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多年聚族而居的老屋,已经公同卖给别姓了,交屋的期限,只在本年,所以必须赶在正月初一以前,永别了熟识的老屋,而且远离了熟识的故乡,搬家到我在谋食的异地去。”鲁迅的《故乡》虽说是小说,这段话说的却是实情。

自1912年孤身北上后,鲁迅从未有过把朱安接出来同他一起生活的打算,母亲更是不愿意离开绍兴到北京生活。七八年来,母亲和朱安一直住在绍兴老家,他一个人在北京,一直过着形单影只的生活,倒也清静自在。路途遥遥,交通艰难,其间只回乡探亲两次。

八道湾内鲁迅居住过的南房。在这里鲁迅创作了《阿Q正传》

到了“鲁迅”这个名字叫响以后,情况发生了变化。1919年初,聚族而居的绍兴新台门故居由周家六房本家以两万多元的价钱卖给了东邻的大财主朱阆仙,当年即须迁出。鲁迅在致许寿裳信中说:“在绍之屋为族人所迫,必须卖去,便拟挈眷居于北京,不复有越人安越之想。”从这一年的2月份开始,鲁迅就为把一大家子搬到北京居住而奔忙开了。

先是为购置新居奔忙。四处打听,多方察看。2月11日往报子街,2月13日往铁匠胡同,3月19日往广宁伯街,4月13日往鲍家街,5月2日往辟才胡同,5月29日往蒋街口,6月3日往护国寺……大约看了十几处,最后选定西直门内公用库八道湾11号。7月23日记载:“午后拟买八道湾罗姓屋,同原主赴警察总厅报告。”房价三千五百元,分别于8月19日、10月5日、11月4日分三次付清。中保人酬金一百七十五元。稍事修缮,购置部分家具近六百元。接着为搬家忙。11月21日,鲁迅与周作人一家迁入新居。12月1日,鲁迅回绍兴搬家。24日,鲁迅和母亲、夫人朱安、三弟周建人一家,告别了数代聚居的祖屋,乘船两艘,在呜呜的冷风中举家北上。途经杭州、上海、南京、天津,船车两换三转,于29日抵北京前门站,二弟周作人等往车站迎接。自此,兄弟三人与母亲十几口合家团聚于北京八道湾周家大院。母亲初来乍到,虽感生活语言不惯,但与三个已成家立业的儿子日日在一起,自是高兴;鲁迅虽大劳大累,而且,也不可能产生夫妇团聚的**,连改善夫妇关系的可能也不存在,但亦自有作为兄长的尽职尽责之慰。

八道湾11号为一所三进院落,总计有房屋二十八间。不仅房间多,尤其是空地大,这正是鲁迅选来选去选定此处的原因。鲁迅对许寿裳说起八道湾时说:“我取其空地很宽大,宜于儿童的游戏。”许寿裳说:“诚然,简直可以开运动会了。”那时鲁迅并没有孩子,而周作人有三个孩子,周建人有两个孩子,鲁迅完全是为侄儿们着想的。他非常爱他的侄儿们,非常关心孩子们的身体、生活,关心他们的发育成长。1920年6月,周建人的孩子因病住同仁医院,急坏了鲁迅。住院二十多天,鲁迅几乎天天往医院跑,整整十五天“夜在医院”守候。

西直门内公用库八道湾11号院

1919年这一年,鲁迅写过《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等关于家庭、关于儿童教育的文章,批判根深蒂固的封建礼教,提出儿童本位、幼者本位的道德观念和教育思想;从社会人类的进化谈及伦理关系,指出“父母对于子女,应该健全的产生,尽力的教育,完全的解放”,将天性的爱扩张醇化,“用无我的爱,自己牺牲于后起新人”,呼吁“先从觉醒的人开手,各自解放了自己的孩子。自己背着因袭的重担,肩住了黑暗的闸门,放他们到宽阔光明的地方去”。鲁迅自己是处处实行着的,他也希望大家都能这样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