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五九年六月

一九五九年六月二十五日到韶山。离别这个地方已有三十二周年了。

别梦依稀咒逝川,故园三十二年前。

红旗卷起农奴戟,黑手高悬霸主鞭。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

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

1964年1月27日毛泽东回答《毛主席诗词》英译者的解释:

别梦依稀咒逝川,故园三十二年前。......黑手高悬霸主鞭“咒逝川”、“三十二年前”,指大革命失败,反动派镇压了革命。这里的“霸主”,就是指蒋介石。

诗赋人生

1959年6月25日下午5时,一队汽车开进了韶山冲,其中一辆银灰色吉姆轿车随车队在浓荫掩映的松山一号寓所楼前缓缓停下来。车停稳后,从中走出一位身材魁梧的人。这人不是别人,正是阔别故乡32年的人民领袖毛泽东。陪同毛泽东回故乡的,有公安部长罗瑞卿、湖南省委第一书记周小舟、湖北省委第一书记王任重,以及中央警卫局沈同处长,卫士李银桥、封耀松、机要秘书高智等。毛泽东回到故乡韶山的次日,清晨便早早起了床,步出寓所向南岸对面的山上踱去。那里有他父母合葬墓地。他来到父母的墓前,从随行人员沈同处长手中接过刚采集的一束松枝,恭恭敬敬地放在坟上,然后俯身三鞠躬。沉默片刻,毛泽东感慨地说:“前人辛苦,后人幸福。”

拜谒、祭完父母墓下山时,毛泽东察看了周围的树林、稻田,向陪同他的韶山公社书记毛继生了解生产情况,走访了一些熟悉的农民家庭,又察看了公共食堂情况。然后来到自己的旧居上屋场。

在旧居前的地坪前,毛泽东用深情的目光环顾这阔别的故园。走进旧居,睹物思人,家庭往事历历在目,引起他无限感慨。来到炉塘钩处,毛泽东对身边的罗瑞卿、周小舟说:“1920年冬,我们兄弟姐妹就围在这炉子边烤

火。我说服他们离开家乡,他们后来都走上了革命道路。”走进当年父母亲的卧室,毛泽东站在挂在左边墙壁上的父母亲遗像面前,静默地凝望了一会儿,感慨地对陪同人员说:“这是我父亲、母亲。我母亲颈上生了一个包,穿了眼,只因是那个时候,要是现在不会死。”话中显示了他对双亲过早病逝的无限惋惜和怀念。

接着毛泽东走进自己当年的卧室,在这间房的木格窗子上有个楼阁门,1925年6月毛泽东就是在这楼阁上建立了韶山党支部。毛泽东对随从人员说,我和毛福轩等同志在这里开过多次会议,研究发展党的组织和如何开展斗争等问题。毛泽东不会忘记,他亲自培养的韶山党支部第一位书记毛福轩及战友庞叔侃、钟志申、毛新梅、李耿侯等共产党员,都为革命英勇牺牲了。

看完故居后,毛泽东特地来到毛福轩烈士家,慰问烈士遗孀贺菊英。贺菊英看见毛主席来了,赶紧抱起孙子上前迎接,两行热泪簌簌地流了下来。她叙说着往事,十分悲痛。毛泽东心里也很难过,他一家为革命也献出了六位亲人,连祖坟都差一点被反动派挖掉。他以沉重的语气连连说:“革命胜利了嘛!革命胜利了嘛!革命胜利了嘛!”在场的韶山村乡亲和随行人员无不为这悲壮情景所感动。最后,毛泽东邀请贺菊英到松山招待所吃晚饭,并嘱咐毛继生要照顾好贺菊英一家,解决其生活困难。

离开贺菊英家,毛泽东又到韶山学校,同师生们畅谈,并合影留念。

下午,毛泽东来到韶山水库,兴致勃勃地在水中畅游。回途中,他站在山岗上,远眺绿浪起伏的千顷稻田,人们还在田中挥汗劳作;落日余辉中,炊烟袅袅升起。一幅多么美丽的图画!

