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三○年二月

漫天皆白,雪里行军情更迫。头上高山,风卷红旗过大关。

此行何去?赣江风雪迷漫处。命令昨颁,十万工农下吉安。

诗赋人生

毛泽东率领红四军第二纵队到达宁化后,从宁化的安远司出发,西越武夷山,穿过衩口隘,雪里行军,于1930年1月19日抵达江西广昌县的塘坊。次日凌晨,毛泽东又率领部队继续顶风冒雪,翻山越岭,向广昌县城疾进,日行80华里。月底,朱、毛部队在东韶会合,并占领多高山险隘的宁都、乐安、永丰等县,继而在永丰、吉水一带活动。这时,赣西形势使人振奋。1929年11月赣西特委提出攻打吉安的口号后,吉安在几月之内遭地方武装的围困和封锁。1930年1月,彭德怀率红五军从湘赣边来赣西,并与黄公略率领的新成立的红六军对吉安取包围势,断绝其水陆交通,准备夺取之。当赣西特委闻知红四军到达永丰,便马上派人去找四军前委报告情形。1930年2月6日至9日,毛泽东在吉安县陂头主持召开四军前委,五军、六军军委和赣西特委联席会议,作了关于政治形势和今后任务的报告。会议认为江西有“首先胜利夺取全省政权之可能”,作出了攻打吉安的决议,并相应作出了战略和战役的布署。

决策既定,红军立即开始行动。时值2月严寒季节,朔风凛冽,加之大雪弥天,毛泽东率领大军行进在雪山冰岭之间。只见四面银峰屹立,漫天玉龙飞舞,路旁松柏翠竹,都化作玉树琼枝,全不见往日的苍翠。风雪之中原本飘**的红旗,也如刀戟一般坚挺。在马蹄踏雪声中,毛泽东不由诗情奔突,吟成了这首《减字木兰花》。

《减字木兰花·广昌路上》这首词,初稿起首两句是“漫天皆白,雪里行军无翠柏”,第四句原作“风卷红旗冻不翻”。在《人民文学》1962年第5期《词六首》中初次发表时,未作改动。1963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毛主席诗词》收入此词时将句中的“无翠柏”改为“情更迫”(开始改为“情更切”),将第四句原作“风卷红旗冻不翻”改为“风展红旗过大关”。“无翠柏”原与“漫天皆白”相呼应,写出雪势之大,连郁郁葱葱的翠柏也都被白雪覆盖。将“无翠柏”改为“情更迫”,则别有一番境界,它展示了红军的战斗精神:在大雪弥漫的冰天雪地里行军,心情却非常急切,只想早些参战、拿下吉安。这把战士的**与凛冽阴冷的环境对照来写,达到情景之间的相反相成的高度融合。这首词的第四句“风卷红旗冻不翻”,是用唐代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诗中成句“风掣红旗冻不翻”,仅改一“掣”字为“卷”字。后来诗人又改“冻不翻”为“过大关”,使内容从写实到生动表现红军战士关山飞度、冒雪挺进的威武雄壮气势。同时,这首词的词题“广昌路上”,也是1963年公开发表时补加的。它开始为《广昌县路上作》,接着改为《广昌路上作》,最后才改为《广昌路上》。

注释

广昌?广昌县。位于江西省东部,抚河上游,东与福建省邻接,有较悠久的历史。

赣江?由上游两大支流,西源大庾岭的章水和东源武夷山的贡水在赣州汇合而成,北流经吉安、南昌注入鄱阳湖,全长758公里,是江西省主要河流。

吉安?江西省中部城市,赣江及其支流禾水汇合处,历史悠久。吉安北通江西省省会南昌,南接赣南重镇赣州,扼江西南北水陆交通要冲,是赣中吉安地区经济、政治、文化中心。

意会

以雪为背景勾画了一幅军情紧急的行军图。漫天遍地皆雪色,雪裹的高山峻岭,雪封的险关要道。一支由红旗作前导的军队,顶刺骨冰风,披飘飘雪花,穿山越关,一往无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