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领到“妈妈手册”的那一刻,我们就和宝宝一起进入了一个安稳的阶段。第二孕期是从怀孕十三周开始到二十八周,在此期间,我们会逐渐感觉腹部的隆起,约莫在怀孕二十周左右,会感觉到胎动(经产妇则会较早感受到。怀第一胎称为初产妇,第二胎以上称为经产妇)。因此在第二孕期中,我们对于怀孕的感觉会更真实。这段时间是怀孕过程中最舒适的时刻,因为身形改变的幅度不会像第三孕期那么大,身体因荷尔蒙变化所带来的孕吐恶心、嗜睡等状况,也会逐渐改善。因此在第二孕期中,对于孕妇的身心挑战比较小,很适合在此期间进行一些宝宝出生之后的安排,例如采买育婴用品、布置婴儿房等,也可以用这个时期享受身为准妈妈的各种体验。

性别揭晓

在第二孕期我们会知道宝宝的性别,有可能和期待相符,也有可能不符。有可能你期待的是女宝宝,因为对于怎么照顾和自己生理性别不同的宝宝感到不安;也有可能我们意识到自己需要符合家族传统的期待,希望能够怀上男宝宝,以减轻期待所带来的压力。

有关重男轻女的传统思维,到了现代社会有改变吗?许多成年女性会在咨询的过程中,和我谈起从小到大原生家庭重男轻女的现象,小至做家事的分配,大至家中教育资源的分配。而到了父母老迈后,女性又常常担任照顾者的角色,或是在父母身后财产分配上,主观感受到不公平。

在联合国的统计资料中,出生性别男女比例大约是105:100。而在中国台湾省,2021年有关统计资料显示,出生性别男女比例大约是107.15:100。另一项统计资料则是第三胎的男女比,即使在2011年开始禁止筛选性别的措施,2011年到2016年的男女比均落在1.11以上,仍可以看到期待生出男孩的趋势。好消息是,这个趋势的确因为时代的演进逐渐在改变,让每一个降临的生命,不论生理性别为何,都能一样被珍惜。

新手爸妈面对宝宝的到来,都会有很多想象。例如宝宝是射手座,个性会很活泼;例如宝宝会不会长得像胎梦里的模样;例如宝宝每次在母亲喝完饮料都动得很厉害,长大应该是个饮料咖……父母对于宝宝想象的内容里有爱,当然也有期待。因此我们需要去分辨,某些期待是属于我们自己的,不该加诸宝宝身上,即使期待的是不同性别,而我们成为父母的旅程,就是从怀孕的过程中练习和自己的想法对话,不论是男宝或女宝,都是自己的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

和伴侣的沟通

在第二孕期中,我们会开始着手安排宝宝衣食住行相关的配备,也可能会需要更改家庭的硬件配置以及作息与交通上的变动。这时伴侣之间会开始依据自己的教养观念来进行安排,因此沟通变得非常必要。例如婴儿床该放在独立的房间还是主卧室?如果放在主卧室的话会用什么方式布置?需不需要购入婴儿提篮?谁负责接送小孩来往托育处和家里?此时会反映出两人对于照顾孩子的想象与期待。

准爸妈两人在长大过程中被养育的经验以及听取他人分享的内容,都会影响到各自对于宝宝该怎么照顾的态度。可能一方觉得“胎教音乐没有用吧”,而伴侣却觉得所有能对宝宝好的都应该试试看;可能一方会说“我爸还不是用摩托车载我到大,也没怎么样”,另一方却觉得基于安全的理由,一定不能用摩托车载宝宝。如何在意见分歧的地方,通过沟通来决定各种选择与做法,是第二孕期中新手爸妈可能面临的任务。

在沟通的过程中,伴侣可能会开始发现彼此过去不认识的部分。在没有孩子之前,我们都不会完全知道自己成为父母是什么样子。即使在怀孕的过程中,我们对于自己成为父母的想象,也不会和孩子出生后我们作为父母的展现完全一样。因此在这个阶段中,伴侣双方都需要去聆听自己,也需要去聆听对方。聆听自己为何在某些点上坚持,并且和对方说明理由,例如在汽车座椅上的需要,是因为有大量数据显示这是保护婴儿在行车交通时的安全;也要聆听对方为何在某些点上无法让步,例如希望婴儿在另一张**睡觉是因为避免被大人压到,以及自己也好害怕睡眠被干扰。如何不断地聆听对方,共同思考可以调整的方式,并且不让解决问题的方式简化成只能二选一,将会是第二孕期开始到成为父母的过程中,不间断的功课。

● 心理师和你分享

解决问题时跳脱思考框架

人性常常让我们把问题解决的方向,偏离了我们想要解决问题时的本质。在《你问对问题了吗?》一书中提到重组问题框架的概念,也就是询问自己:“我们想解决的问题到底是什么?”

