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又坐不住了。

从汉中败退长安没多久,襄阳方面就吃紧,曹操感慨人生真是变化无常,若干年前只有他打刘备的份儿,打得刘备满世界乱跑,现在却只有刘备打他的份儿,打得他捉襟见肘;若干年前关羽还在他手下吃过饭,现在关羽却不想让他吃下饭。

感慨归感慨,见过无数大风大浪的曹操,财大气粗,还是有办法的。何况他手里还有一支压箱底的预备军队——七军,有三四万人,拿去救援曹仁是绰绰有余的。

毕竟是六十大几的人了,曹操这次不打算亲自上前线,他要为这支军队挑选一位统帅。

曹操看中的是曹魏五子良将中官阶最高、名望最重、以毅重著称的左将军于禁。

于禁,字文则,泰山郡钜平(今山东泰安南)人,在曹操得到兖州的时候开始追随,此后征战一生,立下无数汗马功劳。要认识这个人物,可以看看以下两个典型事件。

事件一:曹操在宛城因为睡了张绣的婶婶,而被张绣偷袭军营,军队四散逃命,只有于禁率领的军队还保持战斗力,有组织地撤退。但夏侯惇率领的青州兵一向军纪很差,遇到这种混乱局面,不少人都开始趁乱抢劫。有一群青州兵正抢得不亦乐乎,不幸遇到了于禁,当场被斩杀。事后,侥幸逃回去的青州兵向曹操报告,说于禁那小子反了。

青州兵恶人先告状的事情,于禁很快就得到了消息,但他此时的做法,体现出了一位名将的风度。他不是先跑到曹操那里为自己辩解,而是率领部下布防,击退张绣的进攻,等到局势稳住之后,才回去向曹操请罪。

这件事让曹操大为感动,立即为于禁升官封侯,还称赞说:“虽古名将,何以加之!”

事件二:刘备杀死车胄夺回徐州的时候,响应刘备的昌豨,在刘备失败后,接受张辽劝说再次投降了曹操。但没过几年,这个造反将军昌豨又背叛了曹操。这次前去攻打昌豨的是他的老朋友于禁。昌豨看是老朋友来了,也许出于侥幸心理就又投降了。于禁身边的下属都认为,应该把昌豨绑起来送给老板曹操处理。

于禁的做法却让众人大吃一惊,他又是先斩后奏。他的依据是曹操有军令——被包围后才投降的人都要杀,所以即便是老朋友,我也不能不杀,然后流了几行眼泪就把昌豨给砍了。

依常理来看,就算有军令,把俘虏送给领导处理也没有什么不对,何况是老朋友,更应该这样做,说不定还能救人一命,在不违背公家利益的原则下保全私人友谊。

曹操对这件事的反应十分耐人寻味,他先是感叹说:“昌豨不投降我而投降于禁,看来是命里该死啊!”(豨降不诣吾而归禁,岂非命耶)

言外之意,曹操是说昌豨投降了他就可以不死,他还要再赦免昌豨一次。胸怀是何等宽广!

但曹操的做法是“益重(于)禁”,提拔于禁为虎威将军。

在这个世界上,靠得住的从来不是一个人的话,而是一个人的心。

很明显,曹操虽然嘴上那么说,实际上却在心底给于禁的做法点赞。毕竟曹操不是好好先生,心里对想来就来、想走就走的昌豨一类人早就郁闷到家了,只是要摆出胸怀宽广的高姿态而已。

只有于禁最明白曹操的心思,他杀了昌豨,既能对反复无常的人起到杀一儆百的震慑作用,又无损于老板的宽广胸怀。

为了大局,为了老板,什么朋友,什么义气,统统都是狗屁,完全可以抛弃!

说到底这是一个善于揣摩领导意图的冷血将军的所作所为!

别人看不穿,这就是他们与于禁之间的差别所在。

通过这两件事,可以看出于禁不但是名将,还是一位工于心计且善于揣摩领导意图的名将,曹操对他非常器重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何况此时,五子良将中最先升任右将军的乐进已死,张辽、张郃、徐晃三人不论官阶还是名望都比不上于禁,因此于禁出任七军总司令,着实有点舍我其谁当仁不让的意味。

于禁在进发襄樊的路上,看着浩浩****的大军,踌躇满志,认定此去定能建不世功业,博青史留名!

于禁的踌躇满志是有原因的,此前他率领的军队数量一直不多,尚且博得拜将封侯;如今手下有三四万步骑大军,前途定是不可限量。

他万万没有想到,此去虽然没有建立不世功业,却同样赢得了青史留名,只不过是以另一种方式——遗臭万年。救援襄樊成为他人生的滑铁卢,从此再无翻身的可能。

滑铁卢来得太快太突然,让人猝不及防。

于禁刚刚到达樊城附近,刚刚扎好营盘,还没怎么打仗(下雨打不了),就发现平地洪水三丈,营地一片汪洋,七军将士皆为鱼鳖。

当然,这还不是最可怕的,于禁与一部分将士进行爬山比赛,登高望水。

确切说来不是登高望水,而是登高望船,望眼欲穿。

没过多久,于禁就看到船了,心底一阵激动。但他很快就不激动了,取而代之的是绝望,前所未有的绝望,令人窒息的绝望。

因为开过来的不是曹仁将军派来接应的船只,而是前所未见的大船。

作为七军统帅,于禁清楚曹军中没有这样的大船,它们的归属有且只有一个可能——关羽!

大船的确是关羽的大船。

甚至洪水也是关羽的洪水。当然,关羽不可能制造出洪水,他只是最大限度地利用了洪水(这个问题下边分析)。

当于禁统率七军声势浩大地开赴襄樊前线的时候,关羽十分郁闷地发现,这仗没法打了。对付曹仁和庞德等人,他已经感到有些吃力,甚至还中了庞德一箭。如今再来三四万生力军,他明显处在劣势,想要攻克襄阳和樊城更是难上加难。

但一向做人高调、做事要强的关羽,从来就没有知难而退的习惯。他还想坚持几天,看看能不能找到对手的破绽,抓住机会击败曹军。

机会是没有的,有的只是大霖雨。

这样的雨天,别说打仗,就是撤退也无法进行。

关羽看着从天而降的雨水,心情一如阴暗的雨天,十分郁闷。

换个角度看问题,往往别有洞天。眼看大雨连绵不断地下了十多天,关羽的心情不但不再郁闷,反而豁然开朗。

但关羽来到荆襄一带已有二十年,这些年的生活常识告诉他,十多天大雨之后有什么——洪水!

同时,关羽发现不论是于禁还是庞德,这几位干旱地区出来的将军就是不一样——大脑中压根儿就没有下雨发洪水的常识,他们的军营驻扎的地方地势都低,洪水一来将会全部成为鱼鳖。

那么,就让大霖雨来得更猛烈些吧!

于是,在汉水水位持续高涨的某一天,汉水突然决堤了(人为造成),平地水高五六丈,樊城一带成了一片汪洋。

轮到关羽出手了。他率领早就准备好的水军大船,首先开往于禁和庞德的营地,前去捕鱼捉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