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10月,我应中国旅美教授协会邀请,参加了该协会在亚特兰大举行的新世纪中国面临的全球化挑战”的国际会议。与会的除在美华人教授、学者和部分美国人教授外,还有来自大陆、中国香港、中国台湾、日本、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的教授和学者。
会议在十分热烈而充满同胞手足之情的气氛中进行。除大会致辞外,会议分十五个议题进行。我在“中国的高等教育及职业教育”这一议题中代表重庆交通学院用英文作了题为《加强理工科院校人文学科的教育》的发言,受到与会者的好评。会议间隙及晚间休息时间,部分代表还参加了中国旅美教授协会关于“东方国际大学”的筹建及与国内若干省市和院校联合办学的事宜讨论,我也是参加讨论的成员之一。大会期间我还不失时机地与清华、北大的教授及国外一些有成就的教授和学者交谈,旨在吸引人才来我院访问和讲学,现已初见端倪。
(一)中美形象比较
这次访美是我的第四次访美。我从广州出境,当时广州正值秋季国际贸易交易会。各国商贾云集羊城,一派热气腾腾,喧嚣涌动,人流如潮,生机勃勃的景象。几年不见,广州已经大变,完全是一派国际大都市的风度。
从广州,我窥见到了中国经济飞速发展的汹湧势头。离开热闹拥挤的广州,十四小时的飞行航程将我带到了宏大而安静的洛杉矶。美国的富裕和发达,我前三次访问已有见识,她的确是一个十分具有吸引力的国家。但这次访问,我却强烈地感到美国早已成熟,而中国的活力却如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光芒四射。在我心中不知不觉地将两个国家做了一个生动的形象比较:美国像一个四、五十岁的中年人,富有、智慧、气派、稳健、骄傲、有统帅力;而中国像一个二十来岁的年轻人,生气勃勃、敢想敢干、富有冲劲、野心勃勃。没有那一次像这次一样,让我在中美两国比较的天平上,砝码不再向美国方向倾斜。
从整体上看,美国的确已经十分稳健,而中国却跃跃欲试地行动着。中国的轻工业产品充斥着美国市场,从衣帽鞋袜皮包皮具到豆浆机,中国商品随处可见。其设计之精美,质量之良好,价格之低廉,让人难以置信。一旦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并伴随着法制与竞争机制的进一步健全,中国在国际经济中将具有不可小视的竞争力。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为祖国的飞速发展感到由衷的高兴和骄傲。我想对我们的学生说:加油啊,年轻人!学好本事,跑得更快一些!怕什么美国!中国人是有智慧有潜力的民族,我们应该在下一世纪超过美国,重塑我们的大唐兴盛之风。
(二)中美教育比较
由于职业的缘故,我走到哪里,总不忘了解教育情况。我曾对加拿大、美国、新加坡、韩国及中国香港的教育做过访问和考察。我深深地感到,东方与西方的教育,就像两边的人文和地理一样,存在着泾渭分明的区别,而东西方的教育的确应该进行充分的交流,取长补短。如这次研讨会所提倡的,应该实现教育的全球一体化,这是一个美好的前景及令人奋进的目标。
简略地说,美国的中小学教育重发展学生的个性及才能、重培养动手能力,并且给学生的想象能力与创造能力的发展提供了较为广阔的空间。其弱点是对理性思维的培养和重视不够,并且由于自由的过度化而缺少规矩方圆。例如,美国各州有各州的教育大纲,各校有各校的课程设置,各个老师有各个老师对教材的选择与使用权。有时,老师太过于自由发挥,让学生不得要领或无所适从,以致破坏了知识的系统性。而中国的教育又过于重视知识的系统性,过于重视“规矩方圆”,教师和学生又太无自由发挥的空间,高考的指挥棒将学生和教师死死地捆绑在“知识”的绳索上。现在国家一再加大教育改革的力度,如执行得当,可望在不久的将来改变这一局面。
不同的教育造就不同类型的人,美国始终在前瞻性领域领先,这与他们不拘约束的想象力、富有潜力的创造性及突出的动手能力是密切相关的。而中国人的逻辑推理能力及优秀的理性思维能力使得不少华裔学者在科学技术领域取得瞩目成就。因此,作为教育工作者,的确应该静下心来,多对两边的教育进行比较和思考,取长补短,吸取各国营养之精华以补我中华之气,进一步发奋图强。
值得一提的是,美国和中国均存在课程负担过重的现象,只不过是中国学生从小学起就负担过重。而美国的小学生和初中生的学习生涯都十分轻松愉快,但是进入高中之后情况就不同了。为了进较好的大学,学生在高中须具有良好的学业表现,因此,美国高中生的学习时间也是十分长的。我住在洛杉矶原来下乡时一起的好友家里,她的儿子上高中。儿子每天清晨五点多钟就起床,六点多钟到校,除中午一小时进餐及休息外,一直学习到下午六点才回家,晚餐后稍事休息又进入功课复习。孩子才十六岁,每天仅有六、七个小时的睡眠肯定是不够的。在美国最大的中文报纸《世界日报》上刊登有一篇文章,文章指出美国学生的睡眠不足,严重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这一点倒是与我们完全相同。因此,两边的教育都存在需要改革的问题。
我认为,美国最成功的是它的高等教育。美国的高等教育给学生巨大的自由空间:学分制、跨系科选课、保留学籍让学生进行弹性学习、理工科大学对人文学科教育的充分重视、在大学期间即可创业的机制等等,让美国的大学成为真正具有挑战性的场所。美国的教育有太多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地方,这一点让我感触颇深。
(三)美国对高科技人才的需求
美国除在政治上千方百计地维护在全球的统治地位外,在经济与科技方面一直占据着“头脑国家”的地位,并欲将其他国家作为她的“躯干国”。因此,它千方百计地网罗科技人才。大批优秀人才聚集美国,使美国在航空工程、基因工程及计算机工程等高科技领域始终处于领先地位。
在旧金山湾区聚集着大批华裔及印度人,从事着计算机方面的研究与应用工作。由于中国人良好的理性思维能力及吃苦耐劳的精神,使得他们在这一领域成果辈出,如雅虎的创始人杨致远便是其中突出的代表。这些华人早已进入美国的中产阶级,他们的年收入远远超过许多美国人。计算机领域的开拓正在创造着巨大的财富,对社会如此,对个人也如此。美国一般的大学教授年薪不过五、六万,而从事计算机行业的一些大学毕业生刚参加工作就可以达到甚至超过这个数字。美国对计算机及材料方面的人才需求是巨大的,他们现在已经主动地到中国来“挖取”这些学科方面的人才。在美国的华人报纸上打着这样的广告:“光纤学院招生。集中培训三个月即可拿到文凭找到一个体面的工作。”中国在高科技领域方面正在崛起,中国人在美国能够成为顶梁柱,在自己的国家为何就不能“石破天惊”!因此,科技呼唤着人才,而人才呼唤着健全的体制和宽松优惠的政策。我相信,随着中国各方面改革的进一步发展和深入,随着思想与行动的进步,中国一定能在高科技领域占据世界先进地位。
短短停留,浮光掠影,虽然如此,仍有万般感想。出国吸取灵气,回国多作贡献,中国是哺育我们的大地母亲,儿女走到哪里都不能忘记母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