闹闹从3岁开始出现了一些执拗的行为,让妈妈百思不得其解。
有人敲门时,必须由他问“你是谁”,然后由他开门,否则人家进来了也得退出去,由他重新开门。如果是他敲门,家里人不能不问是谁就开门,否则他会把门关上,重来一次。如果不按他的意愿来,他就会不依不饶地大哭大闹。
再比如喝水必须用自己的杯子,坚决不用爸爸妈妈的杯子;吃饭时自己的碗必须自己去厨房端,大人帮忙端过来也得端回去,他再自己去端;吃水果必须自己剥皮,大人剥开递到他手里,他死活不吃。
男孩有这些执拗的行为,常被父母看作是“任性”和“没事找事”,其实这是男孩秩序敏感期来临的缘故。
儿童的执拗来自与生俱来的秩序感。在《童年的秘密》一书中,教育家蒙台梭利指出,孩子在0~4岁时处于秩序敏感期,他需要一个有秩序的环境来帮助他感知情感、认知世界。一旦他熟悉的环境被破坏,他就会不安、哭闹,变得无所适从。
在秩序敏感期,随着年龄的增长,男孩会有不同的表现。刚出生的男孩会因为秩序被破坏而立即大声哭闹,秩序得以恢复就会安静下来;当男孩的自我意识觉醒时,他便开始用抗拒和拒绝的方式来彰显自己的意志力,对父母的话不管认同与否、喜欢与否,都会习惯性地说“不”;等到男孩将秩序上升到意识层面时,就会表现出执拗和不妥协,任何事不遵照他的秩序都需要重来一次。
男孩一般在4岁以后,会将外在的具体秩序延伸到内在的心理秩序,他开始喜欢遵守规则,这也是培养男孩优秀道德品质的基石,关乎男孩长大后的道德素养、文明素养和是否具有安全感。
男孩在秩序敏感期会为维护某种秩序变得执拗,秩序一旦形成,他就会不由自主地去维护,但有时男孩的要求会被父母拒绝,这时男孩就会焦虑,发脾气,哭闹不止。父母应该用足够的耐心去安抚孩子的情绪,不能以呵斥和责怪的方式粗暴地拒绝男孩的要求。如果男孩的内在心理秩序被权威代替,男孩就会失去自我,表现得害怕父母、不敢做决定、胆小怯懦。在这种无秩序的内心环境下,男孩会丧失安全感,早早接触到丛林法则,屈从于大人的想法行事,致使长大后丧失许多优秀品格。
父母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正确应对男孩的执拗问题,为男孩提供一个有秩序的环境。
一、父母要理解男孩,帮他获得对秩序的掌控感
秩序敏感期是男孩成长道路上必会经历的一个过程,也是培养男孩良好人格的开端。父母要理解男孩在建构秩序感这一特殊时期的执拗行为,尊重男孩心里想要恢复秩序的想法,在男孩因秩序被破坏而哭闹时,耐心地倾听并给予温暖的关怀。对于男孩不太过分的要求,可以按照男孩的意愿去做,让男孩对秩序拥有掌控感;对于男孩过分的、破坏原则的要求,父母不能满足时,要运用智慧和技巧通过变通的方式消除男孩秩序感被破坏的沮丧心情,比如拥抱他,亲吻他,站在他的角度寻找替代目标,把秩序感转移到别的事物上,虽然事情不同了,但仍然能帮助男孩建立秩序感。
二、父母要尽量为男孩提供一个有秩序的环境
男孩在秩序敏感期会把规则内化到身体、内心和情绪里,从而获得心智秩序,最后延续成道德品质。父母要为男孩提供一个有秩序的环境,这样才能让男孩的各种品质得到均衡发展,养成遵守规则、公平待人、勇于自省、严格自律等美好品德。
在生活中,父母要尽量固定男孩有关物品的摆放位置,男孩关注的事情按固定顺序操作,尽可能地满足男孩对外在事物秩序化的渴望。父母还要注意固定居所,避免经常搬家和给孩子经常换幼儿园,避免长时间地旅行和奔波。倘若遇到这种情况也要提前做好准备,比如搬家时将家具一起搬过去,摆成从前的模样,出门旅游携带男孩依恋和喜欢的物品,帮男孩安稳地度过秩序敏感期。
三、父母要给男孩自己维持心理秩序感的空间
内心的秩序感要求男孩做一个“内化于心的规则”的执行者,在男孩看来,人人都应遵守秩序,如果有人违反,他就会站出来坚决地维护秩序。也许男孩因此会和伙伴们发生矛盾和误会,这时父母不要贸然介入。在男孩需要的情况下可以提供参考建议,但不要插手男孩维护秩序的过程。要让男孩有自己把控秩序的自由,逐渐建立自己的心理秩序。
秩序敏感期结束后,紧接着是男孩追求秩序完美敏感期的来临,男孩开始对规则有所要求,做事可能会一板一眼,甚至严苛到吹毛求疵的地步。父母顺利地帮男孩度过秩序敏感期后,男孩会对秩序和规则高度敏感,为逐渐形成优秀的品质打下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