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关羽水军到达于禁七军营地的时候,双方敌对将士的关系已经发生了戏剧性的改变。

关羽水军对七军将士来说,不再是你死我活的敌人,而是天使,穿着军装临危救命的天使。

关羽水军的所作所为也像极了一群天使。他们在洪水中打捞出的七军将士有多少呢?仅仅日后送到江陵后方的就有步骑三万。

七军统帅于禁,在这回天无力的时刻,选择了投降关羽。

无法抵抗的时候,投降是正常甚至明智的选择。虽然古人有着杀身成仁的血性,但委曲求全的也不在少数。设身处地,于禁做出这个决定并不意外,意外的是另外一个人的决定。

这个人的做法与于禁形成了十分强烈的对比,一下子就把于禁比下去了,而且把于禁比到了万劫不复的境地。可以说,于禁将军最后不是被曹丕羞辱致死的,而是被这个人给比死的。

这个让五子良将中的左将军于禁结结实实做了一回陪衬人的人物,就是立义将军庞德。

于禁,被曹操提拔于行伍之中,追随近三十年,大受器重,临危变节,投降求生。

庞德,原是马超部将,在汉中投降曹操不过三四年,誓死效忠,奋战不屈,拒降而死。

对比效果一目了然,一个越发卑鄙龌龊,一个更加光彩照人。

关羽水军在打捞七军将士的同时,也向庞德的将士伸出了援手。

除了洪水,只有敌军,不投降只能死,唯一能选择的只是死的方式,要么被淹死,要么被杀死。

毕竟怎么死都不如活着好,所以绝大多数人都不想死。将士们眼看大势已去,纷纷向庞德提出投降的建议。

但带头提出建议的将士立刻脑袋搬家,实施者当然是庞德。

庞德不但决定自己要死,而且要求将士们陪着他一起死,谁不想死,他就先让谁死。

庞德如此决绝地只求一死,当然首先是视死如归的凛然大义,其次却是不得不死的无奈处境。

原因就在庞德的官号上——立义将军。受封立义将军的那一刻,庞德就不能对不起封号中的这个“义”字。何况庞德来到襄樊前线的时候,由于他以前的老板马超和亲哥哥庞柔都在刘备手下打工,许多人都对他的忠诚度提出了严重质疑,在背后指指点点说他靠不住。凡事开头难,投降也一样,有了第一次,就保不住会有第二次。

那个时候,庞德就表了忠心,放了狠话——今年我不杀(关)羽,(关)羽当杀我!

箭在弦上,不得不发。庞德此时就是以最后的抵抗践行自己的诺言。

代价是自己的生命。不过可以保全亲人的生命,甚至换来亲人的荣华富贵(庞德死后,曹操立即加封他的两个儿子为列侯)。

关羽挥军进攻,虽然庞德奋死抵抗,许多将士却还是不想死,都纷纷放下武器集体投降了。庞德最后驾驶一条小船想逃回樊城,但由于划船技术不过关,很快落水成了俘虏。

惺惺相惜,关羽很欣赏庞德的忠义和勇气,不但不计一箭之仇,反而真诚地邀请庞德加入蜀汉阵营,却遭到了断然地拒绝。

于是,关羽只能成全了庞德的忠义。

水淹七军,擒于禁,斩庞德,此后乘胜围困襄、樊二城,威镇中原,这是关羽戎马一生中最大的成功,也是最后的成功。

这场战役,关羽取胜的关键是水,大洪水。

于是就有两种观点:一种认为是水灾淹没了曹军,关羽白白捡了这个大便宜;另一种认为是关羽放水淹了曹军,早有预谋。

事隔一千八百年,又没有留下详细记载,历史的真相扑朔迷离。不过分析起来,毫无疑问是关羽放水淹曹军,理由有以下三点。

一是关羽水军明显是早有准备,而曹军来不及逃命。庞德军营驻扎在樊城以北十里,于禁七军相距肯定也不远。这么近的距离,洪水暴发之后,庞德与于禁来不及逃回樊城(有小船,起码将领可以逃)就被关羽水军围攻擒获,仅仅说是关羽应变能力强、反应快捷,恐怕难以解释。最有可能的就是水是关羽放的,什么时候洪水暴发尽在掌握之中,因此提前做好一切准备,一旦决开大堤,水军立即动手。

