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羽的**来源于一场雨。
八月,长江中游下起了连绵不断的大霖雨。
下大雨可能是好事,也可能是坏事,要看对谁来讲。对出外征战的人来说,赶上这样一场大雨,真是倒了大霉了,天天泡在雨水中,既对身体不好容易落下病根,又没办法干正事打仗,十分痛苦。
当然最痛苦的是领头的将军。如果战斗任务完不成,还花了一大堆钱,是不好向老板交代的。
关羽就非常痛苦。为打通从汉中至荆州的水路通道,使刘备手中的益州(包括汉中)和荆州两块根据地更好地连成一片,夺取战略要地襄阳和樊城,关羽受命北伐已经有几个月了。
对于关羽出师北伐,还有一种重要的观点,认为是为了减轻汉中战线的压力。考虑到刘备在汉中吃紧的形势,要是关羽出兵牵制曹军,倒也合情合理。但根据史实分析,关羽北伐应该是为了夺取襄阳和樊城,理由至少有以下三点。
一是关羽出师北伐的时间,是在建安二十四年六七月之间(此前与曹仁等曹魏诸将小规模的战斗一直不断)。曹操派出于禁援军是在当年七月,可知关羽北伐必然在此稍前。而在五月,汉中争夺战已宣告结束,关羽此时出兵,说是支援汉中,首先在时间上就对不上。
二是几乎在同一时间,孟达受命进攻房陵、上庸等地。关羽与孟达出兵时间相同,战略目的应该也相同,是互相配合完成打通汉中至荆州的水路通道的战略任务。
三是牵制曹军支援汉中的目的,应该说很快就达到了(曹操五月从汉中撤退,七月调遣七军救援曹仁),但关羽还是没有停手。显然,此时关羽出军的战略任务还没有完成。
蜀汉第一名将关羽,就此开始了他人生中最后一次征战。
这是无比光荣的一战,也是极其惨痛的一战。
成败,有时候离得那么近,又那么遥远。
对于北伐的目标——襄阳和樊城,关羽很熟悉。十多年前刘表的大本营就在襄阳,而襄阳北边隔汉水相望的就是樊城,这是当年刘备驻军的地方。关羽水军就诞生在襄阳和樊城之间的汉水中。
关羽望着眼前的两座城市,大有物是人非的感慨。如今的襄阳和樊城,已经在曹操手中整整十一个年头。守卫襄阳的曹魏将领是平狄将军吕常,而守卫樊城的则是征南将军曹仁,还有堪称文武全才的汝南太守满宠和投降不久的立义将军庞德二人协助。这几人都归前敌总指挥征南将军曹仁节制。
襄阳地理位置重要,城池防御坚固,因此在历史上一直是军事重镇,后世甚至评价说“无襄则无淮,无淮则江南可唾手下”(周密《癸辛杂识》)。蒙古大军南下时,南宋守襄阳守了足足六年,但襄阳被攻破后,南宋就全无招架之力,仅仅三年就灭亡了。
此时关羽指挥水、陆军队从江陵北上,按照地理形势,首当其冲的就是襄阳。
不过关羽重点进攻的是与襄阳一水相隔的樊城。这样做主要出于两个原因:一是襄阳城池的坚固,这在历史上是有名的,要想强行攻破,难度实在太高;二是樊城位于汉水北岸,只要拿下樊城,就能切断襄阳守军的后路和后勤补给线,那时候即便襄阳固若金汤,也根本用不着攻打,等着守军困死饿死就行了。
关羽的策略毫无疑问是正确的,但曹仁也绝不是吃素的。
关羽意图包围敌军,来个瓮中捉曹仁。
曹仁就来个反包围,不但分军守卫两座城池,还让庞德率军驻守城外,三者互为掎角之势。《孙子兵法》云“十则围之”,看你关羽有多少军队,能把襄阳、樊城、庞德三方分隔包围?
关羽当然没有那么多兵力,双方进入相持阶段。
但关羽名将的名头不是吹出来的,越打越顺手,渐渐占了上风。
眼看战事吃紧,曹仁只得向老板曹操求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