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礽绥
在1851至1864年之间,太平军进军浙江。为避战乱,我家祖上由宁波慈溪裘市镇迁至青浦,并学习中医药,后来在青浦华新镇(又名凤溪镇,后名观音堂镇)定居。因家业日趋发达,且生有两子,便在镇上和近镇边处买地各建规模相当、造型稍有差异的二幢围合式绞圈房。这里介绍的是近镇边的那幢。那幢房子大概已有150年历史,于1958至1962年之间拆除。我自小就生活在那幢房屋内,因当时年少,且时隔60余年,如今能回忆起来的也就寥寥无几了。
我家绞圈房有这样几个建筑特点:
一是用料精良,建造得坚固结实,有仪门和挂堂匾,房屋均有6个天井(附图25)。天井铺地均为花岗岩石板铺设,回廊一圈有花岗石台阶和花岗石明沟。天井主要功能为通风、采光和排水。
二是绞圈房本是围合式的,我家的绞圈房外加围护外墙,主要是为了避战乱和防盗贼。围墙约有7米高,墙厚有60厘米,均用青瓦砌作,内外设有护墙铁板,拉筋铆固,十分坚固。
三是外墙面的南墙面上,设离地5米左右的六角形瞭望窗,其他均靠天井采光、通风。有三个出口,分别位于墙门间和客堂北侧长天井两边。石柱门框的门扇用厚实硬木砌口和横梢长筋拼接而成,外包有钢板铆钉(附图26)。
四是室内均为水磨方砖铺地,也有因办喜事把新房间改为木地板的。除主客堂外,其余各客室均设有阁楼(铺上阁板),可储藏物件并保温。大天井四周有连通回廊。
五是房屋后排的杂屋在本地被称呼为“小屋”,可用作灶间、储藏室、衣具室或雇佣人员的宿舍等。
围合式房屋特点就是紧凑,同样建筑占地面积少,一家人群居,相互之间照顾、交流方便。外围墙高大,对防匪和防盗贼非常有利。外围墙厚实,除客堂外,均有阁楼,整幢房屋各室冬暖夏凉。在长天井和大天井内各设有一口水井,用水、防火极为有利。这些是绞圈房的优点。
绞圈房也有缺点。自小我居住在这种建筑内,阳光较少,冬天主要在南侧墙门间外的高墙下晒太阳取暖,夏天也在墙门间乘凉(有穿堂风)。光线不足,尤其是阴天,光靠天井采光有缺陷。同学经常被拒之门外,居住十分闭塞孤独,与同龄的小朋友交流较少。
作者简介:朱礽绥,现年78岁,出生于青浦县凤溪镇的绞圈房中,大学毕业后,在上海沪闵建筑设计院工作,历任室主任、副院长、总建筑师,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2001年退休,单位续聘,2007年离开原单位,由上海广厦建筑设计院聘任总建筑师。