夜幕徐徐降临时,松山寓所灯火通明,充满节日气氛。毛泽东在这里设宴招待父老乡亲。他请来韶山的亲属、师友及烈属、老赤卫队员、老地下党员等五十余人作客。先开了座谈会,听取各位的意见,然后欢宴一堂。毛泽东举着酒杯说:“离开韶山几十年了,今天请大家来吃餐便饭,先敬大家一杯酒。”他一边说,一边离开座位来到众乡亲面前,给大家敬酒。宾主尽欢,晚宴结束,送走客人,毛泽东带着沉思回到卧室。时夜已深,天空疏星点点,万籁俱寂,人们都进入了梦乡。但毛泽东卧室的灯还亮着。他无法成眠,在卧室里踱着步,又走到房子外面的地坪里凝望天空,一会又回到卧室对窗而立。两天来,故乡所见一幕幕浮现在眼前,几十年的往事更是如潮般涌上心头:大革命时期韶山儿女的英勇斗争,在蒋介石背叛革命的白色恐怖年代前仆后继、流血牺牲;自己一家有六位亲人为革命捐躯;1927年1月回韶山考察农民运动时自己对乡亲们说:“三十年革命不成功,我毛润之就不回韶山!”——32年之后的今天,革命成功了,自己终于回到阔别的故乡。他依稀觉得,各位烈士、各位亲人并没有死去,他们仍在同韶山父老乡亲改天换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百感交集中,毛泽东叫值班卫士封耀松拿来纸笔,他又要吟诗了。这已是26日晚12点了。湖南省交际处派往韶山负责接待的工作人员郭青云,只听见毛泽东在房间叩叩呀呀地哼着。她就问:“主席,您是不是哪里不舒服?”毛泽东说:“我没病,舒服得很啦!”郭青云又说:“那您就是在唱戏。”毛泽东说:“不是唱戏,这叫找韵、咏韵,咏韵你懂吧?”郭青云说:“不懂。”毛泽东说:“是七律那个韵。”郭青云后来想,毛主席写《到韶山》的时候,有些地方是圈了又圈,扯了好多大张的纸,扯了丢了。第二天郭青云早早起来,发现废纸有一大桶,就把它烧掉了。 但毛泽东留下的手书也没全烧掉。韶山招待所的服务员彭秀芝,在毛泽东离开后,收拾屋子时看见纸屡里有很多撕碎揉皱的纸,便把它们小心翼翼地拼凑起来,这正是毛泽东赋写的那首《到韶山》。

《到韶山》最初的题目叫《归故里》,后改。诗成的次日,即 6月28日下午,毛泽东依依惜别离开故里,带着他的《七律·到韶山》,与陪同人员返回长沙转达武汉,准备前往庐山参加即将举行的中央会议。

毛泽东这首诗的手迹现在有两件。其中一件与发表稿相比有三处不同:首句为“别梦依稀哭逝川”,三句为“红旗飘起农奴戟”,末句为“人物峥嵘胜昔年”。发表稿改“别梦依稀哭逝川”句中的“哭”字为“咒”字,半字之改,意境殊异。而“红旗飘起农奴戟”句中的“飘”字改“卷”字,亦显得意气更为豪迈。最后一句原作“始使人民百万年”,后改作“人物峥嵘胜昔年”,最后改成“遍地英雄下夕烟”,诗意也更浓。 该诗最早发表于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年出版的《毛主席诗词》。

注释

韶山?在湖南省湘潭县西北与湘乡、宁乡交界处,距湘潭45公里,一条山峦绵亘的山冲,相传以舜帝南游到此奏“韶乐”而得名。韶山主峰韶峰海拔500余米,称南岳七十二峰之一,也是韶山八景之一。毛泽东的故居就座落在韶山落脉处的韶山嘴对面,叫上屋场。1893年12月26日毛泽东诞生于此地,并在韶山度过了童年和少年。

咒逝川?逝川,逝去的流水。比喻过去了的岁月或事物。唐代李白《古风》诗中有

句:“逝川与流光,飘忽不相待。”咒,诅咒。此用来表示对岁月如流的怅恨。

故园三十二年前?毛泽东青年时代最后一次到韶山的时间为1927年1月6日至10日。

红旗卷起农奴戟,黑手高悬霸主鞭?韶山是当时中国农民运动开展最早的地区之一。瞿秋白曾称毛泽东和彭湃一样是“农民运动的王”。在1927年开辟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摸索到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之前,1925年春毛泽东便在回乡“养疴”之时,在韶山组织发起了农民运动。1925年2月,他偕妻携幼回到韶山,即着手开办农民夜校,启发农民的阶级觉悟,并组织秘密农民协会。“五卅惨案”后,他又组建了雪耻会,还发展了韶山第一批中共党员。毛泽东在韶山的活动引起地主豪绅的恐惧和仇恨,他们诬蔑毛泽东在韶山组织“过激党”,煽动农民造反,故毛泽东后遭缉拿,在韶山党组织和民众的掩护下安全离开。1927年夏,韶山农民自卫军曾准备配合进攻长沙,后来反动军队大举进攻韶山,农民自卫军在英勇抵抗后失败。农奴戟和霸主鞭,喻指农民武装革命力量和反动统治阶级的反革命武装力量。戟和鞭都是古代的兵器。毛泽东在1959年9月13日致胡乔木的信中,对这一联诗及“霸主”作了扼要解释:“‘霸主’指蒋介石。这一联写那个时期的阶级斗争。通首写三十二年的历史。”

为有?因有。朱熹《观书有感二首》中有句:“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菽?豆类的总称。

意会

故乡的山水是那么熟悉,故乡的草木是那么亲切,故乡的空气是那么新鲜。似乎只有回到故乡母亲的怀抱才又增加无穷的气力,以启动新的征程。然而回到故乡,竟引起不尽的思念和回忆。岁月不居,别梦依稀。山水依旧,人面已非。不见了慈母严父,只有可凭吊的坟茔草青青。更有那代价高昂的牺牲:骄妻血洒长沙,胞弟继妹分别葬身新疆、瑞金、岳北,爱子骨埋异国他乡,还有自己组建的中共韶山支部的许多成员,那些苦大仇深的农民兄弟惨烈就义……千万缕痛苦之丝,竟拧成一根壮烈心绳: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还会绘成诗的画卷:昔日红旗卷起处,今日稻菽浪千重。披着夕阳余晖、踏着薄暮收工的是新时代的英雄——从事集体生产的社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