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知道,性格内向的人喜欢独立思考问题,他们经常高度集中注意力,从事富有创造性的工作。但是,他们因为心思敏感,容易受到外界的刺激,尽管有时候外表看上去没什么异样。
内向的人大多对声音非常敏感,如果周围环境太吵闹,他们就会无法集中精力,心情烦躁。内向的人大多不愿多说话,不愿接触陌生环境,不愿涉及与自己无关的话题,不愿主动参与那些无意义的社交活动。
如果一个人要适应社会,就要顺应周围各类环境,有时还不得不去面对现实中的种种无奈。无论日常生活还是工作职场,总有很多情况需要人们硬着头皮去适应。内向者会遇到一些人、一些事,听到很多言论,经历很多场合……接受的外部刺激越多,心灵的起伏波澜就会越大,他们会很容易产生压抑郁闷的情绪,并且随时都会爆发出来,严重的可能会身心崩溃。
我有一个朋友小谭,很多认识他的人和我聊起他,都说他在处理同学、朋友关系时让人感觉难以相处。我知道他性格内向,情感深沉。在大学毕业时,他曾进了一家单位,却在无意之中得罪了一些人,可他自己却完全没有意识到,依旧守在自己的世界里。其实他心里有强烈的交往需要,很渴望与同事、同学、朋友融洽地相处,只是缺乏主动性,总等着别人亲近自己,在感情上包容、接纳自己。
尤其是在面对女生的时候他会感到更加不自在。小谭的单位女同事不少,但他性格过于沉闷,同女生聊天找不到话题,工作上面的接触又很少,所以就没有多少别的交流机会了。中午吃饭时,他要么一个人,要么和几个男同事结伴,偶尔免不了会有女同事跟大家一起,这时他便会紧张不安,害怕开口,担心惹出笑话,露出窘态,引人嘲笑和轻视。
小谭很长一段时间都在为这种情况感到无奈、失望……刚开始他还是很想与人正常交往的,但真正与别人接触时他却不敢开口,甚至紧张脸红。慢慢地,他竟然变得害怕与人交往,并逐渐产生了焦虑、孤独的情绪,不敢面对挫折,只想逃避现实,觉得只有躲在没人的地方才安全。小谭就是由于自我意识过于敏感而在接触外界时产生了紧张和恐惧的心理。在和他人的接触中,他过分地在意对方的看法,以致情绪过度紧张,使交流陷入尴尬的局面。
客观来说,像小谭这样性格内向,由于对外接触时受过巨大刺激,因而变得封闭自我,或者社交恐惧的情况,是过度自我保护意识导致的。其实原本这种保护机制是人类的一种原始本能,在受到刺激(遇到各种危险)的时候,优先选择自保,退缩逃跑,可以将自身的伤害降到最低。就像遇到灾难危机,你会撒腿就跑,等你反应过来,你已经跑了几条街了。
这些人因为情绪反应过度,而使大脑受到刺激,一旦在极端压抑和不舒服的环境中,就会表现出各种不安的征兆。好比在会议上被强迫着快速做出决定时,他就会应激性地语速加快或者产生各种肢体动作,诸如紧张地敲手或脚,不耐烦地看表等。像小谭这样和单位女性同事一起吃饭,就会感到紧张和疲惫的情况,也使得朋友、同事之间的相聚变得不舒适。因此,这一类内向者在对待社交场合时总会很排斥,一般会避免参加社交活动。
内向者受到外部环境刺激的下意识反应就是逃避,本来可能只是比较寻常的一次社交失败,但长久地避免与陌生人接触交往,会让人只习惯于躲在自己的“舒适区”,无法走出困境。
当然,如果自己有比较严重的性格问题,绝大多数内向的人都会心知肚明,也会想办法做出积极的改变。很多人很不喜欢自己有这种缺点,这是可以理解的,但这种自我厌弃的心理也同样是一种负面情绪,只会产生更大的心理压力。其实,心理学家建议,勇敢面对自我首先应该从接受自己的身体开始,不论是好的还是不好的,然后再尝试改变。
比如说,我感到自己的身体体重超标了,就可以通过进食低脂肪、低热量食物,通过坚持锻炼身体来改变。但对于一些不能改变的特征,如自己的相貌、身高、音色,就要坦然接受,不能强求改变,否则容易陷入偏执的境地。
当然,几乎每一个人都希望自己拥有健康理想的性格,那么,向别人开放自己的内心是最好的办法。一般来说,为了不与外界发生冲突,大多数性格内向的人都比较压抑自己,尽量减少自己同外界的接触,所以,即使遇到刺激,他们也会强制性地回避问题。其实,过度压抑自己就会产生身心障碍。心理学家杰拉德·西蒙就强调,即使在社会生活中频频压抑自己的人,至少也要有一处可以倾诉、发泄胸中的郁闷和不满情绪的地方,这是拥有健康性格的必要条件之一。
那么,内向的人如何开放自己的内心呢?这可以尝试从低目标开始,然后再循序渐进。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若一方抱着很高的期望,另一方却敬而远之,两人便无法顺利沟通。性格内向的人一般都会精心挑选谈得来的朋友,但大多数人无法都成为知己,所以,有些人注定只是泛泛之交。如果过于敏感和期望过高,一旦对方有什么不对劲,就会引得内心情绪激动,这是没有必要的,要把要求降低,把期待值降低,和他人慢慢接触。
敞开自己的心固然是发展朋友关系的基本条件,然而,一见面或在公众场合十分热情,叽叽喳喳吐露自己内心的各种情绪,也会令别人感到奇怪,效果会适得其反。所以,交往沟通只有适度,才能避免受到一些无谓的刺激,这也有利于培养健康的性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