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生活中,性格内向的人多多少少都有一些关系不错的朋友,他们也会深入地聊天,但总的来说,内向的人言语不多。他们在一些感兴趣的话题上能谈得比较深入,但仍旧会经常进行深度思考,这就使得聊天难以顺畅进行,或者说他们要比别人多花一些的时间才能接上话,气氛和节奏往往有点不自然。

从心理学上这叫“警觉注意力”(alert attention),属于注意力的一个层面。在这样一种心理状态下,他们在做决定之前一定会比其他人考虑得更久。他们似乎觉得—有时是有意的,有时是无意的—观察越深入,自己获取的信息量就越大。

(一)即使聊天也会“算无遗策”

有时候,性格内向的人会根据一个不同的回答策略,考虑每一种回答在不同的时间会取得的不同效果,这种感觉好像是在进行一种害怕失误、害怕引起冲突的反复权衡。所以,内向的人往往经过深思熟虑才会说出自己的看法或者观点,总希望自己的话既深刻又周全。

事实上,世界上很多成功而优秀的内向者,确实在演讲或发言上都无可挑剔,不管是政治家还是企业家,都有这方面的人物代表。当然,也有曾经不那么成功的例子,例如获得奥斯卡奖的影片《国王的演讲》中所演绎的真实故事。

英国国王乔治六世从小患有口吃,自然不擅长讲话,性格也因此很内向,其实这不是指他不能够同人接触。身处王室,各种社交礼仪场合非常多,只不过他因为有语言上的困难,对这些比较排斥,也从来没有想过有朝一日能当国王。因为他有一个英俊非常、谈吐优雅的大哥。结果大哥生性风流,和寡妇有染,闹出巨大的风波,令老国王乔治五世很失望,最终选择了这个既有性格问题,又确实有先天障碍的乔治六世。

电影很真实地反映了他的心理变化,由于战争的来临,他继承了王位,必须要对国民和全世界表明国家的立场,鼓舞民众。这对性格内向和不爱讲话的人来说是难以承受的压力,他第一次面对公众说话时,就因为过于在意自己的口吃,所以紧张之下竟然一度失语。

幸运的是,乔治六世遇到了一个语言治疗师,也是一个很出色的心理专家。他先让乔治六世头脑放松,舒缓心情,然后敞开内心,尝试表达。在一系列接触中,这个专家发现了国王的秘密,音乐可以缓解他的心理障碍,让他做出正常的朗诵。最终,在心理专家的帮助下,国王顺利地完成了战前的一次重要讲话。

对于生活中大多数的普通人来说,不论性格内向还是外向,都难免会在公众场合说话时产生恐惧情绪,变得紧张无措。其实,有一些人并不是真的害怕讲话,而是需要反复思考该怎么说和说什么,所以才会显得说话不顺畅,让人感觉他们是害怕当众讲话,甚至会感觉他们难当大任。误会不消除,就会造成恶性循环,让内向者失去更多表现自我的机会。

(二)内向者如何说话更顺畅

我们认为,性格内向的人如果确实从事着公众事务,或者身居公司企业高层,有条件可以通过参加辩论社或公众演讲活动,做集体活动的主持人或者课程讲师等方式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对于普通人而言,虽然不一定需要改变说话习惯和方式,但只要下定决心并持之以恒,一样能够做到更好。因为不论是什么性格的人,我们自身的可塑性都比我们想象的要大很多。假如希望和别人交谈顺畅,或者讲话能力提高,可以从几个细节入手尝试练习:

第一,换位思考。对于任何话题,以及相关的事,不要都从自我出发、认为我想怎样,而要设身处地地进行考虑,客观公允地论述。当然,也不用面面俱到,想得太多,否则容易破坏交谈节奏,造成冷场。

第二,不卑不亢。性格内向的人最在意对方对自己各方面的看法,而且对当面的或公开的评判意见更为在意。当然只要做到立论公平客观,就不需要顾虑太多,害怕别人误解或批评,怕被说不好,带着自卑的心态更没有必要。

第三,注意自省。如果是针对别人提出的一些观点,自己有不同意见,别急着反驳和责怪对方,先问问自己的看法是不是公允无误,在同别人交涉前应将自己的观点再在脑海中过一遍。一方面可以发现自己观点的缺漏,及时弥补,另一方面如果发现自己是错的对方是正确的,也可以避免同别人发生矛盾。

第四,尝试先和少数人沟通。如果在人多的聚会上开口感觉不适,可以尝试先找少数几个人进行沟通,慢慢尝试交流,选择个人比较擅长的话题,逐步锻炼,提升交谈的能力。

第五,尽量找寻共同话题。一般内向者刚开始与陌生的人接触时,不会喜欢和陌生人过多地谈论自己,那么可以和对方找一个双方都感兴趣的话题,可以是工作或学业,也可以是你们都喜欢的明星,或者是最近的某个热点新闻。由于内向者往往对外界敏感而开放,擅于倾听和捕捉细节、在短时间内了解别人,因此,找到共同的话题对他们来说不会很难。

总的来说,性格内向的人有可能因为某些原因受到刺激,会对在人前讲话比较恐惧,但也有一些人是因为想得太多,顾虑该怎么说和说什么才造成讲话不顺畅,这种情况是可以通过方法练习改善提高的。尽管同属于性格内向,人和人的情况也并不完全一样,要积极地去寻求方法,而不是坐等上帝给你送一些让你满意的朋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