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一八年春
今宵月,直把天涯都照彻,清光不令青山失。
清溪却向青滩泄,鸡声歇,马嘶人语长亭白。
诗赋人生
《归国谣·今宵月》这首词是毛泽东青年时期的作品,毛泽东1937年在延安曾将它和其他一些词作如《贺新郎·别友》以及黄兴在北京时填写的《临江仙》等书赠给丁玲,丁玲将《归国谣·今宵月》等这三首词的真迹一直保存在身边。1992年12月,《中国风》创刊号将它们首次公开发表。《中国风》创刊号发表时曾加编者按:“这是毛泽东1937年在延安书赠丁玲的。丁玲在她写的《延安文艺座谈会的前前后后》一文中回忆这一往事时说:‘他(指毛泽东)同我谈话,有几次都是一边谈,一边用毛笔随手抄几首他自己作的词或者他喜欢的词,有的随抄随丢,有几首却给了我,至今还在我这里。’”《中国风》1992年12月创刊号同时刊载了国内毛泽东诗词研究专家臧克家《读〈毛泽东手迹三幅〉》的考证文章,臧克家在文章中
说,对于这首《归国谣》“体味再三,我个人倾向它是毛主席之作。这是从字句上、表现手法上,和其他诗词比较之下得出的这个看法”。国内另一位潜心研究毛泽东诗词的萧永义先生在《毛泽东诗词史话·〈归国谣〉手书之谜》一文中经过考证后也说:“笔者亦倾向臧翁之说。”
《中国风》创刊号发表《归国谣》时,并无词题,国内一些研究者取句首
“今宵月”代之,这是较好的处理方法,故本书沿用之。《归国谣》发表时亦未注明写作时间。臧克家先生在《读〈毛泽东同志手迹三幅〉》中考证,这首词可能是毛泽东同志1919年重到北京之作,“从内容看,是赠别朋友的。”国内一些毛泽东诗词研究者多以此为据。例如,张仲举在《毛泽东诗词全集译注》中说,“就这首词的意境看,似写一对恋人于农历某月十五前后月圆时在夜间相会的情景。1919年正是作者与杨开慧热恋时期,这很可能是写给杨开慧的一首爱情词。1918年6月,杨昌济(杨开慧之父)应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聘请,出任北京大学文科伦理学教授,举家迁往北京。这时,毛泽东也于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毕业了。6月下旬,毛泽东收到杨昌济的北京来信,得知吴玉章、蔡元培等正在倡导青年赴法国勤工俭学。此后,毛泽东、张昆弟、罗学瓒、李维汉、罗章龙、萧子升(萧瑜)等20多名准备赴法青年于8月19日抵京。后经杨昌济推荐,毛泽东被北京大学图书馆主任李大创安排到图书馆任助理员。其间,毛杨双方交往不断。当时,杨开慧已经是17岁的少女,她身处异地,得遇父亲的高才生少年英发的同乡毛泽东,情愫暗生。当毛泽东即将离京赴上海时,两人彼此心照不宣,相约分别后互通信息。1919年4月,毛泽东转道上海回到湖南。杨开慧给毛泽东写信的称呼,已是一个字‘润’。毛泽东回信也是一个字‘霞’。1919年12月18日,毛泽东率驱张(敬尧)代表团第二次来到北京。其间,有时就住在杨家,并公开了他与杨开慧的关系。由此推断,本词很可能是写赠给热恋者杨开慧的。”
但也有人从这首词的意境分析,认为它填于1918年。例如刘汉民、舒欣在《毛泽东诗词对联书法集观》(长江文艺出版社1997年)一书中即认为此词填于1918年三、四月间。这种分析有其道理。从该词所描绘的景色来看,它不像北方景色而是南方春夏景色。从意境来看,无法断定它是赠别友人。从毛泽东书赠丁玲的《临江仙》词题之下注明“黄兴,北京”来推断,这也许与黄兴逝世后、1917年3月在长沙举行葬礼这段时间有关。当时毛泽东同萧植蕃(萧三)联名写信给来长沙参加黄兴葬礼的日本友人白浪滔天[即宫崎寅藏]说:“先生之于黄公,生以精神助之,死以涕泪吊之,今将葬矣,波涛万里,又复临穴送棺。高谊贯于日月,精诚动乎鬼神。”“植蕃、泽东,湘之学生,尝读诗书,颇立志气。今者愿一望见丰采,聆取宏教。”当然,也许与毛泽东1917年多次露宿野外的其他时间有关。例如,1917年7月中旬至8月中旬,毛泽东同萧子升步行漫游长沙、宁乡、安化、益阳、沅江五县,历时一个月,行程九百余里。他们这次长途旅行,用游学的方法或写些对联送人以解决食宿。由于他们未带一文钱,在急难之时,只好“沙滩为床”,“明月为灯”了。又如,1917年9月16日,毛泽东与同学张昆弟等到湘潭昭山游览,曾夜宿昭山寺。9月22日,又与张昆弟到湘江游泳,当晚同宿蔡和森家,夜谈很久。23日清晨,毛泽东同蔡和森、张昆弟游岳麓山,沿山脊而行,至岳麓书院下山。时值“凉风大发,空气清爽”,“胸襟洞澈,旷然有远俗之慨”。1917年9月30日,毛泽东再次与同学罗学瓒、李端纶、张超、邹蕴真、彭道良等16人,租两条小船,环游长沙水陆洲一周。至夜,清风明月,醉酒歌诗。
但也不排除此词可能填写于1918年春。毛泽东与蔡和森在1918年春曾沿洞庭湖南岸和东岸,经湘阴、岳阳、平江、浏阳几县游历了半个月,了解社会情况,读“无字书”。 该词的内容也许是他们游历生活的写照。
这首词中的“不令”,手书为“不今”,罗炽在《毛泽东诗词鉴赏辞典》中提出“疑笔误”,故改“不今”为“不令”。萧永义在《毛泽东诗词史话》中亦疑“不今”之“今”为误字,改“不今”为“不合”。国内研究者多认为“不今”应是“不令”之笔误,本书亦从“不令”。
注释
清光不令青山失 月光清彻,使青山不因夜的到来而消失不见。令:使,使得。失:消失。
清溪却向青滩泄 清澈的溪流且向青碧的浅滩涌流而去。却:副词,还,且。唐李商隐《夜雨寄北》诗:“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马嘶人语长亭白 马儿嘶鸣,行人长语,长亭一带晨曦初露。长亭:古时设在通道要路旁边的亭子,多作行人歇脚之用。唐代李白《菩萨蛮》词中有句:“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白:亮,天亮。
意会
月色溶溶,清光四射。远处青山环列,近滩清溪潺潺。夜行人坐卧长亭,整个身心溶入了这如诗如画般的夜色中,直至雄鸡报晓,东方既白。人语马嘶,渐入长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