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上海后,鲁迅把更多的精力花在翻译上,共出版了文艺理论译作八本,文学作品译作十本。同较多翻译苏俄文论一致,文学作品的翻译介绍也是以苏俄的为主。
1929年底,鲁迅开始翻译以反映苏联国内战争为题材的法捷耶夫的长篇小说《毁灭》。他一边翻译一边在《萌芽月刊》上连载。同时,又约请在苏联的曹靖华译了另一部也是反映苏联国内战争的长篇小说《铁流》,鲁迅花了大量时间校订,并请瞿秋白补译了序文。为了译这本书,鲁迅与曹靖华往来通信至少有二十次。《铁流》本来是鲁迅为神州国光出版社选定的新俄文艺作品丛书之一,鲁迅还为这套丛书编校了肖洛霍夫的长篇小说《静静的顿河》,但译好后,出版社不敢出,鲁迅只好以三闲书屋名义,和被禁的《毁灭》一起,自费印刷。鲁迅为这两部书写了出版预告。在《关于翻译的通讯》中,鲁迅说《毁灭》是“一部纪念碑的小说”,“译的时候和印的时候,颇经过了不少艰难,……(我)就象亲生的儿子一般爱他,并且由他想到儿子的儿子。还有《铁流》,我也很喜欢。这两部小说,虽然粗制,却并非滥造,铁的人物和血的战斗,实在够使描写多愁善病的才子和千娇百媚的佳人的所谓‘美文’,在这面前淡到毫无踪影”。鲁迅一手主持的《毁灭》与《铁流》的出版,是中国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运动的重大收获。虽然都遭到严禁,但屡禁屡出。据曹靖华说,参加长征的老干部,很多人看过这本书。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说:“法捷耶夫的《毁灭》,只写了一支很小的游击队,它并没有想去投合旧世界读者的口味,但是却产生了全世界的影响,至少在中国,像大家所知道的,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鲁迅翻译出版的部分作品
著名作家高尔基的作品,也是鲁迅极为重视的。在翻印本《〈母亲〉木刻画序》中,鲁迅引用了列宁称赞《母亲》是“最合时的书”的话,认为高尔基的这部作品“在中国的现在和未来”有深刻意义,赞扬苏联青年版画家为《母亲》作的插图“生动,有力,活现了全书的神采。便是没有读过小说的人,不也在这里看见了黑暗的政治和奋斗的大众吗”。1935年8月,鲁迅翻译的高尔基的《俄罗斯的童话》出版了,在这本书的版权页后,鲁迅做广告介绍道:“短短的十六篇,用漫画的笔法,写出了老俄国人的生态和病情,但又不只写出了老俄国人,所以这作品是世界的;就是我们中国人看起来,也往往会觉得他好象讲着周围的人物,或者简直自己的顶门上给扎了一大针。”
鲁迅翻译出版的部分作品
1934年和1935年,鲁迅还翻译了契诃夫的八篇短篇小说。鲁迅的翻译生涯终结于果戈理的《死魂灵》。1935年3月到10月,译了《死魂灵》第一部,1936年2月至5月,译了第二部前三章。《死魂灵》第二部完成后,果戈理不满意,临终前将原稿烧掉,世上仅存前五章残稿。鲁迅因病连这残稿也未能译完,成为残稿的残稿。
一生注重苏俄文学的鲁迅,本来有机会、有条件到十月革命的故乡,列宁的故乡,果戈理、高尔基的故乡做实地考察。几年来,国际革命作家联盟、苏联作家协会和高尔基等作家,先后多次邀请鲁迅访苏,多次邀请鲁迅到苏联疗养,但鲁迅终未成行。鲁迅放弃了实地考察的机会,但他却用毕生的努力,特别是在国际敌对势力封锁红色苏联的时代,用他有力的文字,为两个伟大的国家,筑起了永久的文化交流之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