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女子师范大学是当时国内女子最高学府。鲁迅应聘任教时,好友许寿裳为该校校长。1924年许寿裳因反对彭允彝任教育总长愤而辞职,继任为曾经留学日本和美国的女学者杨荫榆。按说,女子出任大学校长,出任女子大学校长,在中国,在学界,在女界,也算开风气之先,学校师生原本是抱有希望的。不料杨荫榆上任不到两个月,所作所为,大多不按章程,不依手续,不尊重教师和学生,率意妄行,刚愎自用,很快就引起全校师生的强烈不满。1924年11月,因江浙战争期间道路被阻,三名学生未能按时返校,缺课两月余,杨荫榆以违章勒令退学。学生自治会代表据理要求杨荫榆收回成命,被杨辱骂,酝酿已久的女师大风潮由此爆发。1925年1月,学生会开会做出决定,不承认杨荫榆为校长;派学生代表赴教育部诉述杨治校以来种种黑暗情形,请求撤换校长;召开记者招待会,散发驱杨宣言。3月,孙中山病逝,北京各界举行公祭活动,杨荫榆阻挠学生参加,诬蔑“孙中山实行共产共妻”。5月,杨荫榆利用学生举行“五七”国耻纪念活动之机,借故开除学生自治会领导成员刘和珍、许广平等六名学生。学生自治会针锋相对,于5月11日召开全体紧急大会,议决驱逐杨荫榆出校,封锁其办公室,在校门口张贴启事,上写:“杨荫榆先生注意!同人等早已否认先生为校长,请以人格为重,幸勿擅入校门。”

1925年,上海发生震惊中外的五卅惨案,1926年,鲁迅为北京师范大学编印的《五卅惨案周年纪念册》题写封面。18.6cm×12.6cm。鲁迅藏。现存北京鲁迅博物馆

北京女子师范大学。1924年秋至1925年底,这里发生了波及全国的“女师大风潮”

鲁迅为学生自治会代拟了呈文,说明女师大学潮真相,斥责杨荫榆“视学生如土芥,以大罚为儿戏”。5月12日,女师大学生将呈文递交教育部。5月21日,鲁迅出席了学生自治会召开的校务维持讨论会,当天,写成《“碰壁”之后》一文,揭露了杨荫榆以“婆婆”自居,把学生当作“一群童养媳”的封建家长式的统治。5月27日,鲁迅拟稿,与马裕藻、沈尹默、钱玄同、周作人等共同签署的《对于北京女子师范大学风潮的宣言》在《京报》发表。三天后,震惊中外的五卅惨案发生,女师大学生的驱杨运动汇入全国范围的反帝反封建斗争之中。

7月底,杨荫榆在教育总长章士钊的支持下,开始策划镇压女师大风潮。7月30日深夜,杨荫榆趁住校学生熟睡之际,派人潜入校内,张贴布告,宣布解散女师大学生自治会。8月1日,杨荫榆带武装军警百余人包围女师大,亲自率领打手私党二十余人入校,解散班级,武力驱逐学生,学生受伤者十余人。当天晚上,为堵塞杨荫榆之流散布的“男女学生混杂”的流言,鲁迅应学生请求,在女师大教务处值夜,替学生作证。8月6日,章士钊在国务会议上提请通过停办女师大令。8月7日,女师大学生召开紧急会议,成立了由学生与教员代表组成的校务维持会。8月8日,鲁迅与马幼渔等五名教员向全体教员发出“倡议信”,倡议召开教员全体会议,“共商善后之法”,以“冀中国唯一之女子最高学府不至陷于绝境”。8月10日,北洋政府颁布停办女师大令,女师大师生立即在《京报》发表启事,宣告“章士钊欺内媚外,摧残教育”,“若章士钊在部,敝校与教部完全脱离关系”。8月17日,章士钊召集部务会议,正式决定将女师大改组为国立北京女子大学,自任女子大学筹备处处长。8月19日,在武装巡警保护下,章士钊派人强行接收女师大,学生七人受伤,十四人被捕。女师大学生通电全国。这天,鲁迅在校务维持会,研究对策至深夜方归。8月20日和22日,章士钊派人率巡警打手第二次、第三次冲入女师大,武力驱逐学生出校,造成多人受伤、七人失踪的严重事件,激起北京教育界及各界团体联合举行声势浩大的“恢复教育,驱章大示威运动”。紧急中鲁迅得不到许广平的消息,焦急万分,托人各处打听,找到后让许广平住在西三条自己寓所的客房里,躲过最危急的几天。8月26日,鲁迅与四十余名北大教员联名发表《反对章士钊的宣言》。与此同时,与校务维持会其他成员一起,另赁宗帽胡同房屋,作新校址,并决定义务上课,竭力维持女师大的存在。

鲁迅在北京用的砚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