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9年,美国教育界发生了一件轰动全国的大事,各地的学界人士都涌到芝加哥去见证这个大事件。几年前,一个名叫罗伯特·哈钦斯的年轻人边工边学在耶鲁大学完成了学业,他做过服务生、伐木工人、家庭教师,还卖过晾衣绳。现在,仅仅8年之后,他竟要就任全美第四富有的芝加哥大学的校长了!他多大了?30岁。太不可思议了!老一辈的教育工作者都大摇其头,各种批评纷至沓来,像山上崩落的岩石,朝这个“神奇小子”砸来。人们说他这样也不好,那样也不好——太年轻、经验不足、他的教育理念太过荒谬。连各大报纸都加入口诛笔伐的阵营。
在罗伯特·哈钦斯上任那天,一个朋友对他的父亲说:“今天早上看报纸,发现社论在批评你儿子,我真吃了一惊。”
“是啊,”老哈钦斯回答道,“批评很激烈,不过要记住,从来没有人会去踢一只死狗。”
不错,这只狗越是重要,人们踢打它时所得到的满足感也就越强烈。后来成为英国国王爱德华八世(现在是温莎公爵)的威尔士王子对此有过切身的体会。当时王子大约14岁,就读于德文郡的达特茅斯学院,这所学校相当于美国安纳波利斯的海军军官学院。一天,一位海军军官发现他在哭泣,就问他发生了什么事。一开始他不肯说,但后来终于说出了真相:原来他被几个海军学员踢了。学院院长把所有学生召集起来,告诉他们,王子其实并没有向老师告状,但他一定要查清楚为什么单单王子遭到这样粗暴的对待。
在一番支支吾吾、吞吞吐吐之后,那些学员终于承认说,他们这么做是想等自己以后成为皇家海军指挥官时,可以向别人吹嘘,他们曾经踢过国王的屁股!
所以,如果你遭到别人的攻击和批评,请记住,他们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他们的自重感因此得到了满足。这往往表明你取得了一定的成就,而且值得别人关注。很多人在指责那些教育程度比自己高,或者在某些方面比自己成功的人的时候,就会产生巨大的满足感。比如说,就在我创作本章内容的时候,一位女士给我写了一封信,痛骂救世军创办人威廉·布思将军。因为我在广播中做过一期节目,对布思将军进行了褒扬,这位女士就写信告诉我,说布思将军曾经侵吞了用于救助穷人的800万美元筹款。这种指控当然是荒谬的,而这位女士的目的也不是想弄清事实真相,她只想打倒一个远比她高尚的人,从而让自己狭隘的心胸得到满足。我把她充满恶毒话语的信扔进了废纸篓,然后感谢上帝,没有让我娶这样的女人。她的信没有改变我对布思将军的看法,倒是让我认清了她自己。叔本华多年前说过:“小人因为伟人的错误和过失而倍感兴奋。”
没有人会相信耶鲁大学校长会是个小人,但曾任耶鲁大学校长的提摩西·德怀特却显然以诋毁一位美国总统竞选人为乐。这位耶鲁校长警告说,如果此人当选美国总统,“我们的妻女将会成为合法娼妓的牺牲品,眼睁睁地蒙羞受辱,斯文扫地,道德沦丧,人神共愤。”
听起来像是在谴责希特勒吧?事实上他是在谩骂托马斯·杰弗逊。哪个托马斯·杰弗逊?肯定不会是那个不朽的伟人托马斯·杰弗逊,不会是那个《独立宣言》的起草者、民主政体的守护神吧?错了,正是这个人。
猜猜看,有哪位美国人曾被人骂做“伪君子”、“骗子”、“比谋杀犯好不了多少”?报纸上曾有一幅漫画,画着他伏在断头台上,一把大刀正准备砍下他的脑袋。他骑马穿过街道的时候,一大群人朝他又骂又嘘。他是谁呢?乔治·华盛顿。
不过那是很久以前的事了,也许人性从那以后已经有所进步了吧。让我们看看海军上将罗伯特·皮尔里的例子吧。这位探险家于1909年4月6日乘着狗拉的雪橇到达了北极点,一举震惊世界。几百年来,无数勇士历尽艰辛,甚至失去了生命,就是为了实现这个目标。皮尔里也差点死于饥寒交迫,还有8个脚趾被严重冻伤而不得不切除。他几乎难以承受一路上的各种艰险,甚至担心自己会神经错乱。而在华盛顿,他的那些海军上司们却因为皮尔里声名鹊起而感到愤怒。于是,他们诬告他假借科学研究之名筹集经费,却在北极“无所事事地到处闲逛”。而且,他们或许也真的相信这种指责了,因为当你主观上愿意相信的时候,就很难再让你不相信了。他们打定主意要羞辱并封杀皮尔里,直到美国总统麦金利亲自下令,才让皮尔里得以在北极地区完成他的事业。
如果皮尔里当时在华盛顿的海军总部上班,还会有人这样指责他吗?不会的,那样的话他就不会引起别人的嫉妒了。
格兰特将军的遭遇比皮尔里上将还要悲惨。1862年,格兰特将军赢得了北方军的第一次决定性胜利,这次胜利是在一个下午的时间内取得的,也使格兰特一夜之间成为全体国民的偶像,甚至在遥远的欧洲都引起了巨大反响。从缅因州到密西西比河沿岸,教堂的钟声为之响起,庆祝的篝火也为它点燃。可是,就在取得那次大捷之后的六周内,北方军的英雄格兰特将军就被逮捕了,手下的部队也被夺走。他在屈辱与绝望之中悲伤痛哭。
为什么格兰特将军会在胜利的高峰时被拘捕呢?主要是因为他引起了那些傲慢的长官对他的艳羡与嫉妒。
当我们因遭到不公正的批评而陷入忧虑时,请记住第一条原则:
不公正的批评往往就是变相的恭维。要记住,没有人会去踢一只死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