二是洪水似乎长了眼睛,只淹曹军,不淹关羽。樊城的曹仁,于禁的七军,庞德的驻军,三处曹军全部遭到洪水淹没,却偏偏没有关羽受损失的一点资料。这是为什么?虽然关羽军队船只不少,水军是主力,但在襄樊一带作战,不可能一直驻扎在汉水里。最有可能的就是,关羽在洪水暴发前,把军队全部移动到了安全的地方,或者上船。如果是关羽担心洪水即将暴发,提前几天调动军队,那么很有可能会被于禁和庞德的侦察兵发现。所以应该是关羽调动军队之后,洪水立即就来了,曹军完全来不及做出应对措施,而且洪水的去向也恰到好处——完全在掌握和预料之中!

三是洪水实在很猛很强大。《庞德传》中记载洪水“平地五六丈”,《曹仁传》中记载“城不没者数板”,可见洪水来势迅猛,有十多米高,关羽水军大船行驶畅通无阻,完全符合人为放水的特征。如果洪水是自动决口,往往是先溢出江堤,或者决口由小而大,洪水也是逐渐扩大,有个渐进式发展的过程。

当然洪水迅速冲开大决口的可能性也不是没有,但既是自动决口,又偏偏决口开得恰到好处只淹曹军,而关羽又恰好提前做好准备,这三者凑到一起的可能性,基本为零。

机会从来只青睐有准备的人。周瑜赤壁火烧曹军,东南风只是一个必要条件,取胜离不开东南风,更离不开周瑜的运筹谋略。

作为一位名将,除了作战勇猛,善于带兵,判断准确,料敌制胜,多懂点诸如气象、水文、地理方面的常识,也是十分必要的。

从这个意义上讲,关羽明显高出于禁、曹仁、庞德一筹。水淹七军的大获全胜,偶然之中有必然。

水淹七军之后,关羽声威大震。不仅乘胜围困襄、樊二城,而且偏师深入敌后,招降曹操任命的荆州刺史胡修、南乡太守傅方,中原一带的反曹势力也纷纷响应,甚至远在邺城的魏讽也乘机企图发动政变,形势一片大好。

至此,关羽发动的这场有限战争规模迅速升级,关羽、曹操不断调兵遣将大打出手,杀得难分难解,战局逐渐失控。甚至第三者孙权眼看鹬蚌相争机不可失,也准备参与其中,当一回渔翁占一把便宜。

在关羽水军的猛攻之下,困守樊城的曹仁顶不住了。有人甚至提议弃城逃跑,被满宠阻止。为了表示团结坚守的决心,曹仁杀白马与将士盟誓,方才稳住局势。

远在长安的曹操一声长叹,不只是叹息跟随自己三十年的于禁关键时刻不如庞德,更是为自己苦心经营的数万七军将士不值,差不多把肠子都悔青了。

无可奈何的曹操甚至想将都城由许都迁到自己的大本营邺城,以避关羽锋芒。最后被司马懿、蒋济等人劝阻,认为迁都是示弱,而此刻不但不能示弱,还要展示有余力,同时建议与孙权联手对付关羽。

曹操展示有余力的手段就是继续派遣援兵。如果不派援兵,等于告诉关羽和刘备,他曹操已经撑不住了,也等于告诉曹仁等前方将士,老板已经没办法了,你们的生死只能靠自己。前方将士一看老板指望不上,搞不好会立即寻找新老板——投降关羽,后果那叫一个不堪设想。

撑不住也要死撑,即便没有能力救援,至少也要摆个姿态出来。

临危受命的又是资深救火队员徐晃。不过曹操给他的军队实在过于寒酸,不仅数量不多,而且都是刚刚入伍的新兵蛋子。

没办法,七军预备部队全部被关羽下饺子一锅端了,曹操手里除了禁卫军,已经没有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