以伴侣之间的沟通来说,假设今天准爸妈在讨论:“要选择剖宫产还是自然产呢?因为不想要不知道什么时候要生的那种不确定感。”因此这个问题也许可以被重新定义:“怎样可以让准爸妈心里更有控制感?”如果是选择自然产,就是把待产包提早准备好,并将阵痛落红时的行动步骤都想一遍;如果是剖宫产,因为日期定了也会有变动的可能。把剖宫产与自然产的流程都熟悉后,才会真正让自己心里面更有掌控感,而不是仅仅在生产方式上做选择就好。

这是我们上一段所说,我们可以不要让问题解决简化成二选一,而是让彼此都更清楚问题解决的目标是什么。

把怀孕的消息告知大宝

如果你是经产妇,也就是你已经有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孩子了,在得知怀孕后,你可能会站在大宝的立场思考:老大有了弟弟妹妹会是怎样的感受呢?会不会吃醋或感觉到被忽略?你也可能会思考自己将怎么分配心力给每一个孩子。这些疑惑首先会出现在,要怎么把妈妈肚子里有另一个宝宝的消息告诉大宝。

我们首先可以考虑的因素是大宝的年龄,年纪小的孩子对于妈妈怀孕这件事的理解有限,因此需要随着怀孕的周数越来越大时,慢慢用大宝可以理解的话来告知,并且让大宝有机会参与和肚中宝宝的互动,例如感受胎动,和宝宝说话。

此外,人们有个观念是要大的孩子去照顾小的孩子,然而大宝对于手足的概念是陌生的,因此相比要大宝去“照顾”弟弟妹妹,更重要的是大宝与弟弟妹妹要有“联结”。可以和大宝说:“我们是一家人喔,我们会一起出去玩,你们都是我的宝贝!”避免强调大宝必须因为弟弟妹妹的出生而变得更成熟懂事,也避免要大宝和弟弟妹妹分享玩具,这些可能都会让大宝觉得因为手足的存在,而感受到被剥夺或要跟弟弟妹妹“不一样”。同时,亲戚家人也尽量避免开“以后饼干要分一半给弟弟妹妹了,怎么办?”这样的玩笑。

即使孩子不见得能够用精确的语言表达感受,但每个孩子都会期待爸爸妈妈完整的爱。只要能站在大宝的角度思考,就能让大孩子减少弟弟妹妹诞生后的不确定感。

胎动

在怀孕二十周左右,准妈妈会感觉到胎动。如果说超声波是视觉的感动,胎动就是一种立体的联结感。准妈妈开始会去想象孩子的每一次动作,是不是好动的孩子?是不是贪吃的孩子?对于古典音乐是否特别有反应?从心理学的观点看,母婴关系从受孕的那一刻就开始了。也因为身体的联结,母婴之间的互动早于父亲。在第一次的胎动之后,准爸爸就可以开始和宝宝“呼应”着,这也会让准爸爸更能在心态上准备好成为一个父亲。

第二孕期开始,产检的频率为四周一次,会让原先就比较焦虑的孕妇,因为在意胎儿的健康却又间隔比较长的时间才能产检,因而对于胎动的次数非常敏感,生怕自己不留意就没有注意到宝宝的讯号。建议准妈妈可以请教妇产科医师,了解正常范围的胎动频率是多少,让自己在孕期中得以留意而不用一直担心。

生活计划与旅行安排

离开了身体不适的第一孕期后,准妈妈的身体会舒服很多,很适合在这个阶段安排一下接下来的生活进程,搬家与旅行都很适合在第二孕期进行。除此之外,准妈妈也不妨在这个阶段学习一些自己感兴趣的事物,作为孕期的身心调适方式之一,这些可以在孩子出生后,闲暇之余让成为母亲的你,感觉到拥有自我的方式。

本书第一章提到正向心理学PERMA的概念,其中“全心投入”与“成就感”会让人感觉到满足。例如有许多准妈妈在这期间开始接触瑜伽,练出兴趣并养成习惯后,就变成了在宝宝出生之后,让自己可以运动并且让自己平静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