斤斤计较,更不会在小事上纠缠不清,“小不忍”,不仅是不忍耐小事情,也包括贪求小惠小利。
子曰:“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译文
孔子说:“有了过错而不改正,这才叫真过错。”
犯错是任何人都不可避免的,犯错不可怕,可怕的是知道自己错了却不想去改正。我们只有做到有错就改,才能避免再犯类似的错误。
子曰:“君子谋道不谋食。耕也,馁①在其中矣;学也,禄②在其中矣。君子忧道不忧贫。”
①馁(něi):饥饿。
②禄:做官的俸禄。
译文
孔子说:“君子只谋求治世之道而不谋求衣食。耕田,也有挨饿的时候;学习治世之道,则可以获得俸禄。君子只忧虑治世之道(不能得到推行)而不忧虑贫困。”
作为祖国未来的希望,我们应该追求精神上的富足,而不是物质上的享受。要从小就懂得安贫乐道,不贪求锦衣玉食,我们要以那些“忧道不忧贫,谋道不谋食”的高尚的人为榜样。
子曰:“君子不可小知①而可大受②也,小人不可大受而可小知也。”
①小知:做小事情。知,作为的意思。
②大受:承担大任。
译文
孔子说:“君子不可以用小事情来考验他,但可以让他承担重大的使命。小人不能让他承担重大的使命,却可以用小事情来考验他。”
“天生我材必有用”,每个人都有他的用处,只不过有的人可以承担大的责任,而有的人只能做小事情而已。我们每个人都要相信自己身上有别人没有的优点,让自己的长处得到更